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2:18
君子”一词在传统文化中泛指道德品行高尚的人,是孔子思想中最理想化的人格,也是历代学者追求的最高人格标准,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君子的描述: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段话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作为君子,不应当追求饮食的饱足、居住环境的安逸,把精力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工作方面要勤劳敏捷,言语要谨慎小心;要接近道德学问高的人,向他学习,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该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因为子贡口才最好,容易去逞口舌之辩,很容易犯下言过其实的错误,所以孔子因材施教,才这样答复子贡。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和小人都会追求个人利益,但区别是:君子做事情,先问道德大义上能不能做,以道德为原则;小人做事情,先想有没有利益可图,以利益为原则。
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人要质朴多于文采,那就容易显得粗野无礼;文采超过了质朴,又很容易流于华丽虚浮。只有文采和质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坦荡,问心无愧,自然光明磊落;小人利欲熏心,患得患失,便会忧虑烦恼。
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以仁爱为怀,愿意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愿意帮助别人行恶。而小人正好相反,幸灾乐祸,希望看到比人不幸,而阻挡别人成就好事。
七、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会和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对任何事都会思考,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没有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保持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虽然这样,还是不能和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扩展资料:
君子修养:
在儒家看来,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完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孔子自述其人生道路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君子不是天生而成的,要成为君子,当然需要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