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城镇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工作的意见》(凤政发[2010]3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成就
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四县” 战略和“三个百万” 工程建设,以“人才就业保障”三位一体十大工程为抓手,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条主线,以“加强人才引进、强化劳务输出、促进社保扩面、和谐劳动关系”为中心,着力构建“大人才、大就业、大社保”工作新格局。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探索建立大社保“凤县模式”,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劳动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县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的有效举措,扎实工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人才振兴计划。根据全县教育、卫生、农业等基层人员需求情况,五年来,共招聘“十一五”农村振兴基层人才243名,其中,教育类126名、卫生类48名、农技类53名、计生类13名,充实了基层专业人员队伍,调整了基层队伍结构。二是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政府引导,多管齐下,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发挥人才市场职能,发动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安排见习就业58人,涉及就业见习单位29个,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2个,带动就业50人。组织参与市、县各类人才招聘活动10多场,800人进场求职,为各类企业推荐人才75名,有460人找到就业岗位。三是积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制订规划,加强培训,典型带动,强化服务等措施,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农博士”、“田秀才”。截至“十一五”末,全县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518人,其中种植1505人,养殖610人,农机加工194
人,营销经商684人,科教文卫233人,运输473人,建筑381人,其它438人。1人被表彰为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7人被表彰为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48人被表彰为县级农村实用人才。
公务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是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凡进必考”的要求,公开录用公务员(工作人员)和做好人才吸揽工作。五年来招录公务员60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1人。制定了《凤县关于切实加强县乡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了年度考核和平时考核,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认真落实培训规划,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二是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任制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下发了《凤县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任制实施办法》,在抓好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对161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情况进行了审核认定,完成岗位聘用2590人,签订聘用合同2384人,初步建立了实名登记制度。通过实行聘任制,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形成了竞争、激励、约束相统一的选任、用人新机制,调动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转移就业容量,我县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充分发挥了政策导向和政府帮助用人单位提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相继开辟了深圳、珠海、新疆、内蒙、苏州工业园区、大连港务、海安铝业等劳务输出基地,为外出务工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转移就业由“十五”期末8306人增加到“十一五”期末35300人,年均递增速度33.3%;劳务收入由4153万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递增速度43.2%,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城镇新增就业由1358人增加到163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由536人增加到661人;各类困难群体得到妥善安置,共援助就业困难对
象68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动态援助率达到了100%;失业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2009年被省政府评为劳动力就业转移先进县。
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城乡居民社保统筹,提高统筹标准范围,形成全国社保看宝鸡、宝鸡社保看凤县的格局。一是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无缝隙全覆盖。五年来,在原有险种的基础上,先后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少年儿童医疗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2010年在全市率先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幸福养老金工程和免费体检工程,使城乡年满60周岁以上且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老人养老金水平在全市率先提高到100元以上并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社会保险在制度层面上实现无缝隙全覆盖,受惠群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破解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难题。各种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由“十五”期末25515人增加到“十一五”期末88618人,年均递增速度28.3%。
全民创业和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提出“以服务引导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大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新格局,促进城乡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全民创业工作,城乡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一是抓好基地建设。狠抓了“一街两区三园三基地”建设,为就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就业平台。二是创新工作方式。选聘1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24名全民创业指导师,为创业户搞好指导,提力加速。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了我县三级服务平台,设立了服务窗口,开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各类培训由“十五”期末2964人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7000人,年均递增速度18.8%。其中:劳务输出技能培训达到1500人次,免费就业再就业培训达到500人次,创业培训达到300人次。确定农业创业园22个,包抓扶持创业242户(人),带动就业2780人。2009年被市政府评为全民创业先进集体。
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努力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十一五期间,本着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坚持“重服务、轻处罚、重调解、轻裁决” 工作方法。积极推进“稳步执法”和“柔性仲裁”的工作模式,劳动监察执法做到“三个在先”,即“宣传教育在先、告知预警在先、问题整改在先”。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统一思想、规范程序、强化服务、注重调解,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内容,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讲解法律规定,帮助企业查找和解决问题,强化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规范用工行为,切实做到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做到案结事了。五年共立案查处劳动侵权案件120 起,结案率100%,涉及667人,讨回拖欠工资400余万元。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87件,结案387起,其中,调解结案251件、裁决结案136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464万元,责令用人单位办理养老保险3200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8830人。《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上升,全县国营控股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0%,其他个体私营企业的签订率达到了85%以上。五年来,我县劳动仲裁工作三次被省厅评为先进集体,劳动监察工作2009年也被市政府评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先进集体,劳动监察案件办理被省厅评为优秀单位。
基础平台建设加以夯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基层工作体系。县人力资源市场已初步建成,在全县12个乡镇和100个行政村建成了“机构健全统一、功能定位准确、工作职责明确、业务流程规范、窗口服务优质、基础保障有力”的镇、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投资30余万元,配备了城乡社会保障微机管理系统,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实现动态管理,全面提高了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
1、城镇化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县将有约5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城镇人口将达到8万人以上,由此带来大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需求,就业、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的压力。
