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21-09-09 来源:小奈知识网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依据以上阐述,笔者在八年级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中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钻及求知欲、成就感非常强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色,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归纳问题集中讲授”的教学原则,尝试出高效课堂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 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布置的任务要由浅入深,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指导学生时要言简意赅,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首创精神。做好巡视监督工作,杜绝个别学生玩,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增加题目难度。 第二步:学生当众演示,教师全面辅导

学生自由学习了十几分钟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当众演示。借助黑板等教学设备向其他同学做示范性表演,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在知识教育方面有很大作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借助演示,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在软件教学上,此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学生演示时,教师应适时地提出共性问题或自己先行设计的题目,让演示同学操作解答。如果该同学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同学讨论后解答。讨论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教学相长,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能充分暴露学生的认识状况,使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这种方法信息交换频繁,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识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运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

教师事先应做好充分准备,对演示重、难点适时地加以必要说明,以引起学生的足够认识。

适当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维持好上课的秩序。

尽量由学生自己完成,实在不行的话,可由教师帮助同学们。 演示完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结论。 第三步:学生消化吸收,教师巡回辅导

演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掌握反馈情况,教师应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练习。就学生而言,学习中获得的感知必须多次重复呈现,才能促进理解,而理解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牢固掌握,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培养。通过练习不但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作风及审美能力。而且对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激发,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并注意“变式”的应用,使学生真正能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在完成作业期间,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工作,随时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这一步中,教师应注意: 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适中。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做作业时不能不管不问。 注意做好“两极”学生的帮扶工作。 第四步:学生最后总结回顾,教师布置作业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然后,教师布置适量的课下作业,真正使学生做到既会做又会说。

综上分析,在这四步教学中,少了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多了教师重点的指引;少了学生“机械式”的学习,多了“随心所欲”的操作。软件四步教学法,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构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复习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讲评课:“自纠、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1.自纠——公布答案,自纠错误

教师简要分析考试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发下试卷后学生先自主改错,教师公布答案后,学生对照答案查看自己的改错情况(限时)。教师将阅卷过程中统计出的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 2.合作——错题解剖,组内交流

小组内将分配到的错题深入解剖,从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总结已知条件、分析存在陷阱、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准备展示。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老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本世纪进行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符合新时期课堂教学规律,是一定时期内遵循和落实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有机结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其内涵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目的——高效 单位时间里,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低耗,学生学的东西又好、又快、又多,教书育人。

二、课堂教学的理念是和谐的

和谐是从教学策略的高度对课堂教学提出的理念。即对教学环境、师生情感、课程设计、班级风气等方面的综合描述。

(一)教学环境是和谐课堂的“土壤”。这个“土壤”的培育,关键在班主任。培育良好的“土壤”,主要包括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及兴趣、班级纪律、班级环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良好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行习惯等)。

班级管理能力——特指教师指导和带领班集体、实现教育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环境、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能力。

1.设计教学环境——指为学生提供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

①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室内整洁、座列井然、光线柔和、挂贴图画、摆放花草。

②和谐的人际环境——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团结友爱,文明班风。

③健康的舆论环境——图书、广播、电视等渠道的信息要健康,适合学生的兴趣。

修养:掌握优化环境的原则——教育性、科学性、激励性。 2.选拔培养学生干部——选好班主任的助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①细致考察,准确选拔——德才兼备。

②委以重任,合理使用——量才而用,充分信任,大胆使用。 ③科学指导,精心培养——大胆使用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群众监督与严于律己相结合,因人制宜与统一要求相结合。

修养:更新人才观——树立“德、识、学、才”兼备的人才观。 开拓创新精神——开放型与创新型相结合。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坚持“一分为二”

3.组织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对于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①科学地确定活动内容——时政性活动、知识性活动、趣味性活动、娱乐性活动、考察性活动、综合实践性活动等。

②周密地安排活动计划——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等都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③有效地指导活动实施——积极发动、指挥实施、做好总结。 修养:充分认识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把握班级活动的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2异步性原则3愉悦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实践性原则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之间关系和谐、班集体内聚力强是教师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结友爱的精神。②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互助精神。③促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友好合作。④指导班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⑤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修养:①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意义

②掌握指导学生合作的原则:平等原则、互利原则、共进原则、团结原则

③熟悉指导学生合作的方法,强化合作意识树立共同目标,了解学生特点,注重榜样作用。

(二)师生情感主要指教师的爱和教师对学生情的投入。教师的爱是和谐课堂的阳光,阳光普育禾苗壮;教师的情是和谐课堂的水,水到

渠成。亲其师,信其道。以爱育情(学生)、以情养德、以德促智、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师德素质,主要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中所应具备的行为品德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等。

