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的《荒原》-现代主义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2020-04-08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8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ug.,2002 第32卷第3期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1.32 No.3 艾略特的.《荒原》 现代主义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史小妹 ,王惠玲。 (1.西安理工大学外语教学部.陕西西安 710048;2.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摘 要:从象征形象创作、时空顺序的错位与跳跃、意识流等三个方面解读了艾略特的长诗《荒 原》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分析了《荒原》新异、独特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丰富的象征意蕴和完整的意 象体系。 关键词:《荒原》;现代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时空顺序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0—2731(2002)03—0139—04 现代主义是起始于19世纪中晚期,与当时西方 索人类精神文化史的“荒原”问题,以及对荒原的拯 文学与美学主导传统唱反调的一种文艺创作方式, 救意识。此诗全长433行,共分5章,涉及英语、法 是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个 语、拉丁语、古希腊语、德语和梵文等外种语言,大量 “反”字——以非理性主义反对理性主义;以现代主 引用或借用了欧洲神话和文学中的情节、典故和名 义反对现实主义;以相对论的时空观反对绝对论的 句,以鲜明的形象进行象征暗示和联想,并运用了时 时空观;以荒诞反逻辑;以超验反实证。现代主义在 空顺序的错位与跳跃、意识流等写作手法,充分体现 艺术上广泛采用象征、寓言、蒙太奇、梦幻、意识流等 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色。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荒 技巧.运用多层次、多线条、多视角的表现手法。其基 原》的现代主义特色进行分析。 本主题是关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危机意识,即世界的 一、荒诞性、人的精神异化、寻找自我。基本美学原则是 《荒原》的象征主义特色 表现人的主体性。它推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Car— 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最早、影响最大 racci)“直觉即表现”、“艺术即直觉”[1]的观点.即人 的流派之一。它反对浪漫主义的空洞抒情,强调思想 物形象的超典型性和时空结构的多维性。现代主义 的知觉化和视觉的形象化,主张通过各种比喻的形 的意义在于它的危机意识,它不再像传统文学那样 象表达内心的感受或寓意,以暗示、隐指的手法传达 着重揭示人的物质生活的悲惨,而着重揭示人的精 象征寓意。因此,它有意保持象征形象的暗示性,乃 神异化,揭示“日常生活”的悲剧性[1]。它有意违背 至难解性。正如艾略特曾在多篇文论中提到的,表现 生活的现实真实,将现实生活原有形式打碎了重新 当代文明的诗歌应该是难以理解的,因为现代文化 加以自由组合,使艺术突破了生活表面真实的束缚, 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复杂 跃进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从有限走向 性作用于精微的感知力,必然引起多样而复杂的反 无限。 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诗歌语言能表达诗人的意 现代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艾略特(T.S. 念,“诗人必须变得愈加广博,愈加隐晦,愈加委婉” Eliot)于1922年发表的长诗《荒原》被认为是现代 E2]。 派诗歌的里程碑。它以新异而独特的表现手法,丰富 《荒原》是这些象征主义特色的典范体现。从题 的象征意蕴和完整的意象体系引导人们去思考和探 目、引子到5个章节,全诗有一半以上的篇幅与典故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史小妹(1962一),女,陕西兴平人,西安理工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王惠玲(1953一),女,陕西礼泉人,西北大学外 国语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基础英语教学与研究 1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关・用典近百处,上下跨度几千年,从远古洪荒直 到当代,地域从西欧延展到印度。