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体会论文

2020-12-02 来源:小奈知识网
4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不同,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20例,采用全面综合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0.0%,护理满意度为9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0.0%,护理满意度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1000毫升的患者4例。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不同,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

两组患者均行保护胃粘膜、抑酸、止血、降低门静脉压、护肝肾、抗感染治疗,补充白蛋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血患者同时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对有腹水的患者行腹腔穿刺放水,对少尿者行利尿治疗[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治疗护理、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等。

2.结果 3.1 基础护理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定时为其翻身、扣背、按摩。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避免发生褥疮。保持病房的清洁、无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患者进食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异物。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记录好液体出入量。 3.2 急救护理

出血时立刻取枕,保持患者平卧体位,头偏向一侧,将下肢抬高,准备抢救器械和药物。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用以输血或输液。保证患者充足的血容量供给,输血谨慎,以免过度输入或重新输血的发生。采集血标本行血型、血常规等检查,保持低流量吸氧治疗以免发生低氧血症或休克症状,保持心电图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指征变化[2]。 3.3 治疗护理

合理安排好各项药物治疗和机械治疗的时间按顺序,选用善宁(0.1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滴注5分钟后,持续静脉滴注24-48小时[3]。严格掌握药物的浓度和速度。当药物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时,采用三腔二囊压迫止血配合治疗。治疗时间通常为72小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出血情况合理调节。加强压迫止血期间的护理,吸出患者咽喉部位的分泌物。严密监测脉搏、心率、血压等变化。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凝血酶、

垂体后叶素等。比如肝硬化并食管2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可持续静滴生长抑素类药物,此药可通过抑制血管活性激素的分泌,起到减少内脏血流的作用,预防早期再出血。同时也可口服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止血。患者应用生长抑素及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物时,应使用微量泵控制给药速度,使药物匀速、缓慢滴入,同时应用垂体后叶素时,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以防药物外渗后引起皮肤坏死。 3.4 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变化。若患者出现烦躁、乏力、腹胀、心慌、冷汗、血压下降等提示再次出血,要加强对患者呕吐物及大便形色等观察。通常出血量在5-10毫升之间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60毫升会引起黑便,为主流25-300毫升会引起呕吐,出血量<500毫升会出现皮肤苍白、头晕症状,800-1000毫升之间会有少尿、心烦、大眩晕症状,1000毫升以上表现为肢体冰冷、脉搏加快、大汗等症状。监测患者收缩压低于80mmhg、心率大于120次/分、少尿为休克指征[4]。定时(15-30分钟)监测一次脉搏、雪雁、体温、呼吸等。 3.5 心理护理

护士保持冷静沉着的做好护理工作,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举止大方、言谈可亲、笑容和蔼,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多与患者谈心,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增加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疏导家属,稳定家属的激动情绪,使之能

够平和的陪伴患者,不影响患者情绪。 参考文献:

[1] 肖青梅,陈林香,唐文明,王彩霞,周春芳.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0(11):154-155.

[2] 张岫兰,马惠民,卢启明,李淑兰,石丽青,姜瑞.上消化道出血2247例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1,14(09):115-116.

[3] 蔡妮.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及临床防治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0(15):106-107. [4] 范丽.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3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10):129-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