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2-11-30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24卷第3期 卫生软科学 Vol.24 No.3 2010年6月 Soft Science of Health Jun.,2010

卫生服务 ●

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 霄

(广州中医药大学05级非医攻博,广东 广州 510405)

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健康管理的现状,分别从健康管理的需求、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并探讨了健康管理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健康管理;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00(2010)03-0229-03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健康管理将成为21世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1 健康管理的内涵特征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理解健康管理的内涵: 1.1 从医学角度看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管理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不同,它是以个人和群

体的健康为中心,针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提供干预与指导的具有前瞻性、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 1.2 从管理科学角度看

健康管理属于一种流程式的管理范畴,是医生运用医学知识、信息技术等科学手段,对健康危险因素、人体健康信息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指导的服务流程,从而达到对人体健康有效管理与社会健康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1.3 从信息技术角度看

健康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现代的信息科学技术。通过计算机对健康信息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网络进行健康动态管理,能够提高健康管理的准确性与医生的工作效率,并为健康管理手段的改进提供了科学的、可供科研的数据资源,是实现规模化健康管理的基础平台。

* 收稿日期:2010-01-25 作者简介:陈 霄(1982-),男,浙江诸暨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健康管理研究。

健康、职业和住址等患者基本情况影响了患者的就诊意向。这与张娴静等(2005年)对上海市嘉定区农村患者就医单位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结论一致[2]。同等条件下,无论病情的轻重,收入水平较高的患者或者职业为机关企事业管理者的患者选择县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概率要比选择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高。

3.2.2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

被调查患者首先到县级医院就诊的原因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相比——县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可见,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了患者的就诊意向。这与李璐等(2006年)对铜梁县县级医疗单位门诊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研究结论一致[3]。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限的技术水平,使得农村一些的普通疾病和常见病患者绕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到县级综合医院就诊。针对该问题,笔者建议通过以下两种措施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1)通过将

229

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加强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在基础设施建设、诊疗设备配备、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投入;(2)通过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评估方法,推进绩效工资改革,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 健,王丽娜,孟庆跃.综合医院向社区分流的效益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05,25(4):45-47.

[2] 张娴静,罗 力,王 颖.上海市嘉定区农村患者选择就诊单位

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5,22(2):80-84. [3] 李 璐,陆桂皎,王润华,等.重庆市铜梁县级医疗单位门诊患

者卫生服务利用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5): 704-707.

(本文编辑:何庆节)

2 健康管理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医疗保险业与医疗模式的发展,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和产业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其中美国职业和环境医学学会、杜克大学、梅奥医疗集团等对健康管理的模型开发、效果评价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1~3]。目前,由美国政府制定的全国健康管理计划已进入了第二个10年,主要为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消除健康差距两个目标[4]。此外,健康管理服务组织的形式趋于多元化,包括医疗集团、健康促进中心、社区服务组织、健康管理公司、医学健身中心、医学健身学会等。在健康管理研究机构方面有如美国健康与生产力管理研究院(IPHM)等[5]。在欧洲,有约70%的雇主为公司员工购买健康管理计划。芬兰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比较成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改变人群生活习惯的,从源头上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6]。欧洲的健康管理机构比较成熟,如英国医疗保险服务公司(BUPA)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为820万人提供服务,并且还经营疗养院、医院、诊所和健康评估中心。在日本[7~8],

不到2亿人口就有60多万营养师为人们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由政府和民间健康管理组织合作,对全体国民进行健康管理,并对登录的外国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日本的健康管理组织多且成熟,如PL东京健康管理中心,赤十字社熊本健康管理中心等。 3 我国健康管理研究状况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相关科研状况不理想,经过筛选符合国内主流健康管理定义的文章共有280篇,其中68.2%的科研类文章于2006年后发表[9]。

健康管理基础性研究不足,健康管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慢性疾病人群(如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以及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价。对我国民众健康水平监测等基础数据库的尚未建立,有关健康评估、健康需求、健康管理模式和系统的理论框架等研究也相对较少[10]。 3.1 健康管理与慢性病的研究

随着我国慢性疾病患病率的迅速上升,科研机构与学者正在加快对防治慢病的健康管理理论研究步伐,研究方法也逐步趋向规范化。孟春英等[11]对3O例慢性病患者,采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和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进行饮食和人体运动监测,同时对其进行系统、互动、个性化健康管理研究。朱俊峰[12]对46例慢病病人,以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对基本情况进行评估。李星明等[13]对目前社区管理慢性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系统探讨了慢性病健康管理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整合模式,以探索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问题。周军等[14]采用LivePod

LP—O2型智能人体运动能耗仪,对84名患代谢综合征者进行非药物性干预,认为以每天实际运动能量消耗为根据,实现能量平衡才是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的根本所在。