典故有的源自脍炙 人口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剧作、但丁(Dante) 的《神曲》等,有的源自英、美读者有所耳闻的斯宾塞 (Spenser)《婚前典》、波德莱尔(Baudelaire)《恶之 花》等,还有一些源自英语读者很少耳闻的佛经《火 诫 、维斯顿(Weston)《从仪式到传奇》等,甚至还有 一些源自不太有名的作品或新闻报道、民谣等。艾略 特这位高明的象征形象的创造者。如同造“谜”一般. 创造了无数令人深思的象征形象,使《荒原》寓意深 刻.发人深省。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们仅从《荒原》 中水的象征意象的应用,领略艾略特诗歌中的象征 主义特色。从《荒原》的总体结构看,“水”的意象贯穿 全诗始终。水既是生命的象征,又是情欲的象征,死 亡的起因,在全诗中起着一个主线的作用。诗人从题 目便开始引出、推进、深化水的象征意象,第一章揭 示了作品的基本主题,通过使用水的原型体和水的 变形体向读者呈现出一个衰败、死寂的现代荒原。第 二、三、四章对主题进一步引申和发展。第五章再现、 深化作品主题,使全诗达到高潮。 第一章《死者葬仪》开篇就讲“四月是最残忍的 一个月.紫丁香迟钝的根芽在春雨中难以催生”I-3]。 春雨虽搅动了人们生前的“回忆和欲望”,却无法使 他们复活、再生.反而使他们更像那虽生犹死的“西 比尔”,痛苦不堪;“夏天.出人意外地来到斯坦卜基 西.并下了一场阵雨”,但荒原上依旧“没有流水的声 音”.只有“一堆破烂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枯 死的树没有遮荫。”这暗示着“荒原人”没有生育,没 有信仰,生不如死。轻快的风儿送来“风信子花少 女”的话,“一年前你先给我的是风信子;他们叫我做 风信子女郎,——可是等我们回来,晚了,从风信子 的园里来.你的臂膊饱满,你的头发湿漉。”[3]独白 者双手捧满鲜花,满头露水,带着无限的希望站在他 爱的姑娘面前,可那曾经纯洁可爱的姑娘却已堕落 成放荡女子,站在那里“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不死 不活,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出现“荒凉而空虚是那大 海”。这一意象出自华格纳(Richard Wagner)歌剧 《特利斯坦与绮索尔德》。二人喝了迷魂汤后,特利斯 坦背信弃义.热恋叔叔马克王的新娘绮索尔德,被马 克王遣返回家,特利斯坦恋心难泯,期盼绮索尔德的 追随,可得到的答案是“荒凉而空虚的那大海”。作者 以此象征20世纪的欧洲人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堕落 在没有道德的情欲之海中。接着出现了赫胥黎(A1一 dous Huxley)小说《铬黄》中的欧罗巴最有智慧的女 人——“患了重感冒”的“女相士马丹梭梭屈里士”。 她用“一副恶毒的纸牌”警告前来卜卦的主人公,当 心别像作者法语诗《在饭店内》中描绘的“腓尼基水 手”那样,淹死在水里。作者以象征生命的生育神和 摧毁生命的水的意象结合,暗示“荒原人”命运不测。 紧接着出现了“并无实体的伦敦桥”上“冬日破晓的 黄雾”和“捣坏尸体花床”的“严霜”。作者以“雾”和 “霜”这两个水的变体象征笼罩着伦敦的死神,它出 人意料地毁了“许多人”。 第二章《对弈》的题目出自弥德尔敦 (Middleton)《女人谨防女人》中男女在“对弈”掩护 下偷情的情节。全章涉及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莉奥 佩特拉》中的克莉奥佩特拉,维吉尔(Virgil)《伊尼 德》中的迦太基女王狄多,弥尔敦(Milton)《失乐园》 中的夏娃,奥维德(Ovid)《变形记》中的翡绿眉拉等 人物。她们虽命运各异,但或淫乱、或遭弃、或失贞、 或遭强暴残杀,殊人同命。最后一节是两位下层妇女 之间粗俗不堪的对话。结尾处,引用了莎士比亚《哈 姆雷特》中奥菲利亚告别时的一段台词:“晚安,女士 们,晚安,可爱的姑娘们,晚安,晚安。”[-33这些人谈 论的是有欲无爱的现代生活,他们的告别之声本无 意义,但有了奥菲利亚投水自尽时的告别之声的历 史回响,它就有了一种引申意义。诗人通过水的象征 意象和典故相交融,规劝人们清心寡欲,脱离“情欲 的大海”,告别这个肮脏的世界,复兴西方的现代文 明。 第三章《火诫》的开端,泰晤士河已经失去了往 日斯宾塞《新婚曲》中所讴歌的迷人风光,“河上树木 搭成的篷帐已破坏。树叶沉落到潮湿的岸边去了,仙 女们已经走了。”[3]面对衰败的景象,主人公坐在 “莱芒湖畔饮泣”,听到的是“身后的冷风里我听见白 骨碰白骨的声音”E3-1。看到“老鼠拖着粘湿的肚皮轻 轻穿过草地”;“月亮把嫖客送到娼妓博尔特太太那 里”;“美丽堕落的伦敦打字员和长疙瘩的下流青年 若无其事地通奸”[-33。作者从水的象征人手,反讽现 代人的情欲泛滥。告诫人们结束那种苟且淫乱的生 活,重建废墟上的欧洲。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中“腓尼基人”又一次出 现。因情欲而被淹死的他是从生到死、死而复生这样 一种生死转换的化身。他死后“深海的浪涛在悄声剔 净他的骨。在他浮上又沉下时,他经历了他老年和青 年的阶段,进入旋涡”[-33。腓尼基水手经过圣水净化 身躯后复活了。这里虔诚的天主教徒艾略特再次以 圣水象征宗教信仰,暗示西方精神文明因现代人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世俗化而濒临枯竭,就像一片荒原需要圣水降临滋 润复苏。 第五章《雷霆的话》进一步阐明荒原之所以荒 芜.