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所教授投毒案
今年3月,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有个化学博士,因为觉得同事给他安排的工作太多了,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太累了,就通过投毒的方式,想让同事多休息一下。
新闻登上知乎热搜提问,这位化学博士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用一种叫做叠氮化纳
(NaN3)的剧毒试剂投毒,每次投毒还会用天平进行精确的称量,控制投毒的分量。
高学历犯罪的他,最后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3月初,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分享了一段庭审视频于网络上。一位化学博士孙某,因为同事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太多,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自己觉得太累了,就决定给该同事的水里下毒,好让这位同事休息一下。
据其描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选择了用叠氮化纳这种试剂投毒,并且其还称为了避免同事死亡,前几次投毒还用了天平进行精确的称量。
叠氮化钠无味,无臭,却是剧毒物质,可用于实验室制高纯度金属钠,其毒性和氰化物相似,对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其他酶有抑制作用,并能使体内氧合血红蛋白形成受阻,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死亡。
高血压病人口服他有显著降压作用。叠氮化钠在有机合成中可有叠氮酸气体逸出,吸入中毒出现眩晕、虚弱无力、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昏厥感、血压降低、心动过缓等。
他一共给同事投毒了6次,开始是200-300毫克的叠氮化纳。不过最后一次,他直接
投毒了1.3g,而这个量,已经是在致人死亡的边缘试探了,法庭也由此认为孙某应当承担犯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责任。
不过孙某却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辩护,他坚称自己只是想让同事小李“休息”,而且自己投毒的量也没有让小李死亡,所以不应该构成故意杀人罪。
而同事小李的描述,却透露出了更多的细节。据小李讲述,自己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因为对化学感兴趣,他报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一路读到了博士,毕业后又顺利进入长春一家比较权威的研究所工作。
初入职场,小李充满了干劲。他本来也是一个精力非常好的人,再加上把学习时的那种劲头带到了工作中,很快他便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获得赏识,升职又加薪,经常负责一些重要项目,让一些资历比他老的同事都羡慕不已。但突然有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精神慢慢变差了,总头晕、无力,思考能力都不如从前好。起初小李以为自己是过度劳累才这样,但好一段时间症状还没缓解,他忍不住跑去医院,医生听了他的描述,又做了基本检查,没发现什么大异常,便说可能是颈椎问题导致,要小李多注意。小李虽然觉得这症状来得奇怪,但也没往“阴谋论”想,直到有一天女朋友来研究所看他察觉了不对劲的地方。小李的女友也是化学专业,心思非常细腻,她随手拿起小李桌上的水杯喝了口,立刻便感觉到了这水有些异常,似乎比平常喝的水要黏些,再试一小口还是如此。
经过女友提醒,小李才意识到自己的水里可能被人加了东西,于是他对水进行了检测,
发现水里溶了叠氮化钠。研究所的人非研即博,谁会不知道叠氮化钠的作用和危害? 得到这个结果的小李只觉得后背冒冷汗,于是在办公桌和水杯处安了秘密摄像头,于是就拍到了戴着防毒面具来投毒的博士孙某。
据悉,小李刚到研究所时就是孙某带他,小李一直觉得孙某人还不错,不过在一次升职机会到来时,小李获得了升职,而这意味着,资历老的孙某成了后来者小李的下属,要服从小李的监督和管理。本来这就让孙某很不服气了,谁知道小李升职后,劲头更足,一天要安排许多工作,以至于孙某每天工作都超过10小时,而这让孙某对小李更加怨恨。 于是,才有了后面水杯投毒这场闹剧。
动机有了,行为有了,在法庭上,尽管孙某坚持自己只是想让小李“休息”,没有故意杀人,法官却认为,孙某作为一个化学博士,在专业领域应当是知道叠氮化钠有致人死亡的后果的,小李虽然没有死亡,但没死亡不等于不够成故意杀人罪。
最后,按照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给予了孙某十年有期徒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