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工程水土保持初步设计

2022-12-21 来源:小奈知识网


12 水土保持设计

12.1 总则

12.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工程在项目建设与施工过程中,由于基础开挖、修筑道路、平整土地、修建地面建筑物、弃渣及料场开采等原因,将对项目区原有的地貌和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扰动地表结构,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依据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及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50433-2008)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文件并进行审查。本阶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进一步确认方案阶段对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坝区枢纽工程部分)中有关水土保持工程评价结论的基础上,根据本次主体工程的平面布置、设计工艺、施工方法与工艺,复核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置;并对因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诱发的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措施设计;复核水土保持工程量、治理进度,深化措施设计,进行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通过本次设计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程的安全生产运营;同时,通过水土保持设计的实施使工程建设区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及潜在危险得到有效遏制或基本治理,使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 12.1.2设计依据 12.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49号,1991年6月29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第77号,2003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主席令第74号,2002年8月29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主席令第88号,1997年8月29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

1

1日颁布);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6月10日颁布);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家主席令第86号,(2004年8月28日修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主席令第17号,1998年4月29日修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98年修订)。 12.1.2.2部委规章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发布,2005年7月8日水利部令第24号修改);

(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颁布);

12.1.2.3 规范性文件

(1) 《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第89号);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利部,水建管[2003]79号);

(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8号,2000.11.16); (4)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水保[2004]165号);

(5)《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财综[2004]21号);

(6) 《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保[2003]202号); (7) 《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函[2002]154号);

(8)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2005年6月17日);

(9)《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吉政发[1999]30

2

号);

(10)《吉林省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吉林省物价局、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1995年4月25发布)。 12.1.2.4 规范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50433-2008);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08);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996);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 T15372-1995);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9)《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 (10)《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3]67号); (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1-6~95); (12)《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定》(DL/T5088-1999); (13)《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 (1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15)《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 12.1.2.5技术资料及文件

(1)《***水利枢纽工程(一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 (2)《***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3)《关于报送***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报告》(水设总[2007]665号)。

12.1.3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12.1.3.1 设计深度

本次水土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相同,为初步设计深度。 12.1.3 .2 设计水平年

3

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的基建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即开工后的第四年。

12.1.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08)及已批复的《***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中的设计成果,坝区枢纽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建设类一级。

12.1.5设计主要任务

***水利枢纽工程由坝区枢纽工程、防护区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坝区部分进行水土保持设计。

根据主体工程可研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结论,对上一阶段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结论性意见及内容进行复核,并深化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12.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2.2.1项目概况 12.2.1.1 工程地理位置

***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东南20km,松花江流域第二松花江干流下游河段,距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口处约60km。 12.2.1.2工程任务

***水利枢纽工程(一期)是以吉林省西部地区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供水为主,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发电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12.2.1.3 工程规模与特性

●工程名称:***水利枢纽工程(一期); ●工程地点:吉林省松原市; ●工程性质:新建;

●工程规模与等级:大(1)型、Ⅰ级;

●总装机容量与机组台数:总装机容量为27.6MW,共四台机组; ●多年年均发电量:1.1×108kW·h; ●施工工期:总工期42个月

●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含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620.62×104元。

4

12.2.1.4 项目组成及布置

***水利枢纽工程由坝区枢纽工程、防护区工程和输水工程组成。

坝区枢纽建筑物布置自左至右分别为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电站、溢流坝、土坝;引水灌溉系统布置在左岸,建有渠首闸,闸后接输水干渠;库区左岸设置防护堤和强排站。

本阶段根据主体工程的平面布置、设计工艺、施工方法等对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项目分区进行了复核后:

(1)本次设计中将新增加的交通道路与方案中的进场公路和临时道路合并,根据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原则进行单独分区,增加为交通道路区。

(2)为减轻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经施工组织优化设计,主体工程开挖料基本全部利用,不需布置永久弃渣场,但需增加4处临时性的暂存场。故本次设计增设暂存场区,取消弃渣场区。

(3)将施工临时占地区改为施工临建区。

项目组成(坝区枢纽工程部分)详细内容见表12.2-1。

5

表12.2-1 ***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组成表(坝区枢纽工程部分)

项目名称 1、坝 区 主体工程 2、枢纽管理区 1、粘土料场 2、砂砾料场 料场 3、混凝土粗骨料场 4、块石料场 1、#I暂存场 2、#II暂存场 暂存场 3、#III暂存场 4、#IV暂存场 1、炸药库 2、左岸临建 3、左岸上游临建 施工临建 4、左岸供水系统 5、右岸供水系统 6、枢纽临时施工区 7、转运站 1、永久道路 交通道路 2、临时道路 位于一期上游横向围堰内侧 位于一期下游横向围堰内侧 左岸上游1.3公里处山沟 机械修配厂、 汽车修配厂、供风、金结安装场地、木材库、房建材料库、生活资料库等 混凝土拌和系统、细骨料筛分冲洗厂、水泥库、左岸临时堆料场 布置在混凝土拌和系统上游侧 布置在右坝头外侧153m高程处 一、二期围堰内施工场地 七家子转运站 310国道至左岸坝头公路 左岸下游环向公路 生活区及厂区内部公路 上游围堰公路→混凝土拌和系统→B1料场→炸药库公路 右岸上坝公路右岸下游环向公路等 B5、B6料场 (商品料场) C1、C2料场 (商品料场) 位于一期上游横向围堰外侧 位于一期下游横向围堰外侧 项目组成 土坝、溢流坝、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厂房 办公综合楼、永久生活区及生产管理机构、其他附属建筑 A1粘性土料场 B1料场 12.2.1.5 施工组织与工艺

a) 施工组织

1)施工进度与施工时序

6

***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期分为施工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工程总工期为42个月,施工准备工期从第一年7月初开始至第一年10月末结束;主体施工期从第一年11月初土坝土方开挖起至第三年12月末,首台机组第三年12月末发电,首台机组发电工期为26个月;工程完建期为12个月。

主体工程施工程序:首先进行一期导流围堰的施工,在一期围堰的维护下,进行厂房工程、混凝土溢流坝工程、门库及取水段、混凝土重力坝及左岸一期土石坝段的施工;待左岸主体建筑物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坝顶具备通车条件后,进行右岸二期导流围堰的施工,在右岸二期基坑内,修建右岸二期土坝工程,期间采用左岸混凝土溢流坝段过流;当右岸二期围堰具备挡水条件后,利用右岸二期围堰蓄水发电,将厂房进水口下闸,进行厂房内机组安装调试工作,第一台机组安装完成后,将溢流坝段泄水闸关闭,蓄水发电。

2)施工交通运输 (1)对外交通

***水利枢纽工程对外交通非常便利,有长春-白城铁路及302国道在坝址左岸通过。长白铁路七家子站到坝址距离6.7km,具备设置施工货物转运站的技术条件。302国道到坝址距离2.5km。

从七家子火车站至坝址全程采用公路运输,现有国家一级公路(302国道)可以利用。本工程对外永久交通公路总长6.7km,其中利用段长2.2km,新建段长4.5km。场外临时交通中需新建七家子转运站至302国道段,长2.0km。302国道到坝址需修永久道路2.5 km。

对外永久交通公路里程见表12.2-2。

表12.2-2 永久对外交通一览表 单位:km

运输方式 区间 松原市 - 七家子 七家子 - 302国道 302国道 - 坝址 小 计 松原市 - 坝址 小 计 合 计 利用段 21.00 2.20 23.20 21.00 21.00 44.20 新建段 2.00 2.50 4.50 2.50 2.50 7.00 备注 铁 路 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 联合运输铁路、公路 运公输路(2) 场内交通

7

场内交通主要解决施工期场内交通运输、联接施工辅助企业、仓库、内部各工区、弃渣场、当地材料产地、各生产生活区之间的交通,并与外部交通相衔接。场内均选用公路运输方式,需要修永久公路1.90km,临时施工道路5.9km,详细内容见表12.2-3。

表12.2-3 场内交通道路一览表 单位:km

性 质 永久公路 名 称 生活区及厂区内部公路 左岸下游环向公路 小 计 上游围堰至B1料场公路 至炸药库公路 临时道路 混凝土系统至下游围堰公路 右岸上坝公路 至二期围堰戗堤砂土料场公路 小 计 合 计 里 程 1.00 0.90 1.90 2.50 0.20 0.50 0.30 0.50 4.00 5.90 等 级 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 (3)施工场地布置

本工程枢纽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坝址区内河谷底宽为2935.0~3025.0m,河谷两岸地形不对称,坝址两岸低矮,右岸分布大大小小的波状砂丘,地形波状起伏,场地布置困难,左岸坝头及其上下游地形坡度平缓,高程均在10年重现期洪水位以上,是比较理想的施工场地,并且本工程主体主要布置在左岸。根据施工总布置原则和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主要施工临建设施布置在左岸台地。

(4)施工用水用电

枢纽施工用水及消防用水采用河水,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

施工用电枢纽部分左岸从坝址附近的66kV农前甲乙支线接入经工地变电站降压后使用,右岸从附近10kV农网引入电源经工地变电站降压后使用。

(5)施工导流方式

施工导流采用两期两段施工方案,其主要施工程序为:一期束窄河床导流,主要施工重力坝段、溢流坝、厂房及部分土坝段;二期通过完建的16孔溢流坝导流,施工剩余土坝段。

b)主要施工工艺 (1)土坝施工

8

土坝为粘土均质坝,土坝工程包括基础清基、地基振冲处理、坝壳料填筑、反滤层铺设、碎石垫层铺设、块石护坡、坝顶路面及混凝土防浪墙浇筑等。

基础清基:采用88kW推土机推土集料,3.0m3挖掘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弃料至暂存渣场。

土坝填筑料取自A1土料场,采用12t羊脚碾配合74kW拖拉机压实,局部采用2.8kW蛙式夯夯实;反滤料来自砂砾石料场,采用人工铺筑。碎石垫层材料、块石护坡石料均外购,分别采用人工铺筑砌筑。

地基振冲桩:填料取用暂存渣场采用3m3挖掘机挖装20t自卸汽车运输,平均运距1.5km;采用25t起重汽车吊75kW振冲器造孔,1.0m3轮胎式装载机向孔内填充砂砾料,边填边振实。

混凝土防渗墙:采用冲击钻配合液压抓斗机成槽,泥浆搅拌机制浆固壁。混凝土取自上游左岸混凝土加工厂,水平运输采用3m3混凝土搅拌车运输,通过溜槽入仓,1.1kW振捣器振捣。

弃料压重:采用3m3挖掘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运距1.5km。压实采用74kW拖拉机压实,局部采用2.8kW蛙式夯夯实。

(2)电站厂房、重力坝、门库及溢流坝施工

电站厂房、重力坝、门库及溢流坝施工包括土石方开挖、帷幕灌浆、固结灌浆、混凝土浇筑、机电设备安装及金属结构安装等。

土方开挖采用88kW推土机集渣,3m3挖掘机挖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暂存渣场堆存。石方开挖采用YQ-100型潜孔钻,辅以手风钻钻孔爆破,88kW推土机集渣,3m3挖掘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暂存渣场。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灌浆法,水泥取自水泥仓库,150型地质钻机钻孔,中压泥浆灌浆泵灌浆;电站厂房、重力坝、门库及溢流坝固结灌浆水泥取自水泥仓库,中压泥浆灌浆泵灌浆。

混凝土浇筑:采用10t自卸汽车载3m3混凝土罐运至重力坝工地,再采用高架门机吊混凝土罐进行浇筑,坝址上下游各布置一台MQ540/30型高架门机。凝土浇筑采用10t自卸汽车载3m3混凝土罐运至重力坝工地,再采用高架门机吊混凝土罐进行浇筑,坝址上下游各布置一台MQ540/30型高架门机垂直运输采用W-4履带式起重机吊罐入仓,1.1kW振捣器振捣。

