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2016各区二模文言文(有答案)

2022-03-31 来源:小奈知识网
文言文专练

一、(朝阳二模)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卞望之,济阴人也。望之断裁切直,有名誉。成帝即位,行登基大典,司徒王导以疾不至。.望之正色于朝曰:“王公岂社稷之臣邪!大典之际,宁是人臣辞疾之时!”【①】闻之,乃舆.疾而至。时上召乐谟为郡中正,召庾怡为廷尉评,谟、怡各称父命不就。望之奏曰:“若人各私其子,则为王者无人。如此则先圣之言废,君臣之道散。谟父广以平夷称,怡父珉以忠笃显,..

受宠圣世,身非己有,况及后嗣而可专哉!若顺【②】之意,则人皆不为郡中正,人伦废矣。顺【③】之意,则人皆不为廷尉评,刑辟息矣。一切不得以私废公。”朝议以为然。

望之勤于吏事,以褒贬为己任,欲轨正督世,不肯苟同时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为诸名士所少,而无卓尔优誉。或谓之曰:“卿恒无闲泰,不亦劳乎?”望之曰:“诸君恢弘..道德,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望之而谁!”

时庾亮将征苏峻,言于朝曰:“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此晁错劝汉景帝早削七国事也。”众臣皆无异。望之固.争,谓亮曰:“峻拥强兵,多藏无赖,且逼近京邑,若为司马,危及朝廷。宜深思远虑,恐未可仓卒。”亮不纳。后峻果称兵。诏以望之为领军将军,望之率众与峻大战西陵,为峻所破,六军败绩。望之时发背创,犹未合,力疾而战,率数百人,攻贼麾下,苦战,遂死之,时年四十八。二子事亲孝,相随赴贼,同时见害。 .

及峻平,朝议追谥望之。尚书郎弘讷曰:“死事之臣古今所重。望之正色在朝,见危授命。贼峻造逆,戮力致讨,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守死勤事。”遂追谥望之为“ ”。 ..

(取材于《晋书》)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徒王导以疾不至 以:认为 .B.宁是人臣辞疾之时 宁:难道 .C.则为王者无人 为:成为 .D.望之固争 固:本来 .

10.“若人各私其子”中的“私”意为 ,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 ”中的“私”意思相同;“诸君恢弘道德”中的“恢弘”意为 ,与《出师表》“ ”中的“恢弘”意思相同;“二子事亲孝”中的“事”意为 ,与《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事”意思相同;“戮力致讨”中的“戮力”意为 ,与《鸿门宴》“ ”中的“戮力”意思相同。(8分) 11.根据文意,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人名是 、 、 。(3分)

12.“谥”是古代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评判性称号,所用的字一般有固

定的含义。根据下列对谥字含义的解说,最适合填入文章结尾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 德美才秀曰文 清白守洁曰正 恤民除害曰武 贤德信修曰穆 虑国忘家曰忠 直道不挠曰贞 慈惠爱亲曰孝 遏恶扬善曰明 A.文正 B.武穆 C.忠贞 D.孝明 1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卞望之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得到了群臣的赞同。 B.卞望之对人要求严苛,连自我评价也是见识浅陋,固执小气。 C.庾亮想讨伐苏峻,卞望之认为苏峻实力过强,不可轻举妄动。 D.与苏峻作战时,卞望之从敌后包围进攻,但未及合围就兵败。 14.请把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二、(东城二模)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①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

【1】

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其才,卒不得不显。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

叶,而先溉其根,何也?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

会意,辄傲睨千古。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是故长卿摛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康乐

【3】

【2】

②而晚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

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下逮卢、骆、王、杨,

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本不立也。本不立者,何也?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其器若万..

【4】

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瞭远,尺寸千里也。故方其韬光养嘿,退然不胜,如田峻野夫之胸无一能。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音,炳龙虎..

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岂比夫操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③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涘。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

第 1 页 共 7 页

文言文专练

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

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大其识者宜何如?曰: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

(取材于袁宗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注释:【1】弢:掩藏。【2】呶呶(náo):多言,即唠叨。【3】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

D.第③段中的“训”、“诰”是《尚书》中一些篇的省称,《尚书》是“四书”之一。 13.请把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4.请用“/”给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5分)

15.孔子认为读书学文的基础是做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称谢康乐。【4】嘿:同“默”。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 无论:更不必说 B.而树木..

