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7:0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土学派尚有百家争鸣,由于我们开放包容,之后又融合了许多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所以很难找出一个可以包罗万象的核心。仅就拿儒释道三教来说,儒家就有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慧等十分丰富的价值取向,道家、佛家也有很丰富的教条内涵。如果非要总结一个精髓,我认为就是“和谐”;儒家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家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讲究人与万物的和谐,归根结底,都是人与自我、与自心的和谐。为何?借用王阳明先生的一句话说,“心外无物”。
儒家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不是现在汉语中的含义,而是指“被丢失掉的心”),道家讲“清静自然”,佛家讲“明心见性”、“降伏其心”,都是从内心出发。人的本心是上天给予的,是不垢不净的、是天良的、是光明的,只不过生于“五浊恶世”,被世俗的尘垢所沾染,被尘封了起来。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儒释道三家同根同源,所指引的不过是让人“克明峻徳”,找回上天赐予人的内在的美德罢了。所以世间一切学问,不在外界,而在于本心;这颗本心是光明的、智慧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只不过被世间的尘土所覆盖了,我们的工作就是掀开尘土,得到内心的安宁,得到本心的指引,得到与天地、与自然、与万物、与自我的和谐。
最后以千古一完人,中国历史上一代大儒,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的心学四诀结尾:“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