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MFC写串口

2023-03-02 来源:小奈知识网


API串口编程资料(1)

在用ReadFile 和WriteFile读写串行口时,需要考虑超时问题。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读出或写入指定数量的字节,那么ReadFile或WriteFIle的操作就会结束。要查询当前的超时设置应调用GetCommTimeouts函数,该函数会填充一个 COMMTIMEOUTS结构。调用SetCommTimeouts函数可以用某一个COMMTIMEOUTS结构的内容来设置超时。

typedef struct _COMMTIMEOUTS (

DWORD ReadIntervalTimeout; //读时间间隔超时 DWORD 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读时间系数 DWORD 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读时间常数 DWORD 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写时间系数 DWORD 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写时间常量 ) COMMTIMEOUTS,*LPCOMMTIMEOUTS; (1)CreateFile打开串口: HANDLE hCom; DWORD dwError; hCom=CreateFile( \"COM1\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 //允许读和写 0, //独占方式NULL OPEN_EXITSTING, //

FILE_ATTRIBUTE_NORMAL|FILE_FLAG_OVERLAPPED, //重叠方式 NULL )

if(hCom==INVALID_HANDLE_VALUE) {

dwError=GetLastError(); //得到错误信息 //。。//处理错误 }

//重叠I/O操作就是异步操作或非阻塞操作,即在执行一项操作时,若系统有别的操作请求,可以立即返回执行其他任务,这样程序就不会类似死机一样停在那里。而NomOverLapped方式则正好相反,程序应该在于同步方式下如果有一个API函数在操作中,另一个会阻塞直到上一个操作完成,所以当读数据的线程停留在WaitCommEvent的时候,写操作WriteFile 就停在原地等待。所以如果程序没有特殊要求,则在调用CreateFile函数打开串口时,一般将错做方式设为使用OverLapped(异步)方式。 (2)SetupComm缓冲区分配函数 函数声明:

BOOL SetupComm(

HANDLE hFile, //通信设备串口句柄 DWORD dwInQueue, //输入缓冲区大小

DWORD dwOutQueue //输出缓冲区大小 ); 返回值:

若调用成功,返回非零值;不成功,则为0,有错误时,可调用GetLastError函数得到错误信息 说明:

串口打开后,就可以使用SetupComm为其设置缓冲区大小,若不设置,则系统自动将其他设置成缺省大小。设置时应避免穿冲区溢出,即比实际大小稍大一点。

(3)GetCommState 获得串口当前配置函数 函数声明:

BOOL GetCommState( HANDLE hFile, LPDCB lpDCB ); 返回值:

如果函数调用成功,返回非0值;调用失败,返回0,这时可调用GetLastError得到有关错误信息。

说明:SetCommState函数通过DCB结果来定义串口配置,当前的串口配置由GetCommState函数得到。在设置过程中,有时只需要更改几个变量的值,因此,DCB结构中其他值需要保持原值,以保证DCB中的其他成员变量值正确,这些原值就是右GetCommState得到的。

如果设置时出现DCB成员变量XonChar与XoffChar相同,则SetCommState设置失败。 在设置8250时,数据位只能是5-8 位。

(5)GetCommProperties获得串口属性函数 函数声明:

BOOL GetCommProperties(

HANDLE hFile, //通信设备句柄

LPCOMMPROP lpCommProp // 指向COMMPROP结构 ); 返回值:

如果函数调用成功,返回非0值;调用失败,返回0,这时可调用GetLastError得到有关错误信息。 说明:

由该函数得到的串口(或其他通信设备,如并口等)信息可用与

SetCommState,SetCommTimeouts和SetupComm 三个函数去配置串口信息。 COMMPROP结构说明:

COMMPROP结构只涉及到本函数,因此在这里介绍。 COMMPROP结构声明:

typedef struct _COMMPROP(

WORD wPacketLength; //数据簿大小

WORD wPacketVersion; //COMMPROP结构版本号

DWORD dwServiceMask; //设置一位掩码 DWORD dwReservedl; //reserved保留

DWORD dwMaxTxQueue; //驱动程序发送缓冲区最大允许长度(字节)

DWORD dwMaxRxQueue; //驱动程序接收缓冲区最大允许长度(字节)

DWORD dwMaxBqud; //最大波特率 DWORD dwProvSubType; //设置设备类型 DWORD dwProvCapabiliteis; //支持功能

DWORD dwSettableParams; //可修改的通信参数 DWORD dwSettableBaud; //可设置的波特率 WORD wSettableData; //可设置的数据位 WORD wSettableStopParity; //可设置的停止位

DWORD dwCurrentTxQueue; //当前发送缓冲区大小(字节) DWORD dwCurrentRxQueue; //当前接收缓冲区大小(字节) DWORD dwProvSpec1; //未定义 DWORD dwProvSpec2; //未定义 WCHAR wcProvChar[1]; //未定义 );

(6)BuildCommDCB 设备 控制块DCB填充函数 函数声明:

BOOL BuildCommDCB(

LPCTSTR lpDef, //设备控制字符串 LPDCB lpDCB //DCB结构 ); 返回值:

若调用成功,返回非0零值;不成功,则为0,有错误时调用GetLastError函数得到错误信息 说明:

该函数用来获取指定通信设备的超时参数值。

请教用WriteFile()写串口的问题 kin

用WriteFile()写串口,用GetLastError()的得到的错误是ERROR_IO_PENDING 请问这是什么错误,我该如何改正?多谢!

