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一、内容理解与概括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 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阅读第⑦——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1
示例:
第一次:无理取闹后打枣 第二次; 第二次; 【方法总结】
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理组织语言;题目扩展法;对照时、地、人、事四要素,扩展题目;段意合并法;摘录句段法。
【答题模板】
1. 本文(本段)主要记叙(描写)了……表现(抒发)了……感情(品质)。 2. 本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说明了)……道理。
后打枣。 后打枣。
二、重点词语的理解
最大的事情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 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2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文章第三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方法总结】基本原则是紧扣原文,结合具体的语境作答。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分析表面义。即词语的字面含义。
2. 分析语境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有时要求考生在语境中找出词语指代的内容。 3. 分析修辞义。即词语运用各种修辞后的含义。常见的修辞义有:比喻义、借代义、拟人义等。 4. 分析原因。即作者运用这个词语的原因。这样的词语往往是描写性的词语,比如人物的动作细节、语
言细节、心理细节等。
5. 突出人物的特征。即所运用的词语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征。这样的词语往往与人物形象有关系。 6. 分析包含的情感。即所用的词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题模板】
1. 指出词语的含义,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所指代的内容。 2.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作用。
三、重点句子的赏析
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八段画线的句子。(文本见题二)
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
四、重点语段
试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文本见题 2)
【方法总结】
对重点语段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内容:即此段写了什么内容。具体又包括两个角度:
3
(1) 段意,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段的主要内容。
(2) 与中心的关系,即此段与中心有着怎样的关系,是否点明(揭示)中心,突出主旨。2.
结构:即此段与上下文、题目的关系。
(1) 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否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是否呼应上文,总结全文。 (2) 与题目的关系:是否呼应题目,点题。
3.段落: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1) 段落在文章开头,常见的作用有:
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点题,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点明中心;问句结尾,引起兴趣/思考;引用, 引起阅读兴趣,增加作品趣味性;环境描写;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2) 段落在文章中间,常见的作用有:
过渡段,承上启下;插叙,补充说明人物/情节。
(3) 段落在文章结尾,常见的作用有:
总结全文或戛然而止;点题,首尾呼应;揭示主题,点明中心;问句,引起思考;引用,增加文章趣味性;环境描写(暗示人物命运或烘托人物心情)
五、梳理行文思路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 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 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 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 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 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 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
4
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① ②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② 考试 【方法总结】
④ 挥汗如雨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可以分三步:第一步,把握各自然段的段意;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段,理清层次, 概括各层次的主要意思;第三步,将各层次贯穿起来,按要求作答。
六、鉴赏表达技巧
苏童
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 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 “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5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 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 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
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 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
⑧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
⑨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有删改)
第⑤段描写午后街道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
6
【方法总结】
分析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①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句子所用的手法。对比、铺垫、衬托、照应、抑扬等技巧,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妙处。
②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看提示句特点,全文是否结构严谨;看是否运用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
七、分析标题
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何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方法总结】
揣摩含义:①表层含义:字面义、文中含义;②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③联系全文内容;④结合文章主旨
分析作用:①点明写作对象;②体现主要内容;③贯穿全文线索;④揭示情感主旨;⑤引起读者兴趣。
能否更换:①表明观点:一般不能更换;②确定标题含义;③分析标题作用(内容、结构) 拟写标题:①从情节角度,点出核心的部分情节;②从人物角度,点明主要人物;③从物的角度,点明文中反复出现的物。格式:修饰语+中心词(文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
八、把握人物形象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 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 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
7
⑤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领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⑥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 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⑦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⑧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 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 ”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 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⑨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著.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⑩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⑪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方法总结】
设疑方式
1. 简单式:直接要求用几个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 分析式:不仅要指出人物形象的特点,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8
3. 赏析式:对人物形象,通过概括文章的内容,进行赏析。 4. 补充式: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补写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
1. 重视人物特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 通过分析典型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3.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容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别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直接
描写。
4. 抓住那些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特别是旁人对所描写人物的评价。 5. 分析环境描写。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到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去理解。 【答题模板】
通过……(人物在文中的具体言行),可以看出……是一个……的人。
九、真题演练(一)
(1) 她叫乔,认识她,是在去年夏天。
七夕草
(2) 那天交完班,我刚从一间病房走出来,就看见候诊区坐着一位白皙如莲的女子,姣好的面容,
优雅得体的举止,她正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我走过去的时候,再次被她的美吸引,于是,我多看了一眼, 正好她也回过头看我,她的双眸澄澈纯净,如一汪清泉。
(3) 做了相关检查,她住院了,VIP 病房,她说常常失眠,有时候头晕,天旋地转。医生下了医
嘱,输液体的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一边撒娇,一边和母亲说笑。
(4) 中午时分,液体还没有输完,有人送饭来,是她的父亲,一家人在病房里共进午餐,吃穿用度
尽显阔绰。
(5) 因为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面色苍白,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而她却不同,除了输液体的时候
睡着,但凡醒的时候,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妆容 精致。
(6) 爱咬舌根的同事说,她命好,人长得漂亮,家世背景又好,语气里带着羡慕和嫉妒,谁说不是
呢,她的确是个公主。
(7) 再后来,知道了她的隐私,在某艺术学校当钢琴老师,收入丰厚,单身贵族。科里的护士姐妹们
越发羡慕嫉妒恨,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每逢进病房看见她,内心除了被她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外,更多的是嫉妒,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多姿,有很好的工作,有富裕的家庭,爱她的父母,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她都有了,而我,除了自食其力,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在单亲家庭长大,有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再无其他。
(8) 攀比得越多,越自卑,那些日子,科室里的小姐妹们总是格外关注她。
(9) 有一天,我上夜班,夜间巡视病房,大概 12 点了,她的病房里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我看见
的场面,让我大吃一惊。
(10) 乔没有睡,她正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一条假肢,正往墙角放,我看见她的右膝盖之下是空 的,
看见我一脸的震惊,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一脸歉意地笑笑,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
9
(11) 还 是乔先说话,打破了僵局,“吓着你了吧,平时我请假回家,除了主管医生,没人知道我
的秘密,明天要做一项检查,我怕来不及,就住在医院里,被你看见了。”她说完,还是笑着,反而是我,像做错事的孩子。
(12) 我胡乱说了几句,赶紧出来,内心汹涌澎湃,怎么会这样呢,她明明是个完美无瑕的公主? (13) 过了半个小时,竟不知不觉又来到她的病房,她还没睡,她说,睡前看了会儿书,睡不着了,
她居然问我,能不能陪她聊一会儿。
(14) 于是,坐在床前。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她为我刚才的震惊,做一些解释。她说,很少有
人知道,有关假肢的秘密,而我是很少人里的一个。
(15) 她从小学跳舞,梦想长大做一位舞蹈家。可是,上初中后,在一次意外触电后,一条腿被截
肢,那年才十三岁的她,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别说是梦想,好几次,她都想自杀。
(16) 那是最后一次,她喝了家里的杀虫药,被父母送到医院,洗胃,住院,出院后,经常手抖。她的
母亲多方打听到一位老中医医术高明,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
(17) 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
半条腿呢,怕什么?
