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神话典故黄粱梦流传考——以汪象旭小说《吕祖全传》为中心

2023-09-12 来源:小奈知识网
交 流总第3002019期第年3月3学 术 期SerialMar.,Academic Exchange No.300 2019 No.3文学语言学研究神话典故黄粱梦流传考——

以汪象旭小说《吕祖全传》为中心张舰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摘 要]黄粱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典故,从唐代诞生之后,经过近千年的 不断演义,尤其是道教文人的精心创作,逐步演变为吕洞宾仙迹系列故事的重要组成

部分,成为流传最广泛的八仙故事之一。黄粱梦典故自唐代开始到宋元明清以后, 遵从道教传统创作基本定型,其间经历了道教宗派和世俗文学作家的不断加工修改。 其中,明末清初刻书家汪象旭创作的宗教神话小说《吕祖全传》对黄粱梦故事进行了

全面的升级改编,成为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民间神话故事。[关键词]神话小说;黄粱梦;宗教文学;汪象旭;《吕祖全传》[中图分类号]I06;K20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 (2019) 03-0152-09自元代开始,黄粱梦故事成为吕洞宾仙迹系列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数道教书籍

和文学作品都沿着两个方向演绎:要么遵从南派宗教系统,要么附会北派宗教系统,基本

互不牵涉。唯一对两者进行融合创新的作品是汪象旭编著的神话小说《吕祖全传》。虽然 此书将南、北宗黄粱梦故事融于一体,但从篇幅来看,仍然以北宗钟离权度吕洞宾为主,吕 洞宾度卢生的故事只是一笔带过。汪象旭(1604—约1669)是明末清初刻书家、小说家、书坊主,又名汪淇。在其自创宗

教神话小说《吕祖全传》中,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描绘吕洞宾醒悟黄粱梦的过程,并对黄粱

梦故事在情节和内容上作了很多改动和创新,与历代道教传统的黄粱梦故事有较多不同[收稿日期]2018-05-10[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书籍之交——明清江南非商业性图书流通

研究 ”(SKZZY20I5041)[作者简介]张舰戈( 1989-),女,山东淄博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助理研究员,从事历 史文献学、古文书学研究。• 152 •之处。对于小说中的这些改动,有学者认为是在前代基础上简单改编而成,如《中国小说

总目•白话卷》中有记载:“明万历时邓志谟撰小说《飞剑记》,采纳文献记载并杂以俗说,

完整地讲述了吕祖出身求道、度世成仙的历程。小说《吕祖全传》则在《飞剑记》的基础上 改作,在体例上作意安排使之蒙上一层宗教色彩。”⑴《吕祖全传》是否在《飞剑记》的基础

上附会而来呢?或者《吕祖全传》中黄粱梦典故另有来源?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应该分析 《吕祖全传》编撰之前出现的有关黄粱梦故事传本和作者汪象旭科举失败、经商艰辛、弃儒

从道的人生经历,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故事渊源。汪象旭作《吕祖全传》以前,现存涉及黄粱梦故事、影响较大的书籍主要有两类:一是 道教仙传类作品,以元代苗善时的《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计》、赵道一的《历代真仙体道通

鉴》和明代的《吕祖志》为代表。二是通俗文学作品,以元代马致远的《邯郸道省悟黄粱 梦》、明代邓志谟的《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和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为代表。我

们主要分析以上作品中有关黄粱梦的具体情况,考究《吕祖全传》中黄粱梦故事的传承与

嬉变。一、黄粱梦故事的起源黄粱梦故事源于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微型小说《枕中记》,其中著录来源于《枕中记》的 《太平广记》“吕翁”条记载: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

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

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於

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

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

生之适,亦如是耳! ”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⑵《太平广记》中所载“吕翁”条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黄粱梦”的故事原本,这一

故事仅用一百六十多字,讲述卢生遇到仙人吕翁让其入梦,在梦中经历了凡人渴望的权势 富贵,梦醒时黄粱米饭还未煮熟。卢生恍然醒悟,弃儒从道,终被吕翁点化。这本是一则

简单讲述异人奇事的故事,只因度人的仙人名为吕翁,后来经过道家和文人创作成为吕洞 宾仙迹系列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原本,经过宋元明清文人和道教宗派的不断修

