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______ .(2)朝晖夕阴 晖:______ .(3)迁客骚人 迁:______ .(4)长烟一空 一:______ .
8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89.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C.至若/春和景明
B.若夫/淫雨霏霏 D.先天下/之忧而忧
90.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87.(1) 胜:美好 (2)晖:日光 (3)迁:贬谪、降职 (4) 一:全 88.(1)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89.D
90.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解析】 【分析】
8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本题中,“胜”为形容词,根据意思可翻译为“美好”;“晖”根据其偏旁可知,跟太阳有关,故可译为“日光”;“迁”在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此处应解释为“降职”;“一”当副词讲时,一般译为“全,都”。
8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解题时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然后按照直译的原则将句意写出。注意句中的关键词是得分关键点,必须准确译出。此题(1)中的“大观”译为“壮丽景象”,“备”译为“详尽”;(2)中的“上下”分别指天色与湖光,“万顷”形容广阔无尽。
89.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理解句意是关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本题需根据语意判断、划分,D项的正确划分停顿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90.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选文第④段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是本文的主旨句,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它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参考译文: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
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点睛】
①语句通顺,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句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出)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9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B.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而已:罢了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 .
9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93.语段(一)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
94.语段(一)作者写到金陵人和语段(二)中写到的湖山好友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作答。
【答案】 91.D
92.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9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94.语段(一)作者写到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语段(二)中作者写到湖山好友,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之情。
【解析】
9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强”意思是“竭力,尽力”。
9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拏:撑船;毳衣:裘皮衣服。
93.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辨析能力。记叙文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的作用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描写作用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的描绘出来。《湖心亭看雪》一文,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9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两文,
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比较分析作答。语段(一)写赏雪,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语段(二)中“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一)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年代:明 (二)选自《初至西湖记》 作者:袁宏道 年代:明 参考译文: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二)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立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
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节选自《宋史》)
9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C.宴酣之乐 酣:酣睡 .D.树林阴翳 翳:遮盖 .
9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7.语段(一)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98.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答案】 95.C
96.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而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97.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
98.语段(一)中,滁州百姓与欧阳修一起出游;语段(二)中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
【解析】
95.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C项“酣”意思是“尽兴地喝酒”。
9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乐其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9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写作背景,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体现了他面对挫折不放弃,乐观面对的豁达胸襟,也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思想,这些都是值得世人称颂的地方。
9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的思想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原文内容和材料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作答。阅读两篇文章,语段(一)写欧阳修与滁州百姓一起出游,语段(二)写欧阳修宽松待民、简易做事以及达到的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
(一)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二)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参考译文:
(一)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
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滁州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二)(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是根本。凡是欧阳修去做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愀(qiǎo):容色变得忧惧。
9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D.至若春和景明 景:景象 .10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101.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
102.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
【答案】
99.D
100.(1)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2)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
101.第二段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第三段中,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10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
【解析】
99.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景”是“日光”的意思。
10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是:这;起:作;郭:城墙。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甲文二、三两段,理
解描写的内容,分析可知,这两段描写的景致完全不同,前者描写淫雨、阴风、浊浪等凄凉之景,表达“迁客骚人”的悲凄之情;后者描写沙鸥、锦鳞、芷兰等明丽之景,表达“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10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迁客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他们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所以“以物喜,以己悲”;袁中道是因眼前景物而引发心态上的变化,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不符。所以,他们都没有达到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的境界。
(一)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二)选自《游岳阳楼记》 作者:袁中道 年代:明 参考译文:
(一)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
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二)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适淡远。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雄壮快捷。
傍晚,如炮车般的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