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读《嘉莉妹妹》中两种对立的道德价值取向

2023-06-22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5年第2期 (总第143期)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CoUege No.2,2015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Gener ̄.NO.1 43 解读《嘉莉妹妹》中两种对立的道德价值取向 黄淑琴 (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南京210009) 摘 要:《嘉莉妹妹》中西奥多・德莱赛对主人公堕落的宽容和同情无异于对传统道德的背离,更使得该 小说难以为当时的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然而,小说的情节安排却处处透露出作者对传统道德的认同和 继承。本文将从主要人物分析入手,结合小说创作时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剖析文本中双重道德价值倾 向并存这一矛盾现象背后的深层根源。 关键词: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道德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3958(201 5)02—0044—03 On the Double Contradicting Moral Values in Sister Carrie HUANG Shu-qi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Jiangsu 21 0009,China) Abstract:In Sister Carrie,Theodore Dreiser showed great sympathy for the protagonists in spite of their degeneration,which obviously depa ̄ed from the traditional morals and negatively contributed to the wide criticism and misunderstanding the novel had received in his time.However,the moral ValUeS woven in hte plots,unlike hte apparently controversial moral orienta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whole story, showed no radical departure from tradition yet.on the contrary.indicated the writer’S acceptance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values and his respect to the values.Considering the special social background when the novel was created,this essay,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lead— ing characters,is trying to explore the profound reasons of the two kinds of contradicting moral values in the nove1. Key WOrds: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moral orientation 西奥多. 德莱赛的第一部自然主义力作《嘉莉妹妹》① 这两种倾向构成了小说内在的张力使得小说从人物形象到 (19001自问世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因其内容明显不合时宜 情节安排都充满着矛盾。本文将从主要人物分析人手,结合 而备受指责,甚至因为有伤风化还曾一度被列为禁书。虽然 小说创作时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该部小说中矛盾的双 整部小说中既无露骨的情色描写,也无丝毫亵渎神灵之意,然 重价值取向的深层成因。 而,作者对书中男女主人公的态度和命运安排却大大突破了 当时传统道德的底线。女主人公嘉莉道德沦丧却没有受应有 德莱赛在《嘉莉妹妹》中虽然表现出对传统的道德价值 的惩罚而下场悲惨,反而名利双收;男主人公赫斯渥虽然最 的反叛,却没有完全抛弃传统伦理的准绳。相反,小说中处处 终为自己的堕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作者对他更多的是同 闪烁着传统道德的影子。