9

(3)料场开采方式

土料场开采:覆盖层用132kW推土机推至料场边缘堆放,有用层土料采用3m3轮胎式装载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

砂砾料场开采:覆盖层采用132kW推土机推至料场边缘堆放,有用层采用132kW推土机集堆,3m3轮胎式装载机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至砂石冲洗筛分系统。

C)料场规划与开采

本工程所需的当地建筑材料主要有块石料、混凝土骨料、反滤料、土料及碎石料。土料主要用于土坝坝体的填筑,块石料、反滤料及碎石料主要用于大坝、厂房及围堰的防护,混凝土骨料用于主体及临时工程的混凝土工程。

(1) 粘性土料(A1)

本工程所需土料为土坝粘土填筑61.84×104m3,考虑在开采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损失,需要开采土料76.39×104m3。

A1粘性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 距坝址3.5km,无用层厚度(含扣除层)0.6 m,无用层体积16.4×104m3。有用层厚度为0.7~9.6m,有用层储量为254.2×104m3,是设计均质土坝的3.8倍。该料场占地均为耕地,占地面积为37.37×104m2,为主要开采料场。

土料场需开采量76.39×104m3,覆盖层清除量10.85×104m3,占开采量的14.0 %。

(2)砂砾料(混凝土细骨料、反滤料和振冲料)

本工程所需砂砾料为混凝土细骨料约为17.06×104m3(自然方),反滤料11.10×104m3,需要开采砂砾料28.16×104m3。

B1料场位于河流左岸,距坝址3.0km,无效层体积78×104m3,有用层厚度14.0~19.5m。料场占地为耕地,占地面积6.410×104m2,有用层稳定,储量丰富,适宜机械开采,有乡道通往坝址区。

根据所勘察的各个料场的质量、储量、开采条件等方面比较分析,选定B1砂料场为本工程的主要开采料场。砂料场需开采量28.16×104m3,覆盖层清除量3.55×104m3,占开采量的12.59 %。

(3)混凝土粗骨料场

本工程所需砂砾料为混凝土粗骨料约为34.89×104m3(自然方)。混凝土粗骨料

10

场由两部分组成,即 B5料场和B6料场,这两个料场均为商品料场,因此,不作水土保持设计。

(4)块石料场

本工程共需块石料为64692m3(自然方),碎石垫层料为52184m3(实方)。块石料场由两部分组成,即C1块石料场和C2块石料场,这两个料场均为商品料场,因此,不作水土保持设计。

d)暂存场

暂存场共设四处,即#I、#II、#III、#IV暂存场。#I暂存场位于一期上游横向围堰迎水侧,堆渣量40.58×104m3(堆方);#II暂存场位于一期下游横向围堰下游侧,堆渣量25.10×104m3(堆方);#III暂存渣场位于一期上游横向围堰基坑内侧,堆渣量10.00x104m3 (堆方);#IV暂存渣场位于一期下游横向围堰基坑内侧,堆渣量13.00×104m3 (堆方)。各暂存场特性见表12.2-4。 表12.2-4 暂存场特性表

名 称 #I暂存场 #II暂存场 #III暂存场 #IV暂存场 合 计 占地面积 (hm2) 7.43 5.64 2.43 4.20 19.70

顶高程 (m) 140.86 139.45 140.86 139.45 暂存量 (堆方)(104m3) 40.58 25.10 10.00 13.00 88.68 堆 高 (m) 5.46 4.45 4.12 3.10 占地类型 河滩地 河滩地 河滩地 河滩地 e)土石方平衡及流向

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53.91×104m3(自然方),土石方填筑总量为263.01×104m3(实方)。设计利用量为147.15×104m3(自然方),其中直接利用量为64.64×104m3(自然方),弃渣量8.17×104m3(松方)。开挖料主要用于围堰填筑、土坝基础冲坑回填料及主体工程开挖后的回填。

经过土石方平衡计算,本工程利用土石方主要来源于围堰、厂房、溢流坝、重力坝的开挖料。其中能够利用部分,直接挑选利用。不能直接利用部分在暂存场堆放。

11

为减少围堰拆除和基坑开挖料的占地,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过多的影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源,在本阶段设计中经施工组织设计论证,二期围堰基础开挖及拆除不能被直接利用部分被用于加宽土坝上游弃料压重平台,该部分用料量为8.17×104m3 (堆方)。故本次设计不设置永久弃渣场。

本工程设四处暂存场,堆渣总量为88.68×104m3 (堆方),占地均为河滩地。 土石方平衡及流向见表12.2-5,土石方流向框图见图12.2-1。

12

表12.2-5 坝区枢纽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m3

设计利用部位 开挖 部位 项目 土方 自然方 一期 围堰 二期 围堰 直接利用 自然方 二期 围堰 二次倒运 自然方 弃料 压重 不碾压 (二次) 自然方 弃料 压重 碾压 (直接利用) 自然方 弃料压重 碾压 (二次) 自然方 一期围堰后冲刷填料 二次 倒运 自然方 二次倒运 自然方 重力坝 溢流坝段回填 二次倒运 自然方 厂房及 开关站 二次倒运 自然方 松方 堆方 弃渣量 暂存场 石方 自然方 直接利用 自然方 土坝 土方 石方 土方 石方 土方 石方 土方 石方 土方 石方 土方 石方 土方 石方 95684 1621 414065 52000 218348 317369 268836 931 73354 74200 9837 12843 304848 12843 1621 52000 127931 6708 95684 21498 13797 193576 1471492 931 32968 74200 9837 109217 90417 3402 81746 81746 127260 2156 145259 69160 290403 225347 8922 18350 886856 重力坝 溢流坝 15458 21527 厂房 门库 一期围堰 147936 147936 二期围堰 合计 1539088 13

图 12.2-1 土 石 方 流 向 框 图单位:10 m43挖方量:153.90(自然方)土坝土方 9.56石方9.560.1612.79利用量:147.15(自然方)一期围堰弃渣量(松方)重力坝溢流坝土方 41.40石方 7.3041.407.303.299.831.2841.400.0929.59土方 0.16石方 0.090.160.0912.79二期围堰弃料压重厂房土方 52.00石方 7.4252.007.420.34重力坝土方 21.83石方 0.9821.839.831.55门库溢流坝土方 31.74一期围堰石方 1.2829.5920.742.15土方 26.88二期围堰石方 厂房8.178.17说明:弃渣量8.17×10 m (松方),经施工组织优化设计,该部分弃渣被用于加宽土坝上游弃料压重平台。43

14

f)工程施工占地

据施工总布置图和施工征地图复核,确定本工程施工总占地159.37hm2(不含水库淹没面积),其中永久占地82.37hm2,施工临时占地77.00 hm2。详细内容见表12.2-6。 表12.2-6 施工占地面积表 单位:hm2

防治分区 项目建设区 主体工程区 料场区 暂存场区 施工临建区 交通道路区 小计 永久 耕地 4.52 43.78 9.3 57.60 林地 5.34 5.34 河滩地 19.43 19.43 小计 29.29 43.78 9.30 82.37 耕地 27.89 11.00 38.89 林地 12.72 12.72 临时 河滩地 19.70 5.69 25.39 小计 19.70 46.30 11.00 77.00 12.2.2项目区概况 12.2.2.1地形与地貌

项目区地处松辽平原之松嫩平原的东南部。在差异性升降运动等新老构造控制作用下,形成以台地为代表的剥蚀堆积地形和以岗地漫滩为代表的堆积地形两大成因类型。而河流侵蚀与堆积、风蚀与风积等近代地址作用则塑造了目前的地貌形态,由此构成了本区的冲洪积、湖积~冰水堆积平原(地面高程200m~293m),冲积湖积平原(地面高程160m~200m)和河谷平原(地面高程130m~160m),三个明显阶梯。 12.2.2.2 地质

坝址区地层以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主,下伏白垩系下统姚家组夹粉砂岩薄层的泥岩。主要岩性结构:壤土、中砂、砾质中砂等组成。 12.2.2.3气象水文

第二松花江流域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四季气候变化明显,主要特征是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润短暂,秋季多晴爽天气,冬季寒冷漫长。多年平均气温4.5℃,多年平均降水量418.6mm。降水年内区别大,多集中在6月~8月,为全年总降水的70%。区内年无霜期134天。年均日照时数为2767.4小时。因季风影响,据统计,风速≥5m/s的天数一般为68~120d,且多发生在春季。瞬时风速≥17m/s的天数一般可达19~85天之多。可见大风频繁,风力作用普遍而强烈。

15

12.2.2.4土壤与植被

a)土壤

本区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松辽沉降带,有具厚的新生代地层沉积在盆地内部。分布面积最大的疏松沉积物,是上更新统(Q3)的黄土状亚砂土,其上发育为黑钙土或淡黑钙土。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碱土(含盐土)、沼泽土及风沙土。

黑土、黑钙土及草甸土多分布在中北部的微起伏低平地和西部的丘陵地区。碱土(含盐土)多分布与前郭、乾安两县的闭流泡沼沿岸。沼泽土多分布于岗间洼地、湖泡边缘及沿江低洼地段,分布面积较少。风沙土主要分布在前郭、扶余二县河流沿岸、乾安县西南部古河阶地和滨湖地区。

b)植被

植被类型主要为沼泽化草甸植被和草原植被,林草植被覆盖率30.93%。自然林木较少,除少量榆树、山杏等木本植物外,均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沙生植被等。主要植物有:羊草、狗尾草、风毛菊、罗布麻、禾豆草、小叶障、野麦草、芦苇、三棱草、碱蓬、碱蒿、榆树及山杏等。人工植被包括森林植被和农田植被,森林植被有农田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及疏林地,主要分布在农田防护带、沙岗、泡沼和村屯周围,农家庭院和道路两侧。

12.2.2.5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a)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项目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项目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也存在程度不同的水蚀现象。松原市总土地面积21089.4km2,由于气候、土壤、地貌、地表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所致,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428km2,占松原市总土地面积的30.5%,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407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63.3%,中度流失面积1411.9km2,占21.96%,强度流失面积946.1km2,占14.72%。在水土流失类型中,风蚀面积6192.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96.3%;水蚀面积235.3km2,占3.7%,详见表12.2-7。

16

表12.2-7 松原市水土流失面积表 单位:km

分类分级 单 位 扶余县、宁江区 前郭 长岭 乾安 合计 轻 度 7.5 71.7 30.5 109.7 水 蚀 中 度 3.5 48.4 61.2 113.1 强 度 0.9 11.6 12.5 小 计 11.9 131.7 91.7 235.3 轻 度 601.9 961.0 975.2 1422.2 风 蚀 合 计 中 度 285.6 294.9 520.9 197.4 强 度 9.1 349.1 575.4 933.6 小 计 896.6 908.5 2

1605.0 1736.7 2071.5 2163.2 1619.6 1619.6 6192.7 6428.0 3960.3 1298.8 项目区东部以微度~轻度风力侵蚀为主,西部以中度~强度风力侵蚀为主。中度风蚀区集中分布于沙丘覆盖平原和湖积平原及扶余县南部第二松花江沿岸,在湖泡周围有部分中度水蚀区,湖泡周边为大面积的盐土、盐渍化土壤,地表松软、植被稀疏、土体裸露;强度风蚀区,集中分布于沙丘覆盖平原,地貌为平缓的垄状河岗及网间风蚀洼地,仅生有极稀疏的黄柳、沙蒿、沙蓬等沙生植物,沙岗可见链状沙丘,岗间多风蚀洼地,此区土沙移动强烈,春季大风季节,形成沙暴,该区耕种十分困难,农田易遭到严重风害,造成毁种,对农牧业生产威胁较大。

