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教育专著心得

2022-05-10 来源:小奈知识网


读教育专着,谈心得体会

——浅谈叶圣陶先生《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的着名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对教育工作者颇有裨益的观点。其中,《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着重强调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用亲身实践和缜密的思想理论,为我们阐述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他强调养成好的习惯必须身体力行。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亲自体会实践带来的感受,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在文章中提出,“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可见,只有亲身躬行,才能将认知的东西真正掌握,逐渐转化为我们的习惯,进一步成为一种能力。

那么,怎么做才是“成自然”了呢?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由此可见,“自然”是一种程度,一种境界,是分辨我们是否具有某种能力的分界点。简而言之,一个人所养成的好习惯越多,他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我们为了掌握各种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培养良好习惯,并达到自然的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是一项终生的事业,也因此成为教育的目的所在。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是提出了个人如何处理好与国家、人民、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准则。很久以来,我们都提出要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荣辱观的提出,可以使原有的教育更加深化和具体,更有时代性。在荣辱观强调的思想中,有一点是关于习惯养成的,即“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与叶圣陶先生强调的观点不谋而合。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毋庸置疑,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而当孩子进入校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尽到应有的责任呢?

首先,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孩子的纪律性。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持之以恒。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要求孩子坚守,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孩子定能养成好习惯。

再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特别需要施教者要求一致。这一点就要求老师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

最后,要强调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倾向于模仿师长,所以,老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作为老师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义不容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