2003-8-19 13:50:42 harrymeng

好好看一下下面的文章,相信你就可以搞定了,:)

本文详细介绍了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在Windows NT、Win98环境下用MFC实现串口(COM)通信的方法:使用ActiveX控件或Win API.并给出用

Visual C++6.0编写的相应MFC32位应用程序。关键词:串行通信、VC++6.0、ActiveX控件、Win API、MFC32位应用程序、事件驱动、非阻塞通信、多线程.

在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中,我们常常需要面临与外围数据源设备通信的问题。计算机和单片机(如MCS-51)都具有串行通信口,可以设计相应的串口通信程序,完成二者之间的数据通信任务。

实际工作中利用串口完成通信任务的时候非常之多。已有一些文章介绍串口编程的文章在计算机杂志上发表。但总的感觉说来不太全面,特别是介绍32位下编程的更少,且很不详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较多经验,结合硬件、软件,重点提及比较新的技术,及需要注意的要点作一番探讨。希望对各位需要编写串口通信程序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一.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串行端口的本质功能是作为CPU和串行设备间的编码转换器。当数据从 CPU经过串行端口发送出去时,字节数据转换为串行的位。在接收数据时,串行的位被转换为字节数据。

在Windows环境(Windows NT、Win98、Windows2000)下,串口是系统资源的一部分。

应用程序要使用串口进行通信,必须在使用之前向操作系统提出资源申请要求(打开串口),通信完成后必须释放资源(关闭串口)。 串口通信程序的流程如下图: 二.串口信号线的接法

一个完整的RS-232C接口有22根线,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座(或者9芯插头座)。25芯和9芯的主要信号线相同。以下的介绍是以25芯的RS-232C为例。 ①主要信号线定义:

2脚:发送数据TXD; 3脚:接收数据RXD; 4脚:请求发送RTS; 5脚:清除发送CTS;

6脚:数据设备就绪DSR;20脚:数据终端就绪DTR; 8脚:数据载波检测DCD;

1脚:保护地; 7脚:信号地。 ②电气特性:

数据传输速率最大可到20K bps,最大距离仅15m.

注:看了微软的MSDN 6.0,其Windows API中关于串行通讯设备(不一定都是串口RS-232C或RS-422或RS-449)速率的设置,最大可支持到RS_256000,即256K bps! 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串行通讯设备?但不管怎样,一般主机和单片机的串口通讯大多都在9600 bps,可以满足通讯需求。 ③接口的典型应用:

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系统与智能单元之间只需使用3到5根信号线即可工作。这时,除了TXD、RXD以外,还需使用RTS、CTS、DCD、DTR、DSR等信号线。(当然,在程序中也需要对相应的信号线进行设置。)

图 最简单的RS232-C信号线接法

以上接法,在设计程序时,直接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就可以了,不需要 对信号线的状态进行判断或设置。(如果应用的场合需要使用握手信号等,需要对相应的信号线的状态进行监测或设置。)

三.16位串口应用程序的简单回顾

16位串口应用程序中,使用的16位的Windows API通信函数:

① OpenComm() 打开串口资源,并指定输入、输出缓冲区的大小(以字节计); CloseComm() 关闭串口; 例:int idComDev;

idComDev = OpenComm(\"COM1\CloseComm(idComDev);

② BuildCommDCB() 、setCommState()填写设备控制块DCB,然后对已打开的串口进行参数配置; 例:DCB dcb;

BuildCommDCB(\"COM1:2400,n,8,1\SetCommState(&dcb);

③ ReadComm 、WriteComm()对串口进行读写操作,即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例:char *m_pRecieve; int count; ReadComm(idComDev,m_pRecieve,count); Char wr[30]; int count2; WriteComm(idComDev,wr,count2);

16位下的串口通信程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串口等外部设备的操作有自己特有的API函数;而32位程序则把串口操作(以及并口等)和文件操作统一起来了,使用类似的操作。

四.在MFC下的32位串口应用程序

32位下串口通信程序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利用ActiveX控件;使用API 通信函数。