230

3.2 健康管理的需求研究

黄建始[1]从我国人口学特征变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与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日益加重、医疗费用急剧上涨、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四个方面对我国的健康管理需求的迫切性进行分析。杨珺等[15]以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内容,对某社区中年龄>18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认为年龄、对家庭医生的认知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刘森对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医务人员管理决策需求、健康管理需求、信息共享需求、互联网支持需求、接口需求、可扩充性需求[16]。 3.3 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

健康风险评估即针对个人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风险的量化评估[17]。近年来国内学者多从患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角度去进行评估,而生活方式、体力活动、膳食评估等研究正在陆续开展。孙胜男等[18]阐述了国外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及其应用的特点优劣,并提出各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目前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建立过程中较少考虑的问题。陈玲[19]等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分别从糖尿病发生风险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评估三各方面作了临床经验总结与建议。 3.4 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

目前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疾病种类、人群年龄段、机构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探索。有学者认为,理想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多科参与合作的体检信息中心[20]。苏州市与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合作,总结出一套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21]。董冬[22]对我国居民健康危险隐患、健康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李再强等[23]提出并详述了3种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 4 展望

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慢病率的上升、医疗费用剧增以及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催生了健康管理在中国的迫切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健康管理研究,为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 4.1 建立人群健康基础数据库

人群健康基础数据库作为健康评估与健康需求的重要依据来源,其中应该在不同监测水平上,建立包括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基本健康水平、生活方式及行为、健康危险因素、疾病危险因素等基础性数据库,以提高健康评估的准确率和有针对性的制订干预措施。 4.2 科学采集与分析健康管理需求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调查并科学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人群对健康管理的实际需求,这为我国健康管理模式和战略框架的建设提供了客观重要依据。

4.3 规范评估手段和制定疗效评价标准

目前量表评价法与仪器检测法是评价个人健康状况较为普遍的方法。而评估方法与干预效果评价均未有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健康管理水平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大量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来制定评估与干预疗效的标准。

4.4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健康管理的优势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实现跨领域、动态化、智能化、个体化的卫生诊疗服务。同时应充分利用软件技术,研制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健康管理的质量。 4.5 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进行健康管理

中医药学有着多年预防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经验,有着与现代医学互补且不可替代的对人群健康评估与干预的优势。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体现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加强运用中医药手段进行健康管理的科学研究,充分融合中西医诊疗智慧于健康管理中,为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

版杜,2007.

[2] 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

华全科医师志,2007,6(1):45-47.

[3] 吴静娜.卢建华,王福影,等.论健康管理的历史和现实[J].医

学与社会,2008,(7):31-32.

[4] 黄建始.美国的全民健康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07,(2):16.

[5]李元元.健康惹祸员工出工不出力 健康管理提高忠诚度,[EB/OL].[2009-09-10],http://www.cq.xinhuanet.com/news/ 2009-09/10/content_17657138.htm

[6] 王晓鸥. 与健康有约成黄金职业—健康管理师呼之欲出,

[EB/OL].[2006-10-23],http://www.ccw.com.cn.

[7] EdingtondW,LouisY,KuKuI I, eta1.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J].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 76(103): 140-147.

[8] Kongstvedt PR. Essentials ofmanaged health care[M].

Gatihersburg Maryland: Aspen publishers, Inc, 1997:3-16. [9] 黄建始,王 煜,张 娴.健康管理还处在胚胎期—中国健康

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2009,(1):21. [10] 胡镜清,彭 锦,陈 勇.健康管理与中医药学优势[J].国际

中医中药杂志,2006,28(4):217-220.

[11] 孟春英,郭 颖,曹 爽,等.“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慢

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59-61. [12] 朱俊峰.46例慢性病病人健康管理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

导,2009,(11):330-331.

[13] 李星明,黄建始.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

义与服务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8,2(12):53-57. [14] 周 军,李详晨.慢性病健康管理非药物干预模式的研究初探

[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 289-290. [15] 杨 珺,赵雅丽,刘向红,等.社区合同式健康管理需求调查

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19):1642-1644,1647.

[16] 刘 森.健康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定位及层次描述[J].中华

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5):261-263.

[17] 李 明,关志强.健康管理师—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J].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51.

[18] 孙胜男,李 峥.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

华护理杂志,2009,(9):861-864.

[19] 陈 玲,王 桦,袁 胜,等. 2型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风

险评估与健康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52-253.

[20] 向月应,邹贵勉.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人民军

医,2008,51(8):503-504.

[21] 杨光华,王汉亮,王烨源,等.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

程的《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123-127.

[22] 董 冬.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之友,2007,(1lB):

73-74.

[23] 李再强,林 枫.医疗保险制度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J].

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45-46.

(本文编辑:邹 钰)

征稿启事 目前,新的医改方案已出台并实施,我刊将开设专栏,对新医改的热点、难点及相关 问题展开讨论,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关注医疗改革的社会各界人士投稿。 《卫生软科学》编辑部

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