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树木:种树 C.口不言文艺.. 文艺:写作的学问 D.则矢口皆经济.. 经济:经世济民(的道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B. 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然力足以至焉. C. 则.吾所谓其本立 D. 信乎.器识文艺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夫惟杜机葆贞 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 B. 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 C. 星日比光,天壤不朽

像星星和太阳比光亮,像天与地一样永垂不朽 D. 大其识者宜何如

扩大自己学识的人应该怎么样

1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左、屈以外”中的“屈”指战国末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 B.第②段中的“康乐”与“谢公宿处今尚在”中的“谢公”指的是同一个人。 C.第②段中的“卢、骆、王、杨”指“初唐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而本文作者认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请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6分)

三、(东城一模)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

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

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

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

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

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第 2 页 共 7 页

文言文专练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秦伯使辞焉 .

A.言辞 B.辞赋 C. 推辞 D.告辞 ②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 .

A.宽厚 B.深厚 C. 丰厚 D.醇厚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逮吴之未定 B. 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 .. 逮奉圣朝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C.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 D. 而赏始于包胥 .. 皆以美于徐公 临溪而渔 ..10.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3分) 11.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12.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①-②题。(3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这首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1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秦王赋此诗,目的是 。(2分) 1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4分)

14. 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6分)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左传》)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四、(丰台二模)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闻之,中夜而哭。..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周内史叔舆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取材于北京大学出版社版《说苑》卷六)

9. 给文中加点词注音(2分)

手足胼胝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A. 不胜其哀 胜:禁得住 .B. 而皆后之 后:以„„为后 .C. 暴浣我行 暴:曝晒 .D. 且子独不闻乎 独:单独 .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吾亡也十有九年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 所以资者也 ..

所以遣将守关者 ..C. 其不欲吾反国乎 吾其还也 ..为仲卿母所遣 .1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

我听说,国君抛弃士人,就无法得到忠臣 B. 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诬陷么 D. 子试为我言之君 .

第 3 页 共 7 页

文言文专练

C. 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

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 D. 文公其霸乎

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

13. 晋文公功成归国,首先按照三个层级赏赐有功之士。《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赏赐进谏之士

也分三个层级:“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4分)

14. 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

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

15.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岸贾。于是武、婴遍拜诸将,相与攻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及武既冠成人,婴曰:‚吾将下报公孙杵臼。‛遂自杀。

〔评〕赵氏知人,能得死士力,所以蹶而复起,卒有晋国。后世缙绅门下,不以利投,( )以谀合,一旦有事,( )为婴、杵?

鲁孝公时‚孝义保‛事与婴、杵之事类同,然于其前,二人盖袭其智也。然婴之首孤,杵.之责婴,假装酷似,不唯仇人不疑,而举国皆不知,其术更神矣,其心更苦矣!

(取材于冯梦龙《智囊》)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衣以文葆 葆:通“褓”,小儿的被子 B.谬谓诸将军曰 谬:错误 ..C.二人盖袭其智也 袭:效法 D.然婴之首孤 首:告发 ..

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后世缙绅门下,不以利投,( )以谀合,一旦有事,( )为婴、杵? A.而 且 B.乃 宁 C.然 奚 D.则 孰 11. 文中“子强为其难者”中的“强”,与下列成语中的“强”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强不知以为知 B.争强好胜 C.强弩之末 D.先下手为强 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13. 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灭族”是古代的残酷刑罚。一人犯死罪而连及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屠杀。

B.“客”指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专为生活底层的人排忧解难,行侠仗义。 C.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既冠”指赵武到了二十岁,已经成人。 D. 纪君祥创作的戏剧《赵氏孤儿》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1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赵朔之妻因为躲进晋成公的宫中,而逃过屠岸贾对赵氏的灭族并产下一子。

B.赵氏孤儿在屠岸贾搜宫之时,被母亲置于裤内,寂然无声,因而躲过一劫。 C.韩厥告诉景公赵氏孤儿尚在人世,景公为赵氏平反了冤屈并族杀了屠岸贾。 D.冯梦龙感慨赵氏因为识人而能借助其力,使赵氏家族在衰极之后再度振兴。 15. 请对公孙杵臼和程婴的计策进行简要概括。(4分)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16.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请联系这句话,结合本文内容简析晋文公行赏

