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学路上》观后感

2022-02-10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上学路上》观后感

《上学路上》观后感1

这天下午带女儿看了电影《上学路上》。故事的主人公王燕生活在大西北的一个贫困家庭。学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上来。十二岁的王燕三姐弟上学,七十多块钱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不是一个小数字。妈妈告诉她,为了保证两个弟弟上学,下个学期她不要再去上学了。生活在一片漫漫黄土地上的王燕,只有透过自我的聪明和努力,在暑假里把自我下个学期的学杂费挣出来才不会失学。

王燕从十个鸡蛋开始了她艰难而富有想象力的积累\"财富”的过程。她把这十个鸡蛋拿到集上换回了三块钱。当妈ma逼她前去相亲的时候,她从前来相亲的男孩那儿用这笔钱买到了一支漂亮的笔。在老师那儿,这支笔卖到了五块钱,她又拿这五块钱到集上赊了一只小羊,把养大的小羊卖掉以后,她挣到了去枸杞园的路费。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王燕攥着自我挣来的学费和其他孩子一齐迈进了学校的大门。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开发西部步伐的加快,当地孩子上学也得到更多外部的资助。也是这一天,而同样还没读完小学的女孩三花却屈从了命运的安排,辍学回家并听话地出嫁。王燕送给她一只笔,也给她留下了对知识的渴望。影片在歌颂绿色的小诗中结束,象征着黄土地绿色的期望。

追求梦想的路是曲折的。影片向大家展示了一种精神。在贫困地区,资助只能让很少的人受益,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得靠自我努力,靠知识改变命运。但这种努力只是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而不是大人的沉重和老练。

《上学路上》观后感2

我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父母替我们交的,而《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王英上学的学杂费是她自己通过劳动换来的'。

故事讲了:在一个山村里,有一所学校。这天,是学期的最后一天,老师宣布:“下学期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王英的朋友三花因家中没钱,无法再上学,只能出嫁。而此刻王英家中还有大瓜、二瓜两弟弟,家里再也拿不出钱让王英去上学了,可妈妈对王英说,你可以自己赚钱去上学。

王英走上了赚钱的道路。

王英把自家的十个鸡蛋,取出来后卖了,共挣了两块五。又从一个小男孩的手中用一块五买了一只笔,又卖了五块钱,现在王英的手里已经有了六块钱,她听说可以坐车出摘枸杞,就争先恐后的上了车,刚上车就被车主赶了下来,要收十块钱的车费,王英哪有那么多钱啊,只能下车回家了。

在此之后,王英从一个人手中买下了一只羊,用五元钱做了押金,花八十元买了那只羊羔,卖羊人告诉王英,等长大一个拳头大小,就能卖一百元。

王英在家中时间不多,哪有时间照顾小羊啊!只好让两个弟弟每人去山上打草,可那两个弟弟那么懒,那肯去啊!王英没法,只好买了一盒糖。大瓜、二瓜吃了糖,才去割草的。

可干了没几天,两弟兄就干够了,就把王英量半身长的木枝割断了一拳头,这可害了

王英,当天就卖了,可也只得了八十五块钱。

最后,王英攒够了十元钱,坐上车去摘枸杞,好不容易攒够了学杂费二十四块八,终于可以去上学了。

我们现在的孩子,学杂费、学费都是家长出的,完全感受不到挣钱的辛苦。二十四块八在我们的想像中只是一个数字,而在王英她们眼中是上学与不上学的差距,这些钱来之不易啊!