尽管作者不加掩饰地对嘉利突破传 情和理解而非批判,甚至始终都让他保留着一种类似绅士的 统追求梦想表示欣赏,对赫斯渥的作茧自缚倾注同情,但他 尊严。小说中这种公开欣赏同情道德有亏者并情不自禁为其 还是禁不住下意识地时不时站在传统的评价标准上对二人 不道德行为开脱辩护的倾向显然游离了传统道德观的轨道。 进行审视和评判,并以此为据来左右他们命运发展的轨迹。 仅此一点就足以将这部小说推向风口浪尖,使其成为众矢之 面对嘉莉的堕落,德莱赛虽不断地为之辩白开脱,但始 的。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部小说激起的抗议声远远 终没有忘记用传统道德准绳对她的行为进行衡量。因此,他 盖过了喝彩声。”② 坦言:“以世上对女人及其责任的观点来看,嘉莉的思想是很 但是通读小说的人很容易发现德莱赛对嘉莉和赫斯渥 值得深思的。”面对自己的沉沦,嘉莉也不免“忧郁而惶恐地 的态度并不是始终秉承着同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而是采用了 想:‘我失去的是什么呢?”’不仅如此,当嘉莉靠出卖自己身 两种矛盾对立的价值标准来评判两位主人公,并借此来安排 体换来衣食无忧之后,德莱赛却将她推上了传统道德的审判 他们各自的命运归宿。小说中这两种道德倾向相互对立:一 台,让她难以摆脱内心的羞愧和不安。嘉莉的心在尚存的道 种是对传统道德的背离,而另一种则是对传统道德的回归。 德良知中倍数煎熬,甚至在照镜子时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比丑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黄淑琴(1977——),女,湖北省孝感人,硕士,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向: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 一44— 恶的自己。实际上,这是作者假托嘉莉自己的眼睛对她的好 逸恶劳和享乐堕落进行的批判。故此,无论她有多么好的借 口,嘉莉实际上都已经沦为了道德的罪人。她必须惶恐自己 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所唾弃。纵使她后来终于显达却依然得不 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成了一个锦衣玉食的“空心人”。 嘉莉的堕落在于道德上的出轨,而赫斯渥的堕落性质更 严重,不仅道德沦丧而且触犯法律。出于对德鲁埃艳福的嫉 妒和对年轻美貌的嘉莉的占有欲望,赫斯渥全然不顾自己已 有家室,无视伦理道德,爱上并诱拐了朋友的情妇嘉莉。虽然 他对嘉莉动了真情,而且为了能和她长相厮守不惜铤而走 险,但他始终都没有真正得到嘉莉的爱,反而最终为嘉莉所 抛弃。嘉莉委身于他是因为他代表的社会阶层和地位明显高 于德鲁埃所能代表的。比起德鲁埃,赫斯渥更有能力提供一 切她所憧憬渴望的物质享受。嘉莉看重的只是他的财富、身 份和地位,而一旦他失去这一切嘉莉就会毫不犹豫地弃他而 去。事实上嘉莉也确实这样做了,留下他独自在潦倒落魄中 心酸度日直至自杀身亡。与此同时,他在法律上的犯罪则让 他从此过上了逃犯的生活,终日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生活 在无法摆脱的阴影中。赫斯渥的这种命运明显是在传统道德 标准的框架内被设计规范出来的,是完全符合传统伦理价值 准则的。 如果德莱赛在《嘉莉妹妹》中始终保持这种与当时传统 相一致的道德取向,那么这部小说也不会几经周折才得以出 版发行,更不会被视为是一本宣扬道德败坏的书。实际上,作 者在小说行文中表现出的反传统倾向较他对传统道德的继 承更为明显。全书中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作者偏袒他们的评论 辩白。 在德莱赛看来,单纯的乡下少女嘉莉之所以堕落,是因 为像她这样只身来城市闯荡的年轻女子“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遇到教人向善的好人,把她往好处引,要么很快接受了 这个世界上同行的道德准则,从此堕落下去”。显然无论是姐 姐明妮夫妇、德鲁埃还是赫斯渥都不是将嘉莉往好处引的角 色。相反,他们对嘉莉在道德上的越界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明妮夫妇对嘉莉的冷漠和吝啬直接将她推向了无依无靠 的境地,处在了堕落的边缘。“德鲁埃则像伊甸园中的蛇一 样,扮演了勾引人的角色,他的绵绵絮语引起了嘉莉对物的 欲望。”‘渐以当她身无分文孤立无援时,面对德鲁埃的诱惑, 嘉莉就“戒心松懈”“上当受骗”了,一下跌入了堕落的深渊。 可是这个推销员却“举止轻浮,情感多变,不可能与谁保持长 久的关系”。他乐此不疲地追逐女色不珍 嘉莉,使得觊觎嘉 莉青春美貌已久的赫斯渥有了可乘之机,更使嘉莉在堕落的 泥潭中越陷越深。至于万斯太太和罗拉则是导致嘉莉对物质 占有的贪欲极限膨胀的人。可见嘉莉最终沦为一个道德败坏 的人完全是社会环境的错,而她本人则是受害者,她的所作 所为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嘉莉实际的堕落行为德莱赛并没有 从传统道德标尺角度加以衡量,因此不难看出作者是在偏袒 嘉莉,为她的堕落开脱找借口。