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4 第二章、地质概况 ............................................... 4 2.1、边坡支护设计原则 .......................................... 4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4 2.3、场地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 6 2.4、各岩土层设计参数 .......................................... 6 第三章、基坑支护 ............................................... 7 3.1、方案选择 .................................................. 7
3.2、材料要求 .................................................. 7 (一)旋挖灌注桩: ............................................. 8 (二)自然放坡: ............................................... 8 (三)土钉墙及挂网喷浆: ....................................... 9 (四)预应力锚杆 .............................................. 10 (五)钢筋、钢筋混凝土工程 .................................... 11 (六)其他 .................................................... 11 第四章、管井降水以及排水要求 .................................. 12 4.1、设计情况说明 ............................................. 12 4.2、施工方案主要编制依据 ..................................... 12 4.3、施工场区规划原则 ......................................... 12 第五章、土方开挖 .............................................. 24 5.1、方案编制依据 ............................................. 24 5.2、施工计划 ................................................. 25 5.3、施工工艺技术 ............................................. 27 5.4、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34 第六章、出现险情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和抢险措施 .............. 36 6.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 36 6.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职责 ................................... 36 6.3、应急处理预案 ............................................. 36 6.4、应急处理措施 ............................................. 37 第七章、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 44
7.1、发生坍塌事故时的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 44 7.2、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及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 45 7.3、中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 46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 47 8.1、文明施工措施 ............................................. 47 8.2、路面清扫措施 ............................................. 47 8.3、降低扰民措施 ............................................. 48 第九章、与各单位的配合协调 .................................... 48 9.1、与土方单位的配合 ......................................... 48 9.2、与监测单位的配合 ......................................... 49 9.3、土方挖运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 49 9.4、与桩基检测单位的配合 ..................................... 49 9.5、与监理单位的配合 ......................................... 50 9.6、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 ..................................... 50 第十章、各平面布置、示意图 .................................... 50 10.1、总平面布置图 ............................................ 50 10.2、综合地下管线统计表 ...................................... 51 10.3、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 54 10.4、支护施工示意图 .......................................... 55 10.5、环境信息图 .............................................. 59 10.6、测量监测图 .............................................. 60 10.7、安全事故及出现险情的应急及抢险路线图 .................... 61
第一章、工程概况
现场地坪标高已基本整平至吴淞高程29.30m。基坑面积约4900m2,周长约为400m,宽31.5m,高 4.9m、8.1m,底板厚0.50m。基坑周边场地标高以-0.60m计,基础坑底标高电梯井等局部为-9.6m,基础开挖深度多为8.1m。
第二章、地质概况
2.1、边坡支护设计原则
本次基坑支护根据本工程施工图和《南京勘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有关规范规程为标准,进行支护设计。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揭示:拟建现场地原为采石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地貌单元为丘陵。根据野外鉴别、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分析,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层杂填土:杂色,主要由碎石、碎砖、风化岩块、砼块、粉质粘土组成,极不均匀,○
局部为碎石、碎砖,局部为粉质粘土混碎石、碎砖及植物根茎,堆积无规律,堆积时间超过10年,但其间有大孔隙,碎石的粒径一般为0.50m~10cm,风化岩块及混凝土块最大粒径0.4~0.5m。本层尚未完成自重固结,为松散~稍密状态。场区普遍分布。
○3-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状态,局部硬塑,中等压缩性,湿,局部夹铁锰质氧化物,土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场区零星分布。
○3-2层粉质粘土含砂:顶部绿灰色,下部黄褐色,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可塑或流塑,中等压缩性,部分地段含细砂及铁质氧化物,粉性较重。土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无揺震反应。场区零星分布。
○5-1层强风化砂岩:黄色,岩体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含大量粘土质或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风化成砂状、碎块状,岩块可用手折断或捏断,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浸水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区局部分布。 ○5-2层中风化砂岩~砂砾岩:浅黄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矿物已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5-20cm,锤击易碎。砾石砾径0.40~4cm,含量不均,最在15%,本层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12.34Mpa,属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强度差异较大,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浸水易软化。本层局部分部。 ○5-2A层强风化砂岩~砂砾岩:灰黄色,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含大量粘土质或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山体破碎,风化成密实砂状,局部呈土状,砾石砾径0.4~4cm,含量不均,最大15%,本层浸水易软化,本层无规律地分布于○5-2中。 ○5-3层中风化砂岩~泥质砂岩:灰黄~紫红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矿物已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10~30cm,最长达50cm,锤击易碎。本层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7.43Mpa,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浸水易软化,场区普遍分布,该层未钻穿。
5-3A层中风化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紫红色,层状结构,块状构造,组织结构部分破○
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矿物已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10~35cm,最长达50cm,锤击易碎。浸水易软化,本层为○5-3层中的软弱透镜体,分布无规律,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ck=2.33Mpa,属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拟建场地北侧有岩石露头,经量测走向近南北方向,倾角35~40。,岩层的倾向、倾角利于建筑物安全,但应防止崩塌物的发生。
2.3、场地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一)场地地下水
似建场区对本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1层杂填土及○5-1层强风化中,○1层杂填土孔隙大,透水性较强;○5-1层含水量小,透水性强,在雨季及雨天出水量大;○3-1、○3-2层属微透水~弱透水层。本场区地形利于雨水的汇集,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民用水及管道渗水的补给,以蒸发和侧向迳流方式排泄。
施工期间杂填土漏水严重,且正值晴好天气,施工期间测得稳定地下水位1.90~6.90m,初见水位1.5~5.40m,稳定水位标高21.99~31.49m。地下水年变幅2.0m左右,因本场区现地势起伏较大、室内标高差异大,综合地形、整平标高,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按不利组合考虑,建议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埋深按各拟建建筑室外地坪以下0.50m采用。
(二)地下水、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场地附近无污染源,根据本场区所取2组水样、2组易溶盐分析试验结果并结合经验,综合判定场区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呈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呈微腐蚀性。
2.4、各岩土层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是根据勘察报告并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相关指标如下: 1杂填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不计 ○
3-1粉质粘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90 ○
3-1粉质粘土含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10 ○
5-1强风化砂岩: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300 ○
5-2中风化砂岩~砂砾岩: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2400 ○
5-2A强风化砂岩~砂砾岩: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300 ○
5-3中风化砂岩~泥质砂岩: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3300 ○
5-3A中风化砂岩~泥质砂岩: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700 ○
第三章、基坑支护
3.1、方案选择
本基坑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综合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采用相应的支护形式。 1.支护结构
(1)1-1、2-2、5-5剖面采用旋挖灌注桩+一层锚杆支护形式。 (2)4-4、7-7剖面采用旋挖灌注桩悬臂支护形式。
(3)3-3、8-8、9-9剖面一级放坡土钉墙支护,坡面挂网喷浆处理; (4)6-6、10-10、11-11、12-12坡面自然放坡支护,坡面挂网喷浆处理; 2.地下水处理方案
(1)西侧、南侧填土较厚的区段在坑外布设管井进行降水,其余区段坑内外地下水均采用明排的形式处理。
(2)自然地面及基坑内应设明沟及集水井,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
3.2、材料要求
1、水泥
(1)、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并做相应检验。
2、砼标号:旋挖灌注桩、冠梁GL砼强度等级均为水下C30;坡面挂网喷射砼强度等级为C20. 3、钢筋及钢材料要求;
(1)本图纸中所示φ表示HPB300钢,Φ表示HRB335钢,表示HRB400.
(2)钢筋笼必须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如果采用焊接接头必须按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作。
4、焊条:HPB300及Q235采用E43××型;HRB335采用E50××型。
(一)旋挖灌注桩:
1.施工要求
(1)旋挖灌注桩采用旋挖机成孔,填土较厚区段采用泥浆护壁。
(2)旋挖灌注桩施工时应保证桩径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小于0.5%,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3)旋挖灌注桩桩底沉渣不超过150mm
(4)排桩应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砼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5)旋挖灌注桩进入冠梁内50mm,砼保护层厚度50mm。 2.检测要求
旋挖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采取低应变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10%,且不得少于5根。
(二)自然放坡:
1、施工要求
(1)坡面采用挂网喷浆处理,一目钢丝网Φ16@1500(长度L=1000mm)垂直插筋(平面梅花型布置)插筋固定,一目钢丝网顶部水平覆盖宽度大于500mm.