《上学路上》观后感3

当我看了这部片以后,我的感想有很多,受到的教育也很大。当我看了这部片之后,我心有余悸,我经常在想,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那么好了,和那个小女孩比真的是绰绰有余啊!和她一起玩的三花姐,因家庭条件不好,逼不得已嫁给了别人,而小女孩的妈妈也叫她嫁给别人,她却不肯,她还要坚强读书,她却没有被家庭条件压制住,就算家里没钱,她也要坚持读书,在这一个暑假里,她到村外打工,到开学时,他已经挣够了读书钱,并把这些钱亲手交给老师。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忍俊不禁地掉了眼泪起来。回想起我自己,自己却有那么好的家庭条件,也不好好读书。看,小女孩的家里穷得连一支一元五角钱的笔也买不起,她却拼命地挣钱供自己读书。我自己呢?却没有把握这么好的条件,好好读书,总是贪玩,连书也没有看,和女孩家比,她家点着蜡烛,她在蜡烛下学习,而我家点着灯,我在灯下学习。看,小女孩多么勤奋好学啊!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下定了决心这样做: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的时候对老

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上课时不开小差,不讲话,做作业的时候,不马马虎虎,认真地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地回答好每一条题;要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例如:放学回家我要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做完家务后自觉回到房间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在要买东西的时候,要想着家庭条件如何,才能出手购买,应该买的就买,不应该买的就不买,要服从父母的意见。

你看,生活在两个不同环境的儿童,生活条件多么悬殊啊!我们要热爱社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上学路上》观后感4

从来都不知道,对于怒江边上那些需要溜索过江的孩子来说,能够走路上学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今晚的电影《走路上学》让我泪湿衣襟,感慨万千……

故事发生在国家级贫困县——云南怒江福贡县。姐姐娜香,每天要溜索过江到对岸上学。有一天,他为了去保护聂老师送给弟弟瓦娃的鞋子,身子失去平衡,像落叶一样掉进了无情的江水之中……看到这里,我的心狠狠地揪了起来,泪如泉涌。贫困和危险都阻止不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他们是有梦的孩子。

娜香和瓦娃是一对情比金坚的姐弟,姐姐的离去让瓦娃深受打击,他不再开口说话。当善良的聂老师给他上课时,瓦娃无声地带着老师来到一处房梁前,我们看到了一座美丽的桥,桥上是手拉手的姐弟,快乐地去上学……我的泪再次疯狂涌出。

从小,我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啥有啥,真没想到怒江大峡谷的孩子连双鞋子都没有,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们的脚上也永远是那双破旧的塑料拖鞋。16.5元就能给瓦娃

买一双鞋子,我吃一个金果都要十块出头,一个榴莲够他们买好多双鞋子,我突然很惭愧。

怒江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去上学,生活在城市的我又怎能辜负这求学的机会。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更要呼吁大家,让我们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去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地成长。

怒江的孩子们,真心的祝福你们。知识在彼岸,梦想也就在彼岸。坚信:磨难是人生第一笔财富,有梦的孩子就能找到幸福!

《上学路上》观后感5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上学路上》。

电影讲的是一个叫王燕的女孩因为没上学的学费,她妈妈不想让她继续上学,还要她嫁人。说媒的媒婆把对象都领到了她家里,两个不懂事的孩子被关在房间里,他们一会说这个,一会说那个,两个人都不情愿。后来两人竟然谈成一笔生意,男孩子把一支笔卖给王燕,王燕把买来的笔卖给自己的老师,老师知道她很想上学,所以一支价值8毛钱的笔老师给了王燕5元钱。想帮她筹齐学杂费,可离二十四元八角的学杂费还差很远呢!于是,王燕决定去打工,到很远的山上去摘枸杞,摘一斤枸杞可以挣2角钱。一直到暑假结束开学的时候她终于挣到了学费,她可以如愿地继续读书了。

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条件下都那么认真读书,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今天看了一部《上学的路上》的电影,电影里面的主人公王燕打动了我。你知道为什么吗?那就是因为王燕家里很穷,可她却还是坚持学习。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呀!需要什么,爸爸妈妈都满足我们。你还知道王燕的暑假是怎么过的吗?小小年纪的她每天早上去外面挣学杂费,同时还不让妈妈受一点累。她是多么孝顺自己的母亲呀!可是现在的很多小朋友却不是这样,天天就只想着怎么玩好,怎么吃好,一点都不听爸妈的话。

