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的心理情景剧有两种,一种是表现心理发生变化的故事,一种是通过故事表现心理情绪。
这么说有点难以理解,举例说明↓
1.表现心理发生变化的故事:小明是个不爱学习的差生,经历了一些事件让他变得勤奋好学了。
这种类型是展现人物心理“质”的变化的过程,所以这样的故事,开头和结尾简单铺垫就可以,主要还是这个过程的铺展。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影《夏洛特烦恼》。
2.通过故事表现心理变化(换个说法就是将心理所想展现出来):小明走在路上看到前面十米的地方有个老人在路边跌倒了,于是……心理情景1,小明开心的大步上前扶老人,被老人一把抓住,老人嚷着是小明把自己撞倒了,要让他赔钱。回到现实,小明情绪变化。距离还有八米,心理情景2,小明上前扶老人,老人很感激,此时老人的女儿小花赶来,老人一个劲的夸小明,小明看着貌美的小花,喜上眉梢。回到现实,小明的情绪变化。距离还有五米,心理情景3,小明毫不理会的直接走过老人身边,接着一大群人围上,还有摄影机,记者问小明为什么不扶老人等问题。回到现实,小明情绪变化。……现实中,小明走到老人身边,他是扶还是不扶呢?
这种类型多用于人物对于事的思考而产生的心理变化,也就是因事心里所想,多出现在影视剧里的桥段,一般也只是呈现一种想象,比如前段时间音比较火的一个电影片段,女生上赶着搭讪郑则仕,而实际是郑则仕上赶着搭讪女生,而女生都不搭理他。
第一种就像是一道数学题,重要的是解题过程的精彩度。第二种就像是无正确答案的选择题,更具思考性!
你说是学校征集,那可是是要作为文艺晚会的小品演出,那小品就有时长限制了,第一种倒是多见于许多小品作品中,但要想把故事编好,需要很强的功底,但你既然都要来问“心理情景剧剧本怎么写?”那说明你功底还不够。第二种是比较取巧的,简单来说你可以选一件校园热点事件,采访几名同学对这个事件的想法,然后将这些想法在舞台上通过角色展现出来,虽然这样在故事创作上比较简单,但在处理舞台效果的时候就需要费费脑子了,要怎么设置舞台效果才能将故事里的现实和心理表现出来。
不过我倒是有第三种方式让你考虑下,就是结合了这两种方式的一种方式,《选班长》。
五六名学生和一名老师。
开始是,班主任对全班讲话,大意是有些同学对现任班长不满意,提议另选班长,让学生们讨论选谁做班长。
老师离场,同学们开始讨论,主要是几名主演,其他同学则作为背景。几秒钟后,所有人静止,灯光关掉,然后一束灯光打在一个主演甲身上,甲简要说了说自己的背景以及对选班长的看法,接着灯光打在主演乙身上,依次类推。
几名主演演完心理戏后回到现实,几人开始分别论述自己为什么想当班长,成为班长后会如何如何,但每个人的说法都被其他人推翻。
之后时间再次静止,灯光再依次打在每个人的身上,这次是每个人反思自己的心理独白。
回到现实,老师进场,询问大家有结果了没有,众人沉默了几秒,一名主演主动说其实现在的班长停好的,然后几人又开始争相叙说班长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不另选班长了,还是由原班长继续当班长。班长从背景中走出来,站在讲台上对同学们表示感谢。所有人热烈欢迎。
突然,时间又停止了,灯光打在了班长身上。班长开始向观众独白,大意是选班长这件事,其实就是班长自己匿名向老师提出来的,原因是自己已经感觉到有些人对自己不太信任了,所以想了这个办法,因为他对班上的同学太了解了,他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而每个人都只知道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而忽略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这也正是他的优点,就像这一次,仅仅通过“选班长”这件事,就让同学们积极的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促进了班级的团结,这是一个班长的义务和责任。而最后他又发出感慨:“我帮助同学们认识了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这是我的优点,那我的缺点又是什么呢?”
然后,黑幕结束。
故事很简单,虽然跟一些正式的小品没法比,但放在校园舞台上,应该算是主流吧,也具有一定现实性和思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