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佶 蒋雷敏
来源:《消费电子·下半月》2014年第07期
摘 要:移动通信已经过四代发展,眼下4G发展方兴未艾,5G帷幕逐渐拉开。虽然4G已经大大提高用户体验,但仍然不够,这就推动了5G的发展。本文对5G的背景作简要介绍,从5G技术目标开始,分析关键技术及技术趋势,探讨5G的应用。 关键词:5G;背景;技术;趋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4-0000-01 一、5G简介
移动通信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每一代都有自己技术上的革新。第一代模拟蜂窝技术,第二代以TDMA和FDMA为主的數字蜂窝技术,都是以语音通信为主的。第三代以CDMA为主要特征支持宽带数据业务,第四代同样支持宽带数据业务,不同的是以OFDM和MIMO为主要特征。
4G技术已经使数据速率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能实现静止时1Gb/s级的速度和移动时100Mbit/s级的传输速度,达到影像画面清晰,无停止抖动的效果,但这样仍然不够。[1]5G将实现比4G快1000倍的网络,用户下载一部完整电影需要的时间不到1秒。
爱立信Afif Osseiran博士认为:5G应该是通过现有无线技术演进和开发补充性的新技术,来构建长期的网络社会。5G以体验为中心,集成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5G时代移动数据量将有1000倍的增长,并以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完成。[2] 达到一定速率后,传输对体验的影响已经不大,稳定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自由切换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5G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网络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待增强;多制式和多模式网络的联合运营;降低网络建设及维护成本。[3]
对于5G目标方向,专家基本达成了共识,包括速率进一步提高、体验更佳、成本更低、灵活性好、覆盖更全面、环境更友好。 二、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虽然关于5G的技术研究已经开启,但还处在初级阶段,对移动通信系统来讲,技术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一)技术目标
技术目标包括几个方面,主要是:提高传输速率、降低时延、提升连接设备密度、提升流量密度、增强移动性。[4] (二)关键技术
(1)新型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有利于频谱效率提高,5G采用空间分集方式,引入有源天线陈列,可支持多用户波束智能赋形,减少用户间干扰。还有天线的定位功能,高速波束跟踪等技术,都将应用于实际。
(2)高频段传输。传统的移动通信主要频段在3GHz以下,频谱资源已十分拥挤。与之对比,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很丰富,有效缓解频谱紧张现状,同时实现极高速短距离通信。 (3)同时同频全双工。全双工技术可实现同一时隙和频率上同时发送和接受信号,提高1倍效率,使频谱的分配使用更灵活。但由于收发信号的功率差、小区同频干扰等问题,应用难度很大。
(4)新型网络架构。包括传统蜂窝网络的电信类业务,5G还支持移动互联网类业务,M2M类业务,它可能采用C-RAN接入网架构。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构架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它能够减小干扰,降低功耗,提升频谱效率,便于维护,减少运营支出。[5] (三)发展趋势
5G的发展需要融合现有的设备、资源,用好以LTE为主的技术,同时不断探求新的频率及使用方法,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价值。当然,长期的发展,创新必不可少。[6]总而言之,5G的发展离不开融合、演进、创新。 三、5G应用
现今社会,移动服务广泛普及,带来了移动、无线流量的激增。应用场合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信息量爆炸性增长,都使得高效安全地访问共享信息十分重要。5G应用一方面是以人为基础的通信;另一方面是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一)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存储
5G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3.6G/s,远远超过硬盘读写的速度。4G已足以满足高清视频、高质量音乐等大数据传输的数据业务,而5G将大大提高存储空间、优化安全服务,带来更多数据业务。移动终端设备上,5G由于高速无线传输,节省存储空间,也丰富了硬件外设装置。 (二)用户业务需求的提升
用户不管在何地,都需要确保能够随时保持良好通信,即使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也不希望移动互联出现差异。高清视频到各种小应用,商务区到住宅区移动,5G希望在流量变化、地域迁移、时延以及可靠性方面符合标准。[7]5G将致力于满足用户各种需求,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信息服务。
(三)高兼容性的网络融合
高兼容性促进网络融合,减少维护费用,降低成本。未来5G将更加促进网络融合:一方面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另一方面是2G、3G、4G的网络融合,共享资源,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均衡发展,最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8] 四、结束语
随着新需求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5G成为移动通信的主导技术已是必然趋势。它将实现全球化网络的无缝连接,对军事、医疗、建筑、教育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刺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业的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利,陈金鹰,刘世林.第五代移动通信初探[J].热点技术,2013.
[2]沈洁.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展望[A].2013年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
[3]姜大洁,何丽峰,刘宇超.5G:趋势、挑战和愿景[J].电信网技术,2013(09). [4]周玲.中国布局5G研发:6年后商用[J].东方早报,2014.01.29.第A23版. [5]冯岩.5G研发争分夺秒[J].中国无线电,2014(01).
[6]李远东.5G实现移动通信与电视广播的无缝融合[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4(05).
[7]易芝玲,潘振岗.技术研发有序推进[J].人民邮电,2014.
[8]窦笠,孙震强,李艳芬.5G愿景和需求[J].电信技术,2013(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