使用ActiveX控件,程序实现非常简单,结构清晰,缺点是欠灵活;使用API 通信函数的优缺点则基本上相反。

以下介绍的都是在单文档(SDI)应用程序中加入串口通信能力的程序。

㈠ 使用ActiveX控件:

VC++ 6.0提供的MSComm控件通过串行端口发送和接收数据,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信功能。使用非常方便,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介绍MSComm控件的资料。 ⑴.在当前的Workspace中插入MSComm控件。

Project菜单

------>Add to Project---->Components and Controls----->Registered ActiveX Controls--->选择

Components: 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 version 6.0 插入到当前的Workspace中。

结果添加了类CMSComm(及相应文件:mscomm.h和mscomm.cpp )。 ⑵.在MainFrm.h中加入MSComm控件。 protected:

CMSComm m_ComPort; 在Mainfrm.cpp::OnCreare()中: DWORD style=WS_VISIBLE|WS_CHILD;

if (!m_ComPort.Create(NULL,style,CRect(0,0,0,0),this,ID_COMMCTRL)){

TRACE0(\"Failed to create OLE Communications Control\\n\"); return -1; // fail to create }

⑶.初始化串口

m_ComPort.SetCommPort(1); //选择COM?

m_ComPort. SetInBufferSize(1024); //设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Bytes m_ComPort. SetOutBufferSize(512); //设置输入缓冲区的大小,Bytes//

if(!m_ComPort.GetPortOpen()) //打开串口 m_ComPort.SetPortOpen(TRUE);

m_ComPort.SetInputMode(1); //设置输入方式为二进制方式 m_ComPort.SetSettings(\"9600,n,8,1\"); //设置波特率等参数

m_ComPort.SetRThreshold(1); //为1表示有一个字符引发一个事件 m_ComPort.SetInputLen(0);

⑷.捕捉串口事项。MSComm控件可以采用轮询或事件驱动的方法从端口获取数据。我们介绍比较使用的事件驱动方法:有事件(如接收到数据)时通知程序。在程序中需要捕获并处理这些通讯事件。 在MainFrm.h中: protected:

afx_msg void OnCommMscomm(); DECLARE_EVENTSINK_MAP() 在MainFrm.cpp中:

BEGIN_EVENTSINK_MAP(CMainFrame,CFrameWnd )

ON_EVENT(CMainFrame,ID_COMMCTRL,1,OnCommMscomm,VTS_NONE) //映射ActiveX控件事件 END_EVENTSINK_MAP()

⑸.串口读写. 完成读写的函数的确很简单,GetInput()和SetOutput()就可。两个函数的原型是:

VARIANT GetInput();及 void SetOutput(const VARIANT& newValue);都要使用VARIANT类型(所有Idispatch::Invoke的参数和返回值在内部都是作为VARIANT对象处理的)。

无论是在PC机读取上传数据时还是在PC机发送下行命令时,我们都习惯于使用字符串的形式(也可以说是数组形式)。查阅VARIANT文档知道,可以用BSTR表示字符串,但遗憾的是所有的BSTR都是包含宽字符,即使我们没有定义

_UNICODE_UNICODE也是这样! WinNT支持宽字符, 而Win95并不支持。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CbyteArray,给出相应的部分程序如下: void CMainFrame::OnCommMscomm(){ VARIANT vResponse; int k; if(m_commCtrl.GetCommEvent()==2) { k=m_commCtrl.GetInBufferCount(); //接收到的字符数目 if(k>0) {

vResponse=m_commCtrl.GetInput(); //read

SaveData(k,(unsigned char*) vResponse.parray->pvData); } // 接收到字符,MSComm控件发送事件 } 。。。。。 // 处理其他MSComm控件 }

void CMainFrame::OnCommSend() {

。。。。。。。。 // 准备需要发送的命令,放在TxData[]中 CByteArray array; array.RemoveAll(); array.SetSize(Count); for(i=0;im_ComPort.SetOutput(COleVariant(array)); // 发送数据 }

请大家认真关注第⑷、⑸中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是重点、难点所在。

㈡ 使用32位的API 通信函数:

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奇怪:用32位API函数编写串口通信程序,不就是把16位的API换成32位吗?16位的串口通信程序可是多年之前就有很多人研讨过了„„

此文主要想介绍一下在API串口通信中如何结合非阻塞通信、多线程等手段,编写出高质量的通信程序。特别是在CPU处理任务比较繁重、与外围设备中有大量的通信数据时,更有实际意义。 ⑴.在中MainFrm.cpp定义全局变量

HANDLE hCom; // 准备打开的串口的句柄

HANDLE hCommWatchThread ;//辅助线程的全局函数 ⑵.打开串口,设置串口

hCom =CreateFile( \"COM2\允许读写 0, // 此项必须为0 NULL, // no security attrs OPEN_EXISTING, //设置产生方式

FILE_FLAG_OVERLAPPED, // 我们准备使用异步通信 NULL );

