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危机的实质、影响与中国对策
戴金平邓郁凡
摘
要:美债危机的实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危机,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困
境。美债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进一步动荡。为应对美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稳妥推进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关键词:美债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策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2)01-0033-05
随着美国债务评级机构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债务危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债危机最直接的表现是美国政府国债发行量陡增,逐步达到法律规定的上限,导致违约风险加大。2011年8月,美国国债达到其法定上限14.29万亿美元,美国政府被迫上调债务上限额度2.1万亿美元。美国民众、议员及政府领导者达成了共识:美国走上了一条财政不可持续的路径。[1](P3)
时所采取的以修正市场利率预期和恢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目标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2]。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国债的发行导致国债市场供给增加,国债收益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进而加大政府财政负担。为了降低融资成本,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中央银行直接购买美国国债来降低国债收益率,联邦政府就能在不付出额外成本的前提下发行超量国债。另一方面,美国向全世界发行货币,用通货膨胀来弥补政府的支出膨胀。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实际上稀释了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也可以说是让全球共同为美国的债务危机买单。
(二)美债危机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08年以来的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危机[3]。此次美债危机作为2008年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深化和发展,则是国家垄断资本
一、美债危机的实质
美债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救市政策盛行,美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为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推行提供了保障。美债危机的实质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危机,它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境。
(一)美债危机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所谓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指在常规的货币政策因利率传导机制受阻而失效、经济面临长期萧条
332012.1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经济理论与实践主义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断后再次深入渗透美国经济体系、发挥重大经济调节作用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必然发生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促使资本主义形态的转变和体制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性的论断指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人民支付能力限制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单一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存在的历史性,并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会促使资本主义不断出现自我扬弃,发生资本主义体制内部的变革,促使资本主义各种形态的演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的发生实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也导致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代表——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带来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滞胀危机。滞胀危机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都更持久,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逆转性。滞胀危机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资本全球化使美国资本主义走出滞胀危机,但是由于没有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孕育着下一次更猛烈的危机。2008年以来的全球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就是一次更猛烈和更持久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使全球对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产生高度质疑。这种质疑带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进程的中断,也导致凯恩斯主义的又一次复兴。
凯恩斯主义指导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救助行为在短期解决了流动性危机、需求不足危机、金融混乱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肆意张扬则使此次金融危机迅速延伸为政府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如此,美债危机更是如此。总而言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当前的美债危机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三)美债危机与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境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是美国自身出现一系列危机的内因[2]。美国去工业化以及举债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过去的十年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美债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这种增长模式的脆弱和不可持续性。
美国一度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最近数十年,其经济总量超过80%转向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更是在美国主导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中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萎缩,并随着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现象,使得要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其消费,并导致美国贸易赤字居高不下。由于去工业化的存在,美国旺盛的私人消费开支并非主要由国内制造业来支撑,而是依赖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给家庭带来的财富效应以及美元的国际地位为其债务经济提供的基础。
美国的经济发展由依靠反映国家生产能力的制造业转向依靠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美元的国际地位,这是美国政府债台高筑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改变这种模式,美国未来的经济前景堪忧,美国很可能会发生“还不起”债务的情况。未来美债危机的走势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美国经济增长的表现,负债消费模式所欠下的债务是需要通过未来经济增长和生产增长来偿还的。奥巴马政府也在推行“再工业化”的策略,企图改变美国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前景如何很难断定。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领导者赤字”也是造成美国巨额债务的政治性因素。21世纪初,布什政府为提高政党支持率,推出10年3500亿美元减税计划。此后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除此之外,医疗
342012.1
高校理论战线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
改革一直是美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医疗保健支出成为美国财政的沉重负担,2008年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当年GDP比重为16.2%,占同期财政支出比例高达49.54%。[4]但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政党支持率,美国政府迟迟不能提出旨在降低医疗保健支出的改革法案,导致医疗保健的支出居高不下,使得美国债务问题的前景更加暗淡。
倒闭,银行信用体系崩溃,为防止信贷紧缩造成实体经济衰退,美国财政部制定了上千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以处理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而支撑庞大政府支出计划的保障便是美国政府国债的大量发行,由此银行体系的信用问题一步步转移为国家的信用。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结束其长达80多年的3A评级,实际上是对美国国家信用的重新定价,进一步导致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必将打击投资者信心,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
美元危机是美国信用产生危机的另一个表现。美元能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美国国家信用做担保的产物,是接受人基于美国的信用而自愿承担风险的一种行为。支撑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是对整个美国经济的信心,这种信心集中在国家信用上。战后美国曾数十年主导世界政治经济,其债务偿还能力本不成问题,但小政府大社会及两党相互牵制的制度决定了政府可调用的资源有限,当需要刺激经济而加大财政支出时,为保本国民生与经济效率,美国政府倾向于采用弃加税而优选举债的财政解决方案。美国国债限额自1917年设定以来,至今已提高了94次,谁也不敢断定未来不会再提高限额举债。美国不顾自身不断膨胀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举债以支撑本国经济,如果全球各国的投资者不再相信美国的偿债能力,抛售美元资产,美元必将遭受一次深远的信用危机。
(三)全球滞胀时代的到来