改创作,最终发展成为内容相似主角不同的两个系列故事。北宋末期,道教就已经开始将故事中的“吕翁”改为吕洞宾。到南宋以后,道教对黄粱 梦故事的改编出现了南北两个派别。南宗以《枕中记》为原型,将“吕翁”附会为吕洞宾,

故事变成吕洞宾度人系列故事中的一个。北宗全真教则在此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改 造,将一觉梦黄粱的主角卢生改成吕洞宾,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则演化成为故事中度人的 “吕翁”角色。如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在《满庭芳》里如此描述:“传玄理,富春刘相,吕祖悟

黄粱。”马丹阳更是将词牌名《燕归梁》改为《悟黄粱》:词名本是《燕归梁》,无理趣,忒寻常。马风思忆祖纯阳。故更易,《悟黄粱》。百

年一梦咱时光。如省悟,弃家乡。常清常净处真常。累功行,赴蓬庄0[3],44• 153 •南宗将主要精力放在把《枕中记》中的吕翁改为吕洞宾,北宗则对整个故事进行了全

面改造,将其变为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故事。南宗的努力主要用于附会之上,对故事架构本 身没有多少改造,如元代道士刘玄同和谢西蟾同作《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中“纯阳子”条

载:“(吕洞宾)尝于邯郸逆旅以枕授卢生”一笔带过。此书以后,除汤显祖的《邯郸记》,谷

子敬的《邯郸道卢生枕中记》和无名氏《吕翁三化邯郸店》等文学作品承袭其传统外,道教

仙传类书籍对南宗改造的记载并不多见,仅有明代《吕祖志》中《真人度卢生枕中记》一

篇,⑷此篇完全依照《太平广记》抄录而来,只是将时间由开元十九年变为开成七年。而且

此书也将钟离权度吕洞宾的故事写入《事迹志》中,同时载有两套黄粱梦系统。相比较之

下,北宗全真教对“吕祖悟黄粱”的改造,无论在道教体系内还是在世俗作品中,流传更为

广泛。因此,下文着重研究全真教传统下,道教和世俗作品对黄粱梦故事的传承与流变。二、元明时期道教系统中黄粱梦故事的完善两宋时期,道教南、北两派,对这一故事的改造主要体现在诗词作品之中,故事主体仍

然依赖于《枕中记》,只是提出将黄粱梦故事附会到吕洞宾身上这一想法,也没有岀现新的 作品专门描述这一故事。到了元代,这一现象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道教仙传还是世俗文

学作品中,黄粱梦的故事开始不断发酵、演化。最早脱离《枕中记》,将黄粱梦故事写入吕洞宾事迹本传的应该是元代道士赵道一和 苗善时。两者在其著作中均系统地描述了吕洞宾黄粱梦故事。(一) 赵道一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与《枕中记》相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减少了对梦境内容的描写,只用两三句话简略

叙述梦境中吕洞宾在官场上的经历:“举进士,登科第,历任显官。奏对称旨,遂除翰苑,入 台阁,擢侍从。俄拜执政,居朝三十余年。”⑸358接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对《枕中记》中 的情节作了两大改变:一是梦境的结局。《枕中记》中的卢生在官场上以荣华富贵而终结

梦境。赵道一所述梦境中的吕洞宾却因偶然间与皇帝对话失误而被贬,梦境在困顿无助

中结束。二是梦境结束后二人的对话。《枕中记》中卢生醒后,吕翁只有“人世之事,亦犹

是矣”一句,总结梦境与人生实质是相同的,以此劝解卢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吕洞

宾醒后,钟离权又对梦境作了一番更加深入的阐发:公适来之梦,富贵不足喜,贫贱不足忧,大抵穷通荣辱,寿夭得丧,往古来今,皆如

一梦。富贵则为好梦,贫贱则为恶梦。寿长则为好梦,夭折则为恶梦。如公适来之 梦,诚好梦也。一失到底,转为恶梦,公备知之矣。贵即虚名,富犹孽火,金珠外物,子

孙他人,一息不来四大不顾,把甚物为坚固。⑸药8吕洞宾在梦中虽已潦倒困顿,但却只是方自叹息,并没有悟道。正是听了钟离权的这

番话后,吕洞宾才大悟,于是弃儒从道云游。这是第一部详细记载黄粱梦故事的道教仙传

类书籍,对后世黄粱梦故事的创作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二) 苗善时与《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汇集了当时认知的所有仙道的合集,所以在“吕岩”条 中黄粱梦的内容比较简略。相较之下,差不多处于同一时期的道士苗善时所作《纯阳帝君• 154 •神化妙通纪》则更加详细地叙述和描写了吕洞宾的相关仙迹故事。书中设“黄粱梦觉第二