请大家注意,我们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结构。这正是使用API实现非阻塞通信的关键所在。

ASSERT(hCom!=INVALID_HANDLE_VALUE); //检测打开串口操作是否成功 SetCommMask(hCom, EV_RXCHAR|EV_TXEMPTY );//设置事件驱动的类型 SetupComm( hCom, 1024,512) ; //设置输入、输出缓冲区的大小 PurgeComm( hCom, PURGE_TXABORT | PURGE_RXABORT | PURGE_TXCLEAR | PURGE_RXCLEAR ); //清干净输入、输出缓冲区 COMMTIMEOUTS CommTimeOuts ; //定义超时结构,并填写该结构

„„„„

SetCommTimeouts( hCom, &CommTimeOuts ) ;//设置读写操作所允许的超时 DCB dcb ; // 定义数据控制块结构

GetCommState(hCom, &dcb ) ; //读串口原来的参数设置

dcb.BaudRate =9600; dcb.ByteSize =8; dcb.Parity = NOPARITY;

dcb.StopBits = ONESTOPBIT ;dcb.fBinary = TRUE ;dcb.fParity = FALSE; SetCommState(hCom, &dcb ) ; //串口参数配置

上述的COMMTIMEOUTS结构和DCB都很重要,实际工作中需要仔细选择参数。 ⑶启动一个辅助线程,用于串口事件的处理。

Windows提供了两种线程,辅助线程和用户界面线程。区别在于:辅助线程没有窗口,所以它没有自己的消息循环。但是辅助线程很容易编程,通常也很有用。 在次,我们使用辅助线程。主要用它来监视串口状态,看有无数据到达、通信有无错误;而主线程则可专心进行数据处理、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等重要的工作。 hCommWatchThread=

CreateThread( (LPSECURITY_ATTRIBUTES) NULL, //安全属性 0,//初始化线程栈的大小,缺省为与主线程大小相同 (LPTHREAD_START_ROUTINE)CommWatchProc, //线程的全局函数

GetSafeHwnd(), //此处传入了主框架的句柄 0, &dwThreadID ); ASSERT(hCommWatchThread!=NULL);

⑷为辅助线程写一个全局函数,主要完成数据接收的工作。请注意OVERLAPPED结构的使用,以及怎样实现了非阻塞通信。 UINT CommWatchProc(HWND hSendWnd){ DWORD dwEvtMask=0 ;

SetCommMask( hCom, EV_RXCHAR|EV_TXEMPTY );//有哪些串口事件需要监视?

WaitCommEvent( hCom, &dwEvtMask, os );// 等待串口通信事件的发生 检测返回的dwEvtMask,知道发生了什么串口事件:

if ((dwEvtMask & EV_RXCHAR) == EV_RXCHAR){ // 缓冲区中有数据到达 COMSTAT ComStat ; DWORD dwLength;

ClearCommError(hCom, &dwErrorFlags, &ComStat ) ; dwLength = ComStat.cbInQue ; //输入缓冲区有多少数据? if (dwLength > 0) { BOOL fReadStat ;

fReadStat = ReadFile( hCom, lpBuffer,dwLength, &dwBytesRead, &READ_OS( npTTYInfo ) ); //读数据

注:我们在CreareFile()时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现在ReadFile()也必须使用

LPOVERLAPPED结构.否则,函数会不正确地报告读操作已完成了. 使用LPOVERLAPPED结构, ReadFile()立即返回,不必等待读操作完成,实现非阻塞

通信.此时, ReadFile()返回FALSE, GetLastError()返回ERROR_IO_PENDING. if (!fReadStat){

if (GetLastError() == ERROR_IO_PENDING){ while(!GetOverlappedResult(hCom,

&READ_OS( npTTYInfo ), & dwBytesRead, TRUE )){ dwError = GetLastError();

if(dwError == ERROR_IO_INCOMPLETE) continue;

//缓冲区数据没有读完,继续 „„ „„

::PostMessage((HWND)hSendWnd,WM_NOTIFYPROCESS,0,0);//通知主线程,串口收到数据 }

所谓的非阻塞通信,也即异步通信。是指在进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数据读写操作(不仅仅是指串行通信操作)时,一旦调用ReadFile()、WriteFile(), 就能立即返回,而让实际的读写操作在后台运行;相反,如使用阻塞通信,则必须在读或写操作全部完成后才能返回。由于操作可能需要任意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非常阻塞操作还允许读、写操作能同时进行(即重叠操作?),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

要使用非阻塞通信,首先在CreateFile()时必须使用FILE_FLAG_OVERLAPPED;然后在 ReadFile()时lpOverlapped参数一定不能为NULL,接着检查函数调用的返回值,调用GetLastError(),看是否返回ERROR_IO_PENDING。如是,最后调用GetOverlappedResult()返回重叠操作(overlapped operation)的结果;WriteFile()的使用类似。 ⑸.在主线程中发送下行命令。

BOOL fWriteStat ; char szBuffer[count];

„„„„//准备好发送的数据,放在szBuffer[]中 fWriteStat = WriteFile(hCom, szBuffer, dwBytesToWrite,

&dwBytesWritten, &WRITE_OS( npTTYInfo ) ); //写数据

注:我们在CreareFile()时使用了FILE_FLAG_OVERLAPPED,现在WriteFile()也必须使用 LPOVERLAPPED结构.否则,函数会不正确地报告写操作已完成了.

