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定窑

2022-07-29 来源:小奈知识网
 对宋代瓷窑,明朝开始就有五大名窑之说,提出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哥窑(龙泉窑)的排列顺序。以后又有人提出定窑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应该列为五大名窑之首。这在瓷器研究者中,没有多少不同的意见。

定窑的中心窑场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一带,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经考古勘测,窑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在唐朝,它受邢窑影响兴起,烧制容器底部为玉璧形或玉环形的器物,只是成型和修坯不精,釉色没有邢窑莹润白净。不过,它以唐代白瓷工艺水平最高的邢窑为榜样,一开始生产品位就比较高,这就预示着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工艺迅速提高,生产规模扩大,为适应宋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在釉色品种、装饰技法和提高产量方面采取新工艺,生产出质量高、艺术性强、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在邢窑衰退的情况下,河北大地定瓷迅速兴盛,大放异彩。

定窑产量最大的是白瓷。它最漂亮,器物种类极为丰富,生产日常生活用具,如碗、盘、杯、碟、瓶、罐、执壶、钵;文房用具如水盂、砚台等。为适应当时饮茶风尚的需要,还生产很精细的碾钵,供人们碾茶斗茶之用。宗教用具有敬神用的净瓶、六管瓶等。寝室用具有各式各样的瓷枕、唾盂等。

宋代定窑白瓷工艺水平很高。胎料加工极细,经过良好的筛选、捏炼和陈腐,可塑性强,作出的器物,胎体洁白、细腻。由于原料中有丰富的瘠性成分、器物胎体很薄而不变形,这是北方其他任何白瓷窑系所不及的。白釉有纯白如牛乳者,或略泛红色,往往有竹丝刷纹。由于原料含有较高量的氧化铝和氧化钛,釉色有象牙白的质感。器物背面有的釉层焙烧时流动、凝聚成条状,有如泪痕。这是定窑白瓷一个明显的特点。除烧白瓷以外,还烧绿釉瓷(绿定)、黑釉瓷(黑定)、酱褐釉瓷(紫定)。 由于制作工艺的精湛,色调柔和,典雅美观,艺术价值很高。这些精美的艺术佳品在国内的东北地区、江南的苏州、安徽等地区,国外如日本九州等地都曾发现。

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发展,一向以用料品位高低和技艺精湛与否作为社会品评的标准,如金、银、玉石、珍珠、宝石等质料的产品备受人们青睐。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陶瓷是很愿意模仿和追求这些物品的质地和艺术效果的。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需求,往往启发工匠们发挥高度智慧和技能,改进生产工艺,创造出新的艺术品来。如器物的口沿镶金边后就显得富丽堂皇。但口沿有釉层覆盖,太光滑镶不稳,最好做成没有釉的毛口。很可能是在这样要求的启发下,定窑发明了覆烧工艺。大约在北宋中期,工匠们废除匣钵,改用支圈。支圈做得和器形口沿一样大,器物正好扣在上面。一个支圈扣一件器物,层层相叠。支圈外壁由于质地细腻扣得很严实,外面再涂一层细泥封死。这样产生了三个明显的效果:第一,达到了毛边(芒口)便于镶金边的目的,瓷器口沿要镶金口、银口、铜口,使之更豪华;第二,提高了产量。以前瓷器是仰烧,一件坯体装一个匣钵,每个匣钵高约20厘米左右,而支圈覆烧时,每个支圈只有2.5

厘米不到,这样所占窑里的空间就减少5倍以上。同样一座窑炉,用同样的燃料和时间提高产量达四至五倍;第三,支圈细小,不能用含砂量较大的耐火泥制作,必须用细料来作,定瓷工匠采用和瓷胎一样的泥作支圈,这样可以保证坯件在焙烧过程中受热膨胀和冷却时收缩一致,减少变形或歪扭,提高成品率。定窑的这个发明意义很大,对手工业者来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这项工艺为许多瓷窑所采用,如山西的霍州窑、四川的彭县窑、景德镇的湖田窑等。

定窑白瓷造型精巧,很讲究装饰,其装饰技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早期多用划花和刻花。花纹有莲瓣、牡丹、萱草、鸳鸯、双鸭、双鹅、水波双鱼、三鱼、四鱼等,画面简洁,线条挺拔,刚劲有力,工艺精细。晚期多为印花装饰,故宫博物院珍藏大批定窑印花白瓷。纹饰有云龙腾跃、凤穿牡丹,也有像宋代织锦上的团花和组织严谨的缂丝图案。定窑的金彩装饰,富丽堂皇,有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和酱釉金彩。在北宋后期,定窑可能为皇宫烧过瓷器,因为在一些瓷器的底部刻有“尚食局”、“五王府”等。有的瓷器上还刻有“官”或“新官”等字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