是因为没有水。此章开头就说:“火把把流汗的面 庞照得通红,……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若还有 水我们就会停下来喝了”[33。可是,“死了的山满口 部是龋齿吐不出一滴水,……只有枯干的雷没有雨, 只有绛红阴沉的脸在冷笑咆哮”[3]。在此,诗人表达 了对水的思慕与渴求.暗示现代人空虚的灵魂需要 “水”的滋润,使全诗的主题达到高潮。 二、《荒原》中时空顺序的错位与跳跃 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叙事技巧及时空观念用来 描写外在现实尚可,若用来描述主观意识和内在现 实,就不足以表达出现代人的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 因此.现代主义混合了理性和无理性、理智和感情、 主观和客观等因素,破坏了有条理的思想,颠覆了语 言体系,使个体人物的描写与故事情节解体。人物不 再是生动丰满、个性一致的血肉之躯,而是在不同场 合表现为迥异人格的复合体。情节和意思的表达不 再由叙述或对话实现,而是由对其他文本,尤其是神 话的提及和暗示来完成。现代主义作家置外部世界 的程序于不顾,按照主人公的心理流程,采用时空顺 序的错位与跳跃变幻,使场景实虚交替、忽真忽幻, 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和联想空间。 《荒原》打破了传统时空障碍.运用时空顺序错 位与跳跃的技巧,结合神话传说中的意象,毫无预示 地从一个场景移到另一个场景。从现代回到古代,又 重新回到现代。一会儿在伦敦桥.一会儿在但丁《神 曲》中的地狱人口;一会儿是古代泰晤士河水轻轻流 淌.伊丽莎白女王的船只在优美的风光中顺流而下, 一会儿是今日严重污染的水面以及岸上拖着潮湿肚 皮的老鼠;通过两性人帖瑞西士之目,读者看到的是 从古希腊时期到现在所有的两性关系紊乱的现象: 俄狄甫斯在无知的情形下杀父娶母,犯下了乱伦之 罪;特利斯坦和绮索尔德由于爱的迷药而付出了生 命的代价;克莉奥佩特拉和狄多陷人情网而不能自 拔.终于身死国亡;在欲海中沉浮的弗莱巴思;百无 聊赖地等着那一下敲门声音的夫妻;打了五次胎的 莉儿;泰晤士河上寻欢作乐的现代仙女。描述了一个 按传统的价值尺度、理性原则无法理解的世界,是一 个丧失了秩序.丧失了信念的荒原世界。 时空的跳跃加上繁多的典故,使《荒原》让人感 到凌乱、模糊。过去、现在、未来被作者化为具体的意 象系列,消解了其具体的时间观念,而成为一种共时 性的存在。《荒原》一反现实主义和谐、有序的结构, 以“分解一综合一再创造”的写作途径,运用象征主 义的象征网与通感原则等表现手法写就。诗中这样 描述:泰晤士河水,载着它的污秽的飘浮物及其历史 的记忆在城内流过;屹立在岸边的诗人仿佛哈姆雷 特一样在观察和沉思,迦太基在火中被夷为平地的 历史又浮现在它的脑际,他用抒情的诗笔,以水的乐 声为被淹死的腓尼基水手弗莱巴斯作挽歌。之后传 来雷的神秘声音,出现表示世界与灵魂荒原的枯朽 和死亡的各种可怕形象,同时又闪现出祈求雨水和 永恒安定的希望。这些相互之间似不关联的内容,正 是西方现代人思维特点的反映:“上帝死了”(尼采), 宇宙没了中心,生活失去了意义,世界变为混乱、脱 节、支离破碎、没有水只有砂石的“荒原”。 三、《荒原》中意识流的写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是在现代哲学特别是在现代心理学 的基础上,受到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Ⅲiam James)、法国哲学家柏格森(Bergson)和奥地利精神 分析学家弗洛伊德(Freud)的相关理论影响而形成 的。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的、按故事情 节发生的先后秩序直线发展的叙事结构,通过人的 意识活动,通过联想来组织故事。小说中情节的安 排、故事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 系的制约。艾略特将意识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引进 了诗歌创作。《荒原》便是他运用意识流技巧创作的 成功作品。他用意识流手法表现心理活动的流动性, 展现人物心灵深处难以把握的非理性化思维活动。 诗中许许多多似乎难以联系的片段,以类似于电影 “蒙太奇”的手法相互衔接。为了真实地反映人物意 识与潜意识相互交错的心理活动,艾略特用支离破 碎的语言代替了规范流畅的语言,用凌乱的层次结 构代替传统诗歌的连贯性,迫使读者去寻找或虚构 分离成分之间的联系。这段诗中两位妇女的对话中 出现了许多俚语和破句: “…Now Albert S coming back.make yourself a bit smart.He 11 want to know what you done with that money he gave you/To get yourself some teeth.He did。1 was there./You have them all out.I.il.and get a nice set,/He said,I swear,I can t bear to look at you./He S been in the army four years,he wants a good time,/and if you don t give it him,there S others wil!,I said./Oh is 14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here.She said.Something O’that,I said./then I 11 know who to thank,she said,and give me straight look・・・ 者。