(2)喷射砼施工符合《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砼面层80mm厚,分两次喷射,第一次喷射厚度40mm,第二次喷射厚度40mm. (3)喷射砼应采用强度等级为C20细石砼。
(4)喷射压力为0.3—0.5MPa,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砼终凝2h后,应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宜为3—7h.。 2、检测要求
喷射砼面层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总数宜每100平方米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三)土钉墙及挂网喷浆:
1、施工要求
(1)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2)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平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3)注浆采用注浆工艺:注浆材料选用水泥浆,水泥用量45kg/m,水泥水灰比0.50,注浆压力0.2-0.5MPa,使浆液冲破封闭口薄膜及初水泥浆,注入到水泥浆体和土体之间,待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后1-2分钟且孔口有冒浆现象时,方可结束注浆,土钉注浆替强度等级不低于M10。
(4)土钉墙施工可按下列顺序进行:
a.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 b.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c.安设土钉,注浆,安设连接件; d.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 f.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 (5)土钉成孔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 a.孔深允许偏差±50mm; b.孔径语序偏差±5mm; c .孔距允许偏差±100mm; d. 成孔倾角偏差±5mm;
(6)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 b.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
c.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h; (7)喷射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 b.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
(8)土钉灌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注浆材料选用水泥浆,水泥用量45kg/m,水泥水灰比0.50; b.水泥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 (9)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b.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500mm处,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或排气管; c.土钉钢筋应设定位支架; 2.检测要求
(1)土钉采用抗拉实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实验数量不宜小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小于3根。
(2)喷射砼面层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总数宜每100平方米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四)预应力锚杆
1.施工要求
(1)锚杆的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定位-钻机钻至设计深度-插入钢筋-压力灌浆-养护-施工冠梁-焊锚具-待冠梁砼强度达到龄期时,锚杆预应力张拉-锚头锁定。
(2)锚杆钻孔直径150mm,锚杆钻孔倾角见相应的支护坡面,钻孔前应按标高定位,定位偏差不宜大于20mm;钻孔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锚杆在土质松散的填土中,钻孔时应用套管保护,以必须塌孔。
(3)锚杆 锚筋采用一根E28三级钢。 (4)灌浆材料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
砂的含泥量按重量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不得大于1%;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 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砂体配置的灰砂比应为0.8-1.5,水灰比应为0.38-0.5。
(5)锚杆注浆军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第一次注浆工艺材料采用水泥砂浆,强度不得低于M15,水泥用量为500kg/m,水泥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砂:水=1:0.6:0.45,注浆压力0.2-0.5MPa,直至浆液从孔中溢出。第二次注浆选用纯水泥浆,水泥用量为400kg/m,水灰比0.45,注浆压力为1.5-2.0MPa,使浆液冲破封口薄膜及初凝砂浆,浆液注入到砂浆和土
体之间,达到注浆压力1;2min且孔口有冒浆现象时即可结束注浆。在第一次注浆结束后2h或水泥砂浆达到初凝状态时,进行第二次注浆。
(6)当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正式张拉前必须对锚杆进行预张拉二次,每次张拉力为20KN,使锚杆各部位接触紧密,锚杆张拉荷载要分级逐步施加,不能一步加至所定荷载;锚杆锁定值为100KN。
(7)预应力锚杆承载力设计值为180Kn。 2.锚杆基本实验要求
(1)试验目的;锚杆基本试验是锚杆性能的全面试验,目的是确定锚杆的极限承载能力和锚杆参数的合理性,为锚杆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2)每层锚杆基本试验数量为3根,若土层条件差异较大,需增加基本试验锚杆组数。 (3)基本试验仪器、试验步骤及试验成果整理应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附录X中要进行。
(五)钢筋、钢筋混凝土工程
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或螺旋筋不大于20mm,钢筋笼直径不大于10mm,钢筋笼长度不大于50mm。
2.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3.钢筋混凝土梁轴线(包括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允许偏差不大于8mm,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4.钢筋砼结构纵向受力应采用焊接方式,钢筋连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
5.需焊接的钢筋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钢板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预以校直或切除。 6.冠梁保护层厚度均为35mm;挂网喷浆坡面保护层厚度为20mm。
(六)其他
1.支护桩内边线按地下室外墙外扩不小于1000mm,按地下室基础飞边外扩不小于500mm。 2.基坑支护结构应准确放线,施工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确定对施工结构主体无
影响后方可施工。
第四章、管井降水以及排水要求
4.1、设计情况说明
(1)管井井径Φ800,下入Φ360-Φ300水泥井管,孔内填1-5mm绿豆砂。抽水井周围必须充填有一定级配和磨圆度较好的中粗石英砂,最好是绿豆砂,不宜采用棱角状石渣料、风化料或者其他粘质岩石。严格控制填滤料的规格,保证水井出清水,防止水井淤塞和坑外掏空。
(2)应保证水井的施工质量,钻进时尽量采用清水和稀泥浆,保证水井的出水量。成井后应立即进行洗井,可用空压机自下而上洗至水清,井底不存在泥砂为止,洗井后安装水泵并进行单井试抽,并做好工作压力、水文、抽水量的记录。基坑开挖前两周进行降水,确保基坑开挖面无明水;如果基坑较长时间未开挖,管井应保证每天抽水直至抽出清水,再抽1-2h方可。
(3)每口井选用水泵出水量应满足单井出水要求,水泵应置于设计深度,水泵吸水口应始终保持在动水位以下,整个基坑内降水井内水位必须位于坑底下1.0m。
(4)基坑内采用明沟方式辅助排水、排水沟间距小于等于20米,宽400mm,深350mm-500mm,排水沟坡度1%。集水坑间距小于等于20米,宽600mm,深800mm,并在基坑的四周设置护栏,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5)管井钻孔直径不小于800mm.
4.2、施工方案主要编制依据
(1)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 基础工程设计平面布置图 (3)水力学渗流部分有关理论计算标准
4.3、施工场区规划原则
(1)总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服务主体、保证质量。 (2)降水方法:采用管井降水与基坑内设明沟及集水井相结合的方法。
3.1、 降水控制范围 (1)基坑底部平面范围
基坑底部距离计算表
项 目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底板间距 (m) 48.9 136.1 工作面 (m) 1.5 1.5 排水沟 (m) 0.4 0.4 小计 (m) 50.8 138 (2)基坑挖深=8.7米。(不包括局部井、池、坑、梁等,等基坑挖好后井、池、坑……等另行处理)
3.2、基坑上口降水范围
(1)基坑开挖边坡按1:0.4至1:1.5计算。 (2)管井距离基坑底边6.5米布置。 (3)基坑断面型式
根据上面的规划数值,结合类似工程的施工实践,本工程内业阶段设定开挖代表断面如下:
截排水沟 ▽建-+34.00(自然地面) 第 一 层 h1 1:1.5 ▽建-+29.3m、28.8m(自然地面、基坑) 1m 截水沟 第 一 层 1:0.4
h2
▽建21.1m(坑底)
截水沟 管井
(1)、 本工程有两个室外自然地面标高+34.00m、+29.30m(为本工程±0.000)。
(2)、 本工程管井深度h2=12.7m。
基坑设定开挖断面示意图
3.1.5 基坑上口距离计算
基坑上口距离计算表
项 目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3.1.6 管井连线间距计算
管井中心连线距离计算表
项 目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说明:以上尺寸与现场实际测量放样尺寸会有差距,但按拐角点间均分,一般不会影响总体布局。
3.1.7 降水设施用量汇总
上口间距 (m) 64 55 肩口外 (m) >0.5 >0.5 小计 (m) >64 >55 底部间距 (m) 50 41 边平距 (m) 10 10 平台 (m) 4 4 小计 (m) 64 55 (详见下表) 降水设施用量汇总表
3.2 主要施工方法
3.2.1 施工流程 管井施工工艺流程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表
转下一口井施工 正常排水 抽水试验、选配泵 高压水枪洗井 填砂滤层 砂粒徑1-3mm、分层水平上升 下井管 检验井管、清孔、下管 造井孔 安放护筒、钻孔、分层取样比对土质 测量放样 井位、泥浆池、沉淀池…等 准备工作 设备、材料、劳力、技术 周边管井 ( 眼) 8 轻型井点(套) 8