库区以南为水力侵蚀区,其主要特点:微度侵蚀区一般地面平坦,坡度小于2 º。大田作物给地面以最大程度覆盖,植被盖度70%~80%,地表径流冲刷极轻;轻度侵蚀区一般位于分水岭向河谷过渡台坎区域,地面稍陡,坡度5º左右,面蚀程度比台面加重,局部可见浅沟产生;中度侵蚀区位于支流切割较重的台地区域、台地表面波浪起伏,面蚀严重,土壤亚表层出露台坎侵蚀沟发育,地面切割;强度侵蚀区地表裸露,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缓坡台地多为农田耕地,径流冲刷严重,表土扒皮。

b)水土流失主要因素 1)风力因素

松原市水土流失以风力侵蚀为主。全年大风天数平均在35天左右,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最大风速达24m/s,平均风速3.5m/s。松原市位于吉林省西部风沙干旱地区,地形平滩开阔,形成较强风蚀现象。

17

2)降雨因素

主要为暴雨产生的高强度径流侵蚀地表,同时也由于暴雨雨滴的动能对地表的击溅作用加剧了侵蚀过程。项目区内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局部暴雨产生坡洪,冲刷力较强,造成水土流失。

3)地形地貌及植被因素

项目区第二松花江沿岸多为沙丘及半干旱冲积平原,植被稀少,为风蚀及水蚀造成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

c)水土保持现状

松原市和前郭县、扶余县、乾安县、长岭县先后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机构,针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制订水土保持规划,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并通过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封山育林、保护现有植被、禁止陡坡开荒等措施,使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近年来,针对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编制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监督和竣工验收,有效地控制了本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水土流失。

通过工作实践,松原市形成了以“三项制度”和“三个机制”为框架的管理模式。“三项制度”,即制定了《西部治碱工程乾安市盐碱化草原治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西部治碱工程乾安市盐碱化草原治理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资金管理实行报账制度。“三个机制”,第一是联管制,第二是承包制,第三是股份制。对已治理的盐碱化草原,采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经营。截至2006年底,松原市共建设生态项目45项,完成投资5.1亿元。完成草原“三化”治理20×104hm2,占全市“三化”面积的66%。西部治碱工程项目区内的农民人均收入比治理前增加160元左右。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任务111900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000hm2,占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的24.1%,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d)水土流失治理经验

松原市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主要措施有土地整治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及坡面拦蓄工程等。

林业是松原市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屏障,一方面在荒山、荒坡及“四旁”植树种草,加大国营林场造林力度,另一方面发展草原在松原市的优势条件,大力开展人

18

工种草,认真实行封山禁牧政策。 12.2.2.6社会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现状

a)社会经济状况

松原市下辖一区四县,分别为宁江区、长岭县、前郭县、乾安县、扶余县。松原市幅员总面积21089.4km2,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1.8%,2004年末总人口280.78万人,国民生产总值284.7亿元,分别占吉林省总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和8.9%。

2004年末耕地面积10253.1km2,占吉林省耕地总面积的19.0%。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511.8万,单产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6.8亿元。

b)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松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松原市总幅员面积21089.4km2,其中耕地面积为10253.1km2,林地面积为2736.4km2,草地面积3749.7km2,林草植被覆盖率30.76%。松原市土地利用情况见表12.2-8。 表12.2-8 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经济果木林 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水域 交通用地 为利用土地 合 计 面积(km2) 10253.1 2736.4 36.7 3749.7 982.6 1506.5 347.6 1476.8 21089.4 占总面积的比例(%) 48.62 12.98 0.17 17.78 4.66 7.14 1.65 7.00 100.00 12.3 水土流失预测

12.3.1新增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复核

本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区域主要为工程施工区。该区的水土流失是工程施

工挖损地表及占压地表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工程施工期间。在不同施工阶段,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也不同。

19

12.3.1.1工程施工期

本阶段根据主体工程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对新增水土流失因素作进一步分析。 1)施工初期:主要包括施工临建设施施工、交通公路修建等。首先将进行施工场地平整,然后进行部分土方的开挖及回填和垃圾清运工作。由于地表扰动、地面覆盖物被清除,大面积的土地将完全暴露在外,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道路的施工区域呈线形分布,挖填方量较小,一般土方都沿道路堆放,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土建施工期:水库坝基开挖、基础处理和坝体填筑,建(构)筑物的建设,施工材料运输、土石方外运和回填量均很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3)机组安装及测试期:该时段对地表的挖填扰动全部结束,土建施工期的临时堆土、石料及设备材料均已清理运走,该时段仍有少部分裸露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流失强度已大大降低。施工结束后,将土方回填,平整土地,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12.3.1.2 自然恢复期(运行初期)

本工程建成后,大部分区域被建筑物、地坪、道路所占压使用,裸露的土地采取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施工临建区采取了土地整治措施后恢复植被,交通道路设置了完整的排水系统,两侧进行绿化。料场采取了工程与植物措施防护,占用耕地的进行复耕。运行期人为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很小,工程建设区域范围内水土流失将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因素将以自然因素为主。 12.3.2 水土流失预测基础复核 12.3.2.1 预测时段复核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50433-2008)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08),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将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运行初期)两个阶段是合理的。本阶段工程工期42个月,故建设期预测时段为42个月。自然恢复期(运行初期)1年。 12.3.2.2 预测范围及单元复核

预测范围为项目的责任防治范围,依据主体工程设计的建筑物布置、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对方案中预测单元复核,并进行修正和完善。复核后将项目区划分成5个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即主体工程区、料场区、暂存场区、施工临建区及交通道路

20

区。

12.3.2.3 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50433-2008)规定,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如下:

(1)扰动地表面积的预测

扰动原地表和占压植被情况的预测,依据主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总布置,调查工程经过地段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等植被的程度和面积分别进行统计、量算、预测。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的预测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预测,依据施工总布置,结合实地调查计算。 (3)弃土、弃石、弃渣量的预测

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经统计分析开挖量、回填量与弃渣量的关系,预测可能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渣量。

(4)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通过实地勘察,结合施工总布置,利用地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依据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扰动情况,了解废弃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堆放位置和形式,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侵蚀量,根据各年新增的侵蚀量,求得项目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运行初期)的侵蚀总量。对建设过程中扰动的地表,在自然恢复前,将逐年侵蚀量达到自然覆盖后的允许侵蚀量为止。自然恢复后,不再计算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该项目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不同程度的水力侵蚀。原生地表土壤侵蚀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WS0F0iM0Ti…………………………………………………………………………………………(12-1)

i1n对于扰动地表,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不同时段、扰动形式和程度不同,其侵蚀模数亦不相同。因此扰动地表土壤侵蚀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WS1F1iMS1Tii1n…………………………………………………………………………………………

(12-2)

21

新增土壤侵蚀量按下式计算

WSWS1WS0………………………………………………………………………………(12-3)

公式中:

WS0_____原生地面土壤侵蚀量(t); WS1_____扰动地面土壤侵蚀量(t); WS_____新增土壤侵蚀量(t); F0i_____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km2);

M0_____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

F1i_____第i个预测单元的占地面积(km2);

MS1_____不同预测单元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Ti_____预测时段(a);

(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依据主体工程设计及以上4部分内容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建设过程中开挖、扰动原地貌,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对其危害的分析主要是对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

12.3.3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复核

12.3.3.1 扰动面积预测结果

依据主体工程设计报告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永久占地”等对水保方案进行复核,本工程建设期扰动原地貌总面积159.37hm2。分区详细情况见表12.3-1。

22

表12.3-1 项目区扰动地表面积表 单位:hm2 扰动面积 防治分区 单元工程 耕地 林地 5.34 5.34 0.03 12.69 12.72 18.06 河滩地 19.43 19.43 7.43 5.64 2.43 4.20 19.70 5.69 5.69 44.82 24.77 4.52 29.29 37.37 6.41 43.78 7.43 5.64 2.43 4.20 19.70 0.36 15.54 10.44 0.04 0.03 18.38 1.51 46.30 9.30 11.00 20.30 159.37 小 计 主体工程区料场区坝区 枢纽管理区 小计 粘土料场占地(A1) 砂砾料(B1) 小计 4.52 4.52 37.37 6.41 43.78 0.36 15.54 10.44 0.04 1.51 27.89 9.30 11.00 20.30 96.49 #1暂存场 坝 区 枢 纽 工 程 区 暂存场区#2暂存场 #3暂存场 #4暂存场 小计 炸药库 左岸临建 左岸上游临建 12.3.3.2 损坏水土保持措施预测结果

水土保持设施损坏数量的预测以水利部《关于对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水利部[1996]393号)以及《吉林省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吉林

23

施工临建区左岸供水 右岸供水 枢纽临时施工 转运站 小计 交通道路区永久道路 临时道路 小计 合 计

省物价局、财政厅、农业厅、水利厅吉水保字[1995]136号)的有关规定,同时结合本阶段主体工程设计文件及征占地实际情况,预测水土保持设施损坏的数量,对水保方案中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预测结果进行复核。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林地,复核结果:共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8.06hm2。见表12.3-2。

表12.3-2 坝区枢纽工程区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防 治 分 区 主体工程区 料场区 暂存场区 施工临建区 交通道路区 合 计 数 量 5.34 12.72 18.06 12.3.3.3弃土、弃石及弃渣预测结果

坝区枢纽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53.91×104m3(自然方),土石方填筑总量为263.01×104m3(实方)。设计利用量为147.15×104m3(自然方),其中直接利用量为64.64×104m3(自然方),弃渣量8.17×104m3(松方)。

为减少围堰拆除和基坑开挖料的占地,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过多的影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源,根据场地条件和就近弃渣的原则,经本阶段施工组织设计论证,二期围堰基础开挖及拆除不能被直接利用部分被用于加宽土坝上游弃料压重平台,该部分用料量为8.17×104m3 (松方),因此不产生弃渣。 12.3.3.4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项目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蚀现象。由于各单元工程对地表、植被的扰动程度不同,不同时段土壤侵蚀模数也不同,本次设计采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设计成果,详见表12.3-3。

24

表12.3-3 土壤侵蚀模数表 单位:t/km2.a 预测范围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坝区 枢纽工程区 沼泽地 河滩地 荒草盐碱地 其它 原有地表 800 500 500 600 1000 800 施工期 3200 2000 2000 2400 4000 3200 自然恢复期 1000 600 600 800 1200 1000 本阶段由于主体工程征地范围的调整,预测量相应发生变化。 (1)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复核

工程施工期,大量土方开挖、施工临时用地改变原有地表,对植被造成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是项目区水土流失量增加,施工期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时段。经过计算得出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13778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0334t。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见表12.3-4。

(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

自然恢复期随着工程的完工和林草等水保措施发挥作用,施工对项目区的扰动大大减轻,水土流失也大为减少。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为1353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81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见表12.3-5。

25

表12.3-4 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

侵蚀模数占地面项目区 土地类积型 (hm) 耕地 枢纽林地 工程河滩地 区 小计 耕地 料场区 林地 河滩地 小计 耕地 暂存场 林地 河滩地 小计 耕地 施工临建 林地 河滩地 小计 耕地 交通道路 林地 河滩地 小计 合计 20.30 159.37 19.70 19.70 27.89 12.72 5.69 46.30 20.30 20.30 162.21 43.78 22.55 22.55 27.89 12.72 5.69 46.30 20.30 800 500 600 800 500 600 3200 2000 2400 29.29 43.78 43.78 800 500 600 3200 2000 2400 29.29 43.78 800 500 600 3200 2000 2400 3200 2000 2400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538 1051 1051 406 406 669 191 102 962 487 487 3445 2153 1615 4202 3152 4202 3152 1624 1218 1624 1218 2677 2008 763 409 572 307 19.43 19.43 600 2400 3 350 1399 1049 5.34 5.34 500 2000 3 80 320 240 4.52 4.52 2扰动面积(hm2) (t/km.a) 原有原生 800 扰动后 3200 a 地表 3 109 434 326 扰动后 新增 2时段 水土流失量(t) 3850 2887 1949 1462 1949 1462 13778 10334 注:暂存场扰动面积为渣体表面积。

