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SHAANXIRTVUJOURNAL
Mar15,2006
Vol8No1
教学研究
从莎菲到林道静
!!!试论中国女性的成长之路
刘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自古以来,男女有别,两性生理的差异造成了心理上的差异,但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律令加之于女性的枷锁。人类历史进入父权制社会以来,女性便成为屈从于父权统治下的被压迫的性别。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妇女解放,女性成长才被当作重要问题提出。这里就从中国女性的历时生存背景和生存状况着手,探讨以莎菲、林道静的成长历程为代表的中国女性的成长之路。[关键词]莎菲;林道静;五四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
[中图分类号]I20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9(2006)01!0084!03
历史已经揭开新的篇章,但昨天还未走远,回眸昨天,无论历经多少沧桑的往事,毋庸置疑的是,母系之后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自从母系社会为父系社会取代之后,中国男权制集权社会便以政治、经济、伦理价值等方面的强制性手段,对女性实行强制性策略,将之压入社会最底层,家庭是实施这一压制的关键场所,∀受命于家#将女性逐出社会,而∀夫者妻之天#又将女性变成男性的附庸。在中国文化中,女性常被恶化,如被视为祸水,而将女性喻为芙蓉、弱柳、软玉、金莲的美化之中,显露出的却是一种男性的把玩意识,女性在此遭遇了物化的命运,这在让人心痛的同时,也发人深思。千年因袭的糟粕是否可以在∀妇女解放#的呼声中破除掉?女性内心深处的性别卑微意识可否因此而尽释?从妇女解放的进程来看,这些美好的愿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事实上,女性的成长之路是一个布满荆棘的险途。对于二十世纪苦难深重的中国女性来说,其成长之路更是坎坷不平,这里就以莎菲、林道静为例,浅谈一下中国女性的成长之路。
一、莎菲的成长之路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主人公莎菲生活的时代
我们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形成了一次全面的、大规模的思想启蒙思潮,呼唤着国人∀人的意识#的觉醒。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妇女解放、妇女成长被当作重要问题而提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几乎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在中国还有着较奴隶更卑微的弱势群体!!!女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对妇女解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分别撰文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戕害。但在当时,对绝大多数妇女来说,她们还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性别弱势,千百年来封建礼教的浸淫已使她们的心智麻木,几乎丧失了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愿望。而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也往往是从政治、经济角度提出,并没有从性别角度出发给女性以真正的平等。因此,许多女性的内心世界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女性先觉者得以摆脱旧家庭的束缚,接受新思潮的洗礼,进而意识到女人的悲剧命运,为女性不公的命运奔走呼号。她们一个个充满了∀五四#式的∀自由精神#,个性解放是她们的追求,婚姻自由是她们的理想。∀五四#落潮后,她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内心充满了困惑,不知何处是归程。
背负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心灵上负着时代
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发展、高潮及退潮。苦闷创伤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叫者莎菲正是这一时
*
[收稿日期]2005-11-21
[作者简介]刘娜(1981-),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84刘娜从莎菲到林道静[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期女性的典型代表。她只身走上社会,要求个性解放,寻求自由幸福;她蔑视一切习俗,敢于向旧礼教宣战,她用自怨自恨的方式,以及不屑于男性的情态,表达自己对爱、对男女之情的种种心思,而其结果,既呈现了∀自我#的心灵创伤,又尖锐地触犯到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表现了∀自我#拥抱自由和享受人生的向往,还无所顾忌地叛变现存的、有碍于个性发展的种种戒律,表现了新的女性的姿态,呈现自由意志、人性解放的渴求与困扰。可以说她赋有整整一代女性,乃至整整一个世纪的良知的所有追求,以及追求而未及的精神特征和心理构成。但是,在黑暗的现实中,她却处处碰壁,于是陷入了寻求光明却又不知光明何在的苦闷彷徨之中,面对生活的压抑,前途的渺茫,她备受孤独之苦,幻想着在情爱中获得安慰,实际上是被时代唤醒而又没有找到正确出路的徘徊在十字街头的娜拉。
诚然,莎菲是一个彻底诀别了旧家庭勇敢地追求新生活的女性,在冷漠的世界里,她狂热而执着地追逐着纯真圣洁的理想,在她身上充满着叛逆和幻想,她倔强而脆弱,纤细敏感而又骄纵狷傲。她是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她执着地追求着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友谊与爱情,在她的世界里容不得一丝虚伪,更容不得缺乏理解的盲目的关怀,莎菲的这种追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在完整的∀人#的意义上对女性存在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能充分理解人、尊重人,特别是对处于劣势的女人的理解和尊重,一种对发挥人个性的健全美好的社会的追求。
然而,这种追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她追求到的只能是隔膜,是欺骗,是∀狷傲#、∀怪癖#的讥评。苇弟挚爱她,却不能理解她的感受,甚至在读了她的日记后依然不能了解她的世界;凌吉士更是只知用∀浅薄的情意#待她;朋友们也只是在生活上关心她,无法与她的精神世界对话。苦闷的莎菲只能感叹:∀莎菲生活在世上,所要人们的了解她体会她的心太热烈太恳切了,所以长远的沉溺在失望的苦闷中,但除了自己,谁能够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泪的分量?#正是因了这种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感情的追求,莎菲离开了苇弟,离开了凌吉士;但倔强的她并未因此放纵自己∀甘于堕落#,而是决计搭车南下,∀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可见,给了莎菲如此深切痛苦的正是那个与她的追求有着强烈反差的
85没有理解、没有沟通、没有真正的温暖的冷酷的社会。她虽极力地证明自身价值,为肯定女性∀人#的地位而不断努力,但在冷酷的社会现实中,莎菲个人的抗争却又是苍白的,她的悲剧是个人独行者的悲剧,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执着地追求女性∀人#的地位的莎菲失败了,她陷入了苦闷与彷徨之中,这说明妇女解放、女性成长的美好愿望仅靠个人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既然如底在哪里呢?
