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4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4 16:30
一、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二、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扩展资料
解析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
注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识():同“志”,记住。
(9)去:离开。
(10)于: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4 16:30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6)。”夫了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zhì志):记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4 16:31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二、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扩展资料
解析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
注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识():同“志”,记住。
(9)去:离开。
(10)于:比
编辑于 2020-02-25
查看全部17个回答
济南 语文下册四年级试卷,6000万家长的选择,精英老师在线1对1
掌门1对1语文下册四年级试卷,五层筛选全国优秀教师,紧扣各地教材,中小学全科在线辅导,1对1制定个性化教程,免费测评课,准确判断您孩子的学习水平
m.zhangmen.com广告
格林童话免费阅读全文_尽在【七猫小说】_热门排行小说免费读
值得一看的格林相关信息推荐
格林童话免费阅读全文_一口气看了200章,章章精彩,根本停不下来,免费看全本。上七猫_免费注册还能领红包!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告
《礼记·檀弓下》的原文和翻译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动物乐园 正在咨询一个宠物问题
3条评论
zhaifei_123453
你这是摘抄的榜一的吧
查看全部3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四年级语文考试题,中小学1对1辅导黄磊选择-掌门1对1
四年级语文考试题,明星爸爸黄磊选择的掌门1对1拥有超万人教研团队,中小学全科目辅导,四年级语文考试题,注册人数突破6000万,覆盖全国600+城市,0元试听!
广告2021-05-03
《礼记·檀弓下》翻译的全文是什么?
苛政猛于虎译文及注释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3)壹:真是,实在。(4)而:乃。(5)然:是这样的。(6)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7)焉:于此,在此。(8)去:离开。(9)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10)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1)识(zhì):同“志”,记住。
6赞·485浏览2019-08-21
《礼记·檀弓》的翻译和全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6)。”夫了曰:“小子识之(7),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这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舅: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6)苛政:包括苛烦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 (7)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识(zhì志):记住。
8赞·76,374浏览2020-04-17
《礼记.檀弓下》翻译
翻译为: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放在路边,等候饥民过来就给他吃。有一个饥民走来了,黔敖冲着他喊道:“嗟!来食!”那个饥民瞪着眼睛说:“我正因为不食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尽管黔敖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出处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 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一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 《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其弟子子游以答问的形式提出了著名的“大同”社会理想,并进而说明“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特征,而礼制则是“小康”社会的纲纪,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建设。 作品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檀弓下
100赞·2,476浏览2019-06-17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翻译全文
苛政猛于虎译文及注释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3)壹:真是,实在。(4)而:乃。(5)然:是这样的。(6)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7)焉:于此,在此。(8)去:离开。(9)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10)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1)识(zhì):同“志”,记住。
《礼记 檀弓下》 翻译
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白话解释为: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放在路边,等候饥民过来就给他吃。有一个饥民走来了,黔敖冲着他喊道:“嗟!来食!”那个饥民瞪着眼睛说:“我正因为不食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尽管黔敖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1.解释意思 为:做。 奉:两手捧着。 扬:睁大。 谢:道歉。 2.第一个“食”,音shi,二声;意为吃的东西。 第二个“食”,音shi,二声;意为吃的东西。 第三个“食”,音shi,二声;意为吃。 3.现代汉语中有一成语来自此文,它是( 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不接受表示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 4.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黔敖马上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4 16:31
一、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二、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扩展资料
解析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
注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很像。
(5)舅:在古文中也指“公公”,即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孔子对学生的称呼。
(8)识():同“志”,记住。
(9)去:离开。
(10)于:比