(18) 从那以后,她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
(19) 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20)
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
(21) 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公主,
而此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
(22) 再后来,她睡了。
(23) 我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
(24) 我看见天边有一颗星星,异常耀眼,它像天空的眼睛,注视着大地,带给深沉无助的黑夜,一
方光亮,也给黑夜里迷路的人们,一抹希望。
(25) 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着鱼肚白,黎明来了。
(26) 那一刻,内心的迷茫,似乎慢慢退却,一点点被一束光照亮,所有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
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
(27) 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
1.第(10)段“乔没有睡……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一句中,“尴尬”一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第(20)段“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 事”,这句话中的“淡淡地笑”对描写乔有什么作用?
3.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24)段加线句子的理解。
10
4. 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5. 结合文章中心,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80 字以内)
十、真题演练(二)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1) 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
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2)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碎然绊倒了。
(3) 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
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4) 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
它——
(5) 陪伴你的,有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 脆的雀啾,
充满果汁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 隐隐颤栗的棘条,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6)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
“升矗”和“伊始”,乃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 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7) 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
重视的一幅杰作。
(8) 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添置信心和
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 阴、生机和道路……
(9)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 自然以其神
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
(10) “按时看日出”, 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仅代表了
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11) 透过那桔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11
(12) 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13) 仔细想想,或许确实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
—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踏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 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
(14) 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泰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
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开始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到了。和预期一模一样。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美是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
(15) 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
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16) 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
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的。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17) 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1. 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2. 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碎然绊倒了。
(2) 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
4.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5. 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3 分)
12
现代文阅读 参考答案
一、.蒙冤憋屈、高考落榜
二、.①人类的活动:人们料理麦地,收割麦子。②动物的活动:老鼠、鸟儿、野鸡回到野地草垛、地边草垛。
三、运用细节(动作)描写和拟人手法,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将小草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地场景,表现了小草对人类地谨慎,对重回地面的欣喜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四、内容上:通过描写动物们重新回归自然的场景,表现出动物们自由鲜活的生存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不是我们的事情”,同时为下文写“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作铺垫。五、欣慰 割麦 歉意 恣意挥毫 六、
“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等是正面描写,忘了文明礼貌的居民和没人听的评弹是侧面描写,两相结合,把午后的炎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
“麦田”既指父亲的麦场,也指“我”的考场;“一个人”则强调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获得收获。对陪读现象的看法:①从父母的角度看,“陪读”是一种关爱的体现,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陪读”是“望子成龙”的一种体现,从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②从子女的角度看,父母的“陪读”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生活上的便利与帮助,但同时也可能助长自己的依赖心理,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成长,也有可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 其实对学习并没有很大好处。③从社会的角度看,“陪读”的出现,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教育竞争的激烈,可以看出人们的从众心理。 八、
优点:开朗大度,心地善良,热情体贴,乐于助人,不计前嫌等。缺点: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做事马虎,举止粗俗等。 九、
.1尴尬”的本义是神情态度不自然。在这里是指我无意中发现了乔的隐私(右膝盖之下是空的或“
者是发现了假肢),感觉自己对乔的自尊造成伤害后内心的不自然;表现了我对乔的歉意以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心理。
.2淡淡地笑”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乔面对生活的困境和磨难的轻松平静心理,同时表现了乔“
的坚强性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用比喻修辞,把乔比作天边的一颗星星,她给像我一样身处困境中的人带来光亮、希望。表运
达了我对乔的感激、赞美之情。
.4应文章标题;总结全文;升华主题,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不要迷茫绝望,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照
努力战胜自我,相信 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
.5悟:结合文章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困境、挫折应有的态度)感;联系恰当的生活实际
并简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十、
1. 娓娓引出话题,有曲径通幽之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思考。
2. “充满果汁的空气”化虚的空气为实的果汁,不仅有丰富的味道,而且有鲜艳的色彩 ,有体
量,有动感。
3.(1)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所震撼和叹服,并由此陷入沉思。(2)重复机械的生活,使人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好奇、探索、感悟和品味,变得麻木迟钝。
.4
第(11)(12)段之间。承上启下,以普通人反衬福楼拜,突出作者对后者人生态度的肯
定和赞赏,批判我们的懈怠和疏懒。
.5 美是短暂、稍纵即逝的,美好东西要紧握手中,不要因错过而后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