所以我想对这些生活在美好年代的小朋友们说:“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珍惜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学路上》观后感6

在黄沙满天的山区中,每天孩子们都会朗诵绿意盎然的小诗,在山区中绿色对于他们是一个美丽的梦,他们被穷困压迫着。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僻缺水的山村里。王燕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她的家中还有两位弟弟。也许是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吧;也许是作为姐姐的他要承受的更多吧;或者说家庭条件不够好。王燕被迫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学校。王燕为了上学,偷偷的捡鸡蛋,把笔买给了老师,最后独自到100多公里外山上摘枸杞。终于攒够了那24、8的学费。影片中王燕送给了三花姐一支笔,那支笔是三花姐最后的留恋。对于她来说那不仅是一支笔更是一种不放弃的信念,它似乎在向世界宣告要坚持、不可放弃。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开学那天王燕气喘吁吁得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面前说:“24·8我挣够了!”那一刻我哭了,和影片中的王燕相比起来自己是多么幸

福!24·8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买点零食买点玩具一会变所剩无几了,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法西斯般肆无忌惮地花着钱并不知道珍惜。

影片中的王燕敢于面对困难失败,他的那种坚持让我感动从她身上我领悟到了什么叫人穷志不穷。失败与成功让王燕感受到希望的阳光,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强不息。幸福是什么?爱是什么?钱是什么?曾经在我眼中父母把零花钱给我。任我花,任我吃,任我玩,这才叫爱。可现在我明白了,现在的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条件,幸福不是必然的,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报答父母,这才是爱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上学路上》观后感7

我看《走路上学》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怒江边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情节大体是这样的:在怒江边上,有一所希望小学,江对面住着一些人,在这一些人里,有一位小姑娘叫娜香,她有个弟弟叫瓦娃,她的父亲去城里打工了,奶奶又生病了,只有妈妈来照顾她们,每天,娜香和小伙伴们都是溜索过江去上学,但他妈妈却不让瓦娃去上学,因为他妈妈有一次差点掉进江里,只有父亲回来的时候才可以去上学,父亲能保证瓦娃的安全。

娜香的学校从城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对学生很好,很关心学生。有一天,娜香去买盐,她看好了一双鞋,想买,但钱不够,被新来的老师看见了,老师掏钱买下了这双鞋,送给了娜香,娜香很感动的向老师鞠了一躬,走了。在溜索的时候,鞋掉了,就在娜香转身想捡的时候,绳子断了,娜香掉进了江里,被水冲走了,这一重大打击让娜香的妈妈不再让瓦娃溜索去上学了。六个月以后,桥修好了,瓦娃可以去上学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哭了,为娜香的悲惨命运而哭,为那些山区靠溜索艰难上学的孩子

而哭,为母亲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而不让孩子去上学的无奈选择而哭。

通过这部电影告诉了我: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要有了私家车还不满足,而怒江边上的孩子上学还要溜索,因为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穿着新衣服,还不爱惜,他们会为拥有一双新鞋而兴奋不已,甚至抱着睡觉。要懂得节约,不要那么浪费。我长大也要帮助山区上不起学的孩子,因为山区的孩子有新鞋都抱着睡觉,说明对于孩子来说,一双鞋就能当宝贝一样抱着。

(指导老师王玉河)

《上学路上》观后感8

宁夏,故事里的小主人王燕为了交24.8元钱的学杂费,靠自我的智慧来挣钱。最终挣够了钱,回到学校,改变了自我的命运。这部电影在我校播出后,我和我们班的同学都用钦佩二字,来形容剧中的王燕。

王燕为了挣24.8元钱,背着妈妈卖了十个鸡蛋。在市场上,当一个人要买的时候,一位男人不留意踩到了篮中的鸡蛋,把鸡蛋踩碎了。对于王燕来说,挣钱的期望又没有了。她想:我必须不能放下,必须要想办法挣到钱上学。

