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23
看完以下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花,鲜艳美丽;刺,尖利扎人。
在正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种花”和“种刺”比喻成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前者是和和气气,一味赞赏;后者则不顾情面,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依我看来,应当鼓励“种刺”。
有伟人说过:“过分的赞美,对于自己是有害的。”如果与别人讲话总是甜言蜜语,一片恭维,把对方夸得比花还香,比珠穆朗玛峰还高,那他的语言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腐蚀剂,使人飘飘然而失去进取心。一个人周围总是充满美妙的颂词、赞歌,而自己思想上的大堤又不坚固,必然会自我陶醉,固步自封,何来进步可言?从而就会因骄傲而落后。
相反,不讲情面,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缺点的人,其言词虽不及赞美那样动听,但却如常言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当然,批评的话自然不像颂词、赞歌那样易于接受,但却能鞭策明智的人积极向上,先哲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没有至圣至贤的人,有缺点犯错误在所难免,而且又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能够做到虚心受教,是非常难得,也是“益莫大焉”。
勇于“种刺”对事业的发展也是有着百利而无一害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华罗庚的名著《推垒素数论》时,发现“它利”问题中有令人难以觉察的偏误。于是写了一篇论文,并附上一封信给华罗庚。信上说:“明笪星上落上的微尘,我愿代你拭去。”在一次数学讨论会上,华罗庚庄严地宣布:陈景润对他的《推垒素数论》中的“它利”问题提出商榷,弥补和改进了“它利”问题。反观之,自从《推垒素数论》以中文及外文面世之后,不知经过多少数学家的眼底,然而华罗庚听到的全是赞美之词。假如没有一位敢于拭去明星上微尘的人,恐怕“它利”问题的研究史该会重写了!
对待别人善意的批评,正确的态度应该在于自身的气度恢宏,经常广纳良言,知错必改,为智者也;心胸狭窄,强词夺理,文过饰非,一错再错,乃愚昧也!无数事实证明,勇于“种刺”善于批评,能有效地促进他人提高思想修养。而如果每个人都能重视别人的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必将迅速提高。
“种花”给人一时的快乐,却有可能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种刺”给人一时的不快,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及给人一种推动力,使之不断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23
只做好事不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