轻型井点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
3.2.2 管井主要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
①施工机械:所需施工机械进行全面保养、维护,使其处于正常状态。并备有足够数量的易损零配件。
测开放挖放管样 槽 水力冲孔、下井点管 灌粘土砂封孔滤、夯层 实 铺总管与井管接通 安泵站、水箱灌水 开机试运转 按业主开机令开机抽排 按业主停机令停止抽排、拆机 ②抽水设备:工程主要设备为水泵、根据设计要求安排好降水井所需要的深井潜水泵有20%的备用泵,潜水泵的流量与扬程要满足降水深度及昼夜24小时不间断连续抽排的要求。
③材料:工程主要材料有砂砾滤料、闭水井管、滤水井管、排水管。施工前要根据用量,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采购,分期分批进行,进入现场的材料要认真验收。
④施工人员:根据工程不同施工阶段需要的劳动力不同,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降水井施工,第二阶段降水井运行与监测阶段。对上岗人员要进行施工前的培训,包括技术、安全、纪律等。上岗人员要培训合格。
⑤技术: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合同,使项目组人员明确项目特点和施工要求。施工前对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详细了解,根据设计图纸说明结合现场情况,如发现与设计有较大变化要及时与业主和设计方沟通。
(2)测量放样
① 施工前进行井位、泥浆池、排水渠……等进行定位测量。 ② 施工中对井深、井孔垂直度、周边位移变化等进行观测。
③ 成孔:采用框式钻头结合水力冲挖工艺造孔,粘土浆护壁,孔径800。
④ 井管:管井内径Ф300,下入Ф300/360水泥管井;滤网:采用塑料丝编织布滤网,其层数与目数根据造孔时实际土样反映的颗粒结构现场确定。
⑤无砂砼管节间止水:用柏油条止水或粘贴、绑扎不透水土工布止水。 ⑥无砂砼管固定:用铁丝绑扎毛竹片固定。
⑦下井管:无砂砼管;用尼龙绳、卷扬机提升,管自重加管内注水重下沉。
硬质塑料管:用尼龙绳、卷扬机提升,管自重与管内注水重不能自沉时,再用挖掘机(或其他机械)施加下压力下沉。
⑧ 填砂滤层:用人工沿井四周均匀分层填铺。
(3)洗井:用高压水枪冲刷清洗,达到清除钻井过程中孔内泥浆对含水层的封闭,疏通含水层。
(4)抽排水:经抽水试验后选配合适的自控水位潜水泵抽排,每昼夜24小时连续抽排不停机。
3.2.3 轻型井点主要操作方法 (1)测量放样
根据土建单位测放的轴线及基坑上口开挖边线,确定下插井点支管沟槽、井点总管及泵站位置。
(2)轻型井点筒介
①主要设备:轻型井点设备主要由井点管、集水总管和主机组成。
井点管:由∮50的钢管加工而成、管长4.00m~6.000m。其下端为1.00-1.20m长的滤管、周身打孔(∮10梅花型分布),孔距50~60mm,下端封闭,外用棕皮或塑料滤网包裹、并用铁丝绑牢,用作过滤。
集水总管:由∮60mm~∮76mm的钢管加工而成、每节长4.00m~6.00m为宜。管身上每隔1.00~1.20m焊1个出水短管与井点管联结(一般用软管联结、透明的更佳)。
主机:由真空泵、离心泵和集水箱组成。
②工作原理:在开始工作时首先开动真空泵、将集水箱内部和井点系统(包括井管和集水总管等)抽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地下水经滤管、井管吸上、再经弯管进入集水总管,再進入集水箱。当有自流条件时通过集水箱内固定水位以上的溢流管自由下排、当没有自流条件时在集水箱内另装潜水泵抽排出去。 (详见下图)
出水口 ▽水面线 3 水箱 2 1 `
井点泵站示意图
1──井点总管 2──水泵 3──射流器 4──出水口 连接管 ③适用范围
A、轻型井点降水在壤土、砂壤土、泥质砂、细砂、中砂地区圴可使用;
B、轻型井点降水适用范围广、可局部降水,也可大面积降水,可布设一级井点,也可布设二(或三)级井点。
(3)井点管成孔
采用7.5KW潜水泵通过专用喷枪冲孔器进行水力冲孔,孔深要比井管埋置长度超深0.50m,孔径≮0.30m,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深0.50m左右,以保证井点管周围及底部有足够的滤层。
(4)下插井点管
井点管包扎滤网前先将管内的泥、砂等冲洗干净,滤网的层数和目数要根据土质情况选配,既要有一定的空隙率,又不能让砂土进入井点管。下插井点管用人工插放即可。 (5)灌砂滤层
下插井点管前先将土孔底部超深部分的砂滤层灌好,下插井管后将井管控制在土孔的中间,使井点管周围砂垫层的厚度一致。砂滤层保持沿井点管周围水平上升,以防在灌砂滤层的过程中将井点管挤到土孔的一边,影响井管的渗透效果,砂滤层灌至距地面0.50m高程即可。
(6)粘土封孔、夯实
地面以下0.50m范围内的土孔必须用粘土回填并夯实,不让其跑气,试运行后及正常开机运行期间要经常检查、修复,保证闭气。 (7)集水总管铺设
集水总管的线路沿基坑平台上肩口内0.50m处布置,高程基本与水泵轴线平行,这样机械效率高、磨损小。直线段采用硬质铁皮管,拐弯处采用橡胶管,法兰接头间垫橡胶止水垫片。做到管线水平、顺直,接头牢固、不跑气、不漏水。 (8)井点管与集水总管的联接方式 采用胶管联接,12#铁丝绑扎。 (9)运行期巡查
运行期间确保每台机组日夜不间断地有效抽排,一旦有一台机组停抽,则整个效果将受到影响。为此,每天定时进行下列检查:
①每隔1小时检测一次真空度;
②巡回检查集水总管及其与井管的联接段是否漏气或滴、冒水,井点管有无堵塞; ③巡查基坑坡面有无渗流、裂缝或滑坡现象; ④每天定时对周边构筑物进行位移观测;
⑤经常对集水箱的水质进行观测,若发现水质混浊,则必须进行真空度调查或更换有
病兆的井点管等措施来确保抽吸之地下水的含砂率在许可范围内。 (10)基坑坡面保护
①沿基坑上口外2m以外构建一条截排水沟。它的作用有二:一是拦截平台以外的雨水不流入基坑;二是将拦截的雨水与井泵站抽上來的地下水,导排至附近的排水系统。若确实無法自排、则应增设潜水泵提排至附近排水系统。
②基坑周边在按设计做好支护的基础上、坡面用水泥砂浆抹面护坡以防雨水冲刷、保证基坑周围边坡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3.3 管井深度计算
3.3.1 计算示意图
X 自然地面 S 基 坑 Z 地下水降落曲线 △S 地下水降落曲线 H1 H H2 ` h H3 H4
基坑中心线 管井中心线 管井长度计算表
序号 1 项 目 基坑开挖深度(S) 预降水深(Z) 地下室基坑 9.85 11.7 3.4 渗透流量分析估算
3.4.1 计算示意图
r R ▽ 地下水位 S S1 基 坑 H1 Z H △S 地下水降落曲线 h
化引半径中心线 井点管中心线 渗透流量计算示意图
图例说明: S=S1+Z 预降水深────―Z ▽不
透水层
地下水降落深──△S
地下水至 不透水层距离──H
化引半径────――r 管井长度────―H1 `h──同管井深示意图 地下水降落曲线:
3.4 其他
3.4.1 施工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①建立完善的截、排水系统,确保:
A、原通往基坑的灌、排渠道全部封闭截堵;
B、基坑上口外周边截、排水沟及与当地排水沟、渠(管网)连
接系统确保完善。达到基坑上口周围外的雨水不进入基坑内,基坑内抽排的地下水能顺畅的流入附近雨水排放系统, 局部地段若不能实施则每50m设一级潜水泵抽吸或转排。
C、基坑底部不滯留雨水; ②认真作好边坡支护与坡面防护;
③备好一台75kw柴油发电机组为备用电源。
3.5 施工应急措施
⒈工地必须配备75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配备管井抽水泵10台,如有损坏可及时更换;准备2眼管井的材料和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溏心地块。
⒉基坑周边,采用回灌方法保证地下水位不会急剧大幅度下降。及时补给地下水, ⒊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资(如钢管、木板、草袋、人员)。
⒋在降水过程中、密切注意其降水幅度及地下水位的标高,如降水幅度大应做相应调整,防止设施因降水幅度大引起倾侧及水平移位,并在此区域增加锚喷、土钉墙等。
⒌锚喷面层漏水、则用导管引流后再用高强度砼浇平堵封。当水流量较大时、除采用上述方法外,再结合坑外局部压密注浆等措施。
⒍如粘土层较厚,这将影响降水效果,因为粘土的渗透性能差,上层水不宜渗透下去。这时可采取套管和水枪在井点轴线范围之外打孔,用埋设井点管相同成孔作业方法,井内填满粗砂,形成二至三排砂桩,使地层中上下水贯通。在抽水过程中,上层水由于重力作用和抽水产生的负压,上层水就容易漏下去,将水抽走。
3.6 工程质量控制
3.6.1 组织措施
⒈公司技术、质安、财供等职能部门在施工期间负责进行督查。 ⒉项目部安排专人担任现场负责人。
3.6.2 技术措施
⒈ 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每道工序。
⒉ 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 ⒊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要处于受控状态。
3.6.3 施工保证措施 ⒈设备满足施工要求。 ⒉质量亊故预防措施
1管井使用时、应保证连续抽水,并准备好备用电源。 ○
2如不上水或一直较浑,或出现清后又浑等情况,应立即检查处理,避免 ○
死井现象。如淤塞过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冲洗井点管或重新埋置。
③轻型井点降水,主要靠射流器空腔产生的负压将地下水吸出,所以要求所有的管节接头部位一定要牢固严密,不得有漏气现象。射流枪喉口位置、口径一定要缠绕牢固,真正起到过滤作用,井点管的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相邻井点管的高差不应超过200mm,埋好后的井点管周围一定要夯实挤密。开泵抽水以后注意出水情况,正常时应该是先混后清,先多后少。另外重点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和死井(不出水的井点),最基本的检查法是:眼看、耳听、手摸,发现问题马上进行处理,如有漏气的地方,真空度很快下降,将明显降低降水
效果。
3.6.4 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检 查 项 目 过滤器骨架管孔隙率(%) 过滤砂砾料填灌(%) 井管真空度(kpa) 井点管间距(mm) 抽排水含泥量(体积比) 井管垂度(%) 降水深度 井点管插入深度与设计深度的偏差(mm) 允许偏差 ≥15 ≤5 >60 ≤150 <1/10000 1 检查方法 用钢尺检查 检查回填料用量 真空表 用钢尺检查 取水样试验 插管时目测 符合设计要求 稳定24h ≤200 用水准仪测 第五章、土方开挖
5.1、方案编制依据
(1)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江苏华都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的本工程基坑支护施工图纸。
(2)江苏南京勘察工程有限公司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边坡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9)《江苏省江宁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DGJ32/J66-2013)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11)南京市建工局:《南京市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实施
意见》(宁建工字〔2009〕104号)
(1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13)有关手册、资料 (14)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情况
5.2、施工计划
5.2.1 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 施工进度计划
