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9:52
“四季色彩理论”是由“色彩第一夫人”美国的卡洛尔•杰克逊女士(全球最权威色彩咨询机构CMB公司创始人)发明,并迅速风靡美日,给世界各国人的着装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1998年,素有中国色彩第一人之称的西曼把色彩理论从日本带入中国;创立中国第一家专业色彩咨询机构———西曼色彩工作室,首次引进和传播“色彩顾问”、“个人色彩诊断”等国际最新色彩应用技术和概念。
大千世界里,用肉眼可以分辨出的颜色有750-1000万种之多,究竟哪一种,哪一类颜色才是属于自己的呢?“四季色彩理论”的重要内容就是把生活中的常用色按基调的不同进行冷暖划分,进而形成四大组自成和谐关系的色彩群。由于每一色群刚好与大自然四季色彩特征吻合,便把这四组色彩分别名为“春”“秋”(为暖色系)和“夏”、“冬”(为冷色系)。
这个理论体系对于人的肤色、发色和眼球色的“色彩属性”同样进行了科学分析,并按明暗和强弱程度把人区分为四种类型,为他们分别找到了和谐对应的“春、夏、秋、冬“四组装扮色彩。
“四季色彩理论”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解决了人们在妆扮用色方面的一切难题。一个人如果知道并学会运用自己的色彩群,不仅能把自己独有的品味和魅力最完美、最自然地显现出来,还能因为通晓服饰间的色彩关系而节省装扮时间、回避浪费。重要的是,由于你清晰什么颜色是最能提升自己的,什么颜色是你的“排斥色”,你会在一生中的任何形象关头轻松驾驭色彩,科学而自信地装扮出最漂亮的自己。
明亮的春天型
春天型人有着纤细、明亮的白色皮肤,脸颊上有一些珊瑚粉的红润,一双闪闪发亮的眼睛,头发柔软偏黄,春天型人属于暖色系,所以最好选用暖色的浅象牙粉底,眼影用明亮的浅金棕色系列和今年流行的金*、淡绿色等,口红、腮红选用珊瑚粉、桔红系列。春天型人适合穿着以*为基调的各种明亮、轻快的颜色。如浅水兰、暖粉、果绿等色,给人明快、年轻的感觉,使用颜色时,可采用对比色调,既身上可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避免穿黑铁色和藏兰等重色调。
精致的夏天型
夏天型人常给人一种很柔和的感觉,肤色既有泛冷粉的米白皮肤,又有健康的小麦色皮肤,头发一般为深褐色或黑色。由于夏天型人的皮肤可让人感到玫瑰色,粉底最好选用偏玫瑰粉的冷米色,眼影最好是和服装一致的颜色,如淡蓝、淡紫、银色,口红、腮红用玫瑰色系列。夏天型人适合穿深浅不同的蓝色、粉色、紫色。为了保持夏天人柔和雅致的感觉,在色彩搭配上应在同一色相做浓淡搭配,回避强烈色彩的反差对比。
华贵的秋天型
秋天型人有着瓷器一般的皮肤,脸上很少有红晕,给人一种深象牙色金*调的感觉,眼神沉稳,棕褐色头发,给人成熟、稳重感。由于秋天型人的皮肤缺少血色容易显得不健康,所以应选择正确的口红、腮红以此来突出脸色的透明感和红润感,粉底最好选用象牙色,然后涂上棕红或砖红系列的腮红,脸部会瞬间变得健康而有生气,眼影用咖啡色系列配上橄榄绿、黄、泥金色等,秋天型人适合穿戴金*调的绿、黄、砖红咖啡系列,这些深色采用同一色相浓淡搭配或相邻色相对比搭配
个性的冬天型
冬天型人有着冷白皮肤和暗*之分,面部很少出现红晕,眼睛乌黑发亮、犀利有神,冬季型人发质较硬,通常有着一头浓密的黑发,冬季型人脸上虽缺乏红润但毛发乌黑,配上泛冷的米色肌肤,给人冷峻美感,所以粉底宜选用偏玫瑰的冷米色,眼影采用蓝、银、灰色系列,口红、腮红采用深玫瑰红、酒红系列的话会把冬天型五官抑扬顿挫的表情极其贴切地表现出来。冬天型人在穿着上适合选择纯正、鲜艳、有光泽感的颜色,冬天型人穿黑色时,一定要有丝巾或衬衣领配上银色系耳饰。这样明丽的感觉才能体现出来。
每个人的肤色、发色、眼珠色以及唇色,会因为身体内黑色素、血红素比例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彩,就算因为游泳等户外运动晒黑了,皮肤天生的冷暖色调仍不会改变。人们常常说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因此,有的教授装扮的书就会笼统地根据这一特征去指导人们,比方,认为化妆就该用咖啡色系眼影、口红等等。因此就出现了适合的人漂亮了,不适合的反倒不如不化妆更显得自然美丽。
只要仔细观察,任何人都能看出我们每一个人的肤色、发色、唇色、瞳孔色等等都存在着差别,有的非常明显,有的比较微妙,但无论是怎样的差别,有经验的色彩顾问都会通过对皮肤的仔细分析,帮助顾客找到一个正确的穿衣色彩。这些与生俱来的身体色特征虽然很微妙,但足以影响到穿衣和化妆的色彩,是让服装是否与穿着者和谐统一,达到完美的关键。具体说来,可以把人的自然肤色分为“春”、“夏”、“秋”、“冬”四种类型。
春天型
你可以参看洁莹色彩的网站
http://www.liujieying.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9:53
色彩设计,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在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中十分重要,教学中应注重人文观的培养,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一点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研究课题之一。色彩设计是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自然之美、精神之美、文化之美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中基础色彩的教学,由于历史原因,只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中,缺乏引导与变通,不能学以致用,无法适应目前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因此,高等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互联网的普及加强了全球的信息交流,缩小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差异,相反,人们的生存竞争压力却在日趋增加,这些现实局面让我想到,高校设计教育的责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高校学生的文化价值趋向和生活态度,关心他们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即注重高校学生“人文观”的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等设计教育和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我国设计教育理念在社会的变迁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设计基础的色彩设计教学改革,伴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色彩设计教育中人文观的培养对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艺术设计教学实践,针对色彩设计教学的最新要求,从丰富教学方法、倡导人文教育理念、提高审美情趣和加强艺术修养等方面,探讨了在色彩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观的教育和培养,阐述了在多元文化的互补中提高色彩设计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技巧: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色彩设计首先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实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有其规律可循;既然是实用艺术,就应符合审美性和功能性要求。