二、林道静的成长之路
伴随着对女性如何成长问题的思索,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的中国女性在继承∀五四#新女性精神的基础上,更是进一步地从∀女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开始执着于对不甘受人摆布的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探索,执着于对女性∀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成长之路的探求。她们之中,林道静是一个典型代表。她单纯、天真,怀着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做一个∀自己养活自己#的尊严的人的理想,毅然离家出走,历经种种磨难,终于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功地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作为一个女性,林道静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和挫折中,一点点走向成熟,一步步成长起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三次决裂。
第一次是与封建家庭的决裂,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的林道静,自幼深受后母的虐待,在家处于卑下、屈辱的地位,这养成了她孤独、倔强的脾性,中学教育又培养了她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所以,当养母为其包办婚姻时,她断然离家出走,在走投无路中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于是便与他相爱而同居。
第二次是与余永泽的决裂,林道静与余永泽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余永泽的温存体贴,也曾使备受磨难的林道静感到过幸福,但她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倔强的性格,使她不甘于∀温暖淡雅#的小屋里丈夫的附庸地位,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余永泽的自私冷酷,又使他们在感情上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如果没有外界新的因素的加入,这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即使激化起来,至多导致她∀娜拉式#的出走,并不能解决出走后的出路问题,但林道静生活的时代已不同于莎菲所处的∀五四#时期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仁人志士投入革命的洪流。因此,当苦闷于小家庭琐碎生活
出了经过∀五四#洗礼后的一代知识女性对个性解放、此,那么女性到底应如何成长呢?她们的成长之路到
刘娜从莎菲到林道静[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的林道静一旦接触到卢嘉川等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后,她便深深地被他们所从事的革命活动所吸引,这就终于导致了她与余永泽的决裂。这次决裂是林道静摆脱个人的狭小田地,把自己的理想、出路、要求,同民族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的关键的一步。她在迈出这一步时热烈又犹豫不忍,倔强又顾恋反复,斗争又温情主义的矛盾,真实地反映了女性在成长过程所经历的曲折、复杂、痛苦的心路历程。
林道静的第三次决裂是与小资产阶级自我的决裂。这种∀自我#的表现形式,主要指她投身革命后的狂热性和个人英雄主义及脱离实际的幻想。诸如,她第一次独自散发传单后的自我陶醉和狂喜;被捕后逞英雄,想∀杀身成仁#;做党的地下机关工作,感到平淡不够味&&小说通过她在敌人法庭和监狱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通过卢嘉川等人对她因势利导的批评教育,以及她在饥寒交迫中忠实地为党工作,在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革命实践中顽强地历练,表现了她一步步与小资产阶级自我决裂,最终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不容置疑,林道静从反抗包办婚姻,寻求自主爱情,到走上反帝爱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之路的历程,是那一代不甘受人摆布的反抗着的中国女性对自身价值与尊严的寻找与追求,体现出了中国女性逐步的成长过程。
三、莎菲、林道静成长之比较
比较莎菲和林道静可以看出:二者都有着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强烈要求,都执着于女性∀人#的地位的追求,可为何结果却大不一样呢?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莎菲虽然同林道静一样具有这些特点,但是作为处在∀五四#退潮时期的一个个人奋斗主义者,她最终不可避免地要陷入苦闷与彷徨之中。与之相比,林道
静选择了把自身解放同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相结合的形式,事实证明她的这一作法在那一特定时期是正确的,作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她在女性的道路上慢慢成长起来。
可是我们不能由此得出偏激的结论,认为林道静的成长就是完美的,认为中国女性要想成长起来就必须按照林道静的模式。事实上林道静的成长也并非是一个完美的模式,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过多地接触了社会和阶级的力量,以获得性别上的平等和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认同。但这种社会的和阶级的力量本身却必须通过男性才能得以呈现。
此外,我们也不能因为莎菲的失败而对其全盘否定,要知道莎菲虽未能承担起妇女解放在文化层面上的全部内涵,但她载负的∀自我表现#,∀自我表达#,喊出女性自己的声音,却是最基础、最前提的部分。男权文化忽视、疏远女性的文化存在,不了解她们心里想着什么,渴望着什么,厌恶着什么,而一味地由着自己的心思来占领乃至侵犯女性的自尊和权益。莎菲大胆揭露自己所想、所愿、所烦、所恨,让被忽视的∀自我#呈现出来,让一直被封闭的女性主体显露出来,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夏传才.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程光炜,吴晓东,孔庆东.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吉鹏.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爱萍]
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