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元好问的词体观
邵鸿雁
词史上的/正变0之争早在北宋即已发端,苏轼/以诗为词0的变革词风及时人对其新变的/要非本色0之非议,即启/正变0之争的端倪。当时词坛/以婉丽侧艳为宗0,苏轼词风则被视为/别体0/别调0。苏词被称为/别调0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轼把原本限于艳科小道的传统词本质。
元好问否定唐五代的宫体词而以苏词的/吟咏情性0为标榜,并给出/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0的具体榜样,在5遗山自题乐府引6中,他更列举了具体词作,这就为我们窥见其词体观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材料,体,/向更广阔的有效空间拓展)))即向言志传统的靠拢,因而使词体的抒情功能大为增强。0金源词人元好问对词体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乃是词体/正变0之争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词体/吟咏情性0的本体论层面上的体认,乃是归/变0入/正0,使/小道0之词回归士大夫文人言志抒情的诗歌传统。
一、吟咏情性)))词体的抒情本质
首先,元好问对唐五代以来的艳科小道的传统词体进行了否定。其5新轩乐府引6云:
5麟角65兰畹65尊前65花间6等集,传播里巷,子妇母女交口教授,淫言媟语,深入骨髓,牢不可去,久而与之俱化。浮屠家谓笔墨劝淫,当下犁舌地狱。
5花间6等集以艳情为主的取材、流行于酒筵歌畔的传播途径、/用资羽盖之欢0的娱乐功能以及婉丽绮靡的审美风格,被元氏定性为/淫言媟语0,可谓诋之不遗余力。而与/淫言媟语0的唐五代词直接对立的,则是元氏极力表彰的东坡词: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0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0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5诗6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特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践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胜处,非有意于文字之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情性,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
/宫体0是元氏对花间等集的体性定位,苏轼词则以/情性0之特征而溢出其外、与其对立。宫体词的特性在于女性视角和娱乐功能,与其相对的/情性0之义,则是士大夫文人视角和抒情功能。在这里,元好问实际上是打破了/诗0与/词0的文体界限,赋予词体以广义诗歌/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0/吟咏情性0的抒情
100
CHANGCHENG/2010/2
其所选之词皆非艳情题材、婉约风格,而是士大夫文人抒情言志之作,表现了隐逸之乐、身世之伤、穷愁之叹。/三十年来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0未尝不是元氏遭遇鼎革、/沧海横流二十年0的写照;/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0亦是作为金源遗民的元好问归隐以全节的表白;/万事一身伤老矣0则是元氏/只知心事在,争问鬓毛苍0的穷愁之感的易代知音。这种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的选政,足可见元氏对词体抒情言志本质的认同。
元好问对与其/臭味既同0的诗友新轩张胜予词的评论同样表达了以词抒写身世的观点。在5新轩乐府引6中,元好问说新轩乃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0的东坡的继承者,其/少日滑稽玩世0,故其词/多喜而谑之之辞0,后遭值世变,/时命不偶0,故其词/多愤而吐之之辞0,并引韩愈诗赞其词悲慨激昂之情调:/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忽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0从对前人的追慕及对时辈的认同中,足可见元好问对于词体抒情言志的本质及/清壮顿挫0格调的体认。
王博文5天籁集序6谓乐府/大致以情致为主。秦、晁、贺、晏虽得其体,然哇淫靡曼之声胜。东坡、稼轩矫之以雄词英气,天下趋向始明。近时元遗山每游戏于此,掇古诗之精英,备诸家之体制,而以林下风度,消融其膏粉之气。0
事实上,元好问已经从文体本质的层面上,把词体纳入了广义诗歌的范畴,而王所谓乐府/大概以情致为主0则犹囿于传统的小道观,其以/林下风度0消融/膏粉之气0的评论,亦是着眼于风格情调上的秾艳向清疏的转变,而没有涉及词体本质层面上的问题,其对/秦、晁、贺、晏0/膏粉之气0的否定而仍有/得其体0的前提便是证明。而元好问对于/秦、晁、贺、晏0的否定则是彻底的,甚至以一笑置之,以/不争0之态度见自负之信心。
时人对元好问的乐府歌词之论以为/殊然0,狄宝心5元好问年谱新编6谓/由此可见当时北方词坛也笼罩在传统的婉约氛围中。先生的卓见杰识,旗帜鲜明,不随人俯仰,
-那知许事,且啖蛤蜊.置千古于一笑中,显示出
一派隐隐自负的大家风采0。
己,怨怼沉江0少之。若5孤愤65四愁65七哀65九
二、温柔敦厚)))由诗教而词教
作为/文人0与/士大夫0的合体,与历来以经济之志为己任的士人一样,元好问对于/立言0的态度总是与/立功0直接相对而言,且置于/立功0之次。如其为密国公完颜寿所作5如庵诗文序6,极写完颜氏作为宗室的忧国之心和遭受排挤后幽居志于学的高情风雅:/使公得时行所学,以文武之材,当颛面正朝之任,长辔远御,何必减古人?顾与槁项黄首之士争一日之长于笔砚间哉?0与文武治国之材相比,/笔砚间事0确可谓之/翰墨游戏0。
悼6绝命之辞,穷愁志,自怜赋,使乐天知命者见之,又
当置之何地耶?治乱,时也;遇不遇,命也。衡门之下,自有成乐。而长歌之哀甚于痛哭。安知愤而吐之者非呼天称屈耶?