使用LPOVERLAPPED结构,WriteFile()立即返回,不必等待写操作完成,实现非阻塞 通信.此时, WriteFile()返回FALSE, GetLastError()返回ERROR_IO_PENDING. int err=GetLastError(); if (!fWriteStat) {

if(GetLastError() == ERROR_IO_PENDING){

while(!GetOverlappedResult(hCom, &WRITE_OS( npTTYInfo ), &dwBytesWritten, TRUE )) { dwError = GetLastError();

if(dwError == ERROR_IO_INCOMPLETE){ // normal result if not finished dwBytesSent += dwBytesWritten; continue; } ......................

综上,我们使用了多线程技术,在辅助线程中监视串口,有数据到达时依靠事件驱动,读入数据并向主线程报告(发送数据在主线程中,相对说来,下行命令的数据总是少得多);并且,WaitCommEvent()、ReadFile()、WriteFile()都使用了非阻塞通信技术,依靠重叠(overlapped)读写操作,让串口读写操作在后台运行。

依托vc6.0丰富的功能,结合我们提及的技术,写出有强大控制能力的串口通信应用程序。就个人而言,我更偏爱API技术,因为控制手段要灵活的多,功能也要强大得多。

用VC++6.0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 串行通信的方法 湖南大学(长沙410082) 于小亿 王 辉 张志学 摘 要 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VC++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几种串行通信方法,给出了用Visual C++6.0编写的PC机程序和用C51编写的单片机通信程序。经实际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关键词 Visual C++ 类 串行通信

工业控制领域(如DCS系统),经常涉及到串行通信问题。为了实现微机和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人们用各种不同方法实现串行通信,如DOS下采用汇编语言或C语言,但在Windows 环境下却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在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何况有些系统根本不支持DOS如Windows2000)开发Windows 环境下串行通信技术就显得日益重要。

VC++6.0是微软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一种开发环境,以其强大的功能,友好的界面,32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及Active X的灵活性而受广大软件开发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VC++开发串行通信目前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利用Windows API通信函数;二是利用VC的标准通信函数_inp、_inpw、_inpd、_outp、_outpw、_outpd等直接对串口进行操作;三是使用Microsoft Visual C++的通信控件(MSComm);四是利用第三方编写的通信类。以上几种方法中第一种使用面较广,但由于比较复杂,专业化程度较高,使用较困难;第二种需要了解硬件电路结构原理;第三种方法看来较简单,只需要对串口进行简单配置,但是由于使用令人费解的VARIANT 类,使用也不是很容易;第四种方法是利用一种用于串行通信的CSerial类(这种类是由第三方提供),只要理解这种类的几个成员函数,就能方便的使用。笔者利用CSerial类很方便地实现了在固定式EBM气溶胶灭火系统分区启动器(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机的通信。以下将结合实例,给出实现串行通信的几种方法。 1 Windows API通信函数方法

与通信有关的Windows API函数共有26个,但主要有关的有:

CreateFile() 用 “comn”(n为串口号)作为文件名就可以打开串口。 ReadFile() 读串口。 WriteFile() 写串口。

CloseHandle() 关闭串口句柄。初始化时应注意CreateFile()函数中串口共享方式应设为0,串口为不可共享设备,其它与一般文件读写类似。以下给出API实现的源代码。

1.1 发送的例程 //声明全局变量 HANDLE m_hIDComDev;

OVERLAPPED m_OverlappedRead, m_OverlappedWrite; //初始化串口

void CSerialAPIView::OnInitialUpdate()

{

CView::OnInitialUpdate(); Char szComParams[50]; DCB dcb;

Memset(&m_OverlappedRead, 0, sizeof (OVERLAPPED)); Memset(&m_OverlappedWrite, 0, sizeof (OVERLAPPED)); m_hIDComDev = NULL;

m_hIDComDev = CreateFile(“COM2”,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FILE_FLAG_OVERLAPPED, NULL); if (m_hIDComDev == NULL) {

AfxMessageBox(“Can not open serial port!”); goto endd; }

memset(&m_OverlappedRead, 0, sizeof (OVERLAPPED)); memset(&m_OverlappedWrite, 0, sizeof (OVERLAPPED)); COMMTIMEOUTS CommTimeOuts;

