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作者:王时玲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78-01
自2011年11月承担该县级课题以来,本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阶段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1.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准备。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对各自的分工做了具体的布置,研讨了课题实施方案。 2.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以下内容的研究和探讨: 七年级:(1)探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3)利用几何画板学习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八年级:(1)利用几何画板的画图功能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探索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3)利用几何画板学习三角形的重心。
(4)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分式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的教学。 九年级:(1)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1)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通过系数a的变化总结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变化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及动态效果让学生比较y=ax2与y=a(x- h)2及y=ax2与y=ax2+k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规律。 3)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探究相似三角形和位似。
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三角形中一条直线的平移的动态过程,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进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推理方法。 2)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几何中的动点问题。 3)利用几何画板探索位似的性质。 3.取得的成绩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王时玲、和锡超、贯琦睁、潘洪庆的论文都在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有机、有效整合在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诸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直接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反思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迈进。信息时代数学教学具有两重性,兼具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实验数学的属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验数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促进了数学形态向学生可接受的教育形态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参与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数学教学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与老师的合作、探究和反思能力,丰富了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积极的思维。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变为学习工具,不断地进行反思,力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由于我们南桥镇地处苏鲁交界处,外出打工的很普遍,留守儿童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自治能力较差,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工作难度增大。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大不利因素。
5.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打算
新教学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通过教学研究,整理新课程初中教材中所有与信息技术整合点,配置整合教学建议、课件和典型课例,写教学体会和教学论文。
发挥信息技术在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转变为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合理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传统的教学手段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必然。但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我们要使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创造性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