2、就业形式多样化。近几年,非公经济已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传统的以“单位”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适应这种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为数众多的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尚未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3、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所需素质较高的高技术和高智力的脑力劳动者等人员供不应求,而简单体力劳动者供大于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社会保障方面,虽然我县已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上的全覆盖,但还存在城乡差距、企业和事业单位差距、不同人群社会保障标准之间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业服务机构覆盖不全,乡村一级缺乏有效的就业服务机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费短缺,基础工作薄弱。
二、“十二五”规划布局 (一)总体思路
围绕“人才就业保障”三位一体十大工程,牢牢抓住“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条主线,着力构建“大人才、大就业、大社保”工作新格局,着眼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抓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吸引,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统筹城乡发展入手,逐步形成扩大城乡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机制;按照“进城、进镇、进社区”,“保住房、保社保、保服务”,“促就业、促创业、促增收”的“三进、三保、三促”的思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二)总体目标
五年内,全县人才总量由十一五末7700人达到1万人,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人才占人口的比重由7.34%提高到9.9%,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比重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深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兼顾城乡,统筹协调,注重提高就业质量,注重完善制度体系,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注重研究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无缝隙覆盖,实现各种社会保险无障碍转移。进城落户居民达到或接近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中:“十二五”期末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100人,年均递增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居民转移就业人数稳定在38500人左右,年均递增1.8%,占农村劳动力比重85%左右;劳务收入达到2.7亿元,年递增1.6%,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各类劳动就业培训达到18000人,年均递增20.8%。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92140人,年均递增0.8%,其中:城镇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78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360人。新增全民创业人数达到900人以上,累计新增3500人以上,年均递增12.5%;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到2500万元,累计发放1亿元,年均递增15.8%;扶持创业达到500人,累计扶持创业2000人,年均递增10.8%。招聘各类人才达到240人,累计招聘670人,年均递增36.9%;增选农村实用人才700人;累计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110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000人;累计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人才培训2000人。完成县社保服务中心、12个乡镇及3个社区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市、县、乡(镇)、社区(村)四级网络互联;“十二五”期间年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800人,累计进城落户5万人。 (三)重点指标规划布局
项目 年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 占农村劳转移就业(人) 动力比重(%) 35300 78 35500 78 35600 79 36500 81 37500 83 38500 85 城镇社会保险 参保 扩面 参保 (人) (人) 率(%) 45012 94 46000 988 96 47000 1000 98 47780 780 100 4778 100 0 47780 100 农村社会保险 参保 扩面 参保 (人) (人) 率(%) 43606 98.3 44000 394 99 44360 360 100 44360 100 44360 100 4436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人合计) (万人) 6000 8800 8800 8800 5 8800 100 8800 三、保障措施
(一)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一是突出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二是引进名医名师和高技能人才,实施人才带动战略;三是完善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四是健全服务配套体系,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五是建立高效统一的领导体制,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强化劳动力转移,推动充分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城乡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异地就业。畅通信息渠道,积极推动乡镇劳务输出协会的建立,为
外出务工者提供优质周到服务,推动异地就业。围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公益性岗位开发,使就业困难城乡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通过推动城乡居民的充分就业,切实增加收入。
(三)积极落实优惠政策,以创业促进就业。一是通过小额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创办农业创业园,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二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城乡各类人员创办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积极主动对所有创业者开展免费创业培训,为全民创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就业。四是抓好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以基地建设为重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四)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开辟城乡就业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等,逐步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全面提升全县12个乡镇、103个村、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站)的设施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和村(社区)四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度,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便捷桥梁。
(五)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社保扩面工作。积极协调县社保扩面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办理各类证照条件之一,形成社保扩面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对拒缴、瞒报少缴费、应参保而不参保、有能力缴费拒不缴费的企业,依法进行劳动监察,增强各企业参加社保的责任感和任务感,强力推进社保扩面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统筹管理,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并根据经济社会和保障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统筹标准。
(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继续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在培训中做到“三紧贴、三结合、三跟进”,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扎实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分类培训,做到人员、时间、效果三落实,切实增强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
(七)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责任机制,把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等宏观指导制度。强化对垄断企业工资分配的控制和管理。
(八)强化监督检查,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深入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开展执法大检查,重点治理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支付工资、未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非法使用童工等问题,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净化用工市场环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谐劳动关系。
(九)营造良好环境,推进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有序开展。围绕农村居民进城关注的就业创业、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计划生育和土地经营权退出等方面,采取激励性的支持政策,鼓励自愿进城落户。在做好宣传动员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简化办事程序,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