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0. 阅读下列的诗歌,完成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请分析。
(2)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这首诗首联描绘“三秦”“五津”的地势风貌,其作用是什么?
(2)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得可谓情真意切,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2分)
1
21.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9.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______ 的意境;下阕写出了梅花 ______ 的品质。
(2) 小语准备在诗歌朗诵大赛上朗诵《卜算子•咏梅》,请你帮他分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应怎样朗读。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缺月、 ______ 等意象传递出词人 ______ 的心境。 (2) “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2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呈现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景物将情与理融合在一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本诗画面感强。“秋风怒号图”中“卷”“飞”“渡”等动词,衬托出诗人______的心情;“群童盗茅图”中“老无力”“呼不得”“自叹息”等词语,反映诗人______的现实状况。(2分) 20.最后一段用了三处感叹号,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阅读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0. 阅读下列的诗歌,完成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1) 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请分析。
(2)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理解句意,结合诗句描绘的画面揣摩“横”字写青山的气势,分析。首联意思是: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静态,“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
(2)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尾联是说,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 答案:
(1)“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生动准确而传神。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流过。
(2)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感离别的气氛。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小题2】
【解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做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这首诗首联描绘“三秦”“五津”的地势风貌,其作用是什么?
(2)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得可谓情真意切,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
(2)本题考查对两首诗歌情感的把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之意,意境旷达。《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答案:
(1)描绘“三秦”“五津”的地势风貌展现壮阔的送别境界,风貌饱含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与牵挂。(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之情。 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5
【小题2】
【解析】这首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
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2分) 21.尾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这个“深”字用得好,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深幽。
21.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9.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
(1) 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______ 的意境;下阕写出了梅花 ______ 的品质。
(2) 小语准备在诗歌朗诵大赛上朗诵《卜算子•咏梅》,请你帮他分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应怎样朗读。
9.【答案】【小题1】凄清落寞 【小题2】高洁坚贞
【解析】(1)本题考查词所创造的意境以及意象的特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的意思是: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驿站”是偏僻、人烟稀少之地。“断桥”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破桥。“黄昏”时的“风雨”更是对花的一种摧残。所以这些表示环境的词语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在这种环境之下梅花独自开放,不与群花争艳,更好地体现了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质。梅花也象征那些不慕名利,与世俗不同流合污的人。 (2)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技巧的掌握。朗读时应该语调高昂,读出词人的豁达豪迈。“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梅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表现出了梅的孤傲之气。 答案:
(1)示例:凄清落寞 高洁坚贞
(2)这句话借梅花不去争奇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的不在乎,来体现词人不畏谗言、不与阿谀逢之徒为伍的高尚品格,朗读时应该语调激昂,读出词人的豁达豪迈。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这是一首以梅喻人的词,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缺月、 ______ 等意象传递出词人 ______ 的心境。 (2) “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 7.答案:
(1)疏桐漏 人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2)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遗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 【参考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呈现的画面。(2分)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景物将情与理融合在一起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示例: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幽深寂静的远处,院内花木繁茂,花木丛中隐约可见禅房,香气馥郁。
20.(2分)诗歌通过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等景色,营造了清幽雅致的意境;禅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意近即可)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本诗画面感强。“秋风怒号图”中“卷”“飞”“渡”等动词,衬托出诗人______的心情;“群童盗茅图”中“老无力”“呼不得”“自叹息”等词语,反映诗人______的现实状况。(2分) 20.最后一段用了三处感叹号,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愁苦、凄凉年老体衰、贫困潦倒
20.①用三个感叹号,直抒胸臆,诗人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情感越来越强烈。②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