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届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考点集训 二十六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含解析

2022-09-28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集训(二十六)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作用。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着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 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体现了

A.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世界各国人民认同 C.中国优秀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D.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和创新

2.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作回文诗》(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忠经》曰:“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这一思想数千年来激励着广大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

①是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有利于培养公民责任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③需要在当代意义上创造性地转化和传播“忠”的文化传统 ④不受历史条件制约,可以直接转化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在CCTV热播!央视主持出题,社科院专家为考官,最标准纯正的发音与笔划,带你进入最奇妙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同时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也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意味着古老中国文字艺术展将开启它奇幻的世界之旅。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②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拟在5年之内,整理出版国学和海外汉学两大系列的经论典籍、研究着作和普及读物1 000余种,囊括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汉学图书中的经典作品。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词中表述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 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

7.《红楼梦》集中体现了文学艺术以及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毛泽东之所以将《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这是因为

A.《红楼梦》集中表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 B.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C.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作用 D.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目标

8.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熔化物我,创造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湖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湖湘文化经过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丰厚土壤的滋养、中世和近代荆楚文化的熏陶,以及湖湘大地文人学士、官宦乡绅的倡行、丰富、完善,至近代,湖湘人才辈出,文化昌盛,逐渐形成了爱国救亡、经世致用、自强坚韧、强悍尚勇、独立创新的基本文化精神特质,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化的发展 ④地域文化发展趋同,相互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具特色的文化代表着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 号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2.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3.材料一:考古学家在6 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

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材料三: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提到,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较少兼顾民族传统住宅文化;民族传统服饰不再作为日常服饰,而成为庆典礼仪性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正在逐渐消失。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民族文化工作纳入民族地区城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城市中的建筑、园林、雕塑、环境等设计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被各民族共赏和共享。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优秀文化被各民族人民共赏和共享。

14.材料一: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中国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材料二: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简述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2)运用“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考点集训·能力提升】(二十六) 1.C 11.A

13.(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1)①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①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汉语在进化中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汉语的包容性,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