化”一篇,专门叙述吕祖省悟黄粱梦的故事。这一故事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述在具体 情节上呈现出了不同之处。此书中吕洞宾赴长安应举,在途中旅馆遇一羽士。与《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不同,这一

羽士岀场就先“话问诱化帝君(吕洞宾)入道”,但吕洞宾一心只想得官爵光宗耀祖,说明 此时的吕洞宾仍然凡心未泯,未曾悟道。诱化从道不成,钟离权这才让吕洞宾入梦。与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相似,苗善时对梦境的叙写也比较简略,吕洞宾中状元后:始自州县官,次擢朝署,由是台谏翰苑秘阁及诸清要,无不备历,或黜或升。前后 两娶富贵家女,子孙振振,簪笋盈门。如此几四十年,最后独相十年,权势熏炙。忽被

重罪籍没家产,分散妻孥,流于岭表,孑然穷弱憔悴。立马风雪中,方此嗟叹。⑸705

吕洞宾梦醒后,《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中采取对话的方式,展示了比《历世真仙体道 通鉴》更深入的道教说理。《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是整合吕洞宾仙迹故事的重要书籍之一,其中的黄粱梦故事 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更加完备,特别是梦醒后用对话的方式,将更多道教说理的内容加

入其中。《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是目前所见较早的道教仙传类书籍之一,也是最早将黄

粱梦故事专设一节的书籍,为以后黄粱梦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故事原型。(三)明代道教仙传中黄粱梦故事的嫗变自《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问世以后,道教仙传类书籍所载黄粱梦故事基本都以这一

叙述为原型,梦境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大的变化,甚至连语言文字也基本相同,如《吕祖志》

《广列仙传》《列仙全传》《仙佛奇踪》等书,与《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不同的是,这几部书

在钟离权对吕洞宾说教一事上出现了前后不同的侧重。在《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中,钟离权在让吕洞宾入梦前没有涉及说教的内容,只用一 句“(钟)话问诱化帝君入道”概括,在吕洞宾梦醒后才展开大段的说教情节。吕洞宾醒后

钟离权说了三段话,从“豁然醒悟”到“茫然良久,大洞明了”,每段谈话后吕的省悟都更进 一步、更上一层,因此,在苗善时的安排中,与黄粱梦相比,钟离权说教的作用更大一些。万历年间岀现的这几部书,在情节上都强化了故事开头钟“诱化”吕入道的过程。《吕

祖志》记载,钟离权和吕洞宾相遇时,作者对梦境开始前作了更详细的叙述,首先将钟离权 所作的《题长安酒肆三绝句》引入其中:一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二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三曰,

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问来屈指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随后吕洞宾赋诗一首以表达其志愿:“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

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钟离权大喜,遂请吕洞宾随其云游。吕洞宾不置可否,所以钟

离权让其入梦,以助其省悟。梦醒后省略钟离权的说教内容,只用寥寥数语“子适来之梦,

升沉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一顷耳。得不足喜,丧何足忧,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间世

事真大梦也”,说明人生实则一梦而已,此时吕洞宾已深有感悟。由此可见,明代以后的道书虽然在梦境内容上直接承袭了《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的・155・内容,但针对说教情节的时间上,表现出了不同的侧重方向。对故事情节处理的不同和侧

重点的不同,实则透露着对说教内容和黄粱梦重视程度的不同。《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忽略入梦前的诱化,加重梦醒后的说教,表明吕洞宾在入梦前没有省悟,梦醒后亦只是感

慨而已。只有当钟离权展开大段说教以后方才大彻大悟,表明除黄粱梦之外,钟离权的说

教在吕洞宾的省悟中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明代的几部仙传将钟离权的说教搬到入梦

之前,听完钟离权之一言后,吕洞宾或已稍有省悟或未省悟。此时又让其入梦,梦醒后钟

离权只用寥寥数语就让吕最终实现大彻大悟,表明黄粱梦后吕洞宾自身的省悟在其弃儒

从道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钟离权的说教具有启蒙效果。三、元明时期文学作品对黄粱梦故事的加工创作(一) 元代杂剧的演绎与创作道教系统对黄粱梦的改造淡化梦境细节,侧重点放在道理说教上。文学作品对黄粱