而我国高校艺术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通常不屑一顾,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十分关键。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具有初步的绘画基础和色彩常识,但对色彩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全面。针对这种情况,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色彩设计教育,可以首先进行色彩常识、色彩理论学说、世界各国对色彩研究状况、色彩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探讨与介绍,让学生们对色彩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为设计教育打好色彩理论研究基础。在教学中,除了介绍色彩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论,还应介绍科学家和色彩学家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精神,启发同学们对色彩研究的兴趣与思考,主动寻找色彩变化的规律,达到对色彩客观认识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色彩的由来,提出为什么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说”,而不是六色(光的三原色及其三间色,恰好是六色。)?“七色说”与中国“五色说”(玄、白、赤、黄、青)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认识和看待它们?光经过三棱镜分解的明明是带状线性排列的光谱,为何会出现闭合的色相环的奇妙现象?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混色巧合现象(光的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其三间色曙红、柠檬黄、湖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红、黄、蓝,它们是颜料的三原色,而颜料的三原色其间色恰好与光的三原色巧合)。这样,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高校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教师启发和鼓励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地参与讨论,既引发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人文观”的教学氛围。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任何动人的艺术杰作,无不来源于生活,高等色彩艺术教育尤其如此。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观察色彩,获得体验,培养情感,陶冶情操,从而发现和捕捉生命的色彩,设计出新的配色,使设计作品即能满足人的需求,又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产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冲动。作为设计工作者应培养对自然和生活敏锐的洞察力,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因为再优秀的色彩设计也比不过自然的配色经得起历史与环境的考验,例如:热带鱼的条纹、花蝴蝶的翅膀、禽鸟的羽毛、鲜花的配色、动物的保护色等,无不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与造化。然而,临摹这些色彩并不是目的,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色彩成份与比例进行研究,重新排列,尝试新的色彩组合,观察会产生怎样不同的色彩效果。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不仅可以体悟“天人和一”的境界。而且,同学们一起出去采风,在共享自然的快乐时光的同时,还会促进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有利对学生人文观的培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倡导人文设计观念
1997年中国青岛经济贸易洽谈会VI的应用设计作品
理论知识要靠大量实践来形成和论证,高校色彩设计教育也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开始有人认为,设计是一种艺术,无法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只关心其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也有人认为,设计是一种科学,有科学的设计法则和规律可循;后来人们认识到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对于色彩设计的教育问题也是如此,有人认为,解决色彩设计问题,只需掌握色彩构成或懂得一般的主观色彩的表达就足够了,不用研究条件色理论,进行大量的训练;也有人认为,只要学好绘画性写实色彩就可替代色彩设计的传达。这些观点均有失偏颇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人文设计观念。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尤其是给世界带来*性巨变的互联网的普及,色彩设计应用更加普遍:服装服饰、生活起居、医疗交通、文化娱乐、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生产环境、商业环境、城市环境等,各领域都离不开色彩设计,从而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设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她为我们增添了生活乐趣,提高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因为滥用色彩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譬如:“文化大*”时期,红袖章、红本本、红标语等大面积红色的泛滥,使原本代表着喜庆的红色,给人们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刺激。而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红色中国的形象,却使全球的中国人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设计理念下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效果。国家形象、民族尊严要基于色彩,系于色彩,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人文色彩设计”的巨大魅力。
三、多种学科整合,全面提高素质