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施工进度示意表
序 进 2月20 2月25 2月28 3月7 3月12 3月17 3月25 名 度 号 称 1 施工准备 2 第一层土方开挖至—4.2m 3 第一级护坡挂网喷浆施工 4 第二层土方开挖至—9.7m 5 第二级护坡挂网喷浆施工 6 承台及基础等土方开挖 7 土方工程收尾 8 底板砖胎模、垫层穿插施工
进度保证措施:
现场基坑土方量约18000m3,确保日出土量1000m3,约20天完成基坑大面积土方的开挖工作。局部小面积的地梁、承台的开挖需要延续13天。并需要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⑴密切加强与交警、环卫、环保、市容等部门的联系,做好周边单位及居民的工作,确保施工顺利不间断地进行。
⑵每天对工程进度进行统计,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发现进度滞后立刻找出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
⑶合理分配现场施工作业面,做好土场堆土工作,渣土排放备有超前计划。 ⑷施工机械要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备足配件,确保机械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⑸每天定时召开生产协调会,对前一天土方挖运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情况调整和完善劳动力、机械投入,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充分利用空间。
⑹做好土建施工和土方开挖单位的协调工作,实行各单位责任制,齐心协力,任务包干,为土方开挖工程顺利完成共同努力。
5.2.2 设备计划
根据现场条件及其工程量、工期要求,现场配备斗容量1.25m3、1.0m3挖掘机,各2台,以保证每天出土1000m3工程的进度。
为满足日出土量要求,配备15t重型自卸车20辆。另外配备140型推土机1台、经纬仪1台、水准仪2台、潜水泵3台详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或设备型号规格 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5.2.3材料计划 序号 1 2 柴油 润滑油 / / / /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土方机械、自卸汽车 土方机械、自卸汽车 挖土机 挖土机 汽 车 汽 车 汽 车 推土机 镝灯 水准仪 经纬仪 水泵 日立 小松 凌野J3250DBW2 斯达-斯太尔 1 1 10 5 数量 国别 产地 北京 上海 南京 山东 南京 制造 年份 2007 2007 2006 2005 2007 2007 生产能力 EQ3208G、EQ3166GB 15 140 S3 J2 1 2 2 1 3 苏州 苏州 序号 3 4 5 6 7 8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现场照明 应急抢险 应急抢险 应急抢险 应急抢险 应急救援 电缆 编织袋 水泥 槽钢 砂 钢管 米 个 吨 米 吨 根 300 500 15 50 40 1000 5.3、施工工艺技术
5.3.1.土方开挖施工准备各种 1.技术准备
(1).根据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核对现场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明确各专业工序之间的关系和施工工期要求。为了便于土方开挖施工及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方开挖前做好定位放线工作,及时安排支护施工队做好边坡加固施工。
(2).对施工现场场地上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查,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地面下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供水、供电、通讯线路,防洪排水系统等;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方案幷采取有效地防护加固措施,综合考虑工程的现场情况、进度要求和土方施工方法以及分期分批施工工程的土方堆放和调运问题,划分并确定土方的最优调配区,减少重复倒运。
2.施工测量
⑴. 踏勘、熟悉现场,由业主组织有关单位对土方开挖进行施工图纸、施工要点、现场地下管线图、控制点、水准点等技术交底。会同业主、监理、总包方共同测量原始自然地坪标高并签证作为结算依据。
⑵.基坑土方开挖前,测量场地标高,根据设计图纸的轴线用白灰弹出分界线,将主轴线定位点移至土方开挖工作面以外,并复核准确。
(3).做好轴线定位的控制和校核,进行测量定位放线,设置龙门板、放出基坑挖土灰线、
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与水准标志,龙门板应离开开挖坑边缘3.0m~5.0m,经常查看校核加以保存,根据图纸复核轴线、标高、灰线等数据无误后方可开挖。构筑物的定位桩需经检验核准后方可施工。
(4).按基坑支护图纸要求,沿基坑开挖面放好开挖边线,临基坑围护线放坡,放坡系数具体各断面详见基坑支护图,基坑边工作面放1000mm宽,沿工作面周边做300mm×300mm排水沟,每个角上各做一个1000mm×1000mm×1000mm集水井。
(5).做好与基坑支护单位、监理单位的技术交底与沟通工作,明确设计要求和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做好配合工作。
(6).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红线图、建筑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剖面图等到江宁区环保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处理好与交警、市容、环卫、环保、街道、临近单位、居民等各方面关系,为本工程正常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7).熟悉设计文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向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与安全技术交底。
(8).基坑监测单位编制基坑变形监测方案,设置测试点,安装、调试测试设备。 3.基坑排水
(1).为确保挖土期间坑内土方顺利施工,开挖前在支护坡顶均设置截水沟排水,做到基坑外四周的明水和雨水不流入基坑。
(2).由于基坑开挖所涉及的地层均为弱透水或不透水地层,因此主要采用明沟或盲沟,收集排放地表水。
(3).基坑外地表排水,根据设计方案沿基坑周边离坑边约2m处构筑一条300mm的明沟。 (4).为了方便土方开挖,坑内采用明沟或盲沟、集水井方式排水,土方开挖到底后,沿坑底四周砌筑一条300mm的排水沟,排水沟坡度1%,且每间隔20m设置集水井一个,具体间隔由现场实际情况考虑。
(5).必要时采用轻型井点辅助降水,届时根据实际情况向业主及监理报批。 4.作业条件准备
⑴根据业主指令,土方机械进入现场,整平施工区域并保持适宜的排水坡度,做好场地表面积水的排水工作。
⑵确定挖机行走路线及出土路线,修筑场内临时运土道路。
⑶安装好挖方区域施工照明、动力用电设施,做好坑顶截水沟、坑内排水准备工作,做好出口处硬地坪及冲洗台等工作。
⑷做好进出大门的开通和门口道路铺垫工作,保护好大门进出地下电线、电缆,施工的整体顺序按土建工程的施工顺序进行。
⑸平整坑顶3m范围内土方,并做好排水及基坑施工期间的安全警示工作,并按图纸要求,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⑹在进出大门口处各做一个高压水冲台以冲洗车辆泥土,防止污染路面。冲洗后的泥浆水经明沟流向沉淀池过滤后符合排放要求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⑺工程桩位置进行标识,对挖机手进行教育,挖土时妥善保护工程桩。
5.3.2 施工顺序及施工段划分
开挖过程中,充分考虑时空效应的规律,遵循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的原则。 局部区域开挖到基底标高时,地梁承台及集水井、电梯井等坑中坑随即跟进开挖,砖砌外模护壁分块浇筑底板垫层。以此推进逐序完成,其间,其它分项施工可流水跟进作业。严禁坑底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5.3.3 工艺流程
修筑场内道路→开挖土体应力释放沟→土方开挖、凿除障碍物,第一阶梯土方开挖至标高-4.2m→第二阶梯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人工修坑底(清理基底、坑壁、破桩头、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土方)→土建铺垫层、砌砖胎模→收尾土方挖除→土方工程竣工、验收,机械撤场。
5.3.4.施工方法
(1).待水位降至设计标高后,开始从基坑边线向内沿构筑物一周进行第一层土方开挖,厚度4m,宽度3-4m,坡度1:1.5,1:1.2m待第一层土方开挖完成即形成一条环形土体应力释放沟。
(2).第一阶梯土方开挖时应和混凝土挂网喷浆穿插进行,修坡后喷射80厚C20砼护坡,挂网ф6.5@250×250。做到开挖好一段,支护单位及时做混凝土喷浆。
(3).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根据业主、监理指令方可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分段挖至-3.2m第一阶梯段。沿基坑周边每完成2个轴线长度的土方开挖,放坡1:1,修坡后喷射80厚C20砼护坡(分两次喷射,第一次喷射厚度40mm,第二次喷射厚度40mm。)挂钢丝网ф6.5@250×250。
(4).运土坡道口设置:运土坡道口设置在基坑南侧,坡道成80°~150°角,由于基坑土层为填土、淤泥和粘性土,运土机无法直接在此种土层的坡道上运行,特别在风雨季节,运土更困难,所以拟采用坡道上铺设碎砖或砖渣,厚20cm,从而增加了坡道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
(5).第二阶梯土方开挖前,应做好出土口处地基加固工作。在临时道路与基坑相交部位用建筑垃圾填平,厚度大于800mm,上面再铺垫厚10mm的钢板,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又便于挖掘机通行,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要及时分流。
(6).第二阶梯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开挖深度约为4.5m左右,有支护桩的采用垂直放坡,无支护柱的采用1:1.5;1:1.2。采取正向开挖、侧向装土,土方分层开挖、分层运出。
(7).地梁、承台等局部处宜采用小挖机采挖,人工辅助的方式。承台应采取跳挖方式。 (8).周边围护喷锚完成后,随即进行砖胎模施工,并及时浇筑垫层 。
(9).基坑整体土方采用上、下2台挖机进行开挖,分层开挖厚度不大于2m,用一台小挖机进行修土。
(10).坑底30cm处,采用人工铲除平整,严禁超挖,并防止坑底土体扰动。 (11)承台土方开挖可根据桩距和挖斗尺寸开挖,但必须注意避免桩身被挖机碰撞,挖土落差不得大于2.5m,以防止土体挤压破坏工程桩的垂直度和质量。
(12).基坑修平可派人工与机械配合及时施工,承台边由人工修整挖土,同时标高要随时控制,严禁超挖。
(13).承台修土逐个完成,及时组织人工砌砖胎模,不宜放置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局部塌方。如来不及砌筑时,应采用临时支撑,某一区域砖胎模完成后即进行垫层施工,以防基土扰动和雨水浸泡。
(14).深基坑电梯井的开挖,业主及总承包单位的配合更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斗容量1立方的小型挖机,在施工作业时,挖出的淤泥土禁止抛丢于底板之上.