梦的改造则恰好相反,重点在梦境情节的延伸,说教的内容减少。元杂剧异彩纷呈,代表

性的作品有马致远等人合作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以及苏元俊所作《吕真人黄粱梦境

记》。马致远所作杂剧《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与传统的黄粱梦故事在情节处理上有很大不 同。在故事的梦境中,钟离权通过让吕洞宾分别感受酒、色、财、气之毒害,戒了这四种世

俗之物,从而让其悟道成仙。苏元俊的《吕真人黄粱梦境记》在故事情节上则更传统,吕洞宾在梦中考取状元后受

封,历经三十年荣华富贵,最后因应对差误被贬。被贬途中,路遇大雪,饥饿难忍,最终梦 醒。故事似是以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黄粱梦故事为原型,细化情节而成。故

事虽然平淡无奇,“整个故事的格局仍循着度脱剧的路子,没有多少新意,但作者在编撰故

事的过程中将身事与时事融入其中,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肆意嘲讽,大加贬挞,

颇新人耳目。虽说是度脱剧,却又有时事剧的气息”⑹。马志远和苏元俊的黄粱梦故事虽然主角不同,但从情节上来讲却没有明显的区别,都 以入梦者在官场上的升黜显落为主要内容。或许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多少新意,但他们在

叙事过程中,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融入其中。借戏剧来表达对自己政 治经历的不满和对社会黑暗的讽刺,这才是这些元杂剧所要表达的最真实、最主要的内

容,也是文学作品与道教仙传在黄粱梦故事演绎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二) 明代小说的加工与创作明万历以后,小说超越杂剧呈现繁荣发展态势,黄粱梦作为雅俗共赏的故事也必然会

出现在小说题材之中。万历以后,以吕洞宾为主角的神道小说以邓志谟的《唐代吕纯阳得 道飞剑记》、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和汪淇的《吕祖全传》为代表。邓志谟,明万历间人,是福建书坊主余氏的塾师,也是余氏书坊的主要编创人员之一。

现存邓氏编著的小说有三部,即《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和 《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这三部小说都以讲述仙人得道的故事为主。《唐代吕纯阳得道 飞剑记》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全面详细地讲述了吕洞宾成仙、度人的仙迹故事,其中第二回 “吕纯阳遇钟离师,钟离子五试洞宾”,以《吕祖志》为原型加入作者的创作,改编了一出吕• 156 •洞宾梦黄粱的故事。第二回以咸通年间吕洞宾64岁始中进士为背景开始,在长安酒肆中

遇钟离权。入梦前,钟离权不仅作了《题长安酒肆三绝》,还同吕洞宾“同坐旅肆中,相与谈

论玄理”。吕洞宾先问钟离权:“方外之游,乐乎?”钟离权以云游方外和官场宦途为对比,

以此说明方外云游远胜于官场仕宦,由此诱导吕洞宾入道。吕洞宾则是“一闻此言,仙机

重悟,凡梦顿醒”,恳求钟离权带其修道,于是两人在酒店中休息,因为吕洞宾“讲论竟日,

精神怠倦,乃就几上假寐”,遂引入黄粱梦故事开端。黄粱梦及梦后说道的内容与《吕祖 志》一模一样,只有个别字词略加修改。《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中的黄粱梦故事以《吕祖志》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了

通俗化的钟离谈玄论道的内容。作为余氏书坊主要的编创人员,邓志谟这样的改动与书 坊小说的刊刻目的有很大关系。书坊以盈利为目的,刊刻的小说必然要以社会大众为主 要阅读对象。道教经典或道教仙传中钟、吕论道的内容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有些晦涩,

不容易理解,亦不吸引人。邓志谟的改编,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晦涩难懂的道教说理变为

口头俚语,最明显的即为入梦前钟离权对外出云游之乐的解说和与世俗宦途的对比。这

种近乎日常对话的内容,自然比只有三首绝句更贴近日常生活,也更符合小说的写作阅读 特点。《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是邓志谟在原有道教范本的基础上对吕洞宾仙迹故事的整