26

表12.3-5 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

占地 项目区 土地类型 面积2扰动 面积2侵蚀模数(t/km2.a) 时段 原生 800 500 600 800 500 600 1000 600 800 800 500 600 800 500 600 800 500 600 1000 600 800 1000 600 800 1 1 1 1000 600 800 1 1 1 1 1 1 扰动后 1000 600 800 1 1 1 a 1 1 1 水土流失量(t) 原有地表 扰动后 新增 36 27 117 179 350 350 59 59 223 64 34 321 162 162 1082 203 438 45 32 155 233 438 9 5 39 53 88 88 79 20 79 20 279 76 45 401 203 56 13 11 80 41 41 (hm) (hm) 耕地 林地 枢纽工程区 河滩地 小计 耕地 林地 料场区 河滩地 小计 耕地 林地 暂存场 河滩地 小计 耕地 林地 施工临建 河滩地 小计 耕地 林地 交通道路 河滩地 小计 合计 20.30 139.66 20.30 139.66 5.69 46.30 20.30 5.69 46.30 20.30 9.84 9.84 9.84 9.84 27.89 12.72 27.89 12.72 43.78 43.78 19.43 29.29 43.78 19.43 29.29 43.78 4.52 5.34 4.52 5.34 1353 281 注:#1、#3暂存场位于水库淹没区的死水位以下,因此,不计流失量。

12.3.3.5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量

通过对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15131t,新增水土流失量10615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量13778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1353t。扰动

27

后水土流失总量见表12.3-6,新增水土流失量见表12.3-7。 表12.3-6 扰动后水土流失量表

项目区 坝区枢纽工程区 施工期 13778 自然恢复期 1353 水土流失总量 15131 表12.3-7 新增水土流失量表

项目区 坝区枢纽工程区 施工期 10334 自然恢复期 281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10615 根据预测结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破坏将大大增加水土流失量,如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内将新增水土流失总量10615t。因此,***水利枢纽坝区工程部分在建设中及时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12.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复核

本次设计根据施工布置及坝区建筑物占地面积变化,坝区枢纽工程区水土流失量与方案报告书中数值有微小变化,经复核后认为方案中结论正确,即: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程度。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必然会给当地的水土资源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

本工程施工扰动地表面积159.37hm2,使占地范围内的地表及土壤肥力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尤其是占用耕地面积96.49hm2,其中部分为工程永久占地,将永久改变其利用形式;部分为临时占地,在施工过程中,原地貌形态、土壤结构、地表植物都不同程度受到改变和损坏,使得经过多年自然和人为改造形成的地表耕作层或植被生长土层土壤被挖损、剥离和压埋,造成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的迅速降低。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将使项目区土地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2)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损坏植被和地表,给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区大环境隶属于风沙盐碱区域,地面平缓,地表物资粗糙,土壤结构差,土壤盐碱含量高,地表植被一经破坏,就会加剧水土流失及沙化、盐碱,不仅会降低土壤肥力,

28

甚至会使土壤表层部分流失,给种植业、林业及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表土危害。工程施工过程中,占用林地、河滩地面积62.87hm2,使项目区原有的覆盖良好植被必然遭受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大大增加。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3)工程施工弃渣对周边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松散土方,且由于项目区临近河道、渠道,若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容易受雨水和地表径流冲刷产生水土流失。造成泥沙入河、入渠,引起河道、渠道、排水沟堵塞,既影响农田耕作,又给下游的防洪带来一些危害。

综上所述,虽然***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会对主体工程的稳定安全运行构成威胁。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使上述影响因素避免发生或影响程度降低。 12.3.5预测结论

本工程施工扰动地表面积159.37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18.06hm2,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5131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量13778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1353t;新增水土流失量10615t,其中施工期水土流失量10334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281t。

12.4 水土流失防治总则

12.4.1防治原则

(1)“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 (2)贯彻落实“三同时”制度;

(3)预防为主、尽量减少扰动地表面积的原则; (4)生态优先的原则;

(5)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 (6)综合防治的原则; (7)突出重点的原则; (8)经济合理原则。

29

12.4.2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08),坝区枢纽工程为建设类一级标准。具体防治目标如下:

★扰动土地治理率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 ★土壤流失控制比0.8 ★拦渣率95%; ★林草植被恢复率97%; ★林草覆盖率25%。

12.4.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本项目建设及运行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特点,本项目水土保持设计中,将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划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总面积162.69hm2。

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区、料场区、弃渣场区、施工临时占地区及交通道路区。经设计复核,项目建设区总面积为159.37hm2。

本次设计复核,直接影响区总面积3.32hm2。其中交通道路因征地宽度为20m~30m,方案中道路两侧按0.5m划定直接影响区含在征地范围内,故交通道路无直接影响区。其余分区按方案中占地边界外延2m确定直接影响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见表12.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见图201-CH7-12-1。

30

表12.4-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表 单位:hm

防治分区 项目建设区 单元工程 耕地 坝区 枢纽管理区 小计 A1料场 B1料场 小计 #1暂存场 4.52 4.52 37.37 6.41 43.78 0.36 15.54 10.44 0.04 1.51 27.89 9.30 11.00 20.30 96.49 林地 5.34 5.34 0.03 12.69 12.72 18.06 河滩地 19.43 19.43 7.43 5.64 2.43 4.20 19.70 5.69 5.69 44.82 小计 24.77 4.52 29.29 37.37 6.41 43.78 7.43 5.64 2.43 4.20 19.70 0.36 15.54 10.44 0.04 0.03 18.38 1.51 46.30 9.30 11.00 20.30 159.37 耕地 0.17 0.17 0.49 0.20 0.69 0.05 0.32 0.26 0.02 0.10 0.74 1.60 林地 0.18 0.18 0.01 0.29 0.30 0.48 河滩地 0.35 0.35 0.22 0.19 0.12 0.16 0.70 0.19 0.19 1.24 小计 0.54 0.17 0.71 0.49 0.20 0.69 0.22 0.19 0.12 0.16 0.70 0.05 0.32 0.26 0.02 0.01 0.48 0.10 1.23 3.32 直接影响区 2

主体工程区 料场区注:表中数据不含移民安置区及水库淹没区数据。

12.4.4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12.4.4.1对主体工程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1)地面建筑物

本工程的地面建筑物有大坝、厂房、开关站;此外,还有现场办公设施、仓库、门卫、消防站、泵房、车库、及职工住宅楼、调度综合楼等。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挖填地基及场地平整的土方量较大,并会形成大面积

31

暂存场区 #2暂存场 #3暂存场 #4暂存场 小计 炸药库 左岸临建 施工临建区 左岸上游 左岸供水 右岸供水 枢纽施工 转运站 小计 交通道路区 永久道路 临时道路 小计 小 计 合 计 162.69

裸露的堆土边坡,主体设计未考虑防护措施的部位,水土保持设计宜对其作出补充设计。如:临时土堆、地面建筑物周边开挖边坡的土坡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

大坝为土石坝,坝面采用石笼护坡及干砌石护坡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地面建筑物区的绿化主要以园林式绿化为主,展现现代化企业文明生产、环境优美的企业形象。

(2)交通运输公路

工程布设了永久公路,主体设计中已考虑了开挖边坡的工程防护及排水设施,未考虑覆盖层集堆暂存及道路两侧的植物措施,水土保持宜进行补充设计。

(3)暂存场

本阶段设计新增暂存场区,位于河床内的河滩地,暂存场区主要用于存放坝基开挖料及二期围堰拆除料。共布设4处暂存场。本次水土保持对其实际情况做出水保设计。

(4)料场

主体工程对料场进行了设计。料场包括A1粘土料场及B1砂砾料场,采料期间采取了临时防护措施,用料结束后进行回填复耕,设计合理可行,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5)围堰工程

本工程采用二期导流方案,围堰堰顶可作为施工道路,减少了道路占地。同时一期围堰拆除量用于二期围堰填筑,减少了料场开采量和弃渣占地;堰体迎水侧为护坡块石和编制袋土。该项施工方法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6)施工临建设施

临建设施工程包括:转运站、施工工厂、施工仓库及施工福利生活区。场地平整已考虑覆盖层集堆暂存和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亦有恢复耕地及响应防护措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12.4.4.2对主体工程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1)永久公路路面硬化工程

新建场内永久公路1.9km,对外新建永久公路2.5km。路面为混凝土路面,宽度

32

20m,混凝土路面硬化后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2)厂区左侧排水沟

电站厂房为河床式电站,厂区坝段位于坝段位于左岸,厂房右侧为溢流坝,左侧为混凝土重力坝。厂区左侧砬子设有排水沟,具有水土保持工程。 (3)土坝护坡工程

粘土均质土坝上游、下游布置绿化石笼护坡。坝坡设置60cm厚干砌石护坡,干砌石层下为30cm碎石护坡。上述护坡工程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12.4.4.3评价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主体工程上述防护措施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50433-2007)),工程措施布设合理,设计标准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本次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表土剥离及临时防护措施、暂存场防护措施设计、交通道路的临时防护、临时施工的防护措施设计、地面建筑物基础开挖及周边开挖补充设计。

12.4.5 水土保持工程界定

根据水土保持法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规定,拦挡、护坡、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工程,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措施应作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并作为水土保持设计内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辅助工程措施三大部分组成。工程措施主要有排水沟、边坡防护、表土剥离、临建拆除和场地清理等;植物措施主要有乔、灌、草种植;辅助工程措施主要有临时拦挡措施等。

12.4.5.1水土保持方案中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

(1)枢纽进场公路硬化水泥路面(含排水沟); (2)土坝和厂区块石护坡; (3)土坝和厂区碎石护坡; 12.4.5.2本次水土保持设计新增防护措施

(1)工程措施

①暂存场边坡防护措施; ②施工场地拆除后的场地清理。

33

③交通道路、施工临建设施及料场的回填、平整及复耕。 (2)植物措施

①大坝右岸回车场周边防护措施; ②坝下游测迹地草坪绿化措施; (3)施工辅助工程措施

①基础开挖、交通道路工程弃覆盖层暂存挡护措施; ②临建设施场地平整表土集堆挡护措施;

12.4.6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复核

12.4.6.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次水土保持设计依据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经对水保方案中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及总体布局认真复核,确认布局合理,但根据本阶段的设计深度对其防治体系作一些局部调整和修正。

在充分考虑主体工程建设的类别、性质、建设时序和不同的工艺流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防治措施体系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本着“区内相同、区间相异”的原则将项目划分5个区,即主体工程防治区、料场防治区、暂存场防治区、施工临建防治区、交通道路防治区。 12.4.6.2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针对项目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特点,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上,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使区内水土流失从“点、线、面”上均得到有效治理。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将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地利用、恢复植被等各种措施相结合,从而实现项目开发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针对本工程建设的特点,新增水土流失防治,以弃渣场区、施工临时占地区、交通道路及地面建筑物等施工区为重点防治区域。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措施实施进度安排上,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根据不同部位的施工特点,建立分区防治措施体系;

34

(2)根据主体工程总体布局、施工工艺及水土流失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优化布局的原则,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制定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做到措施布设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在暂存场等“点”状位置,以工程措施先导,土地整治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通过建立综合的防治体系使料场等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4)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兼顾项目区景观改善,合理布设植物措施。在交通道路等“线”状位置,结合道路施工的特点进行分段防护,根据各个路段的不同情况布设工程和植物防护措施,使沿线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5)在整个建设项目“面”上,土地整治、植物绿化美化与工程防护措施相配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系统工程原则,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单项与综合、当前与长期的关系,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 12.4.6.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分区防治与整体布局、单向措施与综合措施相协调、兼顾社会生态效益等原则制定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和监测措施等三部分构成,其中预防措施包括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后期管理和健全管理制度;监测措施包括流失量监测、危害监测和效益监测;治理措施各分区有所不同,具体在分区防治措施中加以阐述。水土保持设计依据主体工程的实际对方案中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正和调整,防治措施体系详见图12.4-1。水土保持措施总布置图见图201-CH7-12-2。