色彩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首要之义。正如约翰奈斯.伊顿教授(Johannes Itten 1888-1967年)所说:“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象死的一样。光——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现象,通过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的灵魂。”,揭示色彩现象,研究色彩与人的联系,成为长久以来科学家、艺术家们不懈探讨的课题。因为色彩是光、物、眼、心的综合产物,其研究领域涉及多门学科,他们从色彩的物理性质、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色彩美学、色彩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然而,由于色彩是视觉的、思想的、精神的现象,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很难形成唯一的标准,出现了对色彩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尤其是色彩设计的教学,不仅在国际上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模式,即使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色彩设计教育,也因各院系专业差异和教师的认识不同而各具特色。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色彩设计的教育探索却伴随着相关学科的成熟与研究成果,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得以与时俱进地从不同领域进行着各方面的探索,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现象。但这些都是从色彩的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研究,教育理念缺乏思想意识形态层面地考虑,没有对色彩设计教育进行“人文观”的倡导与培养,长远地看,不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各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学中主要从五个方面系统地对色彩设计进行探讨,即:从物理性方面研究光色现象和色彩要素;从生理方面研究色彩的视觉规律;从心理方面研究色彩的情感、联想、象征、意义;从美学方面研究色彩的配置、调和、美感;从人机工程学、经济学方面研究设计中色彩的传达效果和设计方法。如在广告设计教学中,启发学生将传统纹样及色彩运用在广告创意中,应从广告色彩的视觉、象征和情感等方面,多层次分析广告色彩的视觉心理因素,便于学生把握、创造广告所需要的视觉色彩效果。通过对中国传统图案、民俗色的研究与学习,吸取其精华,加以损益,并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作品,这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四、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色彩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色彩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情感和思想。既然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色彩设计本身就能够表达情感,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学生通过色彩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色彩设计传达信息,交流情感,了解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运用恰当的色彩设计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人文观”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色彩设计本身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形成有机的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艺术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色彩设计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色彩艺术本身也无从谈起。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色彩艺术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学会珍惜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珍惜社会发展所带给人们的快乐生活,进而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造活力。
五、尊重多元文化,加强艺术修养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与设计界正面临着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碰撞,多元互补已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建立符合于这一时代风貌的艺术价值观,通过自己的作品创作出现实背景下的典型特征,让色彩语言与当代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创造出恰当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自己热爱生命,讴歌生活的情感,使色彩设计成为人们追求更高理想目标的现实动力,从中获得视觉审美的精神愉悦,健全现代人格素质,进而激发人类向更高的思想境界迈进,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基础,这正是当今高校色彩设计教育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色彩设计发展本身表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特点的色彩艺术,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类、爱家园的人文意识。
艺术修养是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和谐共生,使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能够更好地观察、感悟、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作为一种人文课程,色彩艺术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享受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情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获得升华的精神愉悦。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人,才有获得审美体验的可能。通过设计将这种情感体验传达给受众,创造新的色彩享受,美化生活,美化社会。因此,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特别是艺术设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