合与改编,既有道教范本的元素,又有一小部分自我创作的情节。相比之下,吴元泰所作

《八仙岀处东游记》更像是道教范本中八仙事迹的整合,改编的元素几乎没有。黄粱梦的

故事情节,不论是入梦前钟离权所作三绝,还是梦境和梦醒后钟离权的简短说教,都与《吕

祖志》系统中道教仙传的记载完全相同。虽然邓志谟比吴元泰更具创造性地对黄粱梦故事进行加工,但这是两部完全以盈利

为目的的通俗小说作品,主体创作的思想意识不明显。小说中的黄粱梦故事,在本质上仍

然属于《吕祖志》系统。四、《吕祖全传》的继承与全新改编汪象旭的《吕祖全传》在明清小说中,是对黄粱梦故事进行创作、改编的宗教神话小

说,他成功地把道教南、北两派和其他文人创作的各种有关黄粱梦故事以及自己的人生经

历融汇创编到《吕祖全传》之中。整个黄粱梦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叙述。(一)入梦之前《吕祖全传》继承了《吕祖志》的故事主题,汪象旭也在吕洞宾入梦前加入了钟离权说 道的环节,但内容却有极大改变。在《吕祖全传》中,吕洞宾因父亲在郡中捐粮赈灾有功,所以获得郡中推荐得以赴长安

应考,途中遇到钟离权装扮的“身披百纳”的全真道人。钟离权并没有一开始就诱导吕洞

宾入道,而是先问他此行的目的,吕洞宾对曰“应试”。此时钟离权并没有对应试表现出否

定的态度,而是先肯定青年应试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青年学富,正宜上佐天子,下匡元元,

俾吾侪得荫受其赐,是幸遇矣”⑺。接着钟离权三劝吕洞宾,第一劝,试图唤醒吕对仕途的

迷恋,听完后吕洞宾并未省悟,反而继续叩问前程。钟又作第二劝,劝其看清,不论官场富• 157 •贵,最终都是虚无之物:“前程路,前程路,万里飞腾不耽误。一身委质于王家,生生死死不

自顾。古来忠尽鼎饅中,英雄却是置中兔。碑铭传世亦何补?富贵诚如蒿上露。东郊丘 城嵯峨高,其间多少垂珠襦?”⑺再次听完说教后,吕洞宾不但没有顿悟,反而厌闻其说,钟

离权并不放弃继续启发,劝吕洞宾随其云游多少快活,吕洞宾却不以为然,认为云游并不

是件快活的事情。钟离权对其进行第三劝:“吃的是粗栃粮,煞胜似羔与羊。……也没个 阴与阳,也没个短与长。也没个乾旋坤倒分消长,也没个古往今来柔与刚。炼就咱一粒金

丹也,石烂江枯性自长。”⑺经过入梦前的长篇大论,吕洞宾并没有省悟,反而以为迂谈,笑而欲别,认为钟离权说

的话都是迂谈妄说,话不投机欲继续赶路。无奈之下钟离权赠予吕洞宾一枕头,由此引出

黄粱梦故事。《吕祖全传》所写入梦前钟、吕对话与《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吕祖志》系统的度人入

道有明显不同,与《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的谈话相似,却也各有千秋,相较之下《吕祖全

传》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首先,钟离权对“应试”一事的态度。钟离权和吕洞宾相遇后,对吕洞宾赴举一事表示

了肯定,认为青年儒士若能上佐天子、下济百姓,应该是一件幸运的事。然后话锋一转,对

吕洞宾讲明名利场的险恶,试图劝吕洞宾要认清前途。这与以往故事开始就进行说教劝

其入道,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态度。其次,入梦前钟离权三劝吕洞宾入道,吕洞宾皆不从,他

