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2023-09-24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0年11月第4卷第21期Chin J Mod Drug Aopl,Nov 2010,Vo1.4,No.21 ・155・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尹寿祥张少华 【摘要】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见,很多是不合理使用引起的。全 面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增强风险意识,注重过敏史,严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 效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 21.64%,其中死亡6例,提示应注意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一 方法,从中药和天然药的单方和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可 供注人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 灭菌制剂,或供临用前配置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最 早出现在1941年,柴胡注射液首先开中药注射剂之先河。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和工艺大量应用到中草药注 射剂的生产中,如溶酶提取,减压浓缩,薄膜挥发,离子交换 等中药新工艺与新技术应用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有了空前 的提高,其疗效更加确切,质量更加稳定。然而,近年来,齐 二药事件,欣氟事件的发生,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敲响了 警钟。本文仅就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加以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帮助。 1增强风险意识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应用中药防病治病已有数 千年的历史。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中药及中药制剂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年来,返璞归真,崇 尚自然,追求绿色已经成为世界新潮流,中医药成了绿色健 康的象征,得到国人的青睐。但“是药三分毒”,长期、大量、 盲目使用中药,使中药的不良反应(ADR)不断增加。据世界 卫生组织专家组报告,全球死亡患者有1/3不是死于自然疾 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合并用药的种类与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我国每年有250余万人因ADR而入院,占住院患者的5%, 而住院患者ADR发生率占住院患者总人数的10~20%。 2005年国家ADR检测中心收到的ADR报告17.3万份,其 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中药总数的75%,可见,增强风 险意:识是减少中药注射剂ADR发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的 重要因素。 2询问过敏史、加强观察 对于首次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的患者,医生护士要做到 详细询问、密切观察,特别是输液开始后30 min内,防止严重 ADR发生。王晓瑜等…在对413例中药静脉滴注引起的 ADR报告统计后得出结论,既往有ADR或家族ADR史37 例,占9%,说明这部分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更易发生ADR。 对于此类患者,在用药前应详细了解其本人和家族的ADR 史,除避免应用曾引起过ADR的药物外,还应在用药过程中 加强ADR的观察。邵晓慧等 对5种中药注射液199例 ADR分析报道,首次用药发生ADR者占71.86%,静脉滴注 30 min内发生ADR者占60.80%,提示在首次用药30 min以 内应注意ADR的发生。在这199例病例中,出现变态反应 者171例,占85.93%,出现药物热者占1.16%,这2种症状 是较易出现的ADR。在出现变态反应的病例中,以出现皮肤 过敏者居多,并以速发型为主;出现过敏性休克者37例,占 作者单位:243000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般在严重变态反应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胸闷等 轻度过敏症状,及时发现并停药,给予脱敏治疗是非常必 要的。 3严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3.1合理选择适应证 “辨证施治”自占以来就是用药安 全的前提,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证,只有“辨证”才能以较小 的代价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中药注射 剂的应用受中医辨证论治的制约,有的药品说明书没有写明 这点,或者写明了被忽略,使用时只针对病不兼颐证(如寒 证、热证),寒证误用寒药、热证误用热药时有发生,导致雪上 加霜、火上浇油,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如清开灵 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醒神开窍之功,本应用于热证发热却 被误用于寒证发热,易引起不良反应;双黄连药性寒凉,受凉 后发热咳嗽或虚寒腹泻用双黄连静脉滴注属错用 。脉络 宁主清热养阴、活血化淤,对阴虚血热血瘀的中风患者效果 很好,而对于痰湿偏盛的中风患者效果不件,且ADR较 多 。再如:便秘一症,中医理论将其分为津估、血虚、气虚、 阳虚、气滞、实热等证,因此疗法也分有滋阴、养血、温阳、益 气、理气、清热等异,临床中由于患者或临床医生不知这样的 分型,一遇便秘就一味地用“泻下”药的情况十分普遍;而结 果往往是患者便秘不除,反而越加顽固。因为没有“对证”, 便不能“治本”,却伤津耗气。因此,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 所选药物的适应证。 3.2溶媒选择 中药注射剂有粉针剂和水针剂。临床治疗 疾病较多使用静脉点滴,因此要依据中药注射剂的酸碱性选 择适宜的溶媒稀释很重要。要根据每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 的规定选用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及专用溶剂。例 如,灯盏细辛注射液(10 m1)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 能游离析出,故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而不能用偏酸性 的葡萄糖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等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 J,这就要求临床医 生要使用说明书推荐的输液品种或选择产生不溶性微粒数 相对较少的输液作为溶媒。‘ 3.3避免合并用药 3.3.1避免中西药合用慎重或避免2种中西药注射液的 混合使用,尤其有文献报道可能引起严重ADR的配伍应禁 用,如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常引起患 者头痛、头昏、呕吐等,并有引起严重ADR因抢救不及而死 亡的报道 。张晓红 报道,中药注射剂与抗生素合用更易 发生变态反应,如氨苄青霉素+双黄连注射液,青霉素+板 蓝根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故临床上中西药配伍宜慎重。 3.3.2避免不同中药注射剂合用不同种类中药注射剂混 合使用,这种情况更令人担忧。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各厂 ・156・ 至11月第4卷第21期Chin J Mod Drug App1Nov 2010.Vo1.4.No.21 .