她再一次来到了集上,从一位小男孩的手中买了一只羊,她拿回家以后,养了一个半月。然后又拿到集上卖,卖羊的老爷爷说这只羊只能卖85元钱,她拿到了钱,坐着拖拉机回到了村庄。

当她跑回学校以后,把攥在手里的85元钱交给了老师,老师十分的感动。在我看来

该片给了我们至少两点思考:

其一,在我们国家西部的贫困山区还有很多小孩,因为家庭的拮据而无法上学。相比之下,能够安心在大学校园学习的我们真是幸运太多。感恩,奉献,帮忙,关怀……这是我们仅能为孩子们做的一点事,也是学习雷锋精神的体现;

其二,虽然已进入21世纪,但在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女性要独立,自强,争取平等的权利,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正如片中的小女孩所说:“为自我读书!”在困境面前决不低头,靠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能够实现内心的愿望。

积木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众人团结起来,共同出一份力,就会有星火燎原之势,学习雷锋精神,建设和谐家园,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职责。

《上学路上》观后感9

看过《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当我看到妈妈把鸡蛋给瓦娃,瓦娃却把鸡蛋放在口袋里等姐姐放学回来给姐姐吃。瓦娃送姐姐上学时看到所有人都穿着雨鞋,只有姐姐穿的还是拖鞋,就帮姐姐把脚擦干净,给姐姐穿上自己也很喜欢的雨鞋……让我感动,弟弟爱姐姐,姐弟俩的感情多深啊!

当我看到希望小学新来了一位深圳实习教师聂老师,她刚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都穿着拖鞋,而自己却穿着棉鞋。问校长:“他们怎么都穿着拖鞋,不冷吗?”校长回答:“他们都习惯了。”在户外上课时,聂老师让大家背乘法口诀,自己用尺子跟学生量脚。后来

给每个学生送了两双袜子一双雨鞋,也给瓦娃买了一双。看到这里,我感受到了聂老师对贫困山区里的孩子的关爱。

当我看到娜香准备过江把新鞋送给弟弟时。悲剧发生了:娜香溜索中,送给弟弟的一只鞋掉了出来,娜香翻身去抓鞋时,因失手而掉入江里献出了生命。大家可能都会说:“一只鞋有什么好珍惜的,掉了就再买呗!用不着去捡。”但是,这是山区里的孩子,连买双鞋都谈何容易呀!更何况这是聂老师送给瓦娃的,更加是来之不易啊!是多么的珍贵!

看着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山里的孩子多穷啊!如果我们平时少买点零食、少喝点饮料,用这些钱来捐给那些山区里的小朋友该多好啊!我真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地成长。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是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会节约,不要浪费,要知足常乐。更希望我么都有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帮助那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

《上学路上》观后感10

“珍惜美好生活”瓦娃和那翔生活在云南怒江边的一个艰难的家庭里。那翔每天冒着风险去上学。瓦娃非常羡慕她。

有一天,城里的聂老师来给乃祥和她的朋友们上课。佤族发现后,偷偷去上课见聂。聂发现她和奈香起了疑心。聂来到她家,认出了瓦。他的母亲担心瓦的安全,想打断他的腿。奈香拦住了她。聂还送给一双雨靴和两双袜子。聪明的那翔帮她妈妈买盐。聂老师付了些钱,让把它送给瓦娃。在过河的路上,运动鞋要掉了。那翔急忙试图抓住鞋子,但是绳子没有保持平衡,那翔掉进了怒江。当这家人发现时,他们非常震惊。瓦瓦被重重地打了一下,停止了说话。聂来到瓦瓦补课。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怒江上建了一座桥,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步行去上学。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特别感人。我哭了。那翔的离开给了瓦沉重的打击,她停止了讲话。聂非常担心他,所以她来教佤族,让佤族画一幅画。聂大吃一惊。瓦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长桥。在桥上,他和他的妹妹一起步行去学校。后来,怒江上真的建了一座桥,但那翔不见了。

瓦瓦和他的妹妹那翔关系很好。步行上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他们眼里却很难。我们并不觉得每天都穿同样的衣服和鞋子。我们不担心食物和衣服,我们也有车接送我们去学校。我一顿盒饭需要几十美元,是他们的几倍。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山区的孩子无论多努力都必须去上学。他们是多么渴望啊!坚强的去爬山,只是为了增加知识。

这部电影震撼了我,我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珍惜每一天吧!