对科举和名利场的向往与执著展露无遗。这两点与其他传本不同,是汪象旭对黄粱梦故 事的创新之处,大概也是汪象旭人生经历的体现。汪象旭早年也曾热衷科举,“力攻举子

业,思得一当,以遂显扬之志”⑺。虽然自己屡举不第,但并没有放弃,更是“课督儿辈,冀

其共成予志”。自己中举无望,就将希望寄托在儿孙辈身上。因此,他对科举的情感可能

更多的是无奈与失望,而不是反感。所以,在作品中钟离权对科考一事也并不加以诋毁, 而是劝吕洞宾要认清科举并不适合自己。虽然有三劝,吕洞宾都听不进去,反而认为钟离

权是迂腐之谈,厌烦其说。这在汪象旭的自身经历中也可以找到本源,在自传中讲到早年

有“示以保精啬神之道者”,却并不相信。直到自己生病时,受纯阳祖师的救治得以续命,

虽想皈依道教,却因世故纷纶、力攻举业、一再搁置,直到父母去世以后,才下决心专心皈 依道教。所以,汪象旭自身也是在经历了坎坷以后才正式皈依。钟离权的劝说以及吕洞 宾的执迷不悟,实质上也是其自身的写照。(二)梦境之中梦境中共有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吕洞宾中状元受皇帝赐婚,任豫州刺史并用计

抓捕地方土匪之事。后略写擢为“持斧钺”的按察使及河内道节度使,封荆国公。第二个

故事详细写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并对妻子文氏讲明自己还有一个结发妻子刘氏。文

氏也颇为知书达礼,当即表示要将吕洞宾的父母及刘氏接来,并甘愿当侧室。随后,详写 迎接、参拜父母的过程。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河内道节度使任上,详写大败突厥的布阵打仗

过程。梦境结局是在当河阳节度使时父母皆亡,因处边镇要害不许丁忧,只能于任上为父

母办理丧事。正当吕洞宾为父母尽最后之孝时,西羌和女真联盟攻打边境,吕洞宾因“正

举父母殡,迟延一刻”被下狱,因谗言将被斩首,此时梦醒。吕洞宾通过黄粱梦认清了官场

• 158 •荣华富贵的本质,感慨道“一炊黄粱,世事三十载,其间富贵荣华,生死哀乐,如斯而已”⑺。将黄粱梦故事串联起来的三个故事,在以往的黄粱梦故事中从未出现过,是经过汪象

旭创造性改编而加入其中的。这三个故事虽然短小,却体现了汪象旭试图塑造的吕洞宾

人物形象是待民以仁、持刚秉正、不徇以私、仁义忠孝之士。黄粱梦的结局在《吕祖全传》中也比《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等更加悲惨,吕洞宾获罪

后,因谗言直接被斩首,不仅断送了仕途,还赔上了性命。这是吕洞宾黄粱梦的结局,也是

汪象旭作为士子的黄粱梦结局。汪象旭改编的这场黄粱梦,即吕洞宾的黄粱梦,也是自己

的黄粱梦。借此告诫自己,前半生一直追求的举业仕途,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吕洞宾梦 醒后决心拜钟离权为师,汪象旭在经历了前半生的坎坷之后,也下定决心皈依道教。(三)黄粱梦中二次入梦汪象旭对于黄粱梦改造的另外一点创新在于吕洞宾的二次入梦。吕洞宾在黄粱梦醒