等级的合理性。(6分)

五、(昌平二模)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屠岸贾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晋成公姊也,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生男,吾奉之;即女也,吾立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裤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我告赵氏孤处。‛诸将军.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以赵氏对。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皆委罪于屠

第 4 页 共 7 页

文言文专练

答案:(朝阳二模) 8.(5分)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

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此晁错劝汉景帝早削七国事也 【评分参考】“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也可断作“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9.(3分)B(A.因为,C.为了,D.坚持) 10.(8分)偏爱(1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分)

发扬(1分) 恢弘志士之气(1分)

侍奉(1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分) 合力(1分)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分)

【评分参考】翻译意思对即可。默写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1.(3分)王导(或“导”)、乐广(或“广”“谟父”“谟父广”)、庾珉(或“珉”“怡父”“怡

父珉”) 【评分参考】每空1分。

12.(3分)C 13.(3分)A(B.“见识浅陋,固执小气”有误,C.“庾亮想讨伐苏峻”“不可轻举妄动”有误,

D.“从敌后包围进攻,但未及合围就兵败”有误)

14.(5分)卞望之在政务上很勤勉,把表扬和批评时政当作自己的责任,想要矫正监督世风,

不肯随便赞同世俗的喜好,但他性格不宽宏,才华与志向不匹配,所以被众多名士轻视,没有出众的好名声。(“轨正”“时好”“副”“为……所”“少”各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卞望之是济阴冤句人。卞望之(对国事)判断决定恳切率直,有好的声誉。成帝即位,举行登基大典时,司徒王导因为生病没有到场。卞望之在朝廷上严肃地说:“王公难道不是国家的重臣吗?重大典礼的时候,难道此时是臣子因病请假的时候吗?”王导听说这话后,就乘车带病前来。当时皇上征召乐谟做郡中正,征召庾怡做廷尉评,乐谟、庾怡各自表示(遵从自己的)父亲的意思(所以)不去就职。卞望之上奏说:“如果人人各自偏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为君王(做事的)人(就)没有了。像这样的话先世圣人的言论就会失去作用,君臣之道就会混乱。乐谟的父亲乐广因扫平蛮夷而被称赞,庾怡的父亲庾珉因忠诚笃实而名声显赫,(这二人)在(如今的)圣明之世受到重用,(他们)本身(都)不属于自己,何况延及到(他们的)后代(怎么)还能(替他们)做决定呢?如果顺应乐谟父亲的心意,就人人都不做郡中正了,君臣关系就会失去效用。(如果)顺应庾怡父亲的心意,那么人人都不做狱官,刑律就会失去作用。一切(人)不能因为私利而使朝廷利益受损。”朝廷上群臣议论(都)认为(卞望之说的)对。

卞望之在政务上很勤勉,把表扬和批评(时政)当作自己的责任,想要矫正监督世风,不肯随便赞同世俗的喜好,但(他)性格不宽宏,才华与志向不匹配,所以被众多名士轻视,没有出众的好名声。有人对他说:“你总是没有闲暇之时,不也太辛劳了吗?”卞望之说:“诸位君子发扬道德,追求美好,做庸俗之事的人,除了我卞望之还有谁呢!”

当时庾亮想要征召苏峻,(他)在朝堂上说:“苏峻(有)小狼一样凶残的本性,最终一定会作乱。(如果)征召他做大司马,笼络他的心,解除他的权利,即使(他)不听从(朝廷的)命令,造成的祸患也会比较小。如果(不这样做)再过一年,(他)作恶滋长扩大,(就)无法

再制约(他)了。这(就相当于)晁错劝汉景帝早点削弱七国兵权这件事。”众位大臣都没有不

同意见。卞望之坚持争辩,对庾亮说:“苏峻拥有强大兵力,招揽了很多刁蛮强横之人,而且(他的部队)逼近京城,如果(让他)做大司马,(就会)危及朝廷。应该深入思考,长远考虑,恐怕不能仓促(这样做)。”庾亮没有听从。后来苏峻果然发兵。朝廷下令让卞望之做率领部队的将军,卞望之率领部队(在)西陵与苏峻大战,被苏峻打败,军队大败。卞望之当时背疮发作,还未愈合,奋力抗战,率领数百人,攻打到叛贼军队中,苦苦作战,于是为国而死,终年四十八岁。(他的)两个儿子侍奉父母非常孝顺,跟随(父亲)与贼人作战,同时被害。