如果美债危机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全球将会进入一个经济发展低迷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时代。上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进入纸币时代的欧美各国滥发货币,导致了其后10年左右的滞胀。一直到80年代初期,里根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利率提高到15%,最终以20%的失业率为代价才控制了通胀。然而,对于现在的美国政府来说,提高利率只会增加现有债务的负担,加大政府融资还贷成本,而高通胀才是减轻其债务负担的
二、美债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美元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无法克服自身作为支付工具与基础货币功能的矛盾。一个始终把国内均衡放在首要位置的大型经济体,必然会利用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特殊权力,要求外围国家进行单边调整。美元在国际投资资本、主权货币与国际清偿力之间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矛盾体系。
作为世界货币,美元具有在全球范围内发行和流通的地位。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使其依靠美元特权来维持国内高消费,维持美国经济不均衡的发展。而作为货币政策的美元供给,已经超出了美国自身经济调整的含义,成为美国转移通胀风险和逃避世界债务的手段,这种方式必然会动摇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和公信力,对美元的地位形成冲击。
随着美元的贬值,如果外国投资者对美元资产抛售和减持,美元将会面临巨大风险,这样会加快国际货币体系去美元化的过程,进一步降低外国投资者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信心,损害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最终可能会导致美元本位制的崩溃。
(二)信用危机与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是银行信用出现了问题,其严重性在于作为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的银行信用濒临崩溃。美债危机则是美国的国家信用出现问题,既包括美国银行的信用,也包括美国政府的信用,美债危机的爆发是银行信用体系的问题转移到国家信用上的表现。
在2008年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很多银行破产
352012.1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经济理论与实践出路。庞大的政府债务规模早已引发了全球债权人的担忧,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欧美政府的长期国债将会遭受巨大的压力。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投资者信心遭受打击,股市和房市的财富效应急剧萎缩。债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货币蓄水池,一旦资金从债券市场撤出,股市和房市对于资金分流作用有限,大量的资金进入流通领域,将会造成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政府债券遭受抛售还会引发全球信用收缩,对于负债消费型的美国来说,社会信用规模的收缩,无疑会使其本身的经济活动陷入衰退并导致全球经济活动的停滞,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局面不可避免,全球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滞胀时代。
(二)机遇
今后10年,美国政府将面临减少财政赤字的压力,这也决定了美元的长期疲软。美债危机的确给中国的美元资产带来一定风险,但另一方面,疲软的美元也使人民币增强了吸引力。美债危机的发生,让全球各国认识到美元作为核心货币背后的种种弊端,各个国家开始谋求更加安全的币种和多元化的储备资产,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四起,美元的信任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带来了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国际地位逐步提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引擎之一,而且成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这些都为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近年来人民币已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区域货币,菲律宾、白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已经公开宣称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的币种。人民币坚挺的币值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美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严格来说,除非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足够高或者能够增加未来税收,否则减轻或者摆脱债务负担只有三个途径:违约、通货膨胀或美元贬值。无论是哪种途径,对中国的经济运行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不利影响
1.我国的外汇储备有可能受到损失。从2008年9月起,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国际债权人。目前中国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及美元资产仍然占到60%以上,美国国债占比近40%。如果未来美联储不能成功实施所谓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美国国内的通胀以及美元的对外贬值就难以避免,中国的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
2.我国通胀压力加大。2011年,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均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难题。随着美债危机的持续演绎,美元长期持续贬值趋势难以逆转。对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美元的贬值毫无疑问会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美债债务上限提高将使美国变相祭出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印钞机必将再度开启,这将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现一轮上涨,进而加大中国本已逐渐缓解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四、应对美债危机影响的对策建议
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为我国应对美债危机的影响提供了充分保证和有利条件。当前我们应增强信心,积极主动地抓住有利机遇,采取措施化解美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推进汇率市场化进程
在美债危机风险仍然挥之不去的现实情况下,中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由于缺乏投资渠道而无法摆脱美国债券。要规避这种外汇储备的风险,必须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
首先,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处境直接反映了以美元为本位的人民币货币制度之弊。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改变以美元为本位的人民币货币制度,改盯住美元为盯住货币篮子。这样可以防止美国通过要求人民币升值来减缓自身的债务压力,重新配置债务。
362012.1
高校理论战线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
其次,汇率要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放宽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汇兑限制和业务限制,促进境内居民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优化资产配置、分散投资风险,并提高资金收益。这样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才能真正反映市场汇率的变化,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不相符。在美国、日本、欧盟出现债务危机和潜在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无法完全应对汇率波动的风险。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回避外汇波动风险,抑制货币发行的冲动和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状况。应该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升经济实力,从而有助于中国更加深入地融入经济与金融全球化进程当中,进一步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双边贸易结算中,尽可能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让人民币朝着国际储备货币的方向发展。[5]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是美国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家,大量的廉价工业品和生活品输入到美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而缺乏投资渠道的外汇储备只能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美债危机的演变对我国几十年来贸易顺差积累的财富将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必须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建议包括:推动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向内外协调拉动转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储蓄;通过财政或其他手段缩小收入差距;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投融资体系改革,使国内储蓄顺利转化为投资;纠正被扭曲的要素价格,增加劳动力收入。
(四)健全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为了防止金融风险过度交叉扩散和跨境传染,加强各国金融系统内部的协调,健全本国有效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势在必行。我国应加强金融
监管的国际合作,谨防国际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监管机构应该谨慎防范这种国际金融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各国应该加强互相协调、危机管理、信息交换等合作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美债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参考文献:
[1]MargaretPolski,SarahNutter:TruthandCon-sequences:AGuidetoUnderstandingU.S.Gov-ernmentDebtandDeficits.MercatusCenterofGeorgeMasonUniversityWorkingPaper,2010.
[2]戴金平、张华宁:《危机后发达国家的非传统货币政策
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3]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6期.[4]美国财政部网站.
[5]戴金平、杨迁、邓郁凡:《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人民
币国际化》,《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院300071
责任编辑:汪立峰
南开大学
3720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