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主任经验总结

2023-04-09 来源:小奈知识网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一学期就过去了,我担任的是原一(1)班的班主任,对于一年级班主任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工作的重点。初入校门的小朋友,自控能力差,习惯形成的反复性强。我从一点一滴,一事一物着手,落实好“勤”、“细”、“严”。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切是陌生的。而小学生活中的种种规范和要求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难以适应的。他们往往表现为活泼好动,自由散漫,自我约束力极差,并因此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帮助他们及早适应小学生活成了当务之急。为此,结合班级实际,我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扎根班级,时时处处进行教育

  回忆起开学第一个月的情形,的确相当辛苦。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班中,从坐姿、站姿、举手、排队等细小的事情一一教起。一个月下来,这样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孩子们渐渐知道了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2、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早读、课前、课下、夕会、放学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教育和常规训练,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用奖励红苹果的方式,大力表扬优秀的学生和事迹,有了是个就可以兑换一个小奖品。又以一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小红旗”评比,每周的班会课主要是进行一周的总结,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积极性。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3、和家长成为朋友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长教育的紧密配合才会事半功倍。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特别注重和家长建立好关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主动与家长联系,孩子或喜或忧,都及时地通过电话、家访告知家长,让家长同喜同忧。只有家长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能很好地开展,学校的活动就能得到家长的支持。

  4、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应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当老师的又不能不公平处理,这样耽误的时间太多,而且学生因为受了批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吸收效率变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

  (1)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低了,课堂的利用率提高了。

  (2)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改正和返回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例子,就会当众说:“某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