之后,对于科考宦场一事心生犹豫,稍有顿悟,所以想再会钟离权,于是回到之前相遇的地

点,钟离权让其再次入梦。这次的梦境却与道教传统完全不同,汪象旭将佛教十八层地狱 的内容引入梦中。吕洞宾在地狱中看遍了刀山、火海、油锅、石磨等惨烈的轮回之后惊醒,

最终下定决心入道。关于地狱轮回的描写,在明清小说中是经常出现的题材,如万历间邓志谟所作《萨真

人得道咒枣记》第十一回“萨真人往鄒都国,真人遍游地府中”⑺。《吕祖全传》中的情节

描写与这些作品基本相似,没有多少创新之处。汪象旭创作的神话小说《吕祖全传》以道教北宗的黄粱梦故事为原型,独创性地编写

了一则新的黄粱梦故事。在这则故事中,不仅用三个小故事详细铺陈梦中细节,还创造性

地加入佛教十八层地狱的情节,让吕洞宾体验到儒家之出世不顺、佛教之轮回痛苦,最后 选择皈依道教。在这一故事中,汪象旭将吕洞宾刻画成一位智勇双全、忠孝仁义的儒者形

象。这种形象既是汪象旭塑造的吕洞宾形象,又是汪象旭理想中的自身形象,更是文人士

大夫极力效仿学习的形象。这也是汪象旭作此书的目的之一。汪象旭在其自纪小引中讲

道:“将以眨世俗淫秽之说,启高明信持之志。使知古今有其理,实有其事,有其人,实有其

应,以自勉者推之,以勉斯世云尔。”⑺作此书是为让人知道真有其人其事,让人以此自勉,同时使自己:“至心发露,绝欲独

处,所以断淫;施钱济贫,所以除贪;闭户安分,所以去僭。庶几躬行不怠,克践素履。虽不

敢自附于刘向、嵇康、张良、屈平之列,而于忠孝、和顺、仁信之道,亦特身体而力行之。”⑻由此可以看出,汪象旭塑造的忠孝仁义的吕洞宾形象,是以自己推崇并身体力行的

“忠孝、和顺、仁信之道”为出发点的。《吕祖全传》中不仅详细讲述了钟离权让吕洞宾做黄粱梦和地狱梦的细节,还将吕洞 宾度卢生的故事也纳入其中。在邯郸道遇卢生,他向吕洞宾询问有关长生不老和地狱轮 回之说,吕洞宾一一回答,并问卢生:“予昔曾受师一枕,枕之可以觉未来,睹诸天地间事,

先生欲之乎?”随后吕洞宾让卢生入梦。曰:予付以枕。生受之,眠予侧。未刻而梦回,告予以梦中见者,与所语一符,喟然叹

曰:富贵过眼浮云,功名人间逆旅,生寄死归,一觉之睡梦耳。请今弃家从师父游可• 159 •乎?予以卢生虽有善念,尚未坚笃,不受其游,止教以九转还丸,延生永命之术。遂别 而往,此则为邯郸梦也。⑼汪象旭将此梦改名为“邯郸梦”,作为吕洞宾积累的功德之一,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完了

此梦。虽然邯郸梦并不是全文的重点,对梦境细节也没有展开,但对两种黄粱梦的融合仍 是历史上的首次尝试,“在理论上承认了这两个传统的黄粱梦故事”⑶氐。由此可见,认为《吕祖全传》是在《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基础上简单修改而成的说 法是不够正确的。汪象旭所作黄粱梦是结合自己经历进行创作完成的,这也是这部小说

与明清时期其他书坊主自创小说的不同之处。小说除了宣传道教思想以外,还有浓重的

迷信色彩,言语白话较多,诗词简单易懂,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神话小说之一。总之,黄粱梦故事从唐代《枕中记》产生以来,经过宋代全真教的改造,直接将吕洞宾

附会成入梦之人,钟离权成为点化之人,此时的黄粱梦故事仍以《枕中记》为主体,只是在

一些诗词等文学作品中附会此事。明清小说中反映的黄粱梦故事,如邓志谟的《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吴元泰的《八

仙出处东游记》和汪象旭的《吕祖全传》o前两部小说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基本是在原有道 教范本的基础上对黄粱梦故事的整合与改编,主体创作意识不明显。汪象旭的自创小说

《吕祖全传》可以说是明清小说中试图对黄粱梦故事进行创作改编的唯一作品。他在原有

故事的基础上,作了大的改动和创新。除此之外,《吕祖全传》还是唯一将道教南、北二宗

黄粱梦故事融合在一起的作品,不仅包含了吕洞宾醒悟黄粱梦的内容,也将吕洞宾点化卢

生的故事吸收进来。由此可见,就汪象旭所作《吕祖全传》的本事渊源来看,仅保留了黄粱

梦故事的骨架,而故事血肉则是汪象旭根据自己的经历及思想创作完成的。[参考文献][1] [2] [3]

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M].太原:山西教育岀版社,2004:223.[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八十二)[M].北京冲华书局,1961 :32&吴光正.八仙故事系统考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明]张宇初.正统道藏(第三十六册)•吕祖志(卷一)[M].上海:上海书店,1988:452.[明]张宇初.正统道藏(第五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M].上海:上海书店,198&[4] [5] [6] [7]

郑志良.论苏元俊和他的“吕真人黄粱梦境记” [J] •艺术晨家,2004,( 1).[清]汪淇.吕祖全传[0].康熙元年(1661)蜩寄刊本(残本),藏于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刘世德,主编.古本小说丛刊(第十辑)•萨真人得道咒枣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0:2004.吕祖全传[M] 〃徐朔方,章培恒,等.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94,[8] [9]

〔责任编辑:曹金钟〕• 16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