35

图12.4-1 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框图

料场防治区弃覆盖层集堆、撒播草籽分片开采、弃覆盖层回填临时草袋土挡护及拆除取料结束后回填、平整复耕放缓边坡、分层堆置主体工程防治区工程管理区右岸回车场、沙丘植物防护坝区左岸陡砬防护及厂区绿化坝下游侧撒播缀花草坪草籽工程管理区绿化弃覆盖层集堆、撒播草籽分片开采、弃覆盖层回填临时草袋土挡护及拆除坡顶布置浆砌石截水沟取料结束后回填、平整复耕*水 土 流失 防治 体 系 草袋土护脚及拦渣墙挡护暂存场防治区堆顶平整、撒播草籽施工结束后平整场地#2、#4撒播草、种植紫穗槐表土剥离集堆、撒播草籽采用草袋土临时挡护表土回填、平整场地、复耕表土剥离集堆、撒播草籽施工临建防治区采用草袋土临时挡护表土剥离集堆、撒播草籽采用草袋土临时挡护表土剥离集堆、撒播草籽采用草袋土临时挡护表土回填、平整场地、复耕场地清理、护坡*两侧排水沟*交通道路防治区两侧栽植护路树及灌草防护两侧排水沟* 36

12.5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在本次设计中,工程措施有:排水工程、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物措施有:植物防护工程、植物恢复工程、绿化美化工程。临时防护工程有:表土剥离集堆及临时挡护措施。

(1)工程措施设计要求

根据主体工程优化设计成果,复核水保方案中的工程设计标准,说明采用的防洪标准、稳定性标准及主要工程设计变化与调整情况,并对各项工程措施进行详细设计,计算工程量。

(2)植物措施设计要求

复核水保方案中的树种、草种的种子苗木标准,选定树种、草种,提供相应的备选材料,并对各项植物工程措施进行详细设计,计算工程量。

了能直观地反映所采用的植物措施的树种组成、混交比例、造林密度、苗木年龄和规格、造林方法和时间、幼抚方法、时间及次数,以及整地方法、规格,草种撒播用量及要求等,编制了植物措施用量说明,其内容见表12.5-1。

37

表12.5-1 植物措施技术指标

代 号 适应范围 植物种类 胡枝1 防风固沙 及护坡 子 紫穗槐 沙棘 早熟护坡及 2 保护新生地表 禾 紫羊茅 白三叶 护坡及 3 保护新生地表 紫花苜蓿 覆撒播 行间混交 4 护路、绿化及防止水土流失 5 护岸、护坡、防风固沙 连翘 红瑞木 6 观赏性灌木 榆叶梅 红王子 7 防护陡坡及 绿花美化环境 三叶地锦 穴状 40×40×40 穴状 40×40×40 杨 旱柳 穴状 80×80×80 樟子松 穴状 80×80×80 株距4m(乔) 行距2m 株距5m、4m、3m 单行 各树种单植或与针叶树混交 株(墩)距3m 单行纯林 株距1m 1年生小苗 每穴2株 1.穴内增施农稼肥,适时整形修蔓。 2年生小苗 1、春季植树,秋季补植; 2、第2年春整形、修枝。 表土 1、春季播种,入夏后适时修均匀撒播 种子5g/m2 剪; 2、适时喷洒消毒药; 3、上冻前灌一次水。 苗木高2m(乔) 同 上 覆深表小土于30cm,播种0.64cm 混种比例:60%、30%、10% 1、春季播种,入夏后适时修均匀撒播 种子15g/m2 剪; 2、适时喷洒消毒药; 3、上冻前灌一次水。 穴状 40×40×40 株距1.5m 行距2.5m 2年生小苗 2年生小苗 2年生萌蘖苗 整地方式及 规格(cm) 株行距或 种植密度 苗龄、规格 及种子用量 插播时间、幼抚及管护方法 1. 胡枝子、紫穗槐春季种植,第3年平茬 2.沙棘10年后每年抚育一次,冬季修枝。 30cm,均匀高>2m, d≥5cm 1、春季植树,秋季补植; 2、第2年春整形、修枝。 注:植物措施补植量按12%计算。

12.5.1主体工程防治区

本区包括坝区、工程管理区。该区水土保持的特点是对工程安全防护措施以外的开挖边坡进行防护和保护新生地表。 12.5.1.1坝区

本区包括右岸回车场、土坝下游侧、大坝左侧、水库右岸沙丘。

38

1)右岸回车场

右岸坝头岸坡为土坡。回车场(尺寸为20m×20m)布置在坝头与库岸连接处,其路面为沥青混凝土。水土保持方案中未对回车场周边进行设计,本次设计是在回车场周边种植4排灌木红王子锦带,株行距40cm×40cm。右岸回车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12.5-2。

表12.5-2 右岸回车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措施类型 植物措施 工程措施 内 容 红王子锦带 腐殖土 反滤层砂砾料 侧缘石 φ15PVC排水孔 单 位 株 m3 m3 m3 m 数 量 717 36 60 12 13 2)土坝下游侧

枢纽工程为大(I)型,根据《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 106-96)及《***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报告》的设计成果,土石坝轴线至下游200m下游为土坝管理范围。因土坝附近区域受土石坝施工影响,原地貌受到损坏,因此,需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具体措施为:在坝脚排水沟至下游50m宽范围内,按10g/m2撒播缀花草坪草籽,即以早熟禾、紫羊茅、白三叶草种混播形成观赏绿地,草种混种比例分别为60%、30%、10%;宿根花卉为麻绣线菊,按9株/m2栽植;并按每5m2栽植一株花灌木,即将2年生红瑞木与榆叶梅交叉品型栽植,在起到水土保持作用的同时还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工程量见表12.5-3。

表12.5-3 土坝下游侧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措施类型 早熟禾 紫羊矛 白三叶 宿根花卉 红瑞木 榆叶梅 连翘 腐殖土 场地平整 内容 单位 kg kg kg 株 株 株 株 m3 m2 数量 756 378 126 756000 5600 5600 5600 22500 75000 植物措施 工程措施

3)大坝左侧

39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对左岸上游800m至下游200m陡砬处底部与顶部栽植三叶地锦,形成观赏绿色立面,起到绿化美化环境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本次水土保持设计对陡砬侧与厂房左侧排水沟之间回填区(面积2200m2)采取了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方式,以形成观赏绿地,树种为樟子松,株行距4m×4m。灌木为榆叶梅,按1株/5m2计。草坪草采用早熟禾、紫羊茅、白三叶草种混播方式,草种混种比例:60%、30%、10%,草籽用量按15g/m2计。,厂区内周边沿排水沟栽植双行榆叶梅,间距2m×2m。工程量见表12.5-4。 表12.5-4 大坝左侧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措施类型 三叶地锦 腐殖土 早熟禾 紫羊矛 白三叶 樟子松 榆叶梅 内 容 单 位 株 m3 kg kg kg 株 株 数 量 21000 1332 22 11 4 310 493 植物措施 4)水库右岸沙丘

水库右岸长5km范围为风砂覆盖的台地,是地表被风积砂丘、砂垄覆盖后形成的地貌单元,沙洲多呈菱形或椭圆形顺河延伸,长20~300m,为河流所携带泥沙堆积而成,部分风砂已土壤化。地面高程150 m左右,为了防止风砂砂丘淤积水库,方案中在距水库右岸50m处设置长4000m的旱柳防沙栅栏进行沙障固沙,旱柳株行距1m×m,备选灌木为沙棘。水库右岸沙丘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12.5-5。 表12.5-5 水库右岸沙丘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防沙栅栏 长度(m) 4000 行数 6 行间距(m) 1.0 高度(m) 2 旱柳(株) 24000 12.5.1.2工程管理区

***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永久生活区)位于左岸,包括办公楼、职工宿舍、调度楼、车库、门卫及附属设施等。在该区采用绿化措施,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绿化美化环境,绿化面积为1.81hm2,树种采用樟子松,工程管理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12.5-6。

40

表12.5-6 工程管理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措施类型 植物措施 内容 樟子松 场地平整 人行踏步 工程措施 路缘石 砂垫层 单位 株 hm2 m2 m3 m3 数量 1600 1.81 1060 45 53 主体工程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12.4-7,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见201-CH7-12-4-1~3。

表12.4-7 主体工程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措施类型 内容 早熟禾 紫羊矛 白三叶 宿根花卉 红瑞木 榆叶梅 连翘 红王子 三叶地锦 柳 樟子松 腐蚀土 反滤层 砂垫层 侧缘石 φ15PVC排水管 场地平整 单位 kg kg kg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m3 m3 m3 m3 m m2 数量 778 389 130 756000 5600 6093 5600 717 21000 24000 1910 23868 60 53 93 13 93100 植物措施 工程措施 12.5.2 料场防治区

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本着“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把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放在首位。通过设置截排水沟等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

本工程设有土料场、砂砾料场、二期围堰戗堤料场、混凝土粗骨料场及块石料。其中二期围堰戗堤料场在二期围堰填筑后被淹没,混凝土粗骨料及块石料外购,因此,对这两个料场不做水土保持设计。

41

12.5.2.1 土料场、砂砾料场开采过程水土保持要求

土料场、砂砾料场开采水土保持要求如下:

①严格按工程设计进行开挖,要根据需要量开采,不得提前大量开采; ②土石渣为丰富的水土流失源,为防止遇暴雨冲刷土石渣,应严禁乱采、滥弃;

③在开采过程中,应在开采区设置临时截排水沟和集水井; ④采料过程中要求分区进行,尽量做到挖完一片回填覆土恢复一片

⑤开采结束后,对开采迹地进行清理,要使开采迹地尽可能边界整齐、无弃渣。

a) 土料场

A1粘性土料场位于坝址上游, 距坝址3.5km。料场占地均为耕地,占地面积为37.36×104m2。

土料场需开采量76.39×104m3,覆盖层清除量10.85×104m3。 (1) 工程措施

为防止施工料场采挖过程中加剧水土流失,在料场周边设置浆砌石排水沟,浆砌石厚30cm,下铺设15cm的碎石垫层。采料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然后复耕。

(2) 临时防护措施

料场开采前,先将表土剥离堆放在料场征地范围内,放缓边坡1:2,为防治水土流失,坡脚采用草袋土防护,在土堆表面撒播紫花苜蓿种子(按5g/m2)。

b)砂砾料场

(2)砂砾料(混凝土细骨料、反滤料和振冲料)

B1料场位于河流左岸,距坝址3.0km。无效层体积78×104m3,有用层厚度14.0~19.5m。料场占地为耕地,占地面积6.41×104m2。

砂砾料场开采前,先将表土剥离堆放料场征地范围内,边坡1:2,底部采用草袋土挡护。坡面和顶面撒播紫花苜蓿种子(按5g/m2),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培肥地力。开采结束后,将表土回填料场迹地内,进行平整,复耕。

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表12.5-8,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见201-CH7-12-5-1~4。

42

表12.5-8 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数 量 措施类型 内容 单位 土料 临时渣堆 土料场(A1) 砂料 临时渣堆 砂料场(B1) 合计 植物措施 紫花苜蓿 浆砌石 碎石垫层 kg m3 m3 m3 hm2 hm2 104m3 104m3 m3 169 823 412 1075 37 206 823 412 1075 工程措施 开挖 场地平整 土地复耕 表土剥离 990 37.37 37.37 10.85 10.85 528 6.41 6.41 8.012 8.012 43.78 43.78 18.86 18.86 1518 临时防护措施 表土回填 草袋土 12.5.3 暂存场防治区