在这里,元好问以5诗65骚6论词,可见其通视诗词之意。他以/温柔敦厚0的诗教为标准,对5骚6的/露才扬己0、辞情怨怼以及5孤愤6等哭穷之诗、自怜之赋的/绝命之辞0进行了否定,进而否定了新轩词/呼天称屈0的/愤而吐之之辞0;并以白居易为标榜,归结为/治乱,时也;遇不遇,命也0的知命论。这与其诗论中但另一方面,这种/翰墨游戏0又被元氏赋予了极其郑重的价值:/立功、立言,皆圣哲之能事0,在立功而不得的情况下,/立言0的价值得到了无限提升:/呜呼!文章,圣心之正传。达则为经纶之业,穷则为载道之器。0/文0的/载道0重任同样辐射到/诗0,元氏认为/诗与文同源而别派0,又论/诗之难0云:/李长吉母以贺苦于诗,谓呕出肝肺乃已耳。又有论诗者云:-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圣贤遗清风,不在恶木枝。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0视诗为天地乾坤之气,可见其重。元氏又表彰杨叔能/其穷虽极,其以诗为业者不变也0,杨飞卿/死生于诗0,皆可见其对/翰墨0一事的态度何其郑重。
/立功0之愿对儒家士人来说是历史所赋予的宿命,当其愿违而把/立功0转化为/立言0之际,其/言0中自然难免立功不成的怨愤之辞。元好问对/言0提出了/中和之气0vl
的要求,以/温柔敦厚、蔼然仁义0节制愤懑激烈的/绝命之辞0,这是对传统儒家/诗教0的继承。元氏更把/诗教0推而广之到/词0中,虽未明确提出/词教0说,但已隐然其意。
在5如庵诗文序6中,元氏议论道:/予窃尝谓古今爱作诗者,特作晋人之自放酒耳。吟咏情性,留连光景,自当为缓忧之一物。在公,则又以之遁世无闷,独立而不惧者也。0以/无闷0/不惧0表彰其守穷之志,把诗比喻为晋人/缓忧0之/酒0,意在消解幽怨之气。又,在5木庵诗集序6中,则表达了对诗僧高仲常诗深靖高远之标格的爱赏:/爱君5山堂6句,深靖如幽兰。爱君5梅花6咏,入手如弹丸。0可见元氏以诗陶写情性之义。
元好问秉承传统儒家诗论,认为诗的功用在于/厚人伦、美教化0,唐诗的高绝之处正在于贯彻了/温柔敦厚、蔼然仁义0的诗教:/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0/不平之气0力为/自掩0,而达辞/婉0、气/缓0之格调。元氏自谓的/以唐人为旨归0事实上正是以这样的/诗教0为旨归,其/自警0十条,实可归结为一语,即/守穷而无怨0。在词论中,元好问表达了同样的屏斥愤激之辞的观点。对新轩张胜予词,元氏虽喜其慷慨轩昂之音,读之而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0的快感,但终以其/愤而吐之0的怨激之辞而予以否定:
5离骚6之5悲回风65惜往日6,评者且以/露才扬
/不悯0/不怨0之论如出一辙。
元好问对包括词在内的广义诗歌/守穷而无怨0的要求实际上正是基于其穷愁一生的生命体验。其实际的诗词作品中则充满了怨怼激烈之辞。他以/诗教0之说掩不平之气、息遗佚穷厄之怨,乃是一种自我节制和维系生命价值的表现。他把穷愁之隐忍解释为发乎本心之/诚0,以根本无法复出的/古圣贤道德言语0自励,虽不无自欺欺人之嫌却有升华自我价值的崇高意义。/无为天地一我、今古一我,无为薄恶所移,无为正人端士所不道。0其/诚0如此!
注释:
王昊:5论金词北派风格之成因6,5洛阳师范学院学报6,
2001年第6期。
欧阳炯:5花间集序6,5花间集6,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在这里,有必要辨析一下元氏的/东坡翰墨游戏0:按照元氏
的逻辑,/游戏0说是与/角胜负0说相对立的,/角胜负0即争/文字之工0,即传统词体的以格律为束缚,以剪红刻翠为工;而游戏说则是不争工而/放笔0,/满心而发,肆口而成0,以/吟咏情性0的抒情功能为旨归。所以,把/游戏0说解释为词体/抒情本质论0应是符合元氏逻辑的。
元好问:5临江仙#相下与王以道饮,席间走笔为赋。王,
予东曹掾时同舍郎也6,5全金元词6,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
90页。
狄宝心:
5元好问年谱新编6,中国文献出版社,2000年
版,第191页。
5陆氏通鉴详节序6,5元好问全集6卷三十六,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5鸠水集引6,5元好问全集6卷三十六。5双溪集序6,5元好问全集6卷三十六。5杨叔能小亨集引6,5元好问全集6卷三十六。
5陶然集诗序6,5元好问全集6卷三十七。
vl
5张仲经诗集序6云:/文章,天地中和之气,太过为荒唐,不及为灭裂。05元好问全集6卷三十七。[作者简介]
邵鸿雁(1981)
),女,辽宁大连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
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