(15).沿外墙砖胎模应随施工完成,坑边10m范围内严禁堆土和堆放建筑材料及一切设备,地表面施工荷载不得超过15KN/m。
(16).修垹和清底。在距槽底实际标高500mm槽垹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土方。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土方开挖与土建基础施工交叉流水作业。
(17).每施工段基坑开挖后,均应沿坑底四周设置300排水明沟,排水明沟距离基坑边不得小于2m。每个转角处及每隔30m设置集水井,集水井尺寸为600*600*600。深坑部位挖到坑底标高后设置200*200十字型盲沟,内填碎石。同时应配备抽水设备,保证基坑内的积水及时排出坑外,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周围市政排水管道。
(18).基坑挖出的土应及时运出,如需就近堆放,其堆放位置距基坑上口边线距离不得小于6倍基坑深度,并不得影响附近建筑物安全。
(19).开挖中如遇到孤石,立即投入岩石破碎机进行破除,配合挖掘机的工作,使挖土、凿除同步进行。
5.3.5 雨季施工措施 土方开挖与护坡雨季施工措施
根据目前的情况预计本工程施工要进入雨季,要充分考虑“雨季”对基槽工程在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要相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结合本工程任务和特点,制定雨天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全体职工的雨季安全教育,不定期组织雨季安全生产检查。
(2).各种电缆、电线按规定架空,机电设备必须加防雨罩,配电箱应有防雨盖,机电设备必须接地接零。焊接避免在雨中进行,使用焊丝须有效防潮。
(3).雨期施工时,保证做好现场运输道路的畅通,经常疏通排水沟,使施工现场积水及时清理;机架上、道路上切实做好防滑措施。
(4).基槽内的主要运输通道要适当采取“防陷”措施,可采用铺垫300mm厚的级配砂石或房碴土;
(5).在土方挖运施工期间,如遇大雨立即组织人力,挖设排水沟、集水坑,并利用污水
泵将积水抽排至地表管道,以免坑内地面因积水长时间浸泡变软而影响施工;
(6).填平坡顶一切孔、洞、裂缝,施工现场内要进行道路硬化,并应向基槽外侧留设一定的流水坡度,并设置档水砖墙及地面排水系统,以免雨水流入坑内;
(7).刚刚施工完毕的喷射混凝土护坡面层,在降雨来临之前要采取遮盖措施。如有必要,可在砼内适当掺加速凝剂;
(8).坑壁滞水部位要插导水管,将水引出,在护坡上埋设膨胀螺栓用φ6.5钢筋加固护壁。
(9).在雨季施工期间,要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对现场的水泥等材料要进行妥善的防雨措施;
(10).现场出入口要设置洗车台,加强对出入车辆的冲刷、清洗工作,防止将污水、泥土携带出现场;
(11).要加强现场施工机械、电器设备的检查与管理,防止漏电、触电事故发生; (12).在基槽工程施工期间,现场要设置“天气预报牌”,并安排专人负责,以便全体施工人员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13).备足水泵,及时抽排基坑内外的明水,以方便施工和保护基坑安全。
(14).当具备回填条件时,利用晴天尽快回填,回填所用土料含水率认真加强检查。夯填土连续完成,坑槽内如有积水,做到完全排除后再回填。
(15).雨期施工场地含水量大,机械作业行驶,应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碰撞事故;同时注意机械与基坑(槽)上口边沿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要做好场内运土道路的防滑工作,必要时铺垫建筑垃圾或用草袋铺垫。挖机在坑底作业时要防陷,必要时用路基板铺垫。特别是机械操作工和汽车驾驶员要注意休息,以确保施工安全。
5.3.6 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⑴基坑边线、标高控制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及设计图纸,严格每层土方开挖深度,挖土高低差不大于1.0m。土方开挖接近坑底标高时,将水准点引至坑底,控制预留0.2~0.3m厚土层,由人工清理整平,以免扰动坑底土方和确保不超挖。开挖时现场有专人指挥,严禁挖机挖斗扰动基坑下土层。开挖电梯井、基槽(坑)时,边线、边坡要严格放线,现场有专人指挥,边坡多留10~20cm厚土,采用人工修整,确保不超挖。测量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⑵基坑排水
首层土方开挖后,在基坑周边砌筑20cm深的截水沟,堵挡雨水等流入基坑内,土方开
挖过程中,及时抽排基坑内渗水、雨水;尤其是基坑开挖成型后,要每隔15~20m成田字形人工开挖20*20cm的排水沟及若干砖砌集水坑,及时排除坑内渗水及雨水,确保基底不被水泡,保持基底干燥。
⑶基底土层的保护
积极与土建施工单位配合,尽量给土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人工清好的基槽(坑)底,不得上人踩踏;抓住晴好天气,基槽(坑)底土层清好一段验收一段,随后进行垫层及基础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基槽(坑)底暴露时间不得超过48h,以免雨天将基底土层泡烂。
⑷工程桩及基坑支护的保护
①对工程桩、基坑支护及基坑监测装置位置由专人用白灰进行标识,对挖机手进行保护成品教育,挖土时妥善保护工程桩、支护系统及基坑监测装置,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挖斗碰撞工程桩进行破桩。
②严禁挖土设备碰撞工程桩及基坑支护结构,每台挖机派专人监督指挥。
③大型挖掘机无法开挖的桩间土,由小挖机和人工配合施工。桩间土挖掘时应需确保挖掘机进退场及挖土作业时,机身不触碰桩身。开挖前应预先确定挖掘机和运土车辆的开行路线,避免车辆来回碾压扰动土层。每层挖掘深度不超过1.0m,桩身两侧或四周土须均衡下挖,每完成一开挖层后,由人工清理桩侧余土。如桩距较小,桩间土宜采用人工挖掘。
④做好出土口出地基加固工作,在临时道路与基坑边相交部位用建筑垃圾填平,厚度大于800mm,上面再铺垫厚10mm的钢板或路基箱梁,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同时又便于挖掘机通行。
⑸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主控项目 3 1 标高 -50 +200 -50 设计要求 观察或坡度尺 一1 表面平整度 20 2m靠尺、塞尺 水准仪 经纬仪、钢尺 检验方法 2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边坡 般项目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5.4、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图 各施工队 队长:李国庆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5.4.1 安全生产措施 专职安全员:安睿、孔维双 项目经理部 部门负责人:段家汉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工程项目经理部 经理:彭生彪 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工程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有领导责任,应牢固树立“安各作业队 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有力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
⑴挖土机、推土机操作人员,运土车辆(自卸汽车)司机均为具有相应资质的持证上岗人员,车辆应经过有权部门年检合格,证照齐全、车况良好。
⑵做好现场开工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教育施工人员牢牢树立“我不伤害别人,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别人伤害”、“安全第一”的思想。施工期间,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机械设备和人身安全。
⑶挖土中发现管道、电缆及其他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⑷土方开挖后,在基坑四周设置隔离护栏及醒目的警戒标志,防止人员摔入坑内,坑内设有爬梯。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防止上方坠物。进出基坑的工作人员
必须走安全通道或上下爬梯,严禁不经爬梯任意上下基坑。
⑸现场出入口分别派专人指挥过往车辆及行人。倒土场派专人负责指挥倒车,确保安全。 ⑹挖土时要注意土壁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及倾坍可能时,人员应立即离开并及时处理。 ⑺每日或雨后必须检查土壁稳定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⑻挖土机械启动前应检查机械运行情况,经空车试运转正常后再开始作业。
⑼驾驶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和制定的行驶路线行车,不得带病出车,违章超速行驶,严禁酒后出车;操作工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作业,挖机工作半径内严禁闲人进入。
⑽机械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
⑾机械应停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基础过差,应采取走道板等加固措施,不得将挖土机履带与挖空的基坑平行2m停、驶。运土汽车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驶,防止坍方翻车。
⑿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子停稳定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空越过。 ⒀场内道路应及时整修,确保车辆安全畅通,各种车辆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引导。 ⒁加强安全用电管理。水泵等用电设备配有二级漏电保护装置,现场专职电工要经常对用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杜绝违章用电。
⒂在基坑四周必须设置1.2m高的护栏。
⒃本工程由业主应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对周围建筑物及基坑进行监测,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监测,及时快报数据。将根据检测单位提供的数据随时掌握土方开挖过程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监测点水平或垂直位移超过安全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
⒄严格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进行管理。 ⒅加强临时堆土场的安全管理,确保不影响临近建筑物、构筑物及环境安全。无滑坡、崩塌等事故发生。
⒆根据气温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气温达到35℃及以上时,中午11时至下午4时不得在阳光直射下工作;气温达到38℃及以上时,原则上要停工,确需加班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并安排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5.4.2 基坑安全监测
