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概况.......................................................................................................... 3 第二章 编制依据.......................................................................................................... 3
1、编制目的说明................................................................................................... 3 2、编制依据........................................................................................................... 3 3、适用范围和定义............................................................................................... 4 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4 第三章 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5
1、有限空间作业小组人员组成........................................................................... 5 2、有限空间作业组织结构图............................................................................... 5 3、各部门及部门人员职责................................................................................... 6 第四章 施工技术措施.................................................................................................. 8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8 2、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10 3、综合控制措施................................................................................................. 11 第五章 相关术语、危害评估.................................................................................... 12
1、相关术语......................................................................................................... 12 2、危害评估......................................................................................................... 13 第六章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14
1、管理部危险源监控......................................................................................... 14 2、有限空间事故分类救援................................................................................. 14 3、应急响应......................................................................................................... 16 4、指挥和协调..................................................................................................... 17 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17 6、现场检测与评估............................................................................................. 19 7、应急结束......................................................................................................... 19
8、信息发布......................................................................................................... 19 9、后期处置......................................................................................................... 19 10、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19 11、保障措施 ....................................................................................................... 20 12、培训与演练................................................................................................... 20 13、奖励与责任追究........................................................................................... 2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北京市------镇,-----------设计全长------米,本方案针对第一标段编制,-------。
随路建设的内容包括: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给水管道、电力管道,-桥建新桥。 桥梁工程:-------------。
根据工程内容,本工程现场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内容为:顶管施工;检查井、管道清掏施工。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编制目的说明
根据以往和现阶段施工现场、市政工程多次出现地下工程、检查井等狭小空间施工时出现人员中毒死亡事件的发生。为确保施工人员的身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编制有限空间应急措施与办法。 2、编制依据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 707-2008)、《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有毒作业分级》(GB 12331)、(北京市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市政工程建设
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本办法。 3、适用范围和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1)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2)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3)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4)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管理处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5)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
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检测符合要求后,管理部重新进行审批并安排继续作业。
(6)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7)有限空间作业危害因素检测时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表》(附件1),相关人员签字齐全;临时作业或项目检测设备达不到检测条件时,必须聘请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由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签字。
第三章 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1、有限空间作业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图
专职安全员 - 工程部 - 组 长 - 公司安全部 - 项目总工程师 -
现场监护
顶管、清掏 项目管理人员----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安全、信息、救援保障组 施工作业人员 交通安全保障 顶管、清掏 3、各部门及部门人员职责
1)组长职责:
(1)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
(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凡未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副组长职责:
(1)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2)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监护人职责(专职安全员、有限空间作业员)
具有能警觉并判断准入者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培训,持证上岗。
(1)准确掌握准入作业者的数量和身份。
(2)在准入者作业期间,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保证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适时与准入作业者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准入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监护人员在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时,不能受到其他职责的干扰。
(3)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命令准入作业者立即撤离密闭空间,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密闭空间外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a 发现禁止作业的条件; b 发现准入者出现异常行为;
c 密闭空间外出现威胁准入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d 监护人员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准入作业者撤离。
(4)对未经允许靠近或者试图进入密闭空间人员予以警告并劝离。如果发现未经允许进入密闭空间者,应及时通知准入作业者和作业负责人。
4)管理部职责:
(1)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工程部现场责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2)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
5)安全部职责:
(1)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
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
(2)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
(3)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4)培训有记录,培训结束后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5)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第四章 施工技术措施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等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有害气体浓度前,严禁进入现场管道等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作业。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如有害气体浓度不在允许范围,则采取通风换气措施,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施工作业人员,每次进入管道内作业前,必须经检测人员对有害气体、可燃气体,使用检测仪表等设备进行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相应的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加强监管,严禁在未检测前,私自进入管道作业。
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在进入过程中如发现检测仪器报警,应立即撤离;
7)所有进入管道内清掏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地面上有人监护,且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将作业人员拉出,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8)在有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9)进入管道内清掏作业前,必须先打开防护盖,进行强制通风20分钟以上,方可进入,并要保持持续通风。
10)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11)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并登记。
12)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3)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1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5)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6)当现场发生管道内气体中毒后,严禁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坚决杜绝盲目进入管道施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可使用安全绳或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管道进行营救。 2、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1)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
(2)应用具有报警装置并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对准入的密闭空间进行检测评价;检测、采样方法按相关规范执行;检测顺序及项目应包括:
(3)测氧含量。正常时氧含量为19.5%~23.5%,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GB8958的规定,短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
(4)测爆。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
(5)测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须低于GBZ2.1所规定的浓度要求。如果高于此要求,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硫化氢,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属于剧毒物。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溶于水生成氢硫酸,可溶于乙醇。易燃,爆炸极限的浓度范围为4.0%~
