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作者:万习刚
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1期
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及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会逐步向城市转移,并最终实现城市化,这是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农民工形式。
一、我国农民工问题
人类历史上,农民大量转为产业工人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在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由于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解决了城市产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更多的情况是,农民离开土地,一方面是自耕农要解决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在东亚,包括日本、韩国、台湾,过去的几十年都先后经历了自耕农转为产业工人这一阶段。只是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存在,才产生了特殊的“农民工”状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业生产连年大幅度增长,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得以解决。与此同时,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刺激了农村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历史上最初的农民工也应运而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开发区的大力发展使得4 000万农民工进城务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工潮”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港澳台制造业开始向广东大规模转移,廉价的劳动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消费潜力也使中国沿海地区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重点承接地,这些因素都促使了第二次“民工潮”的出现。自此,进城民工的数量持续稳定提高。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业为主,其次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
农民工职业上是工人,或流动于工人和农民之间(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从事非农生产),大部分时间已经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他们具有“两栖”的特点:一部分时间生活在城镇或当地的非农产业部门;另一部分时间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打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经济收入,打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左右。但是,在农民工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并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安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满足,他们大多在从事最脏最累、工资最低、被城里人认为是最不体面的工作,这使得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倍受歧视,所以,农民工已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直至2005年,这一群体基本上没有工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的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主要障碍。对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将以社会身份和出生地为划分人口类型的传统户籍制度,改造为以职业和居住地为划分人口类型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劳动者之间的区别只是职业的不同和职位高低的不同,应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尽快改变目前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消除劳动力城乡转移的人为障碍,为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竞争的劳动力供求机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加强教育与培训
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解决农民工受教育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上岗培训、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等比重应该逐渐增加。在教育资源上,可以整合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制和资源,创办各种形式的民工学校,并把民工学校纳入政府管理。同时也可以让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民工通过半工半读的形式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补偿和专业技术职能培训。同时,政府可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上增加投入,使农村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下一代的人力资本积累奠定基础。目前,一些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十分严重,这部分孩子受教育有限,即使将来有迁徙自由,也很难在城市就业,这将为以后的就业埋下更多隐患。 3.给予社会保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出台有关规定,要求城市就业主管部门把农民工纳入劳动力就业管理和培训范围,与城市下岗职工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待遇。特别是要鼓励城市企业和农民工签订中长期劳动合同,享受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同等机会和待遇,使农民工能够达到比较稳定的就业。企业也应该随着不断深化改革,建立规范的具有长远眼光的用工制度,把吸纳优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发展壮大企业的基本策略,以适当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来稳定人心,培养农民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奉献精神。 4.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只有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才能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农业之外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甚至把一些有能力又有意愿留在城市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在这方面,破除农民工进城务工、定居户籍、教育、社保等政策壁垒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尝试性的改革和调整。在城市化过程中,继续加大中小城镇的发展非常重要,在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大量移民迁入中小城市将带来各种资源,并促进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服务多元化、收入和消费升级加快、就业机会更多,单一功能城市逐渐变成多功能城市,小城市逐渐成长为大都市,如江苏等长三角地带的“新市民”运动可以说是农民市民化的成功尝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