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公开课教案
【科目】八年级地理上册 【授课人】
【课题】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知识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和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电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知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
的地理分界线。
【板书】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概况
【读图】4-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完成课本P75“活动”1、2、3题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秦岭—淮河的位置,秦岭的走向及淮河的流向;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
级行政单位等。 【阅读】“阅读材料”:P75“秦岭”与P76“淮河” 【活动】(1)秦岭简介
(2)讨论: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治理淮河有哪些可行的办法?
【教师归纳】
【承转】了解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线南北两侧
的地理差异。
【板书】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讲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1
【板书】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活动】完成课本P76的活动第1、2题。
(1)“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 (2)“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
【归纳承转】由活动的1、2题可知,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有许多地理差异。 【填表】课本P77的“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空白表格) 1月平均气温 河流的封冻 年降水量的大小 河流水量的大小 耕地的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物 作物的熟制 主要的经济林木 主要的运输方式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归纳承转】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板书】3、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是: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③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四大区域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布
【读图】4-5“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思考: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是什么?它们的分布怎样?
(2)家乡兰州在哪个地理区域内? (3)连线题:
阴 山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 岭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归纳】“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之一。 【板书】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读图】4-6“中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思考:
2
(1)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看它大致经过了哪些地方?
(2)这条线把我国分为哪两大部分?两部分在气候方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练习】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东南半壁 沙漠广布 农耕为主 西北半壁 牧业为主 人口众多
【教师归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了大兴安岭、兰州、最后到拉萨,该线
把我国分为了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西北半 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的地方有较多的降水外,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是我国 重要的牧业地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也作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条分界线。 【课件演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看图说出我国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有:①秦岭-淮河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
线;③青藏高原边缘线 【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划分及划分界线。重点学习了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从下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比性的学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概况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3、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布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