根据本工程弃渣规划,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53.91×104m3(自然方),设计利用量为147.15×104m3 (自然方),其中直接利用量为64.64×104m3 (自然方),二次倒运部分利用料在暂存渣场堆放,堆渣量为88.68×104m3 (松方)。土石方开挖料不能被利用部分被用于加宽土坝上游弃料压重平台,该部分弃料量8.17×104m3 (松方)。暂存渣场共设四处,即#I、#II、#III、#IV暂存渣场,其中#I和#III暂存场位于库区内,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II和#IV暂存渣场位于坝下。 12.5.3.1渣体稳定

渣料主要来源于基坑开挖和围堰的拆除料,由块石、粗砂、土及部分有机质组成。随着渣料的风化和降水的侵蚀,凝聚力将会有所提高,这将提高渣体的整体稳定性。将暂存堆渣与土坝填筑相结合,即将二期围堰拆除弃料用于坝前压重填筑,其渣料成分与原弃料压重的渣料成分一致,原压重填筑利用一期围堰拆除料,一、二期围堰均为土石围堰。由于坝前填筑压重的渣料成分一致,填筑后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对于渣体稳定有利。

渣体不同于水工建筑中经过层层碾压的土石坝。在堆积过程中只经过运输汽车和推土机械的初步碾压,因而渣体的密实性低,孔隙率高,对维持渣体稳定不利。

43

但随着时间推移,在自重及渗透水作用下会逐渐固结沉降,密实性会有所提高,这对渣体的稳定有利。根据主体工程进度安排,在施工过程中逐层逐级堆放渣体,堆渣边坡为1:2。施工结束后,修整渣体边界。 12.5.3.2防治措施

1.按稳定边坡坡度堆置

由于渣料多为土石混合松散料,因此要求渣料分层堆置,暂存渣场堆放边坡为1:2。

2、坡面防护

为防止水土流失,#I和#II暂存渣场的坡面采用干砌石护坡,干砌石厚度0.30m,下设0.15m厚度的反滤层。#III和#IV暂存渣场的堆渣坡面采取植物绿化措施,撒播紫花苜蓿种子。

渣料取用后,进行场地平整,在#II和#IV暂存渣场采取灌草防护方式,种植紫穗槐撒播紫花苜蓿种子(按5g/m2)。

3、坡脚拦渣

为防止堆渣料滑塌或散落,沿暂存渣场外缘坡脚处采用草袋土拦挡,顶宽1m,底宽2m,高度为1m,边坡1:0.5。护坡、护脚块石及风化料、反滤料均来源于自身暂存场。

暂存场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量见表12.5-9。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见201-CH7-12-5-5~7。 表12.5-9

措施类型 内容 单位 #I暂存渣场 409 2048 4095 1678 7.43 #II暂存渣场 666 49329 1320 2640 1327 5.64 暂存场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

数量 #III暂存渣场 158 776 2.43

#IV暂存渣场 484 36697 933 4.20 合计 植物措施 紫花苜蓿 紫穗槐 砂砾石 垫层 干砌石 草袋土 场地平整 kg 株 m3 m3 m3 hm2 1717 86026 3368 6735 4714 19.70 工程措施 12.5.4施工临建防治区

44

该防治区包括施工工厂、施工仓库、办公生活区以及施工供水、供电线路等占地。施工临建设施大部分布置于左岸,供水系统布设在右岸。

本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特点是对临建设施拆除后的裸露地表进行场地平整、恢复原地表,修复原有生态环境功能。

(1)临时防护措施

先将表土(厚度0.5m左右)剥离,堆放在该区征地范围内,放缓边坡1:2,坡脚周边采用草袋土挡护,在土堆表面撒播紫花苜蓿种子,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培肥地力。

(2)植物措施

施工结束后,对临建设施及时拆除,将建筑垃圾运至附近弃渣场。场地清运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内容包括削凸填凹,翻地30cm,并将原土过筛回填,平整压实;覆表土回填,恢复原地貌。将原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的区域进行复耕。原占用林地的部位采用乔、灌、草结合防护措施,乔木采用杨树,品字型栽植,株行距3m×3m,胸径大于等于2cm。灌木采用紫穗槐,株行距1.5m×1.5m,草类采用紫花苜蓿,紫花苜蓿种子均匀撒播,用量为5g/m2。

施工临建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量见表12.5-10。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见201-CH7-12-5~8。

表12.5-10 施工临建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量

措 施 内容 紫花苜蓿 植物措施 紫穗槐 杨树 场地平整 工程措施 土地复耕 临时防护表土回填 措施 草袋土 表土剥离 单位 kg 株 株 hm2 hm2 104m3 104m3 m3 左岸临建 右岸供水 222 26.38 26.38 13.19 13.19 3040 6 143 93 0.03 0.14 0.14 210 枢纽 临时施工 897 62168 40130 5.69 6.35 6.35 810 转运站 28 1.51 1.51 1.21 1.21 429 合计 1153 62311 40223 33.60 27.89 20.89 20.89 4489 12.5.5 交通道路防治区

本区水土保持措施的特点是防止施工道路开挖产生的水土流失,加剧周边环境功能退化。以道路建设施工两侧为重点防治区域,采取系统的防治措施,形成完善

45

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本阶段施工道路排水工程有截流沟、排水边沟、排水管、涵洞等。公路边坡防护措施有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护坡或干砌石护坡。上述工程已含在公路主体设计中。本次水土保持设计补充临时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和植物防护工程。 12.5.5.1 永久公路

对外交通永久公路总长6.7km,新建2.5km、混凝土路面,路面宽20m,公路征地范围为30m宽,征地面积13.5hm2,占地类型为耕地。

场内永久公路总里程为1.9km,为三级公路,为混凝土路面,路基加排水边沟宽20m,计入工程管理要求,公路征地范围为30m宽,场区永久公路征地面积总计3.8hm2,占地为耕地。

对永久公路路段除主体工程中的工程防护措施外,水土保持对其进行植物措施防护。本次水土保持设计公路两侧排水边沟外侧征地范围内防护区采取草本植物防护措施,在布设植物措施时应对边坡进行清理、整治,并进行穴状整地回填腐殖土。

具体措施为:对新建公路挖、填方路段的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进行穴状整地,品字型栽植2年生胡枝子,株行距1.5m。按5g/m2的用量撒播紫花苜蓿种子,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对新建公路平原路段公路两侧栽植护路树,采用樟子松,株距2m,采用移植苗木的方式种植。永久公路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工程量见表12.5-11。 12.5.5.2施工临时道路

对外交通临时道路总里程为2.0k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为8m,公路征地范围为20m宽,用地总计4hm2,占地为耕地。场内临时道路总里程为4.0k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为8m,公路征地范围为20m宽,用地总计8hm2,占地为耕地。施工临时道路所承担的临时运输任务结束后,对临时道路路面进行土地整治复耕。

具体措施:开挖前需将地表0.5m左右厚的表层剥离,并堆放于附近固定地点。放缓边坡1:2,在土堆表面按5g/m2的用量撒播紫花苜蓿种子,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培肥地力,渣场周边采用草袋土挡护。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施工道路边坡均匀撒播紫花苜蓿,用量为5g/m2。工程完工后,对临时道路进行场地平整、回填腐殖土,进

46

行复耕。工程量见表12.5-12。

交通道路区水土保持工程量见表12.5-11。水土保持措施布置见图201-CH7-12-5~9。

表12.5-11 交通道路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措施类型 内容 紫花苜蓿 植物措施 胡枝子 樟子松 工程措施 场地平整 土地复耕 表土剥离 临时措施 表土回填 草袋土 单位 kg 株 株 hm2 hm2 104m3 104m3 m3 永久公路 262 39935 3801 临时道路 106 12 12 6 6 1254 合计 368 39935 3801 12 12 6 6 1254 12.5.6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

***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见表12.5-12。

47

表12.5-12 ***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措施 类型 内容 早熟禾 紫羊矛 白三叶 宿根花卉 红瑞木 榆叶梅 连翘 单位 kg kg kg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kg 株 株 株 m3 m3 m3 m3 m3 m3 m m3 m3 m3 hm2 hm2 104m3 104m3 m3 主体工程防治区 778 389 130 756000 5600 6093 5600 717 21000 24000 1910 23868 60 53 93 13 9.31 料场防治区 206 823 1075 412 43.78 43.78 18.86 18.86 1518 暂存场防治区 1717 86026 3368 6735 19.70 4714 施工临建防治区 1153 62311 40223 33.61 27.89 20.89 20.89 4489 交通道路防治区 3801 368 39935 12 12 6 6 1254 合计 778 389 130 756000 5600 6093 5600 717 21000 24000 5711 3444 148337 40223 39935 23868 60 53 93 3368 6735 13 823 1075 412 118.40 83.67 45.75 45.75 11975 植物措施红王子 三叶地锦 柳 樟子松 紫花苜蓿 紫穗槐 杨 胡枝子 腐殖土 反滤层 砂垫层 侧缘石 砂砾石 临时 防护 措施 工程措施干砌石 PVC排水管 浆弃石 土方开挖 碎石垫层 场地平整 土地复耕 表土剥离 表土回填 草袋土

48

12.6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6.1水土保持施工组织形式

水土保持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项目监理制,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招标投标,在招标投标书中水土保持工程至少应作为分部工程。施工发包合同中明确水土保持要求,并按合同要求施工。 12.6.2水土保持施工条件

交通便利,水土保持工程考虑尽量利用主体工程的施工道路,基本能够满足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要求;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用水、用电数量较小,可借用主体工程供应系统;施工场地所需面积不大、要求也较低,很容易满足,而且有些还可利用主体工程施工场地;本地有可利用的苗圃,择优选用苗木和树种。 12.6.3水保物资采购

工程所需的土石料来源,本次水土保持工作已给出设计,土石料均利用工程废弃料,完全能够保质、保量满足供应;水泥、沙子与主体工程来源一致;一般施工用材料均可在当地购买。 12.6.4水土保持施工工艺

表土集堆、场地平整回填主要由机械施工,临时防护工程由人工修筑。土地整治工程按表土堆放→土地平整→表土返填→覆盖造地的施工顺序进行;植物措施应做好选苗、起苗、运苗、挖穴、栽植和浇水等工作,工序为土地平整清理→放线→挖穴→播种或栽植→浇水。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1)植物措施

①宿根花及花坛花栽植要求翻土、整地、清除、施底肥、放样、栽植、浇水、场地清理;

②攀缘植物栽植要求挖坑或植生槽、栽植、回土、捣实、浇水、覆土、整地、施肥;

③带土球乔木、灌木要装运至坑边;

④大批量的裸根乔木、灌木要挖假植沟、埋树苗、覆土; ⑤高大乔木要打桩、绑扎支撑;

⑥带土坨的大乔木要绑扎草绳、并进行余料清理;

49

⑦植物措施成活率要求100%,并进行抚幼及管护。 (2)工程措施

①护坡植草施工,必须对基础进行洒水夯实,以防冻涨引起脱落; ②回填部位要搞好暗沟排水,防止积水引起植物烂根;

③施工结束后防治责任区边界外如果有因本工程引起的零散弃渣及施工遗弃绑绳、枝条等必须进行清理。 12.6.5水土保持施工进度

根据“三同时”制度的要求,水土保持工程进度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在施工过程中,最易引发水土流失的为弃渣、取料、暂存料、开挖以及路基工程,因此在土建过程中要先安排好截排水工程;边坡防护措施的实施要结合开挖过程同步进行,并在开挖前先做好截排水工程;路基工程完工后实施土地整治措施和植物措施。植物措施的实施安排在春季。实施过程中利用主体工程的施工条件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本着积极稳妥、尽快发挥效益的原则,合理使用资金、劳力、材料和机械设备,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主体工程竣工验收时,要同时验收水土保持工程。本项目主体工程计划于第一年11月初开工,工期42个月,根据总工期计划,布设水土保持各项防治措施,施工进度安排见双线横道图12.6-1。

