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节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2,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该部分内容承接了前一课时活泼金属能够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能够与酸反应的内容,是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2、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会应用
难点:掌握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3、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教学课件、实验仪器和药品
学生情况分析和准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学生对置换反应已有认识;通过第
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不同金属与同样的酸溶液反应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性强弱;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4、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和学生情况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②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法;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②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课程标准活动探究建议:“实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及其规律”依据教学建议:“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要求选择应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实验法和多媒体辅助。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以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PPT展现铁钉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实验过程,回顾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出新课。对于铁钉与硫酸铜溶液这一反应,学生已有掌握,清楚实验现象,知道反应过程,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很容易进入学习情境。教材当中也是通过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过渡到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进行了了解,再次提出来学生很容易做出思维的响应。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现象明显,通过分析学生能够判断出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可作为后续设计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方案的参考方法。通过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如果反过来,铜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吗?”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好奇心,流畅地过渡到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落实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知识构建
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探究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一部分是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第一部分主要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探究铝、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科学探
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知识点,可用的实验探究方案广泛,适于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探究活动的进行,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落实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会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思路,但并不足以完全独立自主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为了降低难度,在第二步参考资料给出“铁可以把铜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给学生提供实验设计思路。为了更好的达到科学探究的效果,同时降低难度,给出几种实验药品供学生选择 。铜片、铝片提前裁剪成松树形状,增加趣味性。在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教师进行巡视,在适当时机提示学生,既让学生充分锻炼能力,又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各组完成设计后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完善,选择出正确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规范操作,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试验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结论。
进行交流讨论,讨论“上述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属于什么反应类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置换反应的认识。然后结合对可行性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总结: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试验方法,一是用金属单质与另外一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二是如果是能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在这里通过亲身实验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难点“掌握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掌握理解了这些方法后及时安排练习以巩固并检测。第一题是从实验方案应用的角度检测学生对方法的掌握;第二题是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科学规律,通过前边的探究,学生已经理解了金属之间的活动性不同,有强有弱,在这里采用讲授的方法介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在讲授过程中熟悉认识并形成印象,通过后续的应用形成记忆和完成知识内化。按照教材所给出的三条应用逐一介绍解释并举例使学生理解。在这里落实目标“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培养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
认识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后及时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结合板书清晰明了呈现重难点,便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反思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4、当堂检测
设置三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点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5、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课下巩固和检测,便于学生反思和查漏补缺。
四、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三种途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一种是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的表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的敏捷性来评价,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肯定,给其所在小组加分;一种是通过学生对实例问题和习题的回答情况来评价,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并给答对者小组加分;另一种是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状况来评价学习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