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与世无争的李典,为何唯独要和张辽过不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9:38

汉末年间,曹魏集团的实力最为雄厚,这不仅体现在曹魏强大的军事实力上,更体现在魏国有着济层出不穷的人才。所谓“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其实便是曹魏人才现状的真实写照。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端。尽管曹魏名将众多,但因为出身、能力与经历各不相同,导致不少武将之间是不对付的。这其中,张辽的人际关系最差劲。数得上名字的很多武将,都与他关系不好,包括军中长者李典。

《三国志·李典传》中说:“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当时李典、乐进与张辽共同驻守在合肥,此时孙权却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此地。张辽还很担心,怕李典不听从自己的建议,好在后者有大局观,积极配合了张辽的军事行动,这才奠定了合肥之战中,七千魏军大破十万吴军的壮举。

话虽如此,李典对张辽的态度却很令人疑惑。因为他是正儿八经的豪族出身,从小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所以李典为人还是很恢弘大气的。同传中便提及:“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首先,李典与张辽代表的阶层不同。曹操崛起于中原,而这里又是乱世的开端,这就导致曹魏集团之中,有很多不同的力量。纵观曹操的发家史,其麾下将领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以李典、臧霸为代表的豪族势力。这些人投入曹操帐下,都带着自己的私兵前来,因此他们能在曹魏军中保持着一定的话语权。就像臧霸,是泰山渠帅出身,在青徐地区享有极大的能量。就连曹操,也不得不重视这些人的力量。

二是宗室将领。《三国志》中有一传,叫做“诸夏侯曹”,便是单独记载宗亲将领的。这些人里面,除了曹氏与夏侯氏一族的人以外,也有一些曹操的同乡人氏以及他信任的虎将,比如许褚、乐进、典韦等人。所以这个小团体,也叫作谯沛武将集团。


三是降将出身,最不受曹魏武将待见,曹操也始终对他们留一手。显然,张辽便是这样一位降将。前面说曹操故意安排乐进、李典与张辽共同驻守合肥,便是有令三人互相制衡的意思。可见在曹魏集团中,这三个阶层始终存在着一些矛盾。

而李典与张辽,又是不同阶层的代表将领,两人之间自然不能走的过于亲密。

其次,张辽的降将身份,让不少人都对他不喜。李典,是一位典型的儒将,因此在他的世界观中,张辽这种降将出身的人,是不符合忠义理念的。而且张辽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曾经出卖过朋友关羽。

当时,关羽还在曹操麾下,但依旧有了跑路的打算。于是曹操便令张辽前去打探消息,看看关羽的真实想法。后者将张辽当朋友,遂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三国志·关羽传》注引《傅子》说:“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张辽这话算是颇有歧义。因为他明知道自己如实说出,很可能会给关羽带来杀身之祸,但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张辽依旧是转身便将关羽给卖了个彻底。尽管这是曹操之命,但依然说明他性格中的一些瑕疵。所以于禁、武周等人,也是比较反感张辽的所做作为的。

再加上张辽为人比较清高,不屑于与他们维系这种人际关系,这么一来,他在曹营当中的朋友也就越来越少了。或许,张辽自己也明白一点:身为一个降将,不应该有朋友,否则便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最后,李典与张辽也同样有私人恩怨。李典自小无父无母,是他的叔叔李乾将他养大的。可见叔侄二人的关系,应当是颇为亲近的。早在曹操起兵前期,乘县李氏便举全族之力加入了他的麾下,李典便是在这时候投奔曹军的。


但好景不长,李乾在一次战役中,被吕布的部将杀死。这么一来,李典便对吕布非常痛恨。而张辽作为吕布手下的大将,他也有可能参与过这一战。因此李典与张辽不合,倒也是在清理之中。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