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280多万;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50多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硕士生的人数也急剧增加。仅浙江大学今年就毕业近7000名硕士生。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倾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尤其是社会认可度低的新兴学科、模糊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就是其中之一。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集计算机、信息、经济管理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本专业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大多数院校都把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经济信息分析处理作为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该学科就业弹性大,看似“什么行业都能胜任”的万金油,实则“蜻蜓点水”。因而,该专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的签约率均不如人意。就拿浙江省为例:2005年,浙江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有900多人,签约率仅为76.91%,大大低于平均签约率。由此可见,如何有效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反思:影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初探 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肯尼迪曾说:“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然后才是技术”。高校毕业生作为高校培养出来的“特殊产品”,是高校
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的发展总是靠一批批品学兼优的高校毕业生来推动的。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质量的集中体现。所谓就业竞争力就是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即: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与创新能力。具体如下图:
表一 就业竞争力的组成元素 就业竞争力
工作能力 适应能力 求职能力 创新能力 其他 1、学业成绩 2、沟通能力 3、团队合作精神
4、吃苦耐劳精神 1、身心素质 2、性格特征
3、职业期望 1、职业资格证 2、社会实践能力 3、动手能力
4、兴趣观念 1、学术钻研能力 2、撰写论文能力 1、品德修养 2、奉献精神
从上图可以看出: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创新能力四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四种能力协调发展,就业竞争力才能
显著增强。工作能力是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创新能力的强弱对工作能力的发挥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影响这四种能力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从自身、学校、家庭三方面来分析。 1、从学生自身角度看
作为信息人才,就工作能力而言,主要体现在综合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综合业务能力主要指职业技能。National Instument公司曾经对信息人才的标准作过概括:在精通网站设计语言、数据库、电子商务工具等专业技术之外,还必须掌握商业类、文学类,甚至是游戏类的基本知识。这个目标很高,但很有代表性。职业素养主要指“软技能”,这对一个优秀的信息人才同样重要。软技能包括团队精神、好学精神、奉献精神、沟通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取得依赖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如:学习天赋、教育质量、家庭背景等等。 2、从学校角度看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要有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对就业工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弱。 首先,学校在某一领域内学术研究水平集中体现了该领域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企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往往会优先考虑在本领域社会影响力大的学校。譬如:浙江理工大学的服装、纺织这两个专业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专业积淀、广泛的校企联合。因而,这些毕业生供不应求。相反,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新兴学科,最长的历史也不过7年,
处于发展期。教师在该领域的研究尚且刚刚起步,更别提成果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学科的知名度不高、课程设计与安排不成熟、专业定位不明确、就业目标不明朗等缺陷。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择业的困惑,影响了就业竞争力。
其次,就业指导质量高低同样也影响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成效等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很大。就业指导人员坚持“就业指导四年一贯制”的原则,促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准确定位,有效规划,就能使学生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亦然。 3、从社会角度看
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始终是就业市场兴旺发达的生命线。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学生会对照用人单位的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相反,学生会陷入无目标的迷茫状态。信息与计算科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社会普通认可程度不高。甚至不少用人单位把“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各类招聘会以及网上招聘会对专业需求的数据来看,指定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单位微乎其微。甚至报考国家公务员几乎通不过专业审查。这些社会现象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是工作找不到,越是不愿意学习;越是不好好学习,工作越是找不到。长此以往,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扬弃: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优势探讨
随着中国加入WTO,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需求。有关专家预测:2002年——2006年,我国将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
元。每年至少需要20万人才,而目前每年只能培养12万人才。正如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2000年的《国家信息化研究水平报告》中所说的“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人才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人才、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运行人员、数据库联机查询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各类工作人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能满足第一类人才的培养;其他几类涉及面很广,不能简单地用“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来概括,需要信息与计算科学这样的交叉学科来满足需求。
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这门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有天壤之别;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更是大相径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侧重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开发、运用,属于技术型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侧重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属于管理型人才。而信息与计算科学以“信息科学”和“计算数学”为核心方向。信息科学不仅是指信息论、密码学,而且还指“有关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鱼信息控制基础的科学”。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属于集技术型与管理型为一体的信息化人才。这些人才正是社会大量需要的。
三、超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和企业联系密切,能进行信息化管理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信息化人才目前相当缺乏。必须加快培养的步伐。笔者认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必须从专业性质定位、人才素质定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现有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基础上,找准定位、打造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涵盖面很广,灵活度大。在专业方向选择和课程的开设上应有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如何培养特色人才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培养应该遵循“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基础”指深厚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这是与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信息与管理专业的最大区别。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模型实现的能力。“宽口径”指基于本科教育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尤其是与管理类、计算机类的交叉。“重实际”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根据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生供职的行业来看:今后该专业可以朝三个方向发展:侧重于信息科学方向、侧重于计算科学方向、侧重于经济管理方向。侧重于哪个方向,完全由高校的软、硬件条件决定。
2、走校企联合之路。
鉴于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认可程度低的状态,高校可以开辟实习基地,积极与企业联手,实行“订单式办学”。所谓“订单式办学”
是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才。一方面,学生能通过实习及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并从生产实践中汲取知识,开拓眼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些企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开拓就业市场。同时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能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目标。
3、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鼓励“一专多证”。 信息产业是一个充满高薪机遇的行业。为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发自己的“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相关的认证考试,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争取做“又红又专”的专业化人才。与信息相关的认证主要有:网络认证、数据库相关的认证、开发技术相关认证、经济管理相关的认证等等。认证资格是获取高薪的“通行证”,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4、探索就业教育走为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以往的就业教育通过灌输就业政策,训练学生面试技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而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从“就业”到“创业”,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对就业的整体状况迥然不同。单纯的“就业”,只是有限的工作岗位在学子之间的选择,这个选择是通过竞争,通过“找”来得到的。而“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并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找”一“创”之间,把减法变成了加法,甚至乘法。 创业教育不仅打破传统意义上“就业就是找工作”、“就业就是替
别人打工”的狭隘思路,而且摆脱以往的创业误区,即:大学生创业走的多是IT、高科技的路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大学生创业时拓宽视野,在各种变化莫测的形势中就能赢得机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