总之嘉莉纵使有错也不应当 受到苛责,更不应让她受到悲惨命运的惩罚;她后来的飞黄 腾达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她的一种补偿。 同样,赫斯渥最终沦为道德和法律上的双重罪人,也并 非由于他本性罪恶道德败坏,他也有为形势所迫而逼不得已 的理由。他之所以会在道德上犯错误是因为他并不曾拥有一 个幸福温暖的家庭。在家中他受到既虚荣自私又冷漠且颇有 心机的妻子的压抑,充当她的钱袋却既无地位可言,更无尊 重可言。“只是靠习惯和传统观念勉强维持着”的“这种生活 并不能算作正常的家庭生活”。但赫斯渥是个正常的人,有血 有肉有情感,他也需要心灵的安慰和情感的寄托。所以他道 德上的沉沦与其家庭生活的不幸有着莫大的关联。其行为虽 当指责,却也是可悯可谅的。至于他窃取酒吧营业款以身试 法更是被逼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妻子榨取了他全部 的财产后将之扫地出门使他在经济上陷入了窘境;另一方 面,心存非分之想的嘉莉对他的半推半就无疑是令他难以抗 拒的诱惑。面对一大笔分外之财,赫斯渥“身为酒吧经理,他 还没有傻到无法抵御这种诱惑的地步。但他目前的状况非同 寻常”。他就这样在妻子的逼迫和情人的诱惑下跌人了犯罪 的泥潭。如果妻子是将他推向毁灭的元凶,那么嘉莉则是加 速他毁灭的催化剂。 尽管赫斯渥是个略带反面性质的悲剧形象,作者非但不 厌恶鄙视他,反而极力表现他的优雅宽容和尊严。他被抛弃 后在贫病交困之际仍不肯向已经大红大紫的嘉莉求助,更是 体现了一种虽败犹荣的尊严。德莱赛对赫斯渥的同情和理解 淡化了对他堕落罪责的批判,从而使得作者的原有的传统道 德价值取向变得模糊而几近消失。 西奥多・德莱赛在一部小说中却流露出了两种截然相对 的道德价值倾向,这既与作者所持的人生观有着直接的关 系,也与《嘉莉妹妹》在创作时所处的社会现状有着割不断的 联系。 l9世纪后期,随着美国工商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美 国的社会现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的极大的繁荣 虽然加快了城市进程的步伐,却没有带来人们向往已久的充 满民主与平等的和谐生活。相反,社会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贫富悬殊日益加大。出身贫寒的西奥多・德莱赛从小就在这 样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挣扎。残酷的现实使他清醒地认识 到,在当时来自下层的人们想要靠诚实劳动所获取的微薄收 入来改变身处社会底层的境遇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就不难 理解嘉莉在作者笔下虽然对城市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和憧 憬,却不愿靠劳动而自立。与其说这表现了嘉莉的好逸恶劳, 显现了她日后堕落的端倪,不如说这是作者对现实认识的变 形再现。德莱赛深信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中,人很难选择控 制自己的命运。事实证明,嘉莉也曾努力过,却终因无力改变 现状而被最终推向了社会道德的边缘,先后投入了德鲁埃和 赫斯渥的怀抱。q霭莉“纯的心灵之所以堕落,多半是由完全 超乎人力的力量造成的”。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人生观,德莱赛 在小说中才会不惜违背传统对“有伤风化”的主人公予以同 情和辩护。 导致德莱赛矛盾价值取向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兴起的 消费文化意识。德莱赛在创作《嘉莉妹妹》之时,崇尚享乐的 消费主义逐渐取代了社会上传统的清教理论。这一转变不可 避免地对原有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 德莱赛自然也有影响。小说中嘉莉受物质欲望的支使而努力 ——45—— 的表现正是对这一生活理念的再现。受到诱惑的嘉莉充满着 对能体现地位的华服豪宅的占有欲望,而这种欲望实际上是 她决心出人头地的最终动力。 一个部分。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嘉莉妹妹还是赫斯渥都有追 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作者显然没有要批判他们这种权利的意 思。然而,当所追求的幸福通过努力无法实现,却能凭借非法 或非道德的手段轻松获得时,迷茫的作者只得回归传统的道 德价值体系寻找解答。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嘉莉妹 妹》中会交织着两种不同的道德评判标准——一种游离于 面对这种背离传统的消费主义意识,德莱赛的态度是比 较矛盾的。一方面,他充分肯定消费主义对女性产生内驱动 力的积极意义。女性自此拥有了足够的勇气跨越出传统观念 的束缚,不再甘心扮演男权文化中没有自我价值的“第二 性”。消费意识下的嘉莉表现出强烈的享乐欲望,以至于“只 要说道享乐,她就来劲”。