年、图 12.6-1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双线横道图第一年度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 项 目

季IIIIIIIVIIIIIIIVIIIIIIIVIIIIIIIV表土剥离临时防护两侧绿化交通道路

表土剥离临时防护表土剥离临时防护表土剥离临时防护表土剥离截排水施工临建临建拆除、场地平整复耕、绿化 主体工程

绿化暂存场

边坡防护、场地平整、绿化 料 场

场地平整复耕备注: 主体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 50

12.7 水土保持监测

12.7.1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 (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D-239-87); (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

(5)《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水保监[2006]16号)。 12.7.2 监测目的

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较大,引发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按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需对建设项目防治责任区的水土保持状况进行监测。其目的如下:

(1)通过施工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及时获得水土流失参数,掌握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可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2)通过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及时了解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掌握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动态、控制新增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3)通过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了解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经历施工期后的运行情况,从设施耐久性、有效性等方面检验方案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

(4)通过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验证水土保持方案全部实施后的保水保土、防蚀减灾等效益,进而检验水土保持方案效益分析的合理性。

(5)通过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的监测,掌握水土流失的控制状态,提出相应的对策,优化水土保持措施,并为同类工程的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6)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有力保证,具有监督管理作用,水土保持监测结果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12.7.3 监测范围、时段及频次

51

12.7.3.1 监测范围

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单元于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致,其各个分区为主体工程区、料场区、暂存场区、施工临建区和交通道路区。各分区的监测区域见表12.7-1。

表12.7-1 监测范围面积表

防治分区 主体工程区 料场区 暂存场区 施工临建区 交通道路区 监测区域 坝区 A1料场 #2暂存场 施工工厂、施工仓库、施工生活福利区 永久公路 12.7.3.2监测时段及频次复核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和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施工前应对施工区的林草覆盖率、水土保持设施等进行一次勘测。

本项目区属松花江流域,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且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因此,每年的6~9月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时段。施工开始后,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项目区的降雨规律,监测工作可分为以下两个时段:第一监测时段为建设期(3年),第二监测时段为运行期前1年(自然恢复期),水土保持监测总时段为4年。

各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详见表12.7-2。

52

表12.7-2 各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一览表

监测时段 监测要求 实施全区调查和各重点区域监测,部分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监测及监测设施布设。 重点进行扰动类型侵蚀强度 第一监测时段 (建设期3年) 监测,同时进行各重点区域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 完善侵蚀强度监测、各重点区域监测及防治措施调查,完成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监测频次 水力侵蚀的监测主要安排在汛期6~9月份,每月监测一次,若遇24h降水量≥50mm的暴雨,另增加监测1次。 风蚀监测在施工期每年的4~5月份(多风季节)各月监测3次;6~10月份各监测2次;特大风(风速)>10m/s加测2次, 工程土建施工期前、中、末各监测1次挖、填方数量、扰动地表及破坏植被面积及挡渣墙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稳定性、防治弃渣场垮塌和土石滚落效果。 该时段重点进行植物措施监测、各重点区域核实监测等,完第二监测时段 (自然恢复期1年) 成该期间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水力侵蚀的监测安排在汛期6~9月份,每月监测1次,若遇24h降水量≥50mm的暴雨,另增加监测1次。 春季返青、秋季浇冻水之前各监测1次林草生长、成活率、覆盖度及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等情况;每年秋季监测1次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拦渣保土效果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7.4 监测点布设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本工程共布设5处监测点,进行水土流失的定点定位监测,监测点布设情况见表12.7-3,监测点布设位置见图201-CH7-12-3。

53

表12.7-3 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监测分区 主体工程区 料场区 暂存场区 施工临建区 交通道路区 监测点位 坝区1处,见图 A1料场 #2暂存场 施工场地1处,见图 永久公路1处,见图 监测点编号 1 2 3 4 5 12.7.5 监测内容与方法 12.7.5.1 监测内容

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对建设期和运行初期(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具体监测内容如下:

(1) 水土流失因子监测

主要包括影响土壤侵蚀的降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子及工程建设对这些因子的影响;工程建设占地及扰动地表面积;弃渣量、挖方、填方量及占地面积;工程建设引起的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种类与面积等。

(2) 水土流失监测

主要包括工程运行初期(自然恢复期)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强度、流失量及其变化情况。

(3)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果监测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防治工程实施后,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等。 12.7.5.2 监测方法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监测和地面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根据本工程施工区域相对集中的特点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选取上主体工程区、A1料场、4暂存场、永久公路区和施工临建区共5个监测点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内容、方法、时期、频次及点位布设等情况叙述如下:

(1)主体工程区

54

主体工程区

监测只对坡面水土流失量进行观测,其方法详见表12.7-4。 表12.7-4 主体工程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方法一览表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具 体 做 法 在坝区区域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5º坡面水土 流失量观测 或15º的坡面,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1年,无植被覆小区观测法 盖的扰动地貌观测小区一处。同时在坝区开挖区域附近选择地貌类型与扰动地貌观测小区相同或相近的原地表观测小区(标准小区)一处,进行对比观测。 降尘量观测 风蚀强度观测 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和防治措施调查 采用降尘管法 地面定位插钎法 地面调查法 与风蚀强度观测同步进行。 每15天量取插杆离地面的高度变化。 (2)暂存场区

施工结束后,#2暂存场裸露地表采取了植物措施,因此,对其监测内容只是调查了解林木生长状况,监测方法等见表12.7-5。

表12.7-5 暂存场区监测内容与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具体做法 采用标准地法在原占地上抽样调查树木成活率,未满足成活率标准的应补植。标准地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灌木林5×5m、草地2×2m。采用标准地法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覆盖度和类型区林草植被覆盖度。 1 林木生长状况调查 标准地法 在暂存场设置标准地,植物措施实施当年秋季(9月)调查造林成活率,未满足成活率标准的应补植。保存率于每年春季(5月)、秋季(9月)调查2次,连续调查二年。 林木生长发育状况于每年春季、秋季调查2次,主要调查标准地内树高、胸径、地径、郁闭度及密度等。

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为:

W(h.S.cos)/1000 (12-4)

式中: W——土壤侵蚀量(m3);

h——侵蚀深度(mm);

55

; S——侵蚀面积(m2)

——坡角。

林地郁闭度、草地覆盖度和类型区林草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如下: Dfd/fc (12-5) Cf/F (12-6) 式中:D——林地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 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c——样方面积(m²

fd——样方内树冠(或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²);

); f——林地(或草地)面积(m²)。 F——类型区面积(m²(3)料场区

料场区监测内容、方法见表12.7-6。

表12.7-6 料场区监测内容、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具 体 做 法 在A1料场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5º或15º的坡面,纵横向平整,至少撂荒坡面水土 1 流失量观测 小区观测法 1年,无植被覆盖的扰动地貌观测小区一处。同时在料场附近选择地貌类型与扰动地貌观测小区相同或相近的原地表观测小区(标准小区)一处,进行对比观测。 (4)施工道路区

施工道路区是一个线状工程,应采取巡视监测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每年调查巡视监测4~5次,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定位监测。

施工道路的监测内容、方法见表12.7-7。

56

表12.7-7 施工道路区监测内容、方法一览表

序号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具 体 做 法 在永久公路的路基填挖面、路堑开挖面等土质边坡各布设长20m、宽5m的样地,在样地小单元内以1 水土流失量观测 简易水土流失观测1m×5m间距布置20支带有刻度的铁场法 制测针,并记录初始刻度。此后每逢大暴雨及汛期前后各测一次,观测测针刻度并记录,以此反映治理后坡面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 永久公路区设置标准地进行林木2 林木生长状况调查 标准地法 生长状况调查,其内容、方法与暂存场区相同。 (5)施工临建区

施工临建区的监测内容、方法见表12.7-8。

57

表12.7-8 施工临建区监测内容、方法一览表

序监测内容 号 在该区四周边墙的外侧开挖排水沟,宜采用砖砌筑成梯形断面,尺寸应能满足小区周围排水的要求。边墙宜用砖砌筑而成,高出地面20cm以上,埋入地下20cm。上缘向小区外呈60º倾斜。施工区最低点连接导流槽,宜采用镀锌铁皮1 水土流失量观测 小区观测法 做成。导流槽下端与沉沙池连接,其尺寸根据坡面来水来沙量、物质组成以及满足泥沙在池中发生沉降淤积确定。沉沙池下端连接排水沟,水流进入附近天然水沟。 每场降雨结束后,观测泥沙量。泥沙量可采用取样烘干称重法测定。 林木生长状况调2 3 4 标准地法 查 降尘量观测 风蚀强度观测 植被覆盖度、土5 地利用和防治措施调查 地面调查法 与风蚀强度观测同步进行。 采用降尘管法 地面定位插钎法 在该区设置标准地进行林木生长状况调查,其内容、方法与暂存场区相同。 每15天量取插杆离地面的高度变化。 监测方法 具 体 做 法 12.7.6 监测机构

根据水利部水保[2003]202号文《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土保持监测应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专门机构承担,监测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要求编制监测细则及监测实施计划,并按水土保持设计中的要求协调、监督,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2.7.7 监测管理与制度

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按本水土保持设计的监测重点、内容等,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58

(1)每次监测前,需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出简要评价,及时报送建设单位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3)监测全部结束后,对每次监测结果作出最后分析和评价,编制监测报告,报送建设单位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检查和验收达标的依据之一。 (4)设计水平年应按六项防治目标要求进行分析汇总,并提供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监测报告和监理报告。 12.7.8 监测仪器与设备

为了准确获得监测数据,水土保持监测应采取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仪器,主要监测仪器设备及所需数量见表12.7-9。

表12.7-9 水土保持监测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统计表 仪器名称 数量 仪器名称 数量 GPS 2 集流桶 5 自记雨量计 5 数码照相机 2 雨量筒 5 标杆 20 蒸发皿 5 尺子 20 径流瓶 5 测针 300 风向风速仪 2 钢钎 300 12.7.9 监测经费

按照保监[2005]22号要求,根据本项目的监测点位布设和监测内容概算监测经费,详见水土保持监测投资概算部分。 12.7.10 资料整理

水土保持监测在每次监测时必须做好原始调查记录(包括调查时间、人员、地点,调查基本数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并有调查人员、记录人员及校核者、审查者签字,做到手续完备;每年年末进行一次资料整理及归档,编制年度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并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结束后,应编制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测项目和方法、监测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等。

12.8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2.8.1投资概算

59

12.8.1.1原则及依据

1)总概算组成、项目划分及计算标准执行水总[2003]67号文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

2)保监[2005]22号文“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3)《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

4)使用定额:《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5)价格水平采用2008年一季度价格水平。钢筋、水泥、油料等主要材料价格按限价进入工程单价,实际价格水平与限价的价差,计取税金后列入工程单价中

12.8.1.2基础价格

1) 人工预算单价

本工程地处六类工资区,标准工资及工资性津贴执行67号文,人工预算工时单价如下:

工程措施人工单价: 2.66元/工时 植物措施人工单价: 2.23元/工时 2) 材料预算价格

主要材料价格的原价按市场价格计入。运杂费用根据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和调查资料计算。

3) 施工用风、水、电单价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系统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施工用风价格:0.12元/m3 施工用水价格:0.40元/ m3 施工用电价格:0.90元/kW·h 12.8.1.3 工程投资指标

一至四部份合计1563.93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3%,基本预备费46.92万

60

元;静态总投资1610.85万元。年物价上涨指数根据计投资[1999]1340文为零,无价差预备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77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620.62万元(含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详见表12.8-1~12.8-5。