《上学路上》观后感11

在本周星期五,学校在食堂放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的名字叫《上学路上》。

学校放暑假那天,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这二十四块八毛钱很多人都交不起,王燕的妈妈就不想让王艳读书了,但是王燕不想像好朋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很想读书,就求她的妈妈让她读书,王燕的妈妈最后就说,王燕想读就自己赚钱读。于是,仅仅十三岁的女孩王燕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为了凑够去枸杞园的十元车费,王燕偷偷把家里的鸡蛋卖了,赚了二元五角;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剩下

八角;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十元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放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上学路上》观后感12

在怒江大峡谷里,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渴望自己能有一本书,期待自己能快快长大,能去上学,这些孩子都对学习的求知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而在城里的小孩,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不懂珍惜;越是贫困的家庭的孩子,越懂得珍惜。这就是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最大的最大的区别之处。

我是城里的孩子,城里的孩子的性格是暴躁的,不懂得珍惜。而我,正是和上面讲得差不多,自从看了这部《走路上学》的电影后,回忆起了往事,我曾经是多么的小气,洗澡时,我一边玩水一边用沐浴露吹泡泡。吃饭时,吃了一半,就不吃了。穿鞋子的时候,鞋子还没穿烂,有再买一对新的。这些都是属于浪费行为,然而,在怒江大峡谷里,有一对姐弟,她们有了一双新鞋子就开心的不得了,我们却要挑三挑四的。在怒江大峡谷的孩

子,天气那么冷,才穿一对拖鞋,要是换成我们,早就穿一对棉鞋、棉裤、棉袄、围巾,身上都被围得水泄不通。说到这,我突然很惭愧:我们天天都有车接,有车送,而大峡谷里的孩子,要用绳索绑稳自己,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江,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呀!对于大人和小孩来说,这可是随时都会丧命的。我们是多么的辛福呀,衣食无忧,而有些孩子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最终将毁了自己。一般有前途有成就的人,都是出自于贫困家庭,越是贫困的孩子,越有志向,越能有成就;越是有钱的孩子,就越贪心,越没有爱心。

《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我们现在年纪这么小,就那么幸福,所以我们要知福享福,当你觉得不幸福的时候,再想想大峡谷里的孩子是怎样度过的。

《上学路上》观后感13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就是一个真理。她们没有我们那么舒适的生活,但她们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为了上学辛辛苦苦地攒钱,遇到困难她决不低头,乐观面对。在街上卖鸡蛋,哭着叫别人把羊羔卖掉——她是如此的坚强。确实,小女孩凭着她那种爱学习,爱上学的信念跨过重山,她那一句句“我要上学,我要上学”,使我为她而高呼,为她而骄傲。一颗求学的心又是多么地强烈。

她,叫王燕。我觉得她人如其名,就像一只恨不得一下子冲出重围,喜爱在蓝天飞翔的小燕子。而她的行为,让我感到望尘莫及;她的伟大,同时也显示出我的渺小。我们对山村孩子不仅只感到同情,还要有一种敬佩,还要有一种向她们学习的心,学习她们的坚强,乐观,上进——

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间教室,我们的是那么的亮丽,而她们的却是残旧得不忍目睹。一支笔,对我们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对她们而言却如此珍贵。零食,我们随手应得,而她们却买了也不敢吃太多,或连买都不能。饭菜,我们挑三拣四,爱吃就吃,不爱吃就浪费,而她们只求得一顿温饱。钱,谁知钱中者,角元皆辛苦。无人可知,随手把几十元瞬间花掉,而她们连几毛钱也不舍得怎么花。唉,在那一瞬间我只觉得自己已成千古罪人,心里的伤痛是如此强烈!