1、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心理倾向。 ①善心——善良之心(人人平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②爱心——仁爱之心(爱事业、爱学生、爱同事、爱家庭) ③真心——真诚之心(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真诚的对待事业、对待学生)

④耐心——爱学生要持之以恒,看学生的发展,不是就学生一时一事的好坏而定其品行与学业。

⑤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更细心、细致,既发现不足,又发现闪光点。发现闪光点比发现不足更重要。

修养:人格完善——敬其师,信其道。

2、品德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 ①爱党爱国爱事业——以人为本,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进步着想。

②健康的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用的美好的化身让学生感受真善美。

③维护和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尊重支持。 ④以主人翁的态度配合家长做好学生工作、学校工作。 ⑤公正、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弃。

⑥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规范。

修养: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扎实、系统、精湛的专业学科知识。 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为人诚实,对人热情,尊重他人,胸怀坦荡,言行一致,不卑不亢,冷静理智。

3、行为习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和习惯行为。

①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②语言规范——普通话、文明话、语言美、宽厚谦和。 ③行为规范——听、说、读、写、看、举止、穿戴、示范性。

④表情自然——手、面部、眼睛„„教师的表情无小事,处处都是情。

修养:身正是范——正人先正己,与学生交朋友。

(三)课程设计是和谐课堂的种子,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三类课程:国家、地方、校本 三者之间的关系——圆的理论 圆心——中心课程——国家课程

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两条腿走路,双轨运行。

(四)良好的班风是和谐课堂的保证。团结一致才能得胜利。良好班风的建立,关键在人际关系。

三、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进行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总和。教学艺术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基础、学生情绪等条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和谐课堂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思维对话。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思维对话即智力技能,又叫智力活动,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内进行的、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度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通过学习而形成。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其心理成分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

维,其中以思维为主要心理成分。思维对话是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包括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解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进,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成了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我们教科研部门和一些学校,早在几年前就有效教学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下面介绍的“355”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就是近年来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新策略目的是改变以往教学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将“355”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简单解读如下:

一、新策略努力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

“355”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中的“3”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即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目标,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育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是促进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的初步达成。努力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领者、帮助者,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使师生不再圄于教材的学习内容,大胆拓展学习资源,让小课堂联系大社会,扩大学生的新视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获得结论,自主实践形成能力,自主评价体验成功。

三是力求新的教学手段、方式的应用。即运用学案导学,达到先学后教;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知识呈现方式和课堂教学容量、节奏的变化,在大容量、快节奏、直观形象中提高效益;使用以学生展示、交流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参与程度、教师的指导情况来评价教学、评价质量。

二、新策略强调课堂教学突出“五个贯穿始终”

一是情感教育贯穿始终。爱是教育的精髓,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平等和相互尊重,使课堂洋溢着爱的暖流,充满着爱的智慧,形成真诚面对、友爱互助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是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精心研究“探究与体验”的内容、时机和方式方法,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是展示交流贯穿始终。在课堂中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与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意识,实现学习目标、自身价值和自我激励。 四是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及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悠闲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和技能。

五是能力培养贯穿始终。落实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努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积累经验,形成能力。

三、新策略强调课堂教学突出五个课堂教学环节

一是前置预习。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预习,发现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通过老师课前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抓住课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生成本课的学案和达标检测题目。学生预习采取个人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即个人预习针对文本中所有问题进行学习,夯实基础,对于个人学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提交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小组一般为6-8名成员,按学生学习程度划分),经过集体讨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后提交课堂由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为保证此一环节的顺利实施,教师要提前作好学案,并在上课前下发,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不致钻牛角,走入死胡同。另外进一步放开课下和自习课学习空间,给予学生自由讨论学习问题的自由。

二是展示疑难。在学生预习、小组合作预习的基础上,把每个小组讨论出的疑难问题按基础知识、情感结构、思路线索等方面分类整理,从中归纳确定课堂学习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发展目标。

三合作探究。课堂研讨是教学中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具体方式是先小组内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小组中水平高的同学合作解决,再有疑惑提交班上,同其他小组的同学一块探讨、交流。

四点拨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教师逐项检验讨论效果,参与讨论,对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引导,指导全班学生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生成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全面理解和把握,全面落实课堂学习目标。

五是达标检测。教师提前根据课文重点,分别从基础知识、情感目标、能力提升等方面设计达标检测题,在课上学习指导完成后当堂进行,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在下一节课下发学案前进行补偿。在完成达标检测、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先下发的下节课的学案,开始下一课的预习工作。

为保证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任课教师还应该注意,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加强学生预习的指导,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展示环节注意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全体学生都参与,一个也不能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