表12.8-1 总概算表 单位:104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安工程费 植物措施费 种植费 草籽费 设备购置费 独立费用 合计 278.43 228.36 50.07 665.09 665.09 345.97 336.53 9.44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一 二 护坡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 278.43 228.36 50.07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工程 一 植物防护工程 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 74.82 590.27 74.82 590.27 345.97 336.53 9.44 一 临时防护工程 二 其他临时工程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建设管理费 监理费 274.44 274.44 28.81 28.34 44.48 28.81 28.34 44.48 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 科研勘测设计费 水土流失监测费 工程质量监督费 624.4 152.77 152.77 19.34 0.7 19.34 0.7 一至四部分合计 基本预备费 静态总投资 价差预备费 建设期融资利息 总投资 74.82 590.27 2 74.44 1563.93 46.92 1610.85

1610.85 9.77 1620.62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总计 61

表12.8-2 工程措施概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合价(元)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一 1 护坡工程 枢纽工程区 (一) 工程护坡 反滤层 砂垫层 侧缘石 Φ15PVC排水管 2 料场区 土方开挖 浆砌石 碎石垫层 3 暂存场区 碎石垫层 干砌石 草袋土 二 1 土地整治工程 枢纽工程区 (一)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 回填覆殖土 2 3 4 暂存场区 施工临建区 交通道路区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 (二) 复垦工程 1 2 3 料场区 临建区 交通道路

m3 m3 m3 m m3 m3 m3 m3 m3 m3 m2 m3 m2 m2 m2 m2 m2 m2 60 53 93 13 1075 823 412 3368 6735 4714 93100 23868 197000 336100 120000 437800 278900 120000 126.62 72.88 400 5 3.87 253.48 140.39 140.39 170.93 72.18 0.53 2.34 0.53 0.53 0.53 0.059 0.059 0.059 2784347 2283645 2283645 48725 7597 3863 37200 65 270615 4160 208614 57841 1964305 472834 1151214 340257 500702 451337 105194 49343 55851 104410 104410 178133 178133 63600 63600 49365 25830 25830 16455 16455 7080 7080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 62

表12.8-3 植物措施概算表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工程 单位 数 量 合 价 (元) 单 价 (元) 栽(种)苗木、草籽植费 费 748165 748165 13037 2767 2767 712 712 4646 4646 3673 3673 1239 1239 735128 295882 5902721 5902721 153372 41958 41958 6664 6664 55545 55545 37300 37300 11905 11905 5749349 2715635 1512000 45696 62149 68544 一 植物防护工程 (一) 种草籽 1 枢纽工程区 kg m kg m2 kg m2 kg m2 kg m2 1717 225546 1153 192283 368 64874 2 32.35 0.0367 206 32.35 0.0191 32.35 0.0206 32.35 0.0191 32.35 0.0191 2.00 0.1664 8.16 1.2200 10.20 1.2200 12.24 1.2200 草籽 种植 2 料场区 1297 75400 37302 草籽 种植 3 暂存场区 草籽 种植 4 施工临建区 草籽 种植 5 交通道路区 草籽 种植 1 枢纽工程区 (二) 植树 宿根花卉 栽植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756000 756000 5600 5600 6093 6093 5600 5600 125798 6832 7433 6832 红瑞木 栽植 榆叶梅 栽植 连翘 栽植 63

续表12.8-3 2 3 4

红王子 栽植 三叶地锦 栽植 旱柳 栽植 樟子松 栽植 暂存场区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株 717 717 21000 21000 24000 24000 1910 1910 86026 86026 62311 62311 40223 40223 39935 39935 3801 3801 12.24 1.2200 3.06 1.1800 35.70 4.7600 51.00 4.7600 12.24 1.2200 12.24 1.2200 20.40 4.7600 5.10 1.2200 51.00 4.7600 18093 48721 191461 66814 76019 104952 267480 9092 104952 114240 24780 875 8776 64260 856800 97410 1052958 1052958 1583236 762687 820549 397520 203669 193851 紫穗槐 栽植 施工临建区 紫穗槐 栽植 杨树 栽植 交通道路区 胡枝子 栽植 樟子松 栽植

64

表12.8-4 临时工程概算表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m3 m3 m m3 m m3 m3 m3 m3 元 33数 量 188620 188620 1518 208900 208900 4489 60000 60000 1254 9435233 单价(元) 3.87 2.34 72.18 3.87 2.34 72.18 3.87 2.34 72.18 1.00% 合价(元) 3459650 3365298 3365298 1280899 729959 441371 109569 1621285 808443 488826 324016 463114 232200 140400 90514 94352 第三部分:临时工程 一 (一) 1 2 3 临时防护工程 工程措施 料场区 表土剥离 表土回填 草袋土 施工临建区 表土剥离 表土回填 草袋土 交通道路区 表土剥离 表土回填 草袋土 二 其他施工临时工程

65

表12.8-5 水土保持工程分年度投资表 单位:104元 建设工期(年) 工程或费用名称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工程 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一至四部分合计 基本预备费 静态总投资 价差预备费 建设期融资利息 总投资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总计 第一年 278 665 346 274 1564 47 1611 1611 9.77 56 67 52 55 229 7 236 236 第二年 97 133 104 82 417 13 429 429 第三年 97 200 104 82 483 14 498 498 第四年 28 266 86 55 435 13 448 448

66

12.8.2效益分析 12.8.2.1 分析原则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益分析基本原则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主要以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为主,通过对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指标进行分析,阐述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因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难进行定量计算,只进行简要的定性分析。 12.8.2.2 生态效益分析

本次水土保持设计中对整个工程占地区域均布设了不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开挖边坡布设了综合治理措施进行防治;对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等也规划了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实施后,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态效益:

(1)扰动土地整治率

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为159.37hm2,水土保持设计实施后,除永久建筑物面积外,其余受扰动地表都得到治理,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通过各种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面积128.91hm,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5.8%。

(3)土壤流失控制比

本工程预测期水土流失总量为15131t,防治责任范围内土壤流失控制比为 0.82。

(4)拦渣率

本工程弃渣总量8.17×104m3(松方),因弃渣全部利用,无弃渣场,只是在运输过程中微量流失,因此,拦渣率为99.8%。

(5)林草植被恢复率

水土保持设计实施后,植物措施面积128.67hm2,林草植被恢复率97.3%。 (6)林草覆盖率

水土保持设计实施后,植物措施面积128.67hm2,林草覆盖率80.7%。

综上所述,本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案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后,可以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数量、减少进入河道的泥沙,减轻下游淤积;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有

67

2

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可以提高植被覆盖度,有效调节贴地层的温度、湿度、风力,改善局部小气候;可以明显改善项目建设区的生态环境,使植物种类多样化,促进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12.8.2.3社会效益分析

(1) 减轻自然灾害

随着水土保持设计的实施,不但能使工程区原地表被适当改变,也能使保证施工产生的弃渣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进入河道的弃渣,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危害。

(2) 改善厂区环境

水土保持措施特别是植物措施的有效实施,可大大改善电厂及施工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因工程建设对工程区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提高电厂生产区的环境质量,为创建“花园式”工厂奠定基础。

(3) 拉动当地经济

本设计的实施和后期管理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减缓当地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地方经济。

12.9 设计实施保证措施

为确保***水利枢纽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全面、顺利实施,进而切实发挥各类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特制定以下实施保证措施。 12.9.1 落实设计

(1)本设计批复后,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具有水土保持岗位甲级证资格的专业人员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图设计,但建设单位要积极参与设计的各项调查、研究、讨论和审查工作,并将设计产品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水土保持方案和工程设计如有重大变更,要按规定报原审批单位报批。 12.9.2 施工责任

(1)设计一经批准,发包标书中应有水土保持要求、列入招标合同。

(2)主体工程的招标中,项目法人要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提出落实水土保持设计的具体要求,明确施工承包商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责任和义务;施工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要对防治水土流失,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做出明确承诺,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施工图设计、同时施工。

68

12.9.3 水土保持监理

(1)为保障施工质量,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的要求,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需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建设单位须将本工程的水土保持监理委托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监理任务,要求其监理人员必须取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注册资格。

(2)水土保持专职监理人员要依据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验收标准及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各阶段随时对施工质量实施检查,要对照施工现场情况复查设计文件,发现水土保持设计不完善或不符合现场情况,应及时按照基建程序规定由设计单位派出的设计代表补充或修改设计。要严格按照设计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阶段进行质量监理、阶段控制和资金控制,从而保证工程施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12.9.4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依据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监测报告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验收达标的依据之一。具体要求如下:

(1)按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须将本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要求监测单位对项目建设期和运行初期(自然恢复期)实施水土保持监测,按本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并实施,监测成果要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经常性的定时、定点监测,分析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效果,对需补充水土保持措施的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3)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首先验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内容及程序按水利部第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规定》执行,并提交监测专题报告。 12.9.5 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多种监督管理措施。

(1)水行政部门将与建设单位积极配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定期对项目的水土保持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未达到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2)配备水土保持工作监理人员,对设计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理。

(3)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程规范,对主要工程实施招投标制,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69

(4)在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验收时,要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规定》要求,严格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把好质量关。

(5)工程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必须自觉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对项目水土保持状况的监督。 12.9.6 组织实施方式

(1)业主单位自己组织水土保持设计的实施,必须承诺和落实具体的实施布置措施。

(2)设计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检查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进度及材料、设备、人力、施工组织安排情况,保证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满足“三同时”要求,对不符合施工质量要求的水土保持设施要及时返工补救。同时要十分注意对施工区原有水土保持设施以及天然植被的保护。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核对水土保持设施项目、工程量、工程质量、清点交付的验收文件,发现问题及时向施工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提出,要求处理解决,没有问题后上报给有关部门。 12.9.7 资金来源和管理办法

根据“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费用,从生产费用中列支”。为了保证水土保持资金切实用于工程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上,应设立专门帐户,专项管理,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工作,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挤占。 12.9.8 竣工验收

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12.10 结论和建议

12.10.1 结论

根据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本次水土保持设计对拟建的***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水土流失量及其危害预测复核;进行了防治责任范围、防治目标、防治分区的复核;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投资概算并进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等。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70

(1)项目区地处松辽平原之松嫩平原的东南部,地貌特征为平原,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土壤类型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碱土(含盐土)、沼泽土及风沙土。植被类型为沼泽化草甸植被和草原植被。

(4)项目区位于东北黑土区,属于吉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区内水土流失以风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为轻度~中度。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建设类一级。

(5)本次水土保持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为初步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

(6)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159.37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8.06hm2;弃渣总量8.17×104m3 (松方)。水土流失预测时段4年,预测期扰动地表后水土流失量15131t,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新增水土流失量10615t。

(7)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总面积162.69hm2,其中项目建设区159.37hm2,直接影响区3.32hm2。

(8)水土流失防治区包括主体工程防治区、料场防治区、暂存场防治区、施工临建防治区、交通道路防治区。

(9)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坡工程、排水工程,临建设施拆除后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措施、绿化措施,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 hm2。

(10)水土保持设计实施后,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整治率96.4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8%、土壤流失控制比0.82、拦渣率99.8%、林草植被恢复率97.1%、林草覆盖率80.9%。

(11)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1620.62×104元(含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12.10.2 建议

(1)在施工过程中要坚决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三同时”制度,项目法人在同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避免随意扩大扰动面积。

(2)加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加强水土保持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71

(3)建议施工道路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公路水土保持措施要求的重点是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施工时,填方路段工程防护措施与土石方填筑应同时进行,尽量避免开挖过程中土石方占压公路路基以外的林地。

②在雨季来临之前,应完成路基防护与排水工程,对存在不稳定边坡隐患的部位要及时处理,避免道路边坡和路基出现疏散土石。

③经常对施工道路进行维护,及时清除施工道路上散落的弃渣和泥沙,防止因暴雨造成道路侵蚀。

按照水土保持要求,应对公路设计中已采取的防护措施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检查与完善,因地制宜、尽可能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

72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