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其应对
作者:任淑敏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4期
摘 要:网络的发展使得高校大学生的网民数量不断飙升,网络的庞杂、虚拟、开放、匿名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在校的大学生的情感脆弱、受挫能力差,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虚拟的网络中难免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所以,作为高校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尤为关键。 关键词:网络道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道德低俗,价值观选择错误
在政府的监督与管理下,传统信息所宣传的内容符合国人的价值观取向和道德标准,可促使青年人确立正确的道德标准。然而,具有开放性传播的网络信息,其交流是世界化的,所以网上就汇集了多元化的文化和价值。对于价值观处于发育期的大学生,他们在面对各种文化、道德的摩擦还无法正确的选择,甚至会盲目的崇洋媚外,进而迷失选择正确价值观的方向。 (二)情绪情感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面对面的沟通可给人带来心理安慰,进而感受幸福。然而现在网络飞速发展,计算机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无法取缔的交流媒介。其中,人不需要以真实身份直面交流,这样使得交流既没有现实人际交往中的压力,也没有个人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长此以往,我们便适应并喜欢这种交往方式,厌烦、逃避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甚至还会有恐惧心理,并且社会责任感淡化。 (三)缺乏意志力,人格品质败坏
人们以不同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肆无忌惮地表现着另一个“自己”,毫不顾及社会道德舆论。虚拟的网络性使大学生轻松体验到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这便使得心理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沉迷其中,在现实中不思进取,甚至混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现实与网络对人格约束的相反性,具体到一个个体身上,很可能出现一个人两种人格的情况。这样会给大学生带来更多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道德行为“出轨”,相对主义偏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盛行绝对“自由”,其主张在于道德相对主义,表现在无政府的泛滥。网上,人们带着各种面具进行交流,不记名的发表意见,这样避免了承担社会责任。所谓的绝对“自由”,使得心理不成熟但又相当个性的大学生无法自制,从而道德行为发发偏差,甚至触犯法律。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净化
环境对人的道德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净化网络环境才能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家庭、学校、社会需共同努力。道德形成的第一个重要环境是家庭。因此,家长要履行好监管职责。大学生的道德主要形成和发展于学校之中。所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校园网络防卫系统要不断完善,阻止一切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加强对于网络信息的监控,加强培训大学生网络知识,同时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学生在上网的同时建立起明确可查的对应关系,这样就能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让他们理解要对自己的每个行为负责,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空间。同时,要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来规范社会网络环境,做到依法治网。 (二)强化教育
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自觉履行其网络道德义务上,网络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的网络文化建设,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其文选第3卷中谈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他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了党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指出我们国家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全体人民和全党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现在,各高校建立的校园网,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所以,在此基础上要着力开发具有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教育网站,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辅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新的时代内容要建立在传统美德基础上。我国儒家道德文化仍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对于大学生自律性培养,其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自律
净化网络道德环境从外为其确立了规范,但个体对道德的主动认同则是规范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主观不能认同,当外界强制力减弱时,个体就会出现不良倾向,破坏道德规范。因此,大学生对道德标准的主观认同程度对其网络行为的引导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第一,提高德育教师网络素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壮大,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其不但要具备应有的一般素质,还应掌握当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熟悉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主动地位。第二,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网络心理。在完善大学生人格、心理品质问题上网络心理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实施针对性的网络德育。这种网络心理疏导具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安全、便捷、保密性好等功能,且没有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因此能够收到的良好效果。第三,改革传统德育方法,力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知、兴趣取向。德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做出正确的取舍;确立自身主体地位,主动反思社会问题;利用网络开放性优势,建设德育网站,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校园网建设中;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改进教学方法,使理论变抽象为具体,使其直观化,从而通俗易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作者简介:任淑敏,女,1977-,河北定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行政伦理、教育伦理、教育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