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我院门、急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12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使用的抗菌药物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审核抗菌药物处方3865张,存在不合理用药391处,分别在给药方案、溶媒使用、合并用药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处方审核将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标签: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抗菌药物在国内各级医疗机构中是应用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一大类药物,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造成二重感染,还给社会和患者带来经济压力和资源浪费[1]。为了解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先对我院2012年门急诊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每个月1d的所有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共计3865张。
1.2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及出版的书籍(如《药理学》、《临床用药须知》等),对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在随机抽查的3865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9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0.12%,见表1。
3 讨论
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2]。定期进行处方分析,提出不合理用药原因供临床医生参考是药师的职责。本次处方分析发现我院门、急诊抗菌抗菌药物使用存在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当等问题。现分析如下。
3.1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为细菌感染,其次为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抽查的处方中,大多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多见,占90%以上,初期治疗以休息、对症及抗病毒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加重、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可选用抗生素[3-4]。
3.2给药方案不合理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最大的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β-内酰胺类等时间依赖性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其抗菌原则是适当缩短用药间隔时间,而不必增大每次剂量,一般3~4个半衰期投药1次,用药总量分3~4次/d给药[5]。可能是考虑患者依从性问题,亦或是医生对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特点不重视,我院部分处方中β-内酰胺类等半衰期较短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西丁(t1/2为0.8h)、头孢替安(t1/2为0.5h)等,采取1次/d给予全天的用药总量。药物浓度在超过MIC4~5倍时杀菌作用即处于饱和状态,盲目加大单次给药剂量只会增加不良反应与耐药性。
3.3溶媒选择不当 部分处方中注射用依诺沙星、培氟沙星选择生理盐水为溶媒,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注射剂具有酸碱两性,为大分子物质,用氯化钠注射液等含氯离子的强电解质稀释,因同离子效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故应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6]。
3.4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感染部位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抽查的处方中部分诊断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选择抗菌药物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抗感染,依替米星为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社区获得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作用较差,又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因此对门急诊常见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此药物治疗。
3.5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3.5.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抽查的处方中有1张处方诊断尿路感染的患者,处方开具门冬氨酸洛美沙星静脉滴注抗感染,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缓解尿路刺激症状。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说明书显示,该药主要通过肾脏以原药形式从尿中排泄,患者的尿pH值在7以上时易发生结晶尿,故每日进水量必须充足,以使尿量保持在1200~1500ml以上,更不应与能碱化尿液的药物联用。
3.5.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抽查的1张急诊处方中,诊断:上消化道穿孔合并急性腹膜炎,处方开具: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联合西咪替丁,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等和西咪替丁均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两种药物的此种作用可发生相加,合用可引起呼吸抑制或呼吸停止,危及患者生命,建议换用其他抗菌药物。
3.6抗菌药物联用不当
3.6.1产生拮抗作用 抽查的处方中,有的处方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使用罗红霉素联合克林霉素,罗红霉素与克林霉素分别属于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联用时可在作用部位竞争,相互拮抗,减弱相互作用。
3.6.2毒性增加 如左氧氟沙星与依替米星联用,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依替米星为氨基糖苷类,两者均有耳毒性、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的潜在毒性,联用可导致毒性增强。
通过对本次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抽查分析,发现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较多不合理的现象。医生对抗菌药物的理化特性、抗菌谱、药动学规律及药物相互作用等不熟悉,出现了部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门诊的药师也因审方不严格和药理学基本功不扎实,未能及时发现不合理处方。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医生和药师药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药物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Eglish BK,Gaur AH.The use and abuse of abtibio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J].Adv Exp Med Biol,2010,659:73-82.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3]曹立森.全国抗生素临床应用研讨会纪要[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2):127.
[4]吴琳琳.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避免或减少抗生素滥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3,13(5):569-570.
[5]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0-223.
[6]王丹.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6,3(6):333-3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