⑴基坑开挖前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工作。项目部给予配合,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项目部。
(2)项目部在土方开挖中设专职人员进行监测:基坑变形,坑外地面沉降或滑坡变形,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塔机基础,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沉降及变形。
(3)坚持正常的肉眼巡视工作。密切关注施工条件改变、坑边堆载变化、管道渗漏、不适当的排水,以及雨水、气温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如基坑周边地面裂缝和塌陷、邻近建筑物和设施的裂缝及渗漏等事故隐患,及时向业主、监理报告并予以处理。
第六章、出现险情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和抢险措施 6.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值班和应急处理具体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
6.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和占用场地。事故抢救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财产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6.3、应急处理预案
(1).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2).当土方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6.4、应急处理措施
6.4.1现场应急准备
由基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牵头成立一支15人以上的基坑抢险突击队,并备足水泵、被胎、土袋、水管、水泥、水玻璃、速凝水泥、木桩、型钢等抢险材料,现场备放一台压密注浆机等设备。抢险突击队在平时现场24小时巡视,一旦出现险情,能随时投入抢险。
6.4.2.基坑险情针对性应急措施
①.支护结构受力体系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
a、若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等情况,应及时暂停土方沿基坑纵向的开挖范围,采取增加钢支撑等措施控制变形发展;如变形发展迅速,应立即回填土方,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待查明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b、若在基坑侧壁出现局部滑坍,应先查明原因,消除滑坍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将坑壁外采用土袋回填充实,并在坍塌部位打垂直锚杆,焊接横向网片,及时喷射砼面层。
c、若土方开挖基坑底标高时支护结构监测数据已达报警值应加快垫层砼及主体底板砼的施工进度。
d、如土方开挖至底标高后土体产生隆起,应在被动区采取反压加固措施,并及时进行垫层和底板的施工。
e、对发生变形较大的区段,应及时卸除相应区段基坑顶部的材料堆载,并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停置位置,控制变形的发展。 ②.降水方面的应急措施
a、若局部区段出现止水帷幕异常或失效,应启动坑外观察井,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渗漏现象,应将观测井作为抽水井进行控制性降水。
b、由于大气降水或因地下水异常造成地表浅层水量较多,应首先查明水源进行修复,同时在地面沿坑壁四周,距坑壁1.0~1.5米设置排水沟,将雨水和其它地面水引至远离基坑处排水,在坑壁的顶部地面喷射砼,防止坑边地面渗水,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水泥浆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c、若基坑侧壁漏水涌砂严重,应停止该部分土方的开挖。堵漏一般采用插管引流法,用塑料滤管插入渗漏处,管前滤管处周围先填充砂石,构成透水反滤层,防止颗粒流失,洞
表砌砖,并用速凝水泥加水玻璃封堵抹面,待引流一段时间,渗水由浊变清,水泥强度达到后,再封阻引流管口。如水流较大,难堵,则在渗水口再插入引流管,逐步将出水引流到坑内集水坑。
d、如基坑底出现管涌、流沙,应及时用麻包装砂填压,必要时进行轻型井点降水,然后用砼填实。可在垫层内加设钢筋网片,或采取加厚垫层等措施。 ③.环境保护方面的应急措施
a、土方开挖前应按照设计要求预先设立观察点,对周边环境变形以及地下水位等内容进行观测,并在施工中密切关注基坑监测数据,切实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
b、当发现地面建筑物沉降已达到预警标准值时,应及时查明引起沉降的具体原因,如确认是基坑内降水引起的,应马上采取回灌措施,回灌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沉降而定。如是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压密注浆等加固措施。
6.4.3.施工监测及应急措施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从支护工程开始施工至地下室底板完工,应进行全过程的施工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尤其对建筑物、道路的影响程度,以便在监测信息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施工方案,避免基坑开挖的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1.监测内容
土钉锚喷支护的施工监测应包括如下内容: (1)坡体的位移及沉降;
(2)地表开裂状态及周围环境变形; (3)基坑渗漏和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
(4)基坑底部土体有无隆起,围护外侧土体有无下沉。 2.监测点的设置
(1)监测点、后视点、水准基点应设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外。 (2)沉降和位移监测点应设在基坑边壁和基坑底部,间距不宜大于30m。
(3)地表开裂,宜采用标记法进行观察和比较,有裂缝时,先测量其宽度并做好记录,然后用水泥浆灌实抹平,必要时可拍照留存。 监测点的设置详见附图。 3.监测次数及方法
(1) 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次数一次为宜,当位移出现发展趋势或接近预警值时,应
加大监测的频率。
(2)地下室底板完工后可减少监测次数,地下室侧墙完工后停止监测。
(3)位移观测用Et-02 电子经纬仪,沉降观测用精密水准仪,精度为标准二等水准。 4.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监测数据应即填入规定的表格,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定期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告。如发现数据明显变化或临近报警值时应即向项目经理、业主、监理工程师报告。
5.报警值
根据设计规定,报警值如下:
(1) 1-1 剖面坡顶水平累计位移40mm,连续3 日位移速率大于3mm/d ,并且有发展趋势。
(2) 其余剖面坡顶水平位移累计60mm,连续3 日位移速率3mm/d ,并且有发展趋势。 (3)地面沉降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
当位移接近或达到预警值时,或建筑物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如流砂、涌土、隆起、陷落等)时,应立即报警,确定可能采用的应急措施,排除险情。 6.应急措施
1. 由于基坑施工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为能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安全,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监控小组,在土方开挖和护坡喷锚施工阶段进行24h 监控,监控内容包括:周边土体,道路及管线的变化。 (2)施工现场准备砂袋。
(3) 当围护体位移超过预警值时,使用砂袋压载,防止支护结构位移的发展。 (4)当支护结构的位移增大时,必要时可使用挖土机迅速回填土方反压, 以阻止位移的进一步发展,并在位移较大处设置超前支护,待稳定后方可继续开挖。
(5) 当施工时遇上流沙等土层时,应先打入竖向注浆管进行加固,然后开挖。 2. 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针对假设出现的几种险情,制订了如下应急措施: (1)坑底土体隆起的应急措施
1)由于围护体滑移造成的坑内土体隆起,应采取处理围护体滑移的措施, 同时用重物(叠袋、回填土)压制隆起的土体。
2) 由于淤泥绕过围护体流向坑内造成的土体隆起,应在坑内利用重力压制隆起土体的同时,对围护体进行加固。设置竖向土体(注浆)加固围护体的有效措施。
(3)周边韩府路道路破坏的应急措施。造成周边道路破坏的直接原因就是围护结构位移或坑底土体隆起,因此防止发生此种情况的预防措施是:1)加强施工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2)发生围护位移或坑内土体隆起时,应即采取措施处理。 (4)地表裂缝的应急措施
1)及时查明地下裂缝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裂缝的发展。 2)及时用浓水泥浆灌缝。 7.深层监测
1. 监测方案依据及内容 (1)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之总平面布置图; 2)业主提供之综合地下管线图;
3)业主提供的基坑围护方案及相关图纸; 4)有关相类似基坑信息化施工监测实例。 (2)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和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基础施工安全。综合业主提供的资料,基坑围护方案中对施工监测的要求及本工程特点,考虑本监测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的监测内容:
1)周围道路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3)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4)基坑坡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2. 监测点的埋设及施工监测方法
(3)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建筑物监测点直接用冲击钻在外侧墙体上打洞,并将道钉打入或用
“L”形钢筋用水泥砂浆固定。测量方法:同地下管线监测。 (4)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孔
埋设:采用钻孔埋设。将面包裹工业滤网的PVC 水位管放入钻孔内用中砂回填至密实,再
用混凝土封口,以免地表水渗入影响观测,水位孔深度均为10.0m。测量方法:直接量取监测孔内地下水位距水位管口的距离。
6.4.4. 监测精度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报警值 1.技术措施
(1). 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产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检定。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产使用。