46%,自然点为260℃。硫化氢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为430mg/m;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比重与空气相当,自燃点608.89℃,爆炸极限浓度为12.5%~74.2%,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为1700mg/m3,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不能超过20mg/m3,短时接触容许浓度不能超过30mg/m3。
3
(6)当密闭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时,所使用的器具应达到防爆的要求。
(7)当有害物质浓度大于IDLH浓度、或虽经通风但有毒气体浓度仍高于GBZ2.1所规定的要求,或缺氧时,应当按照GB/T18664要求选择和佩戴呼吸性防护用品。 3、综合控制措施
(1)设置密闭空间警示标识,防止未经准入者进入。 (2)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
(3)施工单位制定和实施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4)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讯、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须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作业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5)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安排一名监护人员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
(6)按要求培训准入作业者、监护人员和作业负责人。 (7)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权人员擅自进入密闭空间进行急救。
(8)如果有多个用人单位同时进入同一密闭空间作业,应制定和实施协调作业程序,保证一方用人单位准入作业者的作业不会对另一用人单位的准入作业者造成威胁。
第五章 相关术语、危害评估
1、相关术语
(1)IDLH ——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 (2)有害环境
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的环境,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形:可燃性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LEL)的10%;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达到或超过爆炸下限;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或超过22%;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它任何含有有害物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浓度(IDLHs)的环境条件。
(3)密闭空间
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管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
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
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落入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4)隔离
通过封闭、切断等措施,完全阻止有害物质和能源(水、电、气)进入密闭空间。
(5)吊救装备
为抢救受害人员所采用的绳索、胸部或全身的套具、腕套、升降设施等。
(6)作业负责人
由施工单位确定的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其职责是决定密闭空间是否具备准入条件,批准进入,全程监督进入作业和必要时终止进入,可以是施工单位负责人,岗位负责人或班组长等人员。
(7)准入者
批准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者。 (8)监护人员
在密闭空间外进行监护或监督的人员。 (9)缺氧环境
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低于18%。 (10)富氧环境
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高于22%。 2、危害评估
(1)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管理部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2)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2331《有毒作业分级》等标准进行。
(3)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4)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
急救援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5)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应急救援装备
施工单位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7)其他技术措施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须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第六章 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1、管理部危险源监控
(1)管理部对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通过各主管部门及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有问题及时上报公司;
(2)安全管理员对工程各分包队伍进行监督控制,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分项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2、有限空间事故分类救援
(1)窒息事故的抢救
窒息事故的抢救主要是确保其呼吸畅通。调整事故者的姿势,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后抬,使他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
者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后推,这个动作通常会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如果抬起头部使得呼吸道通畅了,患者开始呼吸,就保证事故者的姿势使其慢慢恢复常态。否则继续进行强迫空气进入肺中的步骤,俗话说就是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子,通过他的嘴迅速强制吹入两三口气到他肺中,观察患者胸部的动作,看空气是不是进入了他的肺。如果胸部随着强迫吹入而一上一下,表明呼吸道已经畅通了。如果还没起作用,即可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继续进行强迫空气进入肺中的步骤。
(2)中毒事故的抢救 硫化氢中毒事故
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很快出现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死亡。
由于硫化氢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建议作业人员及救护人员在不明硫化氢浓度时,应佩戴氧气或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这是最有效的防止硫化氢中毒的方法。进入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及空间应先通风或空气置换,并应先测定氧含量,然后测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凡有产生硫化氢的设备和系统装置,必须设置风向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和周边群众应向上风口疏散。有硫化氢及其装置的场所,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当硫化氢浓度超过20 mg/m3的安全临界浓度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不允许单独行动,并要有人现场监护。
此中毒事故者在发现时要第一时间通知120急救中心。平时做好劳动者的安全卫生培训工作,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CO氢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强烈毒害作用。一氧化碳中毒时,使红血球的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妨碍了机体各组织的输氧功能,造成缺氧症。当一氧化碳质量浓度达到12.5 mg/m3时,无自觉症状,50 mg/m3会出现头痛、疲倦、恶心头晕等感觉,700mg/m3时发生心悸亢进,并伴随虚脱危险,1250mg/m3时出现昏睡,痉挛而死亡。
对于CO的中毒事故者,应迅速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形态。在等待运输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对昏迷较深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舱治疗。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因此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决不可中断,以保证大脑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脑神经不可逆转性坏死。 3、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
(1)响应分级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组织实施。按照项目部的综合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各部门做好各自分工准备,按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指示响应各自救援行动,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项目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由项目部各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指挥营救工作。积极动员所属分包单位、周边社会力量进行支援救助。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2)项目部有关部门的响应
根据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项目部相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本部门相应的应急措施,组织应急救援,并及时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提出请求。
(3)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的响应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及时向集团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根据需要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请求政府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4、指挥和协调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灾难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
作。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及请求政府应急机构、救援队伍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项目安全组织机构人员临时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1)医疗卫生救助
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3)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
项目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具体路线见附图(现场人员突发事故疏散路线图)
6、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7、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项目部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8、信息发布
项目部安全室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 9、后期处置
善后处置
项目部安全室、材料室、综合室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10、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由项目部安全室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必要时,报请集团公司组成调查组组织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2)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3) 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11、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立完善救援信息系统和资源信息联系网,保证应急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为应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支持。
(2)应急队伍保障
项目部组建了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并进行职责分工。
(3)物资装备保障
由项目部材料室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储备、保养等制度,并按需求购置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当发生安全事故后由材料室组织车辆统一进行运送。
(4)经费保障
根据预案适用的三级重大事故最大救援能力范围(造成3~9人死亡或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三级重大事故),由财务室负责划分出此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经费, 并保证此款项能够及时用于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12、培训与演练
(1)培训
项目部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
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平时加强应急方面的安全知识,在板报、标牌等中的宣传,以加强对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2)演练
项目部根据自身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机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13、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部
门)和个人,依据法律、项目部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
在安全
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挡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属于违反项目部有关规定的,由项目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
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