学习,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上学读书,而她们了了无几,女的只能提早嫁人,男的提早工作。上学,有些人当是一场游戏,而她们却把它当成是一场战场。学校,有些人把它看作游乐园,而她们却当是神圣的大地。

王燕,是你,把我们带进你们的世界;是你,让我们清醒;是你,让我们心里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珍惜身边的美好,并把这些美好传递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

《上学路上》观后感14

我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父母替我们交的,而《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王英上学的学杂费是她自我经过劳动换来的。

故事讲了:在一个山村里,有一所学校。这天,是学期的最终一天,教师宣布:“下学期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王英的朋友三花因家中没钱,无法再上学,只能出嫁。而此刻王英家中还有大瓜、二瓜两弟弟,家里再也拿不出钱让王英去上学了,可妈妈对王英说,你能够自我赚钱去上学。

王英走上了赚钱的道路。

王英把自家的十个鸡蛋,取出来后卖了,共挣了两块五。又从一个小男孩的手中用一块五买了一只笔,又卖了五块钱,此刻王英的手里已经有了六块钱,她听说能够坐车出摘枸杞,就争先恐后的上了车,刚上车就被车主赶了下来,要收十块钱的车费,王英哪有那么多钱啊,只能下车回家了。

在此之后,王英从一个人手中买下了一只羊,用五元钱做了押金,花八十元买了那只羊羔,卖羊人告诉王英,等长大一个拳头大小,就能卖一百元。

王英在家中时间不多,哪有时间照顾小羊啊!只好让两个弟弟每人去山上打草,可那两个弟弟那么懒,那肯去啊!王英没法,只好买了一盒糖。大瓜、二瓜吃了糖,才去割草的。

可干了没几天,两弟兄就干够了,就把王英量半身长的木枝割断了一拳头,这可害了王英,当天就卖了,可也只得了八十五块钱。

最终,王英攒够了十元钱,坐上车去摘枸杞,好不容易攒够了学杂费二十四块八,最终能够去上学了。

我们此刻的孩子,学杂费、学费都是家长出的,完全感受不到挣钱的辛苦。二十四块八在我们的想像中只是一个数字,而在王英她们眼中是上学与不上学的差距,这些钱来之不易啊!

《上学路上》观后感15

星期六,我在常山影剧院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走路上学》。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怒江边上生活着一个傈僳族的人家。有一对姐弟俩,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瓦娃非常羡慕姐姐每天溜索上学。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就偷偷地瞒着妈妈溜索去了学校,而这一幕被新来的老师看见了。后来,老师买了一双新鞋让娜香给瓦娃带回去,谁都没有想到,溜索时,鞋从包里掉了出来,娜香伸手去拿鞋,也跟着鞋掉进了怒江。

刚开始,觉得他们溜索上学,很爽!后来看到娜香掉进江里,失去了生命,才知道溜索有多危险!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细节是:他们在冬天也要穿着拖鞋冒着生命危险溜索,去破旧的学校上学。而我每年冬天妈妈都给我买漂亮的保暖衣服、鞋子。我每天骑自行车上学,15分钟就到了,有时候起晚了还要父母开车接送。我每天平平安安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还觉得过得太平凡!瓦娃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有一座桥走路上学,因为这样很方便,很安全。他的愿望在我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想不到走路上学也会是别人的一种愿望!他的愿望我早就习以为常了。我没有因为一双鞋而烦恼过;没有因为一条路而烦恼过。我什么烦恼也没有。这姐弟俩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看了这个影片,我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以后不让家长开车接送了,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保护环境。同时,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还要节俭,不乱花钱,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