(2).水准测量宜采用闭合或附合路线观测方法。3) 尽量做到测量定人,定仪器;观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测量数据有疑问时,因做至反复观测寻找问题原因。4) 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或到达报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报告或报警,并提请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
2.报警值
(1).地下管线监测报警值由专业管线公司给定, 具体报警值为累计变量≥± 10mm ,日变量≥±3mm 。
(2). 其他有关监测内容报警值敬请设计单位确定,一经确定,我司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3).监测频率基坑开挖至底板完成其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2 次/d、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2 次/d、深层土体位移监测1~2 次/d、基坑顶面周边变形监测1-2 次/d。
(4).地下室结构至±0.00 其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1 次/3d、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1 次/3d、深层土体位移监测1 次/3d。
3.提交的测试成果
建立监测成果及时汇报制度。正常情况下当天的监测成果第二天呈报业主和有关部门,叙述监测点(孔)当次及累计的成果动态及有关注意问题。如遇报警情况,先当场口头通知同时4h 内提交正式报警资料。
6.4.5.支护、基坑出现异常的应急措施
(1).为避免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较大变形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提出以下应急措施,根据施工现场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变形、渗漏等情况的发展扩大,确保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
a、支护结构受力体系方面的应急措施
⑴若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等情况,应暂停施工;如变形发展迅速,应立即回填土方,阻止变形进一步扩大,待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⑵若基坑侧壁出现局部滑坍,应先查明原因,消除产生滑塌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将坑壁外采用土袋或碎石袋回填充实,并可在塌方部位打垂直钢管,焊接横向钢筋,并及时喷射混凝土面层。
⑶若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时支护结构检测数据已达报警值,应加快垫层混凝土施工进度,并将垫层混凝土浇筑至基坑边。
⑷若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厚发生基底土体隆起现象,应在被动区采取反压加固措施(立即采用大片取土换石进行加强)。
⑸对发生变形较大的区段,应及时卸除相应区段基坑顶部材料堆载,并合理安排施工机械停放位置,控制支护结构变形的发展。
⑹严格按要求进行土方施工,严禁一次性开挖到位或超挖。 b、地下水处理方面应急处理措施
⑴由于大气降水或其他原因造成地表浅层水量较多时,应首先查明水源,进行修复、截断、改道或停用;同时在地面沿坑壁四周,距坑壁1~1.5m处设置排水沟,将雨水或其他地面水引流至远离基坑处排水,在坑壁喷射混凝土,防止坑边地面渗水,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及时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⑵如在坑壁或圈梁底部发生局部渗漏现象,应在渗漏点设置长度为1.5~2.0m的引流管,并将渗水集中至坑内排水沟或降水井内,统一疏排,以减少坑壁水压和保持坑壁干燥,便于施工。
⑶若基坑沿支护下脚渗出,采取水泥标准砖、M10水泥砂浆砌筑止水墙,1:2.5水泥浆粉刷;按10~15m设集水坑集水,潜水泵抽排水。
C、环境保护方面应急处理措施
⑴土方开挖前应按照设计要求预先设立观测点,对周边环境变形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观测,并在施工工程中密切关注基坑监测数据,切实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
⑵当通过基坑监测发现地面建筑物沉降已达到预警标准时,应及时查明引起沉降的具体原因,若由于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所引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压力注浆等加固措施。
d、做好应急准备
根据基坑监测情况做好应急措施的材料(水泥、土袋、木桩、型钢等)准备。在施工工程中,做好人员、机具、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征兆时,立即实施补强施工。
6.4.6.基坑抢险应急措施
考虑到本工程,基坑开挖较深,如开挖不当,会对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整个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一定服从业主、监理管理,统一行动听从指挥,一切以大局为重,确保土方开挖安全。为此,特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⑴建议在基坑开挖期间,由业主或监理牵头,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部及监测等相关单位派人参加,统一组织,协调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并实行24h值班制,随时处理突发事件。
⑵成立一支基坑抢险突击队,备足抢险材料。抢险突击队在现场24h待命,一旦出现险情,能随时投入抢险。
6.4.7. 已有设施、管线的保护措施
⑴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基坑外约9.5-11.1m外有自来水管线。在土方开挖时,安排专人监测基坑变形,坑外地面沉降或滑坡变形,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沉降及变形。
⑵如有管道应在管道部位均用钢板铺垫,基坑土方收尾处的外侧应做钢筋混凝土地面,减少其对基坑四周土体的影响。
⑶严禁在管线部位及附近堆土及车辆碾压。
⑷土方工程结束后,对管线进行检测,确保能正常使用。
⑸如遇文物、化石等有历史、文化及科学价值的物品,立即加以保护,及时向业主、监理及文物管理部门汇报。
⑹遇战争时代弃物,及时向公安部门汇报。
⑺如发现有测量用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观测孔等应加以保护。并立即向业主报告。
⑻如有异常情况出现时,与总包、业主及监理共同策划应对,积极配合。
6.4.8. 动态土坡稳定性
为确保边坡土体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
⑴挖土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土层特性分别确定不同放坡坡度,临时坡体坡度应不大于1:2.0,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大于2m。
⑵坑底留20~30cm土层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并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再局部由人工掏挖桩基承台、电梯井和集水坑等坑中坑,承台应采用逐个开挖、砖砌外模护壁,不得大面积开挖。
第七章、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7.1、发生坍塌事故时的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⑴基本原则
①及时原则: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报告(公司业主监理及有关主管部门)、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和及时进行排险救助工作。
②“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在事故发生或出现紧急险情之后,应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先撤出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
③“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应先救出伤者,然后进行排险处理工作。以免影响对伤者的及时抢救和对伤者造成新的伤害。
④“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支护等安全保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和使伤者受到新的伤害。
⑤“先防险、后排险”的原则:在进入消除进行排险作业时,必须先采取可靠支护等适合的安全保护措施,以避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
⑥“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只有在制止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以后,才能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这一切,都必须遵守事故处理顺序规定和得到批准以后进行。
⑦保护现场的原则:在事故调查组未决定结束事故现场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⑵抢救措施
①当土方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现象,应急救援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外,还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
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②当土方边坡整体倒塌造成特大事故时,由当地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参加,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采用挖土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与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③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伤员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伤员。
⑶抢救程序
①发生坍塌事故时,现场人员不可惊慌失措,保持镇静的情绪,要有组织,统一指挥。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坍塌的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指挥人员疏散。