等到苏峻之乱平定,朝廷商议追赠卞望之谥号。尚书郎弘讷说:“(为国家的)事而死的大臣(是)古今(都)器重的。卞望之在朝廷之上态度严肃,在危急时刻献出(自己的)生命。逆贼苏峻造反,(卞望之父子)合力讨伐,父子共同(献出)生命,可以说是牺牲家庭为国家(做贡献),勤于国事直到身死。”于是追赠望之谥号为“忠贞”。 二、(东城二模)9.(2分)A 10.(2分)A 11.(3分)C 12.(2分)D 13.(4分)开阔自己来获取知识,修养自己来达到没有欲望的境界,(这)大概(就)差不多了! 14.(5分)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15.(6分)要点:

①两人都认为学文前先要有根基。孔子是从“德”与“文”的关系角度谈学文,认为学文的基础是做人。袁宗道是从创作规律的角度谈对文艺的看法,认为写作以博大的识见、宽厚的胸襟为根基,而见识是胸襟的基础,要扩大自己的学识,必须加强后天的学习和修养。(3分)②谈对以上说法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3分) 参考译文:

士人(要)力戒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因为)有发挥才能的根本存在啊。(如果)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那就不用说他的根本(已经)断绝而神气泄露到外面,而且他的才能也是拘谨平庸的,对于社会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安定在深沉的寂寞之中,即使自己掩藏自己的才能,终究不能不显露(出来)。因为他的根基建立,他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今日花朵繁茂,人们看见树木的华美,而种树的人本来不曾先浇溉树的枝叶,而先浇溉树的根,为什么呢?(因为)培植的(首要)在于根本啊。美玉藏在石头中,不必等到剖开而山自然润泽;明珠藏在深水里,不必等到摘取而水自然明媚;莫邪藏在剑匣里,不必等拿(在手中)而光芒自然闪烁,使人不能正目而视。为什么呢?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存在其中,它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了。

然而晚代文人,没有看到事物的根本,每天唠唠叨叨偏爱自己(那些)像泥土枯草(一样的文字)而在人面前夸耀。某个文词偶然(和古人的)相合,就志气高扬自以为了不起;零散文字(与古人的)意思相通,就傲视千古。说除了左丘明、屈原以外,没有另外的人才;除了诗词文章以外,没有另外的学问。因此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铺陈词藻,然而听到(他)骗取钱财的行径的人(要为他)羞愧了。谢灵运在“池塘生春草”的诗句中表现出奇才,可是听说他谋划反叛的人(都)不屑谈起(他)了。下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也都是因为(刚愎自用)不能适应世俗而招惹灾祸,这难道是他们的才华不足吗?(这)是(因为)根基没立起来。根基没立起来,是什么原因呢?他们的器度实在狭小,他们的见识实在低下。因此

第 5 页 共 7 页

文言文专练

君子,口头不谈论写作(方面)的学问,而先树立他的根基。聚精会神而敛藏志气,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他的器度像(容纳)万斛的大船,没有什么不能装载的;他的学识像登上泰山顶而瞭望远方,(所见)近在咫尺(其实是)千里(之遥)。因此当自己(把才华)掩藏起来默默地修养,(作出任何事都)不能胜任的逊退的样子,像田园里的农夫一样胸中没有一点才能。然而等到他不得不说(的时候),一开口就都是经世济民(的道理),随便说的话(都)成了计策谋略;响着玉磬般的声音,显耀着龙虎般的光彩;像星星太阳一样光亮,像天地一样(永垂)不朽。怎么能像那些拿着写字竹板写文章的人一样,以词藻工整华丽而自负以写月亮雨露而夸耀,像用泥土作饭用土作汤,(对)危急的事没有(任何)补益作用呢!