家生产工艺又不同,使有效成分和杂质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如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生 药较多,因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 育期,其器官组织、肝肾功能、酶系统、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 育等的不完善,不良反应比成人更多。成年人之间也存在个 体差异,女性由于生理素质不及男性,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 也较差,因此比男性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十甘利欣注射液等 都有引起ADR的报道 J,这是由于其中某些成分易受pH变 化的影响,出现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大量的 不溶性微粒必然要蓄积于人体各种器官的毛细血管中,引起 局部毛细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和水 肿、肉芽肿等 ,并可诱发热原样反应和变态反应。 3.4注意加药顺序及放置时间 加药方法不当也可造成药 物之间发生反应,产生混浊。在实际中,10%氯化钾注射液 综上,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居高不下,故使用时应高度警惕,做好应对措施,以防不良 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对症处理并详细记录,积极向 药品不良反应检查部门报告,总结不良反应资料,从而减少 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使用更加合理。 1O ml与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1混合后,加入到10%葡萄糖 注射液500 ml中,即刻产生混浊。但将氯化钾与复方丹参注 射液分别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中,避免了混浊的产生。 在临床上,有中西药混合静脉滴注的配伍时,应要求护士把 中西药注射剂分别加入到输液中,并且每次均使用新的注射 器加液。药液配置好以后,应观察输液颜色及澄明度,现配 现用,不应长时间放置。 3.5掌握用量、控制速度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及配伍 后输液的浓度,都有其安全范围,临床医生有时因患者病情 危重或主观的认为中药制剂ADR少,随意加大剂量,这会造 成不良后果。蔡皓东 对158例双黄连粉针ADR报告分析 结果表明,超剂量使用双黄莲及超药物稀释浓度,均出现了 不同程度的ADR,其中2例出现了严重ADR。 3.6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3.6.1免疫学方面机体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有其 分子生物学基础,而且最基本的差异是个体免疫系统的差 别。世界上没有两个免疫系统完全相同的人,这就是机体的 个体差异,它是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出个体差异的分子基础, 出现过敏体质患者的原因,过敏体质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高于常人,且往往表现较严重。这是药物本身的特性与人体 免疫系统的个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3.6.2年龄、性别因素老年人由于器官、系统功能逐渐衰 弱、老化,机体耐受性下降,且老年人一般病种较多,联合用 浅谈抗感冒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张德艳颜廷旭王宇 目前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力克 舒、感冒通等。但因药物组成类似,所以药物作用也大同小 异。若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加大药物剂量,不良反 应的危险性成倍增加。所有抗感冒药只是缓解感冒症状,只 能治标不能治本,对流感病毒和细菌不起丝毫作用。滥用则 适得其反。 1速效感冒胶囊是常用的一种抗感冒药,长期服用会产生 依赖性和肝肾功能损害。文献报道,严重者可诱发肝细胞坏 死、止痛剂性间质性肾炎、急性乳头坏死等病变,最后导致肝 肾功能不全,乃至发展成肝坏死、肝硬变、肝癌和尿毒症等。 所以,使用该药应遵医嘱,根据病情按规定剂量服用,不可随 意加大服用量和任意延长服药时间,尤其是患有慢性肝脏疾 患和肾功能低下及有过敏体质的人。临床实践证明,该药在 感冒早期,即患病第1~2天用疗效最佳。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晓瑜,杜文民,王宏敏,等.2005年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 报告质量评价.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5):331-333. [2]邵晓慧,赵晓义,李静.五种中药注射液199例不良反应文献分 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5):367-368. [3]林育华.中药注射剂若干问题刍议.中国现代中药,2006,8 (9):4. [4] 龚雯.由双黄连和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谈辨证用药.中国医 刊,2000,35(8):47-48. [5] 周明明,蒋玉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简析.新疆中医药, 2005,23(3):68. [6] 吴洪文,吴敏.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中国中 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50-451. [7]韩夏.109例药物过敏性休克综合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19(4):250-251. [8] 张晓红.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应用.安徽医药,2006,10 (5):380. [9] 吉江华,胡芳,程建明.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现代 医药卫生,2009,25(2):266-267. [1O] 王晶珠.药物微粒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8,02-25(4). [1 1] 蔡皓东.双黄连粉针不良反应病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1999,1(1):250-251. 2 阿司匹林为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 液pH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 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 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司匹林,避免 引起阿司匹林肝脏毒性或肝炎。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 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3扑热息痛也为常用的解热药,但过量或长期使用可引起 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征,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 衰竭。儿童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疹等,所以湿 热儿童患者应禁用此药。另据文献报道,过量使用扑热息痛 (6 g/a,常用剂量为4 g)或长期服用时,常引起严重的毒性 反应,尤以肝细胞坏死为常见,10 g可导致死亡。目前,国内 含有扑热息痛的复方感冒药,达三十余种,致使临床不易掌 握含扑热息痛的复方制剂,无意中导致患者过量服用,特别 是感冒患者自己急于缓解症状,自行服用几种均含扑热息痛 的抗感冒药,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肝损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