②在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应立即切断电源,确认未有继续危险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和排除险情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然后抢救物资和设备。
③立刻设危险警戒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好事故现场。 ④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⑤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7.2、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及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⑴发生时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左右,尽快送医院抢救治疗。
⑵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顺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纱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⑶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纱布覆盖,用绷带或纱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导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的搬运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⑷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
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竿等固定受伤位置。在无合适材料情况下,可把上肢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在一起。
⑸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的包扎。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为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包扎,来增加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端的1/2处,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0.5~1分钟。
④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将伤者送往临近的医院抢救,运输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7.3、中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抢险
7.3.1 预防中暑的基本措施
采取综合措施,切实预防中暑事故发生,从组织、技术等多方面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⑴组织措施
①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定防暑降温计划和落实具体措施。 ②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强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③根据南京地区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以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
④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保证工地饮水供应;切实做到劳逸结合,让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⑵技术措施
①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②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休息室要求通风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搭设凉棚,减少阳光辐射。
7.3.2 中暑事故应急救援
发现中暑事故时立即把中暑人员抬到阴凉通风场所,解开衣服,用凉湿毛巾或冰块冷敷前额,并给病人服用十滴水或人丹。对昏迷者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救治。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8.1、文明施工措施
⑴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⑵遵守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做好遵纪守法,夜间噪声作业时间严格按夜间施工许可证的规定执行。
⑶各工种工人服从班组长及施工队长工作安排,按要求时间上、下班,坚守岗位,保证质量和速度。
⑷机械设备按时保养、外表清洁、安置合理。
⑸考虑到该基坑开挖的间断性,施工现场安排食堂做饭。
⑹按照南京市江宁区创建卫生城市和创建文明工地的标准,搞好卫生清洁工作。汽车轮胎打扫干净后,汽车方可上路行驶。
⑺派专职人员在自卸车装车后,将两侧车箱板外面的土铲除、车辆盖上封盖板,以防一路抛洒。
⑻每天土方外运过程中,派专人上路清扫,保证运输主干道的整洁干净,同时搞好弃土场出口处道路的清扫工作。
⑼下班后车辆、机械统一停放整齐,派专人负责挖土区、倒土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8.2、路面清扫措施
⑴由于本工程处在南京市江宁区,渣土运输处置期间,对运输路途沿路巡回保洁,每天夜间10时后应停止渣土运输,保洁工人对市政道路进行清扫,对施工出入门口及沿路全部
洒水冲洗。
⑵在处置的道路上配置若干个三角警示标志及警示灯,保洁工人每天每人穿反光背心,每人戴反光警灯帽;清扫道路时,有专人指挥沿途车辆与行人,确保保洁工人作业时安全。
8.3、降低扰民措施
⑴按南京市江宁区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及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和渣土准运证。 ⑵施工时所有机械均要求采用防噪音设备,减小噪音,夜间施工应有管理人员值班检查,禁止夜间鸣笛,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⑶现场放置垃圾箱,生活垃圾入箱,分类后集中堆放和处理,不乱丢、乱抛,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和卫生,以免污染环境。
⑷进出车辆,要安排专人负责洗车台的冲洗工作,不得污染工地以外的道路,保持道路清洁。
⑸雨天注意及时排水,做到工地不积水。场地设排水用沉淀池,所有向外排放的污水需经沉淀后,再向外排放,以免堵塞下水管道或污染路面。
第九章、与各单位的配合协调
9.1、与土方单位的配合
(1).根据要求,土方开挖前二周降水井进行抽水,保证开挖土体干燥。
(2).土方开挖前,应就开挖的注意事项对土方开挖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其内容为分层开挖的深度、坡度的控制包括工程桩的保护,基坑外严禁堆载土方,支撑、严禁车辆直接碾压,应按要求做好保护措施。监督挖土方严格按评审的开挖方案进行施工。
(3).与土方单位搞好协调关系,我方应将边坡喷护施工等进度计划和安排明确告知土方单位,双方制定总的进度计划,保证各时间节点的连续性。
(4).提前做好劳动力和机械进场准备,做到施工条件一具备,就紧跟着施工。 (5).做好场地材料、设备的堆放,以方便下部土方的开挖。
基坑开挖和使用过程中,边坡支护体系和外荷载都在变化,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各工程参建方的密切配合,按规范、设计图纸要求施工,缩短工序衔接
时间,并按信息化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9.2、与监测单位的配合
(1).积极配合监测单位工作,协助各个监控点的埋设,在施工中注意保护。
(2).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土层的多变性和离散性,在基坑工程挖土期间及基坑使用期间,要利用基坑监测反馈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掌握土层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邻近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变化情况,随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发生重大基坑安全事故。根据土方开挖速度,必要时提醒监测单位对基坑变形增加监测频率,防止基坑变形过快或基坑变形速率突然加大。如位移、应力过大,应放慢土方开挖速度,调整挖土顺序,使应力释放速度减缓。
9.3、土方挖运与土建施工的配合
(1).进行塔吊基础、电梯井、承台等坑中坑的开挖和施工,确保施工顺利,垫层施工遵循先深后浅的处理方法,即先施工坑中坑垫层,后施工大面积底板垫层;
(2).随着基坑暴露面积加大,要确保后续工序连续施工(基坑垫层、砖胎模)。各种材料及基坑抢险物资、设备等需解决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的问题。因此,配合并督促土建塔吊应尽快安装投入使用;
(3)电梯井部位施工时,及时作好水泵等设备准备工作,不影响土建施工。
(4).根据每天土方计划开挖量及土建方施工进度要求,配备与此相配套的运输车辆,并考虑到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的车堵,在相配套的基础上另加2~3台车辆,保证每次开挖出的土方都能及时外运处置。
(5).及时将土建单位人工清出的土方、桩头运出,給土建单位提供工作面,以便土建方及时施工垫层及地下室底板。
9.4、与桩基检测单位的配合
(1).服从甲方、监理的指挥。
(2).配合桩基检测单位,预留检测场地、交通道路
9.5、与监理单位的配合
(1).服从监理单位的领导及指挥,尊重他人,待人待事诚实、诚信。
(2).各种工序检查、验收先自检,而后报验,对监理单位指出的不足认真改正。 (3).施工管理人员准时参加例会,有事必须先请假。
(4).施工中遇到困难、矛盾,服从项目管理和监理单位的协调。
9.6、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
⑴.严格执行《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及《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
⑵.渣土运输车辆出工地大门时按规定冲洗轮胎,检查密封状态;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行驶路线、速度行驶。
⑶.渣土运输处置过程中保证“四有两不”措施落实。“四有”:即有围墙、有硬化地坪、有冲洗设备、有保洁人员;“两不”:即运输车辆后挡不超高、车轮、车身不带泥。 ⑷.土方施工注意减少扰民,夜间施工办理许可证并尽可能得到居民谅解与支持。
第十章、各平面布置、示意图
10.1、总平面布置图
、综合地下管线统计表
10.2
10.3、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10.4、支护施工示意图
10.5、环境信息图
10.6、测量监测图
10.7、安全事故及出现险情的应急及抢险路线图
附近医院:A江宁区正德社区卫生服务站;G南航大医院永平医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