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0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6:25
展开3全部
“三七二十七”的故事:
清朝未期,某村,李秀才与某猛汉为“三七二十几”的事争吵。猛汉说:“三七二十七,我说三七二十七就是三七二十七。”秀才说:“是三七二十一,一定是三七二十一啦!”两人争得唾沬横飞,后来,秀才被打得鼻青脸肿。
秀才击鼓鸣冤。
县太爷升堂。县太爷得知原委,也不向猛汉问话,不管三七二十一,猛击惊堂木,大吼:“来人啊,将李秀才痛打三十大板!打,打,打!”
秀才被打得皮开肉绽。
秀才问:“明明是三七二十一,为何打我?”
县太爷说:“你是秀才吧,是读书人吧,是明理人吧,为何跟一猛汉胡搅乱缠?该打!该打!退堂——”
故事显得滑稽可笑。反复推敲却生出许多思考来:
有一名古话叫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略微清醒的人都有几许印象。“三七二十一”的秀才跟“三七二十七”的猛汉搞起来,道理是在次要的。
“三七二十七”的错处,人人皆知,县太爷当然明白,偏偏要将板子落在秀才的*上,所有的人能感觉出秀才的冤枉。遵照县太爷的逻辑,读书人,明理人,都不该跟猛汉计较,吃亏之后再赏三十大板,算是给一个教训吧。
时至今日,“三七二十七”的人和事自然不在少数,或许三七二十七的自已还蒙在鼓里呢?
先说张三。上了几年学,回到家里。耕作太累,不耕;打工太苦,不打。于是外出闯世界。老爸老妈不管,也管不了。加上供烟、供酒、供饭者*迫利诱,自然生出诸多“三七二十七”的事端来。这是第一种情况。
这时候,或许我们怀念起几十年前的生产队来了。那年代,不管是谁,生产队长是要管的;若不服管教,大队长是要管的;如果弄到支书那里,那可是“大祸临头”了。
再说李四。父母下岗,再就业比较难。早出晚归甚至不归的李四,整天泡在网吧茶吧酒吧里,父母无暇顾及,无奈放任自流。这是第二种情况。
三说王五。财大气粗,从嘴巴冲出来的气流比从*里出来的绝对响亮。这是第三种。
四是徐六。飞黄腾达之后,春风得意,无所不为,诸多事情自然不在话下。这是第四种情况。
凡此种种。有人痛恨,有人悲叹,亦有人幸灾乐祸!
我们常常看到:讲道理怕不讲道理的,不讲道理怕不要命的。所以公理不好说,婆理丢失了市场,恐怕三七二十一的秀才也想混到三七二十七的队伍中去了。
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像秀才那样执着,针尖对麦芒,吃亏的只有秀才自己。可否学一点阿Q的胜利精神法,避开锋芒,来一点自我安慰,去追求“好人一生平安”的美丽结局。
我不十分赞成县太爷的“打”法。如果将板子狠狠打在猛汉的*上,“三七二十七”的人或许要痛改前 。少一个猛 汉,多一份宁静,总不能“倒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一个什么世界”吧!
关键是每一个人都要有“痛打猛汉”的思想和行动!
其实,猛汉打道回府之后,或许若干年之后,偶尔良心发现,后悔自己对秀才的无知。
所以说,痛恨者多一点智慧,悲叹者多一点勇气,幸灾乐祸者多一点良知,“三七二十七”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甚至绝无。现在不是正在倡导和谐社会吗?到那时候,“三七二十一”就可以昂首阔步的出现在所有微笑者的眼前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16:25
有三八二十三的故事。
据说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有一天到街上办事,看到一家布店门口有两个人在吵架,卖布的要向买布的收取二十四块钱,但买布的说:"一尺布三块钱,八尺布应该是二十三块钱,为什么要我付二十四元?"
颜回一听,走到买布的人跟前,说:"这位仁兄,你错了,三八是二十四,你应该付给店家二十四元才对。"买布的人很不服气,指着颜回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话,三八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只有孔夫子有资格评断,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很好,孔子是我的老师,如果他说是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人说:"如果我错了,我就把头给你,但如果是你错了呢?"
颜回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就把头上的冠输给你。"
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说:"颜回,你输啦,三八就是二十三!你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没有反对过老师,现在听孔子这么一说,他认为老师胡涂了,便不想再跟随孔子学习,因此第二天借故家中有事,就想请假回家。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但并不说破,只说"事情办完后就早点回来",同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不明究竟勿动刀。"颜回应声"记住了",即刻动身回家。
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颜回于是躲进路边一棵树干中空的古树,猛然记起孔子的话,赶快从空树干中走出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响雷迅即把古树劈个粉碎。颜回惊险逃过一劫,连夜赶回家里,他不想惊动熟睡的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门栓。进了屋里,发现床上睡了两个人,一时怒从心起,正要举剑砍人,又想起孔子的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于是点灯一看,床上睡的是妻子和妹妹。
颜回大惊,不等天明就迫不及待的赶了回去,一面向老师忏悔,同时感谢老师的话救了自己和妻子及妹妹三个人的命。不过这时候颜回还是忍不住问道:"老师,三八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
孔子反问:"那么你说,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帽冠重要呢?"
"当然是生命重要了。"
孔子说:"这就对了,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三,你输的只不过是一顶冠;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四,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呢!"
http://www.lifeweek.com.cn/2013/0826/421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