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参与到深入:虚拟民族志方法的应用与反思

2021-08-19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参与到深入:虚拟民族志方法的应用与反思

作者:薛凯丽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9期

摘要:民族志调查需要具体的实践,笔者结合在直播行业历时八个月的虚拟民族志方法的应用,对具体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包括选址、“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身份确定、整合材料以实现研究从个体到一般的可能,以此提供一些民族志的经验与反思。 关键词:直播行业;民族志;步步深入;“局内人”;“局外人”

德裔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开启了民族志研究的先河,马林诺夫斯基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引进民族志研究,让传播学者从“摇椅上的人类学家”迈向田野。费特曼具有前瞻性地预见民族志研究在互联网上的发展趋势,为“网络民族志”提供了方法的指导(1)。当下的民族志研究应在新场景和新技术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并推动其步步深入地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主播行业的虚拟民族志调查进行经验反思,讲述如何选择田野、进入田野、数据收集和分析等过程,希望以此作为案例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探究民族志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迸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参与——虚拟民族志调查的“问题中心主义”

虚拟民族志调查,指的是将场所放置于互联网之中,对人的实践进行动态地、情景化地描述的方法,从而见微知著,探究一个文化场景内部的整体生活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研究者深入田野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从而获得对当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2)

关于选择什么样的田野,米尔斯曾指出,方法和理论的使用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因此民族志研究应当秉持“问题中心主义”。(3)笔者认为选择田野有两条路径。一是确定研究问题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田野进入。这往往需要一个中间人为研究者打开通向社区内部的大门,核心的中间人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更为贴近田野的信息。(4)二是没有明确的问题,但是有便捷的进入社群的通道。如有一定程度上的陪同,可以让研究者更快拉近和社群的距离。 笔者进入直播领域是基于“问题关怀”的偶然。互联网时代以“自拍”方式进行的自我呈现,弱化了其记录意义和技术意义,重点突出了其传播意义。技术发展带来的直播较之于传统“自拍”,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人们借“自拍”得以在网络社区中进行身份的建构并获得网络社群的认可,通过“镜中我”和“客我”所形成的“社会我”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于是笔者决定从事主播职业,对于主播是如何在屏幕上自我呈现,又是如何与粉丝进行互动,公司如何配合主播与粉丝进行互动等方面进行观察,以获得第一手详实的资料和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笔者在智联招聘网站上发出简历之后,获得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人事专员发来的询问,“你有意向从事主播行业吗?”由于笔者缺乏相应的经验,又不具备其他进入直播行业的途径,于是笔者就选取此处为落脚点,决定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行业。初入直播行业时,有两个关键的人物给予了笔者较多的指导。一个是人事专员雨晴,另一个是为新人日常培训的运营人员鹏哥(在大的公司该岗位由专人承担,即主播经济人)。他们的带领让笔者在迈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有一定的方向可循。直播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型的直播公司也具备明确的公司架构。身处主播的职位上,每天有固定的工作量,在闲余时间,各部门之间难以产生联系,大部分的互动都是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如运营人员会在线上指出主播在直播过程中的问题,主播也会将自己的困惑通过线上方式反映给运营人员。主播与主播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作为一个新人,要迅速打入公司其他部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二、取径——虚拟民族志调查中的“局内人”和“局外人”

以何种身份进入田野是虚拟民族志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即主观和客观的问题。社会科学的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都是人,这就意味着双方都包含自己的主观意识。(5)研究者被要求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研究对象,可是无法避免由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所造成的个人主观意识。如果以这样的角度切入,民族志研究将走向不可知论,虚拟民族志研究无法实现从普遍到特殊的飞跃,一般性特征也无法从中得出。所以学者也已普遍意识到,研究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和“中立”。

关于如何把握好主观和客观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概念。“局内人”,指的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具备同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由此催生出二者在风俗、思维的一致性。因此,能够以一个内部人员的视角去体会被观察群体,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局内人”往往对社群架构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打入核心圈子,进入研究状态。研究结论也会倾向于尊重当地人,并能抓住具有特殊性的要点。“局外人”指的是那些不同于当地人的“异文化群体”,由于缺乏对内部生活的了解以及不同的生活经历,通常只能采取外部观察的方式来搜集材料。