从前大禹、伊尹、仲虺、召公这些人,都具备了圣明美好的品德,他们的器度见识深沉浑厚,不能(测到)边际。而且如今读《尚书》中的《训》《诰》《谟》《典》、《诗经》,(文词)是多么近于雅正(内容是多么)深广宏大啊!千年以来,(被人们)尊崇颂赞,(虽然)不敢用文人来看待他们,然而也争相推崇(他们)作万世文章的开创者。(这)就是我说的他的根基树立,他起的作用自然不能被隐藏。的确啊,器度学识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如)外和内互相需要,如果(是)器度和学识拘谨浅薄的人,那写作方面的学问也就一同失去了。虽然这样,器度学识(占)首要(地位),然而学识尤其重要啊。凡是学识不宏大博远的人,他的器度必然浮浅;而包罗世界的胸怀度量,一定依赖有(能把)天地四方看得清清楚楚的学识见解。扩大自己的学识的人应该怎么样?回答(是):开阔自己来获取知识,修养自己来(达到)没有欲望(的境界),(这)大概(就)差不多了! 三、(东城一模)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8.(2分)① C ② B 9.(3分)B

10.(3分)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

11.(3分)但赏赐是用来勉励善行的,拒绝赏赐也不是经常可用的法则。 12.(3分)

①诗经(1分) ②与战友同仇敌忾(1分) 表明秦国与楚国为友,共同击退吴国的立场以及出兵救楚的决心。(1分) 13.(4分)

相同点:都是独自面见秦王,陈述厉害;都从秦的利益出发,讲明道理。(2分)

不同点:烛之武从四个角度为秦王分析退兵的好处,主要是晓之以理;申包胥面见秦王,先晓之以理,再拒食立哭,七日七夜,以情感人,终于说服秦王出兵救楚。(2分)

(意思对即可) 14.(6分)答案示例:

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申先生并没有接到楚王的命令就去秦国求救兵,这是忠啊”。比较①中烛之武的表现,可以看出烛之武在郑伯请他出面救国时,尚有因个人恩怨产生的不满推托之辞。相比之下,申包胥的忠,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行为。而②中曾子所言的“忠”,是指为别人做事要尽心竭力,这是个人行事的一种原则,申包胥将之发扬光大,在国家急难之时,主动奔赴秦国求助,甚至不惜牺牲个人身体健康,最终打动秦王出兵救楚,这就是尽心竭力的表现。因此,文中这句话中,“忠”的含义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心竭力地为国家做事。 (其它理解,结合文本与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申包胥是楚国人。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军,就攻入郢都,楚昭王逃亡到随国。申包胥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国请求出兵(援助),说:“吴国作出不合道义的事,行为就像大猪长蛇一样,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天下,对中原国家用兵,首先从楚国开始(攻打)。敝国国君丧失了国家,流亡在草野之中,派我来报告急难,说:‘吴国,是夷狄之国,夷狄的欲求是没有满足的,灭亡了楚国,那它的西边就和您的国家接壤,如果(吴国)与您接境为邻,那就是大王边境上的心腹大患。趁吴国形势未稳,大王一定要想个办法。如果能仰仗大王的威灵,保存并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大王。’”

秦哀公派人推辞说:“我们大王知道您的要求了,您还是到宾馆(休息),我们将商议此事并告诉您(结果)。”申包胥答道:“敝国国君流亡在草野之中,没有获得一个休息的地方,我怎么敢去安歇?”靠着宫廷的墙壁站立着哭泣,哭声日夜不断,水浆也不喝一口,(这样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他吟诵了《无衣》这首诗,说军队现在就出发。申包胥磕了九个头才坐下,秦哀公说:“楚国有这样的臣子还亡了国,我没有像这样的臣子,我灭亡的日子没有几天了。”于是就发兵援救楚国。

申包胥带领秦军到达楚国。秦国大夫子满、子虎率领五百辆兵车,子满说:“我们不了解吴国的战术。”让楚国部队先跟吴国部队作战,然后与楚军会合,大败吴军。

吴国退兵后,楚昭王收复了国家,奖励就从申包胥开始。申包胥说:“辅佐君王安定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拯救急难铲除祸害,不是为了名声;功成了就接受奖赏,这是出卖自己的勇力。国君已经得到安定,又还追求什么呢?”就逃避赏赐,一辈子也不露面。