CommTimeOuts. ReadIntervalTimeout=0×FFFFFFFF; CommTimeOuts. 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0; CommTimeOuts. 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0; CommTimeOuts. 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0; CommTimeOuts. 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5000; SetCommTimeouts(m_hIDComDev, &CommTimeOuts);

Wsprintf(szComparams, “COM2:9600, n, 8, 1”);

m_OverlappedRead. hEvent = CreateEvent(NULL, TRUE, FALSE, NULL); m_OverlappedWrite. hEvent = CreateEvent(NULL, TRUE, FALSE, NULL); dcb. DCBlength = sizeof(DCB); GetCommState(m_hIDComDev, &dcb); dcb. BaudRate = 9600; dcb. ByteSize= 8; unsigned char ucSet;

ucSet = (unsigned char) ((FC_RTSCTS&FC_DTRDSR) != 0); ucSet = (unsigned char) ((FC_RTSCTS&FC_RTSCTS) ! = 0); ucSet = (unsigned char) ((FC_RTSCTS&FC_XONXOFF) ! = 0); if (!SetCommState(m_hIDComDev, &dcb)‖ !SetupComm(m_hIDComDev,10000,10000)‖ m_OverlappedRead. hEvent ==NULL‖ m_OverlappedWrite. hEvent ==NULL) {

DWORD dwError = GetLastError();

if (m_OverlappedRead. hEvent != NULL) CloseHandle(m_OverlappedRead. hEvent); if (m_OverlappedWrite. hEvent != NULL) CloseHandle(m_OverlappedWrite. hEvent); CloseHandle(m_hIDComDev); } endd: ;

}

//发送数据

void CSerialAPIView::OnSend() {

char szMessage[20] = “thank you very much”; DWORD dwBytesWritten;

for (int i=0; i<sizeof(szMessage); i++) {

WriteFile(m_hIDComDev, (LPSTR)&szMessage[i], 1, &dwBytesWritten, &m_OverlappedWrite); if (WaitForSingleObject(m_OverlapperWrite, hEvent, 1000))dwBytesWritten = 0; else{

GentOverlappedResult(m_hIDComDev, &m_OverlappedWrite, &dwBytesWritten, FALSE); m_OverlappedWrite. Offset += dwBytesWritten; }

dwBytesWritten++; } }

1.2 接收例程

DCB ComDcb; //设备控制块 HANDLE hCom; //global handle

hCom = CreateFile (\"COM1\NULL,OPEN_EXISTING,FILE_ATTRIBUTE_NORMAL,NULL);

if (hCom==INVALID_HANDLE_VALUE) {

AfxMessageBox(\"无法打开串行口\"); } else {

COMMTIMEOUTS CommTimeOuts ; SetCommMask(hCom, EV_RXCHAR ) ;

SetupComm(hCom, 4096, 4096 ) ; /*设置收发缓冲区 尺寸为4K */ PurgeComm(hCom, PURGE_TXABORT| PURGE_RXABORT | PURGE_TXCLEAR| PURGE_RXCLEAR ) ; //清收发缓冲区

//以下初始化结构变量CommTimeOuts, 设置超时参数 Comm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 = 0×FFFFFFFF ;

Comm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0 ; Comm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4000 ; Comm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0; Comm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4000 ; SetCommTimeouts(hCom, &CommTimeOuts ); //设置超时参数 ComDcb.DCBlength = sizeof( DCB ) ;

GetCommState( hCom, &ComDcb ) ; //获取当前参数 ComDcb.BaudRate =9600; //波特率 ComDcb.ByteSize = 8; //数据位

ComDcb.Parity = 0; /*校验 0~4=no, odd, even, mark, space */

SetCommState(hCom, &ComDcb ) ; } //设置新的通信参数 接收可用定时器或线程等 DWORD dRead,dReadNum; unsigned char buff [200];

dRead=ReadFile(hCom, buff, 100, &dReadNum, NULL); //接收100个字符, //dReadNum为实际接收字节数

2 利用端口函数直接操作

这种方式主要是采用两个端口函数_inp(), _outp()实现对串口的读写,其中读端口函数的原型为: int _inp(unsigned shot port)

该函数从端口读取一个字节,端口号为0~65535。 写端口的函数原型为:

int _outp(unsigned shot port, int databyte) 该函数向指定端口写入一个字节。

不同的计算机串口地址可能不一样,通过向串口的控制及收发寄存器进行读写,可以实现灵活的串口通信功能,由于涉及具体的硬件电路讨论比较复杂,在此不加赘述。

3 MSComm控件

MSComm控件是微软开发的专用通信控件,封装了串口的所有功能,使用很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小心对其属性进行配置。下面详细说明该类应用方法。 3.1 MSComm控件的属性

CommPort:设置串口号,类型 short :1-comm1 2-comm2.

