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谁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曲? 生:《三国演义》。
师:在深沉悲壮的乐曲声中,我们仿佛跨越了历史的时空,来到了那个战火分飞的年代,下面让我们走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继续领略三国时代的风云纪事,品评一代风流人物的事非与功过。 二、学习七、八自然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周瑜长叹一声,谁能把这个叹加上去,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不错,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样子,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呢?请同学们快速扫读课文。 生:课文的七、八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雾中借箭这一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生默读、师巡视)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地方,是吧?哪咱们就这样,挑你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好吗?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远距离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师:你理解得不错,这是一场怎样的雾?(大雾)谁来读一下,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
生:这时侯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真是一场漫天大雾啊!同学们想,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看到了这场大雾,你们说鲁肃有什么感受? 生:他这时候比较惊讶、吃惊。
师:那么诸葛亮呢?他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觉?什么心情? 生:心情非常高兴。 生:他十分自信。
生:他终于如愿以偿了,正暗自得意呢!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师:此时诸葛亮心定气闲,成竹在胸,但是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太罗嗦,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直接写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既简明,又不浪费笔墨。这样改好不好? 生:不能改。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了这两句话,才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有大雾,如果直接说也许是碰巧第三天四更有大雾呢,就体现不出他的神机妙算,所以我们说诸葛亮能预测天气。(板书:预测天气)
生:如果直接写第二天,他就没有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了。
师: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内情的人,都快急死了是吧?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什么动静。火已经烧到眉毛上了,你怎么还不动啊?一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上,而此时,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请他去干什么呢,是不是?他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神 师:妙不妙? 生:妙。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觉得: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曹操在营寨里听到诸葛亮他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就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是啊,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是不是呀?可见,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想得那么周到,那么细致。咱们一起来读这两段话,(生读)可见诸葛亮了解曹操性格。(板书:了解人心)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诸葛亮是怎么说的? 生:笑着说的。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他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 师: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怎么样。 生:了如指掌。
师: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曹操生性多疑,这种天气有敌人为攻,自然不敢派兵出来。
师:对诸葛亮的笑,你还有别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他是在笑自己本领大,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师:这叫自信的笑。 师:你们呢?都一样吗?
生:他还在笑鲁肃,鲁肃不知道他的用意。 师: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觉得诸葛亮还在笑周瑜,笑他妒忌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
师:所以诸葛亮怎么说的?
生:他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回去交了箭,周瑜的阴谋还能得逞吗? 生:不能了。 师:这叫什么笑。 生:这叫胜利的笑。
师:诸葛亮这一笑,笑得多么自信,多么自豪,多么喜悦啊!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诸葛亮这一充满智慧、胜利的笑! 生:齐读。
师: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生:(齐答)神。 师:妙不妙? 生:妙。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的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善于把握全面,宽厚待人。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是“借箭”。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三、总结
师:是啊。周瑜的气度、为人、才智、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先生真是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一五一十地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下课。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二】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请杨济清同学给大家讲个故事,仔细听哦,看谁能听出她讲的是什么故事?(生完整连贯地讲故事) 生:这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师:你听得真仔细!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是——(生齐答)诸葛亮和周瑜!根据你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你想如何来评价他们? 生:周瑜心胸狭窄、小肚鸡肠。 师:这两个词用得真好!
生:周瑜妒忌心强,但据我了解他也是个才华横溢、英俊潇洒的人。
师:你能一分为二地评价一个人物,很好! 生: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者的化身。 生:他智慧超群、精明能干。 生: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师:看来大家对这两个人物的了解还真不少,你知道这个故事出自我国哪本古典文学名著吗?
生齐答:《三国演义》!
2、师:对!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又一个精彩故事。(板书:草船借箭)你想怎样读这个课题?
生:我想重读“借”这个字,这样可以强调是诸葛亮在向曹操“借箭”。 师:体会得非常到位!那你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课题吧!(生读) 师: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我们常常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洞悉它的中心内容,读课题时你完全可以带上自己的理解,大家也来试着读读课题吧!(生齐读)
3、师介绍“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采用图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评析]:通过讲“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评价“诸葛亮”“周瑜” 两个人物,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准备。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为下面体会“借”字的精妙用法做了铺垫。此环节意在把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外资源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由“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自然过渡到“草船借箭”,引入新课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了解“草船借箭”的经过:
1、师: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注意把句子读准确、通顺。(生认真读文)
2、认读词语,师强调“擂鼓”中“擂”(多音字)的读音及“妒忌”中“忌”字的写法。 3、理解词义,师:“妒忌”一词你怎么理解? 生:就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心生怨恨。
师:理解得很准确!谁能结合课文第1自然段再来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生读第1自然段)
生:我觉得“妒忌”就是周瑜看到诸葛亮比自己有才干就心生怨恨。 师:你会怎么读这一段?(生读,注意重读了“挺”和“很”两个词)
师:让我们带上对“妒忌“一词的理解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因为妒忌,所以周瑜才会———— 生:想办法来刁难诸葛亮。 生: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
生:想借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来治诸葛亮的罪,没想到他承诺三天就能造好(师相机板书)
师:文中两人是如何对话的?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生分角色朗读)
师总结:这就是“草船借箭”的起因!
4、师: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草船借箭”的经过?(一生详细具体地进行介绍)
师:内容介绍得具体又条理,但老师的要求是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谁能讲得更简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