他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熟知西方文化传统及文 艺作品,相信宗教的力量,并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道 德感。对历史的深刻了解更加深了他对现实的危机 意识,他在不停求索,企盼找回失落的价值,以拯救 迷失的灵魂。诗人在创作这部诗作时,坚持意识流创 作的模糊性、矛盾性和对话性,既反映了古代秩序,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气氛,使得有意 识、有意图的话语交流远不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内 容重要、丰富、真实。第五章《雷霆的话》中有许多诗 节中没有使用一个标点,或通篇只用了很少的标点, 以模拟独白者内心意识愈来愈快的悸动。有些诗句 实际上并不成句,不能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只是独自者心中的闪念,如: …又反映了现代人的无秩序,呈现当代历史总的绝望 和无政府状态。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艾略特的《荒原》不 愧是现代主义的里程碑作品。它综合体现了现代主 义的特点,其语言和形式上大胆进行反传统的试验 和革新;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危机意识;艺术形式 If there were water/And no rock/If there were rock{ nd also water/And water/A spring/ A pool among the rock/If there were the sound of water only/Not the cicada/And dry grass singing/But sound of water over a rock/Where the hermit—thrush sings in the pine tress/Drip drop drip drop drop drop/But there is no water… 上多采用深层象征;它以整个人类文明的危机意识 为基本主题,在艺术上与古典文学传统决裂,广泛采 用象征、寓言、时空错位、梦幻、意识流等技巧,运用 多层次、多线条、多视角的表现手法来体现主题。深 入解读《荒原》,对了解现代主义文学有着不可低估 的作用。 这些间断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在思绪万千时涌上 心头的纷繁意念。意识流手法正是表现人物这种潜 意识流动的最佳途径。其实《荒原》整首诗就是一个 绵延的内心独白。独白者的身份随着时空、场景的变 化频频更换。他时而作为一个冷眼旁观者,时而追寻 圣徒们的足迹,跋涉在“没有水只有岩石”的荒漠中, 时而又成了希腊神话中盲人先知提瑞西阿斯一样的 人物,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虽非全能,却是全知。他敏 感、孤独,是一位失望地观察着当代社会的内心苦闷 参考文献: [1][意]克罗奇.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外国文学出版 社,1983. E23高 鸿.艾略特诗歌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源探究[J].福建 师范大学学报(哲科版),2000,(3):82—85. [33[美]艾略特.荒原[A].外国现代派作品选Ec].赵萝蕤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卫玲] T.S.Eliot S The Waste Land ——An IncarnatiOn of Modernism SHI Xiao mei ,Wang Hui—ling。 , Ⅲ [ ,l ,ersity of Te(,hnolf ,Xi mf710048,China;2.F“(’ulty( Foreign Languages,Northwest Uni' ̄,ersity,xi 日 710069,ct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ovel,unique modernistic techniques,the rich symbolic allusions and the holistic image system of T.S.Eliot S poet The V ̄'aste Land from three aspects:the creation of symbolic allusions,the disorderliness or frequent switch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orders,and the use of stream of con— sciousnesS. Key words:The Waste Land;Modernism;Symbolism;Stream of Consciousness;spatial and temporal or— 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