Settings:设置串口通信参数,类型 CString :B波特率,P奇偶性(N无校验,E偶校验,O奇校验),

D字节有效位数,S停止位。

PortOpen:设置或返回串口状态,类型 BOOL:TURE打开,FALSE关闭。 InputMode:设置从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的格式,类型 long: 0-Text 1-Bin。 Input:从接收缓冲区读取数据,类型 VARIANT。 InBufferCount:接收缓冲区中的字节数,类型:short。 InBufferSize:接收缓冲区的大小,类型:short。 Output:向发送缓冲区写入数据,类型:VARIANT。 OutBufferCount:发送缓冲区中的字节数,类型:short。 OutBufferSize:发送缓冲区的大小,类型:short。 InputLen:设置或返回Input读出的字节数,类型:short。 CommEvent:串口事件,类型:short。

3.2 程序示例 串口初始化

if (!m_comm.GetPortOpen())

m_comm.SetPortOpen(TURE); /*打开串口*/

m_comm.SetSettings(\"4800,n,8,1\"); /*串口参数设置*/ m_comm.SetInputMode(0); /*设置TEXT缓冲区输入方式*/

m_comm.SetRthresHold(1); /*每接收一个字符则激发OnComm()事件*/ 接收数据

m_comm.SetInputLen(1); /*每次读取一个字符 VARINAT V1=m_comm.GetInput(); /*读入字符*/

m_V1=V1.bstrval;

发送字符 m_comm.SetOutput(Colevariant (\"Hello\"); /*发送 “Hello” */ 3.3 注意

SetOutput方法可以传输文本数据或二进制数据。用SetOutput方法传输文本数据,必须定义一个包含一个字符串的 Variant。发送二进制数据,必须传递一个包含字节数组的Variant 到 Output 属性。正常情况下,如果发送一个 ANSI 字符串到应用程序,可以以文本数据的形式发送。如果发送包含嵌入控制字符、Null 字符等的数据,要以二进制形式发送。此处望引起读者注意,笔者曾经在此犯错。

4 VC++类CSerial

4.1 串行通信类CSerial简介

Cserial 是由MuMega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的一个免费的VC++类,可方便地实现串行通信。以下为该类定义的说明部分。 class CSerial { public: CSerial(); ~CSerial();

BOOL Open( int nPort = 2, int nBaud = 9600 ); BOOL Close( void );

int ReadData( void *, int ); int SendData( const char *, int ); int ReadDataWaiting( void );

BOOL IsOpened( void ){ return( m_bOpened ); } protected:

BOOL WriteCommByte( unsigned char );

HANDLE m_hIDComDev;

OVERLAPPED m_OverlappedRead, m_OverlappedWrite; BOOL m_bOpened; }

4.2 串行通信类Cserial 成员函数简介

1. CSerial::Cserial是类构造函数,不带参数,负责初始化所有类成员变量。

2. CSerial:: Open这个成员函数打开通信端口。带两个参数,第一个是埠号,有效值是1到4,第二个参数是波特率,返回一个布尔量。

3. CSerial:: Close函数关闭通信端口。类析构函数调用这个函数,所以可不用显式调用这个函数。 4. CSerial:: SendData函数把数据从一个缓冲区写到串行端口。它所带的第一个参数是缓冲区指针,其中包含要被发送的资料;这个函数返回已写到端口的实际字节数。

5. CSerial:: ReadDataWaiting函数返回等待在通信端口缓冲区中的数据,不带参数。

6. CSerial:: ReadData函数从端口接收缓冲区读入数据。第一个参数是void*缓冲区指针,资料将被放入该缓冲区;第二个参数是个整数值,给出缓冲区的大小。

4.3 应用VC类的一个实例 1. 固定式EBM气溶胶灭火系统简介

固定式EBM气溶胶灭火装置分区启动器是专为EBM灭火装置设计的自动控制设备。可与两线制感温、感烟探测器配套使用,当监测部位发生火情时,探测器发出电信号给分区启动器,经逻辑判断后发出声、光报警,延时后自动启动EBM灭火装置。为了便于火灾事故的事后分析,需对重要的火警事件和关键性操作进行记录,记录应能从PC机读出来;PC机能控制、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这些都涉及通信。本例中启动器采用RS-485通信接口,系统为主从式网络,PC机为上位机。具体的通信协议为:(1)下位机定时向上传送记录的事件;(2)应答发送,即PC机要得到最新事件记录,而传送时间未到时,PC机发送命令,下位机接收命令后,把最新记录传给上位机;(3)上位机发送其它命令如校时、启动、停止、手/自动等。 2. 通信程序设计 部分上位机程序

(1)发送命令字程序,代码如下 void CCommDlg::OnSend() {

CSerial Serial;

