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2020-12-23 来源:小奈知识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

2.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白“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并结合适当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5页,启发其自己找出地形图中各成图要素的构成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

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总结:本课讲述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认,我们要熟练的在图上找出山顶、山脊等地形,并学会基本的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