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困惑

2023-09-21 来源:小奈知识网


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困惑:

1.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到底怎样观察幼儿?

课程游戏化一直强调要观察幼儿,在观察中认识幼儿,发现幼儿学习的方式。我园也多次组织教师进行了专门的观察儿童的培训活动,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为了让教师们能将自己日常的观察保存下来,在班级上,也专门开辟了一个版块“幼儿观察记录墙”。此外,每月也让教师撰写了典型的观察日志,也设计专门的观察记录表格,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让教师们养成随时观察幼儿的习惯。但是,从这些观察记录的内容中,就发现教师们在观察幼儿时,还是过于浮在表面,仍然从教师的主观的判断出发。还难以从关注教师自己的行为转向关注幼儿本身。我园的这些做法感觉间接的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观察是为了任务而进行的观察。

2.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到底怎样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首先,看看现在的活动室,幼儿的桌椅都能进区了,改变了以往的小学化的秧田式的布局。但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时候,活动室里变得异常的吵闹,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也很头疼,到底该怎么办?其次,看看活动室墙面和悬挂的物件,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非得要悬挂那么多的幼儿的作品才可以吗?

3.幼儿的生活活动应该怎么游戏化呢?

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我园在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过程中,过于偏重了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化(教学活动游戏化),体育活动游戏化,游戏活动的游戏化(自主区域游戏),幼儿生活活动的游戏化,应该怎么开展了?然而在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中:

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支架6: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难道幼儿的生活活动做到以上两个支架的内容,幼儿生活活动游戏化了嘛?幼儿的生活活动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一样,包括饮水、如厕、盥洗、进餐、睡眠等等。所以仅仅做到支架4和支架6,那远远是不够的。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支架4和支架6 两个措施,都没有在园内真正的付诸实施。

4.区域游戏活动,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幼儿的游戏化水平?

课程整个过程应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游戏化建设应该可以归纳为新一轮的学前教育的重大改革,课程游戏化的内涵精神可以概括为“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日常的区域游戏活动,我们都能依照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保证幼儿自主的游戏时间、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幼儿的游戏。然而这里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幼儿的游戏化水平的高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幼儿园的领导,看某个班级孩子的游戏化水平的高低应当依据怎样的标准。举个例子说说,小班的“娃娃家”,每一家都要固定的人数游戏吗?人数角色:必须爸爸、妈妈、宝宝这样的角色。当你问到娃娃家的孩子,“你是家里的什么人,你当的是谁?”如果回答不出的孩子,那是不是表明这群孩子的游戏化水平很低了?

以上这些仅是一名一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的困惑,课程游戏化建设依据的理念是很先进,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想还需要我们具体的对待,恳请各位专家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