//构造串口类,初始化串行口 if (Serial.Open(2,9600)) //if-1 //打开串行口2,波特率为9600bps {

static char szMessage[]=\"0\"; //命令码(可定义各种命令码) int nBytesSent; int count=0; resend:

nBytesSent=Serial.SendData(szMessage,strlen(szMessage)); //发送命令码

char rdMessage [20];

if (Serial.ReadDataWaiting()) //if-2 {

Serial.ReadData(rdMessage,88);

//rdMessage 定义接收字节存储区,为全局变量// if ((rdMessage[0]!=0x7f)&&(count<3)) { count++;

goto resend }

if(count>=3)

MessageBox(“发送命令字失败”); }

else //if-2

MessageBox(\"接收数据错误\"); }

else //if-1

MessageBox(\"串行口打开失败\"); }

下位机通信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count 9 #define com_code 0x00 #define com_code1 0xff unsigned char buffer[count]; int po,year,month,date,hour; int minute,second,recordID ; int sum; main()

{ „

/*初始化串口和定时器*/ TMOD=0×20; TH1=0×fd; TR1=0×01; ET1=0×00; ES=1; EA=1;

/*待发送数据送缓冲区*/ buffer[0]=0×ff; //数据特征码 buffer[1]=count+1; //数据长度 buffer[2]=year; //年 buffer[3]=month; //月 buffer[4]=date; //日 buffer[5]=hour; //时 buffer[6]=minute; //分 buffer[7]=second; //秒 buffer[8]=recordID; //事件号 for(po=0;po}

/*发送中断服务程序*/

void send(void) interrupt 4 using 1 { int i; RI=0; EA=0; do {

for(i=0;i<=count;i++) {

SBUF=buffer[i]; //发送数据和校验和// while(TI==0); TI=0; }

while(RI==0); RI=0;

}while(SBUF!=0); //主机接收不正确,重新发送// EA=1; Return; }

5 应用总结

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选用的用VC++类实现的上位机和下位机的串行通信方法具有使用简单、编写程序方便的特点。经过半年多应用于EBM灭火系统的情况来看,该方法实现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的通信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Kate Gregory Visual C++6开发使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 何立民.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 3 马风格.VC控件与串行通讯.1999现代计算机,2000(4)

程序在初始化的时候,自动检测系统的串口是否存在或者被占用,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

在基于对话框的设计中,我们采用MSComm控件作为串口接口使用,但该控件没有提供检测所使用串口是否存在的函数,所以我们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如果使用了系统中不存在的串口(如,在有些笔记本中,COM1是不存在的),系统会异常,造成系统初始化不正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使我们的程序有更好的交互特性,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来实现这个判断。该代码仅供参考。该段代码一般放在OnInitDialog中。

HANDLE m_hCom;

CString com[2] = {\"COM1\", \"COM2\"}; CString str=\"\"; int cnt = 0;

for(int i = 0; i< 2; i++) { m_hCom = CreateFile(com[i],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FILE_FLAG_OVERLAPPED, NULL); // 这里的CreateFile函数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用来创建系统设备文件,如果该设备不存在或者被占用,则会返回一个错误,即下面的 INVALID_HANDLE_VALUE ,据此可以判断可使用性。详细参见MSDN中的介绍。 if(m_hCom == INVALID_HANDLE_VALUE) // 如果没有该设备,或者被其他应用程序在用 ******************* { str+=com[i]; // 记录下该串口名称,以备后面提示用 str+=\" \"; } else {

cnt = i + 1; // 如果存在,则记录下来。这里只记录了一个,也可以采用一个数组来记录所有存在串口; } CloseHandle(m_hCom); // 关闭文件句柄,后面我们采用控件,不用API }

if(cnt) // 如果串口存在,则执行相应的初始化(采用控件) { if(m_ctrlMscom.GetPortOpen()) // m_ctrlMscom是控件的一个实例 { m_ctrlMscom.SetPortOpen(FALSE); } m_ctrlMscom.SetCommPort(cnt); if(!m_ctrlMscom.GetPortOpen()) { m_ctrlMscom.SetPortOpen(TRUE); } m_ctrlMscom.SetSettings(\"4800,n,8,1\"); m_ctrlMscom.SetInputMode(1); m_ctrlMscom.SetRThreshold(RX_PKG_SIZE); m_ctrlMscom.SetInputLen(0); m_ctrlMscom.GetInput(); m_strComStatus.Format(\"COM%d, 4800, n, 8, 1\", cnt); m_ComSettting[0] = cnt-1; }

else // 如果不存在,则显示错误信息,而不进行串口操作,防止系统异常造成界面的初始化不完全 { AfxMessageBox(str+\"doesn't exist or is being used by other program\",MB_OK); m_ComSettting[0] = 0; m_strComStatus.Format(\"No COM can be used! Plesase check your hardware!\");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