笔者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田野,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在读、希望找一份兼职的大学生。运营人员鹏哥在得知笔者的背景之后,告诉了笔者一些初做主播的技巧。鹏哥提到“记住花样直播土豪版上大咖的名字,当他们进入直播间的时候,要热烈欢迎。还要记住礼物的等级,刷低级礼物,简单谢谢,刷高级礼物,态度就更热情一点。如果有人到直播间,要鼓励他们送礼物,从免费的鲜花开始送,再说,来都来了,送点礼物坐上榜(榜,指的是直播间里主持人的画面下方有几个圆形的排名榜,依据赠送的礼物的多少系统排名)。鼓励他们充‘守护’,一个月500元,有效期一个月。”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使笔者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然而,以局内人身份进入田野,也具備其“危险性”。当对田野习以为常,容易失去对细节的敏锐性。研究者获得“局内”身份是必不可少的,(6)但更重要的是能从中抽离出来。马林诺夫斯基曾在工作日记中提到在特罗比恩岛进行研究时关于自我身份的矛盾心理。学者陈向明也指出,深入和抽离的双重身份往往会带来身份的焦虑,由此研究者面临自我定位模糊化和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形象修饰的所带来的挑战。(7)费特曼也提到“参与观察应融入一种文化,不但要参与被研究群体的生活还要保持专业距离以便适度地观察和记录资料。”陈向明老师更进一步指出,“局外人”向“局内人”的转变也可视为一种危险的信号。如果研究者追求完全进入田野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便会失去与研究领域的疏离感,这种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的缺失将导致科学探究的规范受到动摇。(8)对于究竟应该以何种身份进入田野,身份是流动的和多元的,要视情况而定。

三、深入——虚拟民族志研究从个体到普遍

民族志调查的普遍性是研究者们的共同追求。但所面临的矛盾是民族志研究通常聚焦于某一较小的田野,并遵循以研究问题为导向的“目的性抽样”原则。(9)小部分、针对性的樣本是虚拟民族志研究的特点所在,如果想要由小见大,势必要增大样本。而增大样本恰恰失去了田野调查的精准性。

结合实践,虚拟民族志普遍性的实现可以通过两种路径。第一种是通过研究得出获得广泛认同的研究结果,第二种即相关理论的建立。前者认为,如果研究者在选取的田野中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所获得的结论,揭示了同类问题的逻辑,由此引发读者的认同和共鸣,为读者思考和理解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面向,这便可以称作普遍性。后者的含义是,如果研究者通过进入田野,在深入分析样本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某种理论,而此理论又对社会相关问题的解释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便也可以称为普遍性。扎根理论便是属于后者所说的普遍性。正如费孝通所言,这种在详实的分析对象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应当是具有推论作用的。以分析中国农村状况为例,若以此种方式为切入点,可以将中国农村系统地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类型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入分析,便可以由点带面、由此及彼,对中国农村的概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种方式可以减轻研究的负担,无需深入到每一个农村进行观察。李亦圆也认为人类学研究以文化研究为主,其所揭示的不只是表层为研究者所观看到的现象,更是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价值观念,而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具有普遍性的。

个体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事物给出解释并使思想得到传播,这样的解读可以移植到不同视域之中,并且可以在逻辑之上无限扩展。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理解都应该具有“普遍性”。(10)另一方面,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虽然质的研究强调对于可观可感的现象进行描述,但一项具有意义的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之上。研究者应当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与前人展开理论对话。(11)在对话的过程中,也应时刻警惕并保持自我的清醒,将自我放置在文献之中,却也要防止沉溺于文献。(12)换言之,前人的理论是研究者理解问题的关键,但研究者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透过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研究,对理论进行进一步解读。 四、结论

虚拟民族志将其田野场所聚焦于互联网场所,对集结于互联网中的各类社会关系展开深入观察和分析,包括物联网民族志的概念、“入场”原则、“参与观察”原则等,为今后开展此类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献索引。虚拟民族志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主体间性”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建构,也同样注重对民族志研究中的真实性的把握。

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既要从微观入手,观察每一个细节和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但同时也应开拓视野以具备统筹全局的观念,以实现民族志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作为一种与时代特色息息相关的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明确自己的问题意识,并选择合适的田野以一个恰当的身份进入其中参与观察,以获得详实的一手资料。此外,研究者需要将个人体验与已有的理论相关联,在多场所、多时段的田野观察中勾连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实现从个体到一般的转变。 注释:

(1)(2)(4)(6)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龚建华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5)(6)(7)(8)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J].社会学研究,1997(06):82-91.

(9)(10)陈向明.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的推论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2):1-8+72.

(11)(12)费特曼.民族志:步步深入(龚建华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8 参考文献:

[1]陈向明.从“范式”的视角看质的研究之定位[J].教育研究,2008(05):30-35+67. [2]陈向明.从一个到全体——质的研究结果的推论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2):1-8+72.

[3]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J].社会学研究,1997(06):82-91. [4]费特曼 著.龚建华 译.民族志:步步深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5]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