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1世纪是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世纪,那些只会做题而不会把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的学生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数学课程教学标准》中指出:“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表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应用意识,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够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p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那么,在数学课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p创设情境,激发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p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上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看这照片是谁?和本人不像?”这样从生活中的息息相关事物引人新课,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
我继续发问:“为什么这张照片比我本人小的多,看起来却一模一样?”学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在学生的争议中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
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又不改变其形象,经常要用到比例尺这一概念。”然后我根据地图的绘制、机械图纸的运用,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又如:在教《三角形的特征》一课时,用我坐过的一把椅子引入教学说:“这把椅子我已经坐了几年了,现在一坐上去总是变形,假如老师给你一块小木板,请同学们帮助我想想办法,把它钉在什么地方才能让它更稳定一些。”
这时,全班沸腾了,同学们都忙着想办法,为我出谋划策。结果全班只有两种钉法:一种平行于桌面钉,一种平行于椅腿钉。我没有加以评论。让同学们自己打开课本,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后,再让大家重新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得出更好的答案:在同一平面内,在椅腿对角钉板最稳定。
在本节教学中,我从现实背景出发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应用数学的过程,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实践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验证并应用所得出结论的全过程,真正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优化练习,加深对数学应用的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写到:“数学推动了数字化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学的纵深发展,它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储蓄、市场调查、工程设计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搜集并充分利用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料,让学生近数学。
如,在学完《正比例》后,我采用了《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十二页的例题:彩带每米
4元,购买2米、3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
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所对应的点描在坐标纸上,再顺次连接起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所描述的点是否都在一条直线上?
(2) 估计一下买1.5米彩带需要多少钱?
(3) 小刚所买彩带的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这样,在数学练习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三、课外实践,巩固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方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
在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同学们,学校为了美化我们的学习环境,打算为各班教室重新粉刷房屋,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计算一下,粉刷我们这间教室最少需要多少钱?”任务布置下去后,同学们忙开了,小组内分配任务。有测定房屋粉刷面积的,有了解市场上的涂料价格的,有向工人师傅请教有关粉刷用料问题的……
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搜索资料、整理数据,使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培养共同发展,同时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培养。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优化练习、课外实践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让同学们走近数学,体验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校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