君子说:“申先生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国,这是忠心;七天七夜哭声不断,这是(对国家)感情深厚;不接受赏赐,这是不夸耀功劳。但赏赐是用来勉励善行的,拒绝赏赐,也不是经常可用的法则。” 四、(丰台二模)(共8个小题,共30分)

9. pián zhī(评分标准:2分,答对一个得1分) 10. D【应为“难道”,联系课本“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分】 11. A【A、都表示句间停顿;B、意思分别为“用来”和“„„的原因”;C、语气副词,分别表达“反问语气”和“婉商语气”。D、意思分别为“替”和“被”。3分】 12. B【“诬”应该理解成“欺骗”。3分】

13.答案: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评分标准:4分,每处全对得1分,每一处中有漏字错字之一者该处不得分) 14.见译文(翻译点:“是”,“固”,“子”,反问句式。4分) 15.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5分,共10处,每处0.5分;每断错一处倒扣0.5分,扣完5分为止) 16.(1)“使我为成人”,“使我不得为非”都是助文公“立德”的做法,但“不得为非”是“立德”底线,很显然次于“成人”。(2)文公把这两者作为头两等级的赏赐,符合“太上有立德”的标准,也符合“昔圣王先德而后力”的古训。(3)“免我于患难”“劳苦”两者都是“立功”的表现,前者护前挡后,随时为主献身;后者默默“执劳苦”而“手足胼胝”,前者之功较之后

第 6 页 共 7 页

文言文专练

者显著。(6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附录】文言文翻译

晋文公进入晋国,来到黄河边,命令将(出逃途中使用过的)笾豆茵席全扔掉,让脸色晒黑,手脚起老茧的人走在后面。咎犯听到后,半夜里哭泣。文公说:‚我在外逃亡十九年,现在就要回国,先生不高兴反而哭泣,为什么呢?莫非是不想让我回国吗?‛咎犯回答说:‚笾豆茵席,是用来吃饭和休息的东西,倒被扔掉了;脸色晒黑,手脚起老茧,是操持劳苦造成的,却让走在后边。我听说,国君抛弃士人,就无法得到忠臣;大夫抛弃交游的友,就无法得到忠实的朋友。现在回到自己的国家,我竟在被抛弃之列了,禁不住哀伤,所以哭泣。‛文公曰:‚祸福利害,我如果不能与您共同担当,河神可以做证。‛面向河水祝祷,于是将玉璧沉入河中并盟誓。介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公子还在。老天不让晋国断绝,必定有继承的国君,主持晋国祭祀的国君,不是公子会是谁呢?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的么?‛ 晋文公出亡时,陶叔狐跟从着他。文公返回晋国(即位后),三次行赏有功之臣但都没有轮到陶叔狐。陶叔狐谒见咎犯说:‚我跟从国君出亡十三年,脸色晒黑了,手脚起了老茧,如今国君三次行赏有功之臣却没有轮到我,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呢?您试探着替我问一下国君。‛咎犯就报告了文公。文公说:‚唉,我怎么会忘了他呢?那些高明的贤士,道德品行完备真诚,引导我喜欢道义,用仁爱之理来劝说我,让我的品德向着好的方向变化,使我的名声显扬,让我成为德才兼备之人的人,我让这种人受上等赏赐。用礼仪来约束我,用原则来劝谏我,保护、援助我,使我不能做错事的人,多次指引我到贤人门前请教,我把这种人列为受次一等的赏赐。那些勇敢强悍,危难在前就冲在前面,危难在后就留后坚守,把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人,我把这种人列为受再次一等的赏赐。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为别人殉死不如保存别人的性命,跟别人逃亡不如保存别人的国家。三次行赏之后,就轮到有劳苦功绩的人了。有劳苦功绩的人中,这个人当然排在首位,我怎么敢忘了他呢?‛周的内史叔舆听到这件事后说:‚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从前的圣王以德为先勇力为后,文公正符合这种做法啊。《诗经》上说‘遵循礼法决不超越’,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啊。‛

五、(昌平二模)9、10、11、13、14题每小题3分,12、15题每小题4分。 9.B(3分)(谬:假装) 10.D(3分) 11.A(3分) 12.(4分)

