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关键词:杨剑峰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综合实践
研究类型:综合实践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42822008
课题设计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概念。1996年Arizona大学图书馆认为,所谓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则是指能知道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能知道何处可见信息和怎样获取信息;能很好地利用所获得的信息;能对信息进行准确、合理地评判和选择。《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引导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胡航和顾小清主编的《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讨论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比较全面的阐述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以上研究成果主要偏重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对普通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对中职教师这个特殊群体而言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本课题将侧重实践研究,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
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信息素养正在成为优秀职业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把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作为教师队伍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以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可以包括如下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技术本领;二是智力层面:教师掌握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本领;三是意识层面:教师自觉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使用意识。
2.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
本课题以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作为案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研究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问题,有助于丰富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养相关理论。
现实意义:
(1)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提高学校的发展能力;
(2)提升学校教师整体水平。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中职教师,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的教师培养实践;
(3)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职业人。可以通过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中职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水平,为职业发展奠基。
3.研究价值
(1)顺应中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必须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必须对接学生未来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从战略高度提出利用信息化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而教师信息素养是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人力基础,也是保证顺利推进中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2)满足中职学校质量提升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学校要实现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是关键。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一线技术工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职教师队伍是实现中职学校质量提升的前提条件。
(3)适应中职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中职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让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自主学习,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要让学生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是教师要有扎实的信息素养功底,在探索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和传递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水平。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预期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出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及构成,提出中职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探索中职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中
职学校教育信息化,打造具有鲜明信息化特征的现代化中职学校。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
对“中职信息素养人”进行解读,分析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从技术层面、智力层面和意识层面研究信息时代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层面研究中职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分析影响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
2.中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构成和比较
研究信息时代下中职教师与技术、学生与技术、技术与教学内容和技术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针对中职教师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利用技术处理课程和资源的知识和能力、利用技术开展新的专业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开展实践研究,比较国际上发达国家中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讨论国内中职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启示。
3.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和案例
研究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种主要模式。研究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结合嘉兴市和嘉善县开展的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案例,分析项目特点、成效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出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对策和意见。
(三)创新之处
围绕“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中心,比较国内外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技术标准和培养策略,以中职学校——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作为范例,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开展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行动研究,优化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环境,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培养成效,为其它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见附件:课题研究总体思路图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职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分析中职教师基本信息和信息素养现状,掌握中职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和资料,了解国内外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构成和中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国内外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访谈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一步统计和分析,得出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对策研究提供支撑。
行动研究法:采取措施,边研究,边行动,对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分析和研究,提出对策,完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措施,搭建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平台,促进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技术路线
见附件:技术路线图
(四)操作策略
1.加强学习,提高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课题组成员要强化学习意识,通过阅读相关专著,提高对中职教师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参观学习有关先进中职学校,增强对课题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2.扩大宣传,营造研究和课题实施的氛围
通过黑板报、教育网、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宣传课题,使全校师生了解课题运行情况,营造氛围。教科室和教务处等职能处室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宣传报道课题开展情况,为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
3.强化协作,发挥课题研究团队的合力
课题组成员要经常开展研究活动,讨论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课题研究的进度,将课题研究活动常态化,课题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为课题研究提供团队保障。
4.专家引领,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定期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和有关领域的科研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把脉,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步骤
2014年4—5月(课题准备阶段):阅读相关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专著和论文,准备方案,课题论证,收集相关的理论材料。
2014年6—11月(课题实施阶段):研究设计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发现存在的规律。
2014年12—2月(课题阶段小结):梳理并整理相关数据,通过软件分析,得出有关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2015年3—6月(课题总结阶段):根据数据和分析结论,写出课题结题报告,报送中央电教馆,并进行成果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杨剑峰老师主持的《中职学校管理信息化实践与研究》是嘉善县教育系统重大课题,作为嘉善县管理信息化的牵头单位,学校已经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杨剑峰老师主持的《中职学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已经在2013年5月由嘉兴市教育学会立项,将与2014年6月结题。课题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主要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59.
[3]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胡乡峰.教师的信息素养内涵及结构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6]侯凤梅,顾庆龙,殷红花.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解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
[7]荣曼生.信息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5)
[8]张启珍.浅析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甘肃科技纵横,2007(2)
[9]何晓玲.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4)
[10]陈丽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张旭红.提高甘肃河西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2]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易红郡.信息素养: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课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2(2)
[14]卢铁明.信息时代呼唤教师的信息素养[J].文教资料,2006(18)
[15]吕登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张学林.中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7]张霞,刘志兰,杨劲松.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现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0).
[18]汪晓东.从教师信息素养到教师信息行为[J].开放教育研究。2012(8)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主持人杨剑峰是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副校长,1977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是浙江大学在读教育博士,研究方向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
吴雪萍老师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1961年出生,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是比较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国内知名的比较教育和职业教育专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陈伟红是学校教务处主任,1972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负责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
杨晓老师是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负责学校专业发展,具有扎实的研究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
钱燕群老师是教师发展处副主任,是计算机软件硕士研究生,具有很强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课题研究人员搭配合理,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基础。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经费预算
为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和实施,学校拨30000元作为科研经费,用于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二)研究时间
2014年6月-2015年7月
(三)所在单位条件
今年7月,我校将整体搬迁入新校址,将投入350万元信息化硬件专项资金,从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室、网络教室、互动教室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学习社区等方面高标准配置一流的信息化硬件,力争使学校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环境达到在市内最好、省内一流的要求,领先于其它职业学校,建设一个信息化校园,为“翻转课堂”的应用奠定基础。
(四)学校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从2012年开始就通过外出学习,校本培训等方式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先后组织教师参加浙江大学组织的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全国职业院校“微课程开发与应用高级研修班”,承办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高级研修班”,开设相关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为推动新教学模式作保障。
2.学校教师在国省市各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中成绩优异,2012、2013连续两年在嘉兴市中职教师信息化大赛中成绩均排全市前列,其中王晶老师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该奖项是迄今为止嘉兴市最好成绩之一。
预期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