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霓虹灯
题目:
1、本文总体上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第5段的顺序是什么?(2分)
2、文中的“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的特点各是什么?(3分)
3、第5段记叙季先生为新生照看行李的事情,表现了先生什么样的作风和品质?(3分)
4、说说本文第3段描写人物采用了什么手法?并说说这样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5、文章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
6、结尾描写了太阳和霓虹灯,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两种事物各暗示了什么样的人。(4分)
7、结合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 ,谈谈应该如何看待像文中的演员、主持人一类的名人。(3分)
参考答案:
1、本文总体上采用的记叙顺序是时间顺序,第5段采用的顺序是插叙或称补叙。
2、女演员:冷漠孤傲;节目主持人:自高自大;季羡林:谦逊纯朴
3、帮助人认真负责,助人为乐。
4、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作者的不屑与鄙夷的感情。
5、文章采用了对比手法。用女演员、电视台节目支持人没有文化底蕴却自我欣赏的浅薄,衬托出季羡林先生对人、对事、对学问的高尚情操,表明做人处事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6、(1)太阳指自身发光发热,暗示了像季羡林先生那样无私奉献,认真执着能给他人带来光明与热的人,他用自己的学识和人品,得到了全社会的赞美和爱戴。(2)霓虹灯虽然外表华美,仅仅起到装点世界的作用,不能给他人带来光明与温暖,只是晚上漂亮,一时漂亮;暗示了像文中的著名女演员和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那样徒有其表,一时取得点成绩就骄傲的人。
(或:太阳:高贵、自认为很厉害,自傲的人;霓虹灯:默默无闻,十分淳朴,谦虚的人)
7、看待一个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看他是怎样做的。
原文:
太阳和霓虹灯
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像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像,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