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快乐的人》教学设计

2022-08-13 来源:小奈知识网


快乐的人

一、教材分析:《快乐的人》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生活中的线材多种多样,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历数不尽。本课选用的是胶皮铜芯电线,它具有色彩丰富、容易造型、软硬粗细适度等特点。适合制作刚柔相继,动静相宜的作品。尝试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陈规,而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的去表现人物的活动姿态

,正是本课设课的目的所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质的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材作品带给人的美感。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

度。

三、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四、教学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五、用具准备:各类线材,本课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电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结交这么多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气馁,因为我想:这是生活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积极面对。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来评价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并板书《快乐的人》。

【设计意图】(引发“快乐”话题。从性格特点、生活态度入手说明“我”是快乐的。)

(二)新授:

1、师生互动

人在快乐时,总要通过动作体现的。我现在就想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你猜我会做什么?

我的确想跳一跳。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就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请你起立。你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跳,也可以观察,看看我们是用那些动作来表现快乐的。

师生同乐。(课件 “快乐健康操”)

【设计意图】:(发学生兴趣,感受快乐,创建和谐氛围。)

2、小组研究

舞闭,请坐。请同学们回忆:刚才我们用了那些动作来表现一个快乐的人?

想一想:除了我们刚才表现的动作之外,还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现出一个快乐的人呢?

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发挥创造性思维,表现快乐。

3、介绍比例及动态特征

无论怎样运动,都离不开人体本身。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人体特征,出示木棒人并讲解基本比例:1、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2、头+颈+躯干=腿的长度。3、肘关节

位于手臂的中心,膝关节位于腿的中心。我们来看运动的人 ,指导学生看图并强化人体在运动时的外形特点:肘——向后弯曲,膝——向前弯曲。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增长知识,为制作打下良好基础。

4、认识材料

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呢?首先要选材,今天我们用的是胶皮铜芯电线 ,它色彩丰富、容易造型、软硬粗细适度。如果把线折弯,它不会反弹回去。(出示铁丝、毛线进行比较说

选材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熟悉、认识材料的性能及特点。

5、教师示范

如何用这样特殊的线材进行制作呢?我们先要认真观察动态,然后我们用单线的形式提炼出形象,结合课件教师进行演示:如何抓住人体动态提炼、夸张并创作为线材作品。强调连接点的处理方法。(板书制作过程一、观察动态二、提炼形象三、选材制作)。

书中也有作品,我们看看书中的作品与老师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板书:四、装饰完成)老师刚才用的是单线法,还有几种最基本的方法,如:缠绕法、盘旋法、螺旋

法(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并板书。)。希望同学们在制作的时候能创造出更多、更奇特的制作方法。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难点。

6、欣赏

a、学生作品

一个同学用钢材的这些方法制作了一个快乐的人,出示学生作品“跳舞”、“拉面”。指

导欣赏学生作品的创作思路及制作方法。

b、动感雕塑

除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作品,大师的作品更精彩。指导欣赏课本第8页的动感雕塑:这是美国著名的艺术家亚历山大?考尔德的作品,动感雕塑的特质就在于它的部分或者全部能够运

动,让观赏的人能够产生强烈的动感。你看到这个大师作品,你有何感受?

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提高欣赏水平开拓眼界,打开创作思路。

(三)作业要求:

1、抓住人体动态,适度夸张。

2、注意人体比例。

3、大胆采用独特的制作方法。

4、设计并制作一件快乐的人物动态作品。

【设计意图】:明确制作方向

(四)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运动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向更多领域扩展。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促进互勉共进

(五)展示及点评(六)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制作过程: 一、观察动态 二、提炼形象 三、选材制作 四、装饰完成 。。。。。。

岳丛丛

4、快乐的人

制作方法:

缠绕法 单线法 编织法 螺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