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鸭瘟疫苗免疫失败及原因分析
2020-11-04
来源:小奈知识网
42 浙江畜牧兽医 2010年第4期 蛋鸭鸭瘟疫苗免疫失败及原因分析 鸭瘟俗称“大头瘟”,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发病 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鸭生产危害极大。由于该病 用鸭瘟疫苗预防效果较好,所以在诸暨市已有l0年 血斑点,肌胃角质层充血。肝有出血斑点或坏死灶。 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少量出血点。卵泡变形并有出血 性病变。肠粘膜充血、出血发炎,以盲肠和直肠最为 左右未曾发生鸭瘟。但是,最近在已经注射过鸭瘟 疫苗的鸭群中发现了该病,且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 损失。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诸暨市安华镇某蛋鸭养殖户,存栏210日龄左 右蛋鸭5500羽(刚进入产蛋高峰期),开产前曾注 射过禽流感和鸭瘟疫苗。其中一栏蛋鸭于2010年 4月初开始发病,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产蛋量 下降,每天死亡7O~80羽,先后死亡800余羽。同 时紧急处理另一栏病鸭2800羽,共造成损失近l0 万元。 2临床症状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 两脚发软,腹泻,粪便呈绿色,头颈部肿大,故又称 “大头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左右。 病原为疱疹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鸭能感染 鸭瘟。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对鸭瘟都有很高 的易感性。 潜伏期3~4 d,开始发病时病鸭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体温43℃以上,继而食欲完全消失,饮欲 增加,不愿走动,常独居一角。病鸭眼周湿润,怕光、 流泪。鼻分泌物增加,呼吸困难。腹泻,排绿色或灰 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羽毛污染,泄殖腔粘膜充血水 肿,有出血点,部分有假膜覆盖。病鸭头颈肿大,拨 开羽毛可见皮肤浮肿,触之有波动感,后期病鸭极度 衰竭死亡。急性病例停食后1~2 d死亡,慢性病例 可达l周以上。 3病理变化 该病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全身浆 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程度不同的出血斑或坏死。 典型病变是皮肤有出血点,皮下组织,特别是颈部皮 下有胶样浸润,尤以“大头瘟”典型病例为最严重。 口腔舌下部、咽喉周围有溃疡灶,食管病变具有特征 性:粘膜表面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剥离后 呈现不同大小的条索状红色溃疡灶。腺胃粘膜有出 严重。泄殖腔粘膜病变与食道相似,有出血斑点和 不易剥离的假膜或溃疡。 4预防措施 预防该病必须采取隔离消毒和疫苗注射相结合 的综合措施。据笔者体会,在做好鸭场隔离、卫生、 消毒的基础上,对鸭群按免疫程序注射鸭瘟疫苗是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但疫苗剂量应作适当调整,一 般情况下,20~25日龄鸭首次鸭瘟疫苗注射,剂量 为1羽份(按疫苗瓶标签注明剂量),2月龄时进行 第2次免疫,剂量为1—2羽份,130日龄左右(即蛋 鸭开产前)第3次加强免疫,剂量为3羽份。注射时 应做到1鸭1针头,以免注射过程中传播病原。同 时配合使用适量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一旦发生鸭瘟,要严格进行封锁、隔离、消毒。 对病死鸭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健康鸭群 应紧急预防接种疫苗。对发病鸭场中尚未发病的假 定健康鸭可用大剂量(约15倍)的鸭瘟疫苗紧急接 种,以缩短疫病流行时间和减少鸭群发病率和死亡 率。对已发病鸭应立即淘汰无害化处理。 5病因分析 鸭瘟使用疫苗预防效果良好,之所以接种后仍 然发病,分析原因有二:一是该批鸭虽然注射过鸭瘟 疫苗,但据调查,只在开产前注射了1羽份剂量,达 不到较好的免疫效果,所以一旦鸭瘟病毒人侵就容 易发病。据笔者体会,成年鸭(开产前)应注射3羽 份鸭瘟疫苗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力;二是该病在当 地已长久没有发生过,再加上鸭群已经注射过鸭瘟 疫苗,故病鸭症状表现不是十分典型,特别是外表并 无头颈肿大、流泪等明显症状,所以就诊时容易 误诊。 徐朵燕 (诸暨市畜牧兽医局311800) 祝丹 (诸暨市陶朱街道兽医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