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反而活着,程婴最终和(他)一起隐藏在山中。(“乃”1分;“卒”1分;补出“之”1分;语句通畅1分) 13.B(3分)(B项后半句错。门客是古代有身份和地位的人收养的有学问技能的人,并非专为生活底层的人排忧解难、行侠仗义的) 14.C(3分)(C项后半句错。文本中写赵武、程婴联合诸将围攻屠岸贾并灭其族) 15.买婴换婴(1分),用一人赴死的方式来保全孩子(1分),活着的人抚养孩子成人(1分),等待机会复仇(1分)。(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屠岸贾在下宫攻击赵氏,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整个赵氏家族都被他杀了。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已经怀有身孕,(侥幸逃了出来),藏在成公的宫中。

赵朔的门客当中,有个叫公孙杵臼的。杵臼对赵朔的好友程婴说:‚你怎么没有随赵氏一族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如果是个男孩,我要抚育他成人,(好让他为

赵氏一门报仇);如果是个女孩,我立即就死。‛

没多久,赵朔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屠岸贾听到赵氏有了后代,派人到宫中搜捕,夫人将婴儿藏在衣裤中,暗自祈祷:‚如果赵氏注定从此灭绝,你就哭出声来;如果赵氏一门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等到搜寻孩子的时候,(婴儿)竟然完全没有啼哭,逃过了搜捕。程婴对公孙杵臼说:‚这次没有搜到婴儿,日后必定再来搜查,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抚养孤儿和一死相比较哪件事更困难呢?‛程婴说:‚死容易,抚养孤儿比较困难。‛公孙杵臼说:‚先主赵朔待你很好,你勉强负责难的事情。我做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从别人那里买了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包裹上绣有赵家标志的衣被,(然后让公孙杵臼)带着躲藏在深山中。

(一切安排妥后),程婴来到将军府假装说:‚程婴是个贪财怕死之人,抚育赵氏孤儿的大任不能胜任,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各位将军都非常高兴,答应了程婴的要求。调动军队跟随程婴来到公孙杵臼与孤儿的藏匿处。公孙杵臼一见到程婴,就假装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在下宫赵氏一族被害的时候,你没有追随主公于地下已经是不忠,和我约好一起藏匿孤儿,现在又出卖了我,你纵使不愿抚育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抱着婴儿大声哭喊着说:‚天哪!天哪!孩子有什么罪啊?请你们饶了他,要杀就杀我一人吧!‛诸将军不答应,于是把公孙杵臼和孤儿一起杀死了。将军们认为赵氏孤儿已经死了,十分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反而活着,程婴最终和(他)一起隐藏在山中。

过了十五年,(一天),晋景公生病了,请人卜卦,卜辞中说:‚大业之后的冤魂在作祟。‛景公询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活着,便对景公说可能是赵氏的冤魂作祟。景公问韩厥:‚赵家是否有后代存活?‛韩厥就将实情详细地禀告了景公。于是景公便和韩厥商议扶立赵氏孤儿,召来赵氏孤儿将他藏在宫中。当年参与谋害赵家的众将问候景公的病况时,景公依仗着韩厥的人马胁迫诸将面见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名叫赵武。诸将迫不得已,就将罪过全都推到了屠岸贾身上。于是赵武、程婴和诸侯见礼,联合众将围攻屠岸贾,并灭了他的家族。景公将赵氏原有的田地归还给赵武。在赵武成年之后,程婴说:‚我终于可以到地下答复公孙杵臼了。‛于是程婴自杀。 [评]

赵氏知人善任,能够得到为自己效命的死士的帮助,因而赵氏一族衰落之后也最终能够复兴,最后竟然成为有国的诸侯。后世官宦之家的门客,不是因利就是为势而投靠,一旦发生危难,谁能做到像程婴或公孙杵臼那样呢?

春秋时期鲁孝公时‚孝义保‛事与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件类似,但发生在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件之前,或许程婴和公孙杵臼就是在效法‚孝义保‛吧。然而程婴出卖婴儿,公孙杵臼痛斥程婴,两个人的神态逼真,不仅仇家没有怀疑他们,甚至连全国的百姓也都不知道,两人的计谋更为深远,用心也更为良苦啊!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