这种强烈的渴望为她提供了精神力 传统之外,浮于小说的字句言辞之表;一种基于传统之上,藏 于小说情节安排之后。这两种彼此相矛盾的道德价值倾向赋 予小说《嘉莉妹妹》持久的生命力的同时,也使该作品进发出 量,使她从一个男人的玩物和附庸逐渐转化成一个用于展示 自我价值的独立女性。她最后的成功就是这一精神力量作用 的结果。如此的结局安排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对消费主义 意识在此层面上作用的认同。所以他在小说中对嘉莉永无止 境的物质占有欲表现出的理解和赞许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了。 另一方面,德莱赛又对此种消费主义给人们带来的潜在 精神危机深表忧虑。这一担忧又直接导致了《嘉莉妹妹》中道 德取向重新向传统回归。小说中无论是嘉莉还是赫斯渥都只 是有物质欲望支撑起的空壳而已。虽然在物质欲望的支配 下,他们一个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个走向了灭亡,然而无论是 梦想成真者还是身败名裂者,除却肉体存在的具体形式差 异,精神上他们都是一无所有。嘉莉最终步入了她向往已久 的阶层,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生活,但她并不快乐也无所谓 幸福。在占有和享乐欲望的吞噬下,赫斯渥的精神早在肉体 消亡之前就不复存在了。两人的命运看似一沉一浮有着天壤 之别,而实质上却是殊途同归并无差别。这种看似矛盾的剧 情设计要传达的正是德莱赛的忧患:以诱导和鼓励人们摆阔 性消费为宗旨的消费意识形态实际有如一把双刃剑,它在斩 断传统观念束缚推动个人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深层 次的不易被觉察的危害。出于这样的忧患意识,德莱赛必定 会用传统的道德原则对小说人物加以审视。所以,两位主人 公都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作者对消费主义的欣赏和顾虑通 过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来表现。他的欣赏更多是直接流露于 字里行间,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而他的顾虑则隐藏在小说 故事情节的背后,非常委婉含蓄。所以,读者往往更容易注意 到作者流于文字表面的赞誉之辞而忽略了他隐身于情节背 后的批判态度。这大概也是《嘉莉妹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 不到公正评价和对待的原因之一吧。 四 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人在审视其所处时代的各种纷繁现 象时,其思想很容易被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西奥多・德莱 赛自然也不例外。这位敏感的作家敏锐地洞悉了这社会浮华 背后的不公和传统道德冠冕堂皇之下的阴影,但同时他的所 思所想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社会和时代的土壤。社会的发展带 来物质的繁荣,也驱使着人们追逐物质享受的欲望。至少对 生活在当时的作者而言,追求物质享受也是追求幸福生活的 ——46—— 多层次的艺术审美价值。 注 释: ①【美]西奥多・德莱赛著《嘉莉妹妹》,王克非张韶宁译, 译林出版社,1999年出版。本文中所引用小说原文皆出自该 译本。 ②王克非、张韶宁译本之出版记第1页。 ③王克非、张韶宁译本之代译序第6页。 ④朱振武,生态伦理危机下的城市移民“嘉莉妹妹”,《外 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第140页。 参考文献: f1王克非.嘉莉妹妹【1]M].张邵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2】金丽,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9. 【3】王刚华.嘉莉妹妹的欲望和驱动力U].外国文学研究, 2002(3). 【4]林斌.从嘉莉妹姝形象看德莱赛的女性观及内在矛 盾卟外国文学研究,2003(2). [5】朱振武.生态伦理危机下的城市移民“嘉莉妹妹”U】. 外国文学研究。2006(3). [6]庞燕宁,李新云.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新论:《嘉莉妹 妹》中男主人公的中国式批判【『1.西安外语大学学报,2009 (2). 【7]孙宏.德莱赛与老舍小说中的城市化之路卟英美文 学研究论丛,2010(1). [8】车俊恩,程力.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论德莱赛